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药行业周报:贸易冲突持续演绎,关注国产化进程

医药行业周报:贸易冲突持续演绎,关注国产化进程

研报

医药行业周报:贸易冲突持续演绎,关注国产化进程

  2025年4月11日,中国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而且无豁免名单,至自4月12日起,进口关税已正式执行。根据医保商会数据,2024年中美医药贸易总额为341亿美元,其中中国从美国进口150.6亿美元。从进口美国医药产品类别来看,器械占了1/4,药品占了3/4,其中药品中血液制品与疫苗等体量最大。对比2018年中美贸易战,此轮贸易冲突,中国的产业链具有更强的韧性,在医药领域,中国的创新药和高端医疗设备均实现了出海突破。2022-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持续下降,国产化替代的趋势正逐步强化,对进口的依赖度降低。依靠国产和欧洲的稳定供应,我们仍可维持对美国医药产品的非豁免。在目前的高关税下,从美国进口的医药产品已经很难参与投标和医保谈判。未来贸易冲突缓解,双方愿意降低关税税率,也较难回到2024年之前的关税水平,国产化提升将是持续趋势。对于中国医药产品出口,目前中国对美国出口最主要是低值耗材、诊断试剂等,而且不在豁免附件中,而且短期内美国之外市场较难补充,中国企业仍需通过全球产业链的布局减少关税的影响。对于大部分的原料药和制剂都有豁免,美国在短期内无法重建上游供应链,加税将最终会由终端消费者承担。   2.受关税影响血制品供应格局将发生变化,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目前我国人血白蛋白和重组八因子均有从美国进口。其中,人血白蛋白是国内血液制品中最大的销售品种。据米内网统计,2023年,我国白蛋白销售快速增长至321亿元,提示终端需求稳健增长。我国人血白蛋白约60%为进口产品,存在较大进口替代空间。此外,主要用于血友病治疗的凝血因子类产品,有人血源性和重组因子两类,其中进口集中于重组凝血因子VIII(拜耳、辉瑞)和凝血酶原复合物(Octapharma)。受采浆规模影响,且由于国内外重组技术的突破,人凝血因子VIII的销售规模远低于重组因子VIII。据米内网统计,2023年,我国凝血因子VIII的销售额稳健增长到8.88亿元,重组凝血因子VIII的销售额达到25.6亿元,重组占比高达74%。美国是全球血浆的重要供应区域,据统计,其血浆供应量占全球使用量的约70%。虽然跨区域调浆或者协调欧洲产能供应可部分满足中国需求,但调浆对产品收率和成本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协调欧洲供应也会影响欧洲供应保障的稳定性。短期中国白蛋白市场供应有库存的支撑,生产企业和下游也在观望未来贸易关税的走向,但贸易关税较难回到2024年之前的水平。加征关税后美国血液制品的竞争力已下降,国内血制品企业面临量价齐升机遇,国产替代有望进一步加速。   3.科学仪器和试剂有望加速国产化   科学仪器是研究的基本工具,即使没有关税因素,美国也会加强对出口限制。实际在此轮中美关税冲突之前,2025年1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发布了一项临时最终规则(IFR),拟对某些科学仪器实施有针对性的出口管制,包括高参数流式细胞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某些质谱设备。此轮加完关税之后,美国进口品牌在价格可及性上已大幅下降,虽然部分仪器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下游客户会被迫接受新价格,但对于已经实现国产化的仪器,替代进口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不仅是经济上,供应和服务可靠性也将是中国企业的重要优势。根据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公布的数据,近几年我国高端科学仪器整体进口率约70.60%,其中分析仪器的进口率超过80%,未来科学仪器的国产替代将从低端向高端逐步延伸。   4.创新药以知识产权出海,欧洲客户提供重要保障   2024年中国全年医药产品出口额1079.6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原料药出口额429.9亿美元,同比增长5.1%,西药制剂出口额6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生化药出口额40.2亿美元,同比增长4.6%,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额487.5亿美元,同比增长7.3%,对比因为集采和控费下滑的国内市场,出口无疑提供了重要的增量。从区域来看,欧盟(含英国)是中国医药贸易的第一大伙伴,其次才是美国,2024年对美国贸易额占医药总出口的的17.6%,东盟、一带一路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医药产品仍有巨大的需求。除直接商品贸易之外,专利授权是创新药出海的重要方式,首付款、里程碑和收益分成均以服务的形势体现,征税难度大。即使直接出口美国创新药,主要也是以原料的方式出口,制剂生产安排在美国,关税的影响冲击较小。即使未来美国针对中国创新药进行打压,中国创新药授权出海也可以选择和欧洲制药企业合作。根据Insight数据库,2024年受让方为欧洲占比达到26.7%,与美国差距正逐步缩小。自2025年以来,包括诺和诺德在内的等欧洲制药企业也先后与中国企业达成授权合作。   5.合成生物学为原料药应用拓展加持   自实行药品带量采购以后,仿制药的利润逐步趋向制造业水平,上游原料药产业受冲击影响较少,但向制剂下游延伸的战略已不能带来溢价。部分仿制药毛利率偏低,也难以承受上游成本上涨,制约原料药的价格弹性。基于市场空间和价格管控考虑,向非严谨医疗领域延伸,成为目前原料药企业拓展的重要方向。如联邦制药的青霉素产业链,目前主要拓展方向是兽用抗生素,2025年联邦制药与牧原股份合作的联牧兽药预计投产。兽用原料药下游紧扣养殖效益和需求,未来养殖效益好转,也有望带动兽用原料药爬坡。技术方面,合成生物学的应用突破,有效促进了产品品质的提升,如酒石酸泰乐菌素,凭借更高的质量,2025年4月,泰益欣生物以310元/千克领先于其他国内竞争对手。原来不可化学合成的化合物可以本实现生物合成。在新型烟草产业链中,凭借合成生物学的技术优势积累,目前已有金城医药等原料药企业实现了尼古丁的化学合成,可不受原料供给限制实现量产并出口。   6.零售药店行业拐点逐步确定,政策推动终端价值提升   根据中康药店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Q4,全国药店总数为700881家,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但从季度两,2024年Q4,全国新开门店数为10719,而注销门店数达14114,净增长为-3395家,这是近年来全国药店总数首次出现季度环比负增长。2024年全年闭店数共计39228家,闭店率约5.76%,对比2023年的3.8%也有明天提升。竞争内卷,客流量下降是药店供给出清的重要因素,中小连锁在加速退出市场,2024年规模过亿连锁门店数暴跌12.6%。头部连锁药房上市公司也放慢了新开和并购的步伐,根据国药一致年报,2024年国大药房战略性地退出并关闭了1270余家直营门店。我们认为2025年行业出清的趋势仍将延续,全国药店总数需要逐步下降至60万家以内,单店客流才能回升至合理的利润水平。线下药店作为居民健康的重要服务终端,随着处方外流,其附加值也在逐步提升。2025年4月9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推动电子处方在定点医药机构顺畅流转,满足便捷医药服务需求。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中美贸易冲突有望加速医药国产化替代的趋势,同时创新药出海受贸易关税的影响较少,出海趋势将延续,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1)血液制品受进口关税影响,白蛋白和重组八因子格局变化,关注【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上海莱士】、【神州细胞】。   2)科学仪器和耗材加速国产化替代,关注【聚光科技】、【东富龙】、【纳微科技】。   3)零售药房行业拐点和政策推动,推荐【益丰药房】、关注【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   4)原料药产业升级,从尼古丁原料延伸至烟袋等终端产品,推荐【金城医药】,泰乐菌素价格变化,关注【鲁抗医药】。   5)关注合作出海和产品对外授权,技术平台价值凸显,推荐【益方生物】,关注【一品红】、【和铂医药-B】、【百奥赛图-B】、【复宏汉霖】、【加科思-B】。   6)减重和NASH领域差异化布局和对外合作出海,推荐【众生药业】,关注、【联邦制药】、【来凯医药-B】、【歌礼制药-B】。   7)关注国内biotech企业经营扭亏,内销上量和出海突破,建议关注【诺诚健华】和【信达生物】。   8)仿制药集采优化,转型类制药企业业绩趋势好转,关注【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   9)关注通用型CAR-T技术的突破和实体瘤CAR-T进入上市阶段,建议关注【科济药业-B】、【永泰生物-B】。   10)AI与器械相结合,竞争力提升,附加值增加,推荐【安必平】、【祥生医疗】,关注【鱼跃医疗】。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报告标签:
  • 医药商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670

  • 发布机构: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日期:

    2025-04-14

  • 页数:

    32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2025年4月11日,中国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而且无豁免名单,至自4月12日起,进口关税已正式执行。根据医保商会数据,2024年中美医药贸易总额为341亿美元,其中中国从美国进口150.6亿美元。从进口美国医药产品类别来看,器械占了1/4,药品占了3/4,其中药品中血液制品与疫苗等体量最大。对比2018年中美贸易战,此轮贸易冲突,中国的产业链具有更强的韧性,在医药领域,中国的创新药和高端医疗设备均实现了出海突破。2022-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持续下降,国产化替代的趋势正逐步强化,对进口的依赖度降低。依靠国产和欧洲的稳定供应,我们仍可维持对美国医药产品的非豁免。在目前的高关税下,从美国进口的医药产品已经很难参与投标和医保谈判。未来贸易冲突缓解,双方愿意降低关税税率,也较难回到2024年之前的关税水平,国产化提升将是持续趋势。对于中国医药产品出口,目前中国对美国出口最主要是低值耗材、诊断试剂等,而且不在豁免附件中,而且短期内美国之外市场较难补充,中国企业仍需通过全球产业链的布局减少关税的影响。对于大部分的原料药和制剂都有豁免,美国在短期内无法重建上游供应链,加税将最终会由终端消费者承担。

  2.受关税影响血制品供应格局将发生变化,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目前我国人血白蛋白和重组八因子均有从美国进口。其中,人血白蛋白是国内血液制品中最大的销售品种。据米内网统计,2023年,我国白蛋白销售快速增长至321亿元,提示终端需求稳健增长。我国人血白蛋白约60%为进口产品,存在较大进口替代空间。此外,主要用于血友病治疗的凝血因子类产品,有人血源性和重组因子两类,其中进口集中于重组凝血因子VIII(拜耳、辉瑞)和凝血酶原复合物(Octapharma)。受采浆规模影响,且由于国内外重组技术的突破,人凝血因子VIII的销售规模远低于重组因子VIII。据米内网统计,2023年,我国凝血因子VIII的销售额稳健增长到8.88亿元,重组凝血因子VIII的销售额达到25.6亿元,重组占比高达74%。美国是全球血浆的重要供应区域,据统计,其血浆供应量占全球使用量的约70%。虽然跨区域调浆或者协调欧洲产能供应可部分满足中国需求,但调浆对产品收率和成本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协调欧洲供应也会影响欧洲供应保障的稳定性。短期中国白蛋白市场供应有库存的支撑,生产企业和下游也在观望未来贸易关税的走向,但贸易关税较难回到2024年之前的水平。加征关税后美国血液制品的竞争力已下降,国内血制品企业面临量价齐升机遇,国产替代有望进一步加速。

  3.科学仪器和试剂有望加速国产化

  科学仪器是研究的基本工具,即使没有关税因素,美国也会加强对出口限制。实际在此轮中美关税冲突之前,2025年1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发布了一项临时最终规则(IFR),拟对某些科学仪器实施有针对性的出口管制,包括高参数流式细胞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某些质谱设备。此轮加完关税之后,美国进口品牌在价格可及性上已大幅下降,虽然部分仪器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下游客户会被迫接受新价格,但对于已经实现国产化的仪器,替代进口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不仅是经济上,供应和服务可靠性也将是中国企业的重要优势。根据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公布的数据,近几年我国高端科学仪器整体进口率约70.60%,其中分析仪器的进口率超过80%,未来科学仪器的国产替代将从低端向高端逐步延伸。

  4.创新药以知识产权出海,欧洲客户提供重要保障

  2024年中国全年医药产品出口额1079.6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原料药出口额429.9亿美元,同比增长5.1%,西药制剂出口额6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生化药出口额40.2亿美元,同比增长4.6%,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额487.5亿美元,同比增长7.3%,对比因为集采和控费下滑的国内市场,出口无疑提供了重要的增量。从区域来看,欧盟(含英国)是中国医药贸易的第一大伙伴,其次才是美国,2024年对美国贸易额占医药总出口的的17.6%,东盟、一带一路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医药产品仍有巨大的需求。除直接商品贸易之外,专利授权是创新药出海的重要方式,首付款、里程碑和收益分成均以服务的形势体现,征税难度大。即使直接出口美国创新药,主要也是以原料的方式出口,制剂生产安排在美国,关税的影响冲击较小。即使未来美国针对中国创新药进行打压,中国创新药授权出海也可以选择和欧洲制药企业合作。根据Insight数据库,2024年受让方为欧洲占比达到26.7%,与美国差距正逐步缩小。自2025年以来,包括诺和诺德在内的等欧洲制药企业也先后与中国企业达成授权合作。

  5.合成生物学为原料药应用拓展加持

  自实行药品带量采购以后,仿制药的利润逐步趋向制造业水平,上游原料药产业受冲击影响较少,但向制剂下游延伸的战略已不能带来溢价。部分仿制药毛利率偏低,也难以承受上游成本上涨,制约原料药的价格弹性。基于市场空间和价格管控考虑,向非严谨医疗领域延伸,成为目前原料药企业拓展的重要方向。如联邦制药的青霉素产业链,目前主要拓展方向是兽用抗生素,2025年联邦制药与牧原股份合作的联牧兽药预计投产。兽用原料药下游紧扣养殖效益和需求,未来养殖效益好转,也有望带动兽用原料药爬坡。技术方面,合成生物学的应用突破,有效促进了产品品质的提升,如酒石酸泰乐菌素,凭借更高的质量,2025年4月,泰益欣生物以310元/千克领先于其他国内竞争对手。原来不可化学合成的化合物可以本实现生物合成。在新型烟草产业链中,凭借合成生物学的技术优势积累,目前已有金城医药等原料药企业实现了尼古丁的化学合成,可不受原料供给限制实现量产并出口。

  6.零售药店行业拐点逐步确定,政策推动终端价值提升

  根据中康药店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Q4,全国药店总数为700881家,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但从季度两,2024年Q4,全国新开门店数为10719,而注销门店数达14114,净增长为-3395家,这是近年来全国药店总数首次出现季度环比负增长。2024年全年闭店数共计39228家,闭店率约5.76%,对比2023年的3.8%也有明天提升。竞争内卷,客流量下降是药店供给出清的重要因素,中小连锁在加速退出市场,2024年规模过亿连锁门店数暴跌12.6%。头部连锁药房上市公司也放慢了新开和并购的步伐,根据国药一致年报,2024年国大药房战略性地退出并关闭了1270余家直营门店。我们认为2025年行业出清的趋势仍将延续,全国药店总数需要逐步下降至60万家以内,单店客流才能回升至合理的利润水平。线下药店作为居民健康的重要服务终端,随着处方外流,其附加值也在逐步提升。2025年4月9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推动电子处方在定点医药机构顺畅流转,满足便捷医药服务需求。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中美贸易冲突有望加速医药国产化替代的趋势,同时创新药出海受贸易关税的影响较少,出海趋势将延续,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1)血液制品受进口关税影响,白蛋白和重组八因子格局变化,关注【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上海莱士】、【神州细胞】。

  2)科学仪器和耗材加速国产化替代,关注【聚光科技】、【东富龙】、【纳微科技】。

  3)零售药房行业拐点和政策推动,推荐【益丰药房】、关注【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

  4)原料药产业升级,从尼古丁原料延伸至烟袋等终端产品,推荐【金城医药】,泰乐菌素价格变化,关注【鲁抗医药】。

  5)关注合作出海和产品对外授权,技术平台价值凸显,推荐【益方生物】,关注【一品红】、【和铂医药-B】、【百奥赛图-B】、【复宏汉霖】、【加科思-B】。

  6)减重和NASH领域差异化布局和对外合作出海,推荐【众生药业】,关注、【联邦制药】、【来凯医药-B】、【歌礼制药-B】。

  7)关注国内biotech企业经营扭亏,内销上量和出海突破,建议关注【诺诚健华】和【信达生物】。

  8)仿制药集采优化,转型类制药企业业绩趋势好转,关注【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

  9)关注通用型CAR-T技术的突破和实体瘤CAR-T进入上市阶段,建议关注【科济药业-B】、【永泰生物-B】。

  10)AI与器械相结合,竞争力提升,附加值增加,推荐【安必平】、【祥生医疗】,关注【鱼跃医疗】。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报告内容和格式要求,生成一份专业、分析性的Markdown文档。

中心思想

  • 贸易冲突与国产替代: 贸易冲突升级加速医药领域国产替代,尤其是在血制品、科学仪器和试剂方面,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提升自身竞争力。
  • 创新药出海策略: 创新药企业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专利授权和与欧洲企业合作等方式,降低贸易冲突带来的风险,实现全球化发展。

主要内容

医药行业观点

贸易冲突升级,国产替代持续强化

2025年4月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医药领域中国从美国进口依赖度降低,国产替代趋势强化。中国医药企业需通过全球产业链布局减少关税影响。

受关税影响血制品供应格局将发生变化,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美国是全球血浆的重要供应区域,受关税影响,美国血液制品的竞争力下降,国内血制品企业面临量价齐升机遇,国产替代有望进一步加速。

科学仪器和试剂有望加速国产化

美国加强对科学仪器的出口限制,加征关税后,美国进口品牌价格可及性下降,国产替代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创新药以知识产权出海,欧洲客户提供重要保障

中国创新药出口可通过专利授权和与欧洲制药企业合作等方式,降低贸易冲突带来的影响。

合成生物学为原料药应用拓展加持

合成生物学的应用突破,有效促进了产品品质的提升,为原料药企业拓展非严谨医疗领域提供了重要方向。

零售药店行业拐点逐步确定,政策推动终端价值提升

零售药店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出清的趋势将延续,随着处方外流,线下药店作为居民健康的重要服务终端,其附加值也在逐步提升。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中美贸易冲突有望加速医药国产化替代的趋势,同时创新药出海受贸易关税的影响较少,出海趋势将延续,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

  • 血液制品:关注【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上海莱士】、【神州细胞】。
  • 科学仪器和耗材:关注【聚光科技】、【东富龙】、【纳微科技】。
  • 零售药房:推荐【益丰药房】、关注【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
  • 原料药:推荐【金城医药】,关注【鲁抗医药】。
  • 合作出海和产品对外授权:推荐【益方生物】,关注【一品红】、【和铂医药-B】、【百奥赛图-B】、【复宏汉霖】、【加科思-B】。
  • 减重和NASH领域:推荐【众生药业】,关注【联邦制药】、【来凯医药-B】、【歌礼制药-B】。
  • 国内biotech企业:建议关注【诺诚健华】和【信达生物】。
  • 仿制药集采优化:关注【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
  • 通用型CAR-T技术:建议关注【科济药业-B】、【永泰生物-B】。
  • AI与器械相结合:推荐【安必平】、【祥生医疗】,关注【鱼跃医疗】。

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

公司代码 名称 投资评级 股价 2023 2024E 2025E 2023 2024E 2025E
000403.SZ 派林生物 买入 24.69 0.84 1.06 1.25 29.39 23.29 19.75
002223.SZ 鱼跃医疗 34.61 2.39 2.00 2.29 14.47 17.32 15.09
002317.SZ 众生药业 买入 10.56 0.31 0.27 0.40 52.02 39.18 26.12
300294.SZ 博雅生物 买入 28.98 0.47 1.09 1.19 61.66 26.59 24.35
688358.SH 祥生医疗 买入 28.70 1.31 1.84 2.61 21.91 15.60 11.00
688382.SH 益方生物-U 买入 19.46 -0.49 -0.43 -0.40 -30.66 -31.23 -48.76
688393.SH 安必平 买入 31.41 0.43 0.28 0.37 73.05 112.18 84.89

医药行情跟踪

  • 医药行业最近一周跑输沪深300指数2.73个百分点,涨幅排名第22位。
  • 医药行业最近一个月跑赢沪深300指数1.22个百分点,涨幅排名第10位。

子行业涨跌幅分析

  • 子行业生物制品周跌幅最小,化学制药月涨幅最大。
  • 近一周跌幅最小的子板块为生物制品,跌幅2.71%(相对沪深300:0.17%);跌幅最大的为医疗服务,跌幅11.88%(相对沪深300:-9.00%)。
  • 近一月涨幅最大的子板块为化学制药,涨幅1.84%(相对沪深300:6.34%);跌幅最大的为医疗服务,跌幅14.03%(相对沪深300:-9.53%)。

医药板块个股涨跌幅

  • 近一周(2025/4/5-2025/4/12),涨幅最大的是奕瑞科技 、一品红 、永安药业 ;跌幅最大的是润都股份 、博腾股份 、康龙化成 。

子行业相对估值

  • 分细分子行业来看,最近一年(2024/4/12-2025/4/12),化学制药涨幅最大。
  • 化学制药涨幅最大,1年期涨幅12.43%; PE(TTM)目前为35.41倍。
  • 医药商业跌幅最大,1年期跌幅12.66%; PE(TTM)目前为18.22倍。
  • 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中药、生物制品1年期变动分别为1.57%、-5.33%、-8.53%、-11.04%。

医药板块走势与估值

  • 医药生物行业最近1月跌幅为3.28% ,跑赢沪深300指数1.22个百分点。
  • 医药生物行业估值低于历史五年平均。
  •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当期PE(TTM)为29.69倍;低于近5年历史平均估值32.90倍。

华鑫医药团队近期研究成果

  •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供给端和需求端持续向好,血制品行业稳健增长趋势突显 (2024-06-07)
  •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政策扶持吸入制剂行业,替代进口进程加速 (2024-01-18)
  • 英诺特(688253):独家多联检测优势、深耕呼吸道检测市场 (2024-01-14)
  •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呼吸道疾病检测市场:呼吸道疾病高发,快检应用拓宽 (2023-12-12)
  •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GLP-1药物供不应求,带动原料药CDMO及上游需求增长 (2023-11-18)
  •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划时代大品种GLP-1RA,在慢性疾病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前景广阔 (2023-11-15)
  • 普蕊斯(301257):SMO-研发临床阶段不可或缺的纽带 (2023-11-02)
  • 百克生物(688276):主营业务稳步回升,带状疱疹疫苗注入新活力 (2023-10-24)
  • 安必平(688393.SH)全流程为病理数字化智能化赋能 (2025-3-13)
  • 博雅生物(300294.SZ):血制品保持稳健增长,内生外延助力浆站拓展 (2024-11-01)
  • 派林生物(000403.SZ):采浆和销售持续增长,经营效率不断提升 (2024-11-01)
  • 信立泰(002294.SZ):持续加码研发,重磅品种稳步推进 (2024-10-23)
  • 川宁生物(301301.SZ):持续降本增效,合成生物学产品拓展成长空间 (2024-10-23)
  • 三元基因(837344.BJ):干扰素α1b集采中选助力营收增长,适应症拓展驱动长期发展 (2024-09-10)
  • 益丰药房(603939.SH):管理优异,逆势稳增 (2024-09-02)
  • 国药现代(600420):效率继续提升,Q2延续高增长 (2024-08-28)
  • 新产业(300832):海外市场及高端机型继续推动增长 (2024-08-26)

行业重要政策和要闻

近期行业重要政策

  • 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规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

近期行业要闻

  • 美国FDA采取措施,通过用更有效且与人类更相关的方法替代单克隆抗体疗法和其他药物开发中的动物实验,以推进公共健康。
  • 信念医药的基因疗法波哌达可基(信玖凝)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中重度血友病B成年患者。
  • 百奥泰启动了BAT8006的首个III期临床。
  • GC Biopharma 宣布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批准了炭疽疫苗 BARYTHRAX,为全球首款重组炭疽疫苗。
  • 先声药业旗下先祥医药申报的1类新药注射用SIM0686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FGFR2b阳性的局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
  • 艾威药业(IVIEW Therapeutics)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研发的IVIEW-1201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 艾伯维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JAK1抑制剂Rinvoq(乌帕替尼)用于治疗成人巨细胞动脉炎 (GCA) 患者。
  • 天境生物宣布,与渤健(Biogen)就菲泽妥单抗在中国的两项3期注册性临床研究达成合作。
  • CDE 官网显示,诺华英克司兰钠注射液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
  • CDE官网显示,诺华开发的长效降脂疗法英克司兰(inclisiran,Leqvio)申报新适应症上市。

周重要上市公司公告一览

| 时间 | 代码 | 公司名称 | 公告主题 | 主要内容

风险提示

  • 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 竞争加剧风险
  • 政策性风险
  • 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贸易冲突背景下医药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了国产替代和创新药出海的重要性。报告对重点公司进行了盈利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同时,报告也提示了研发风险、销售风险、竞争风险和政策风险等。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2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