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中药:中医药政策全景观,聚焦当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把握新时代政策元年

中药:中医药政策全景观,聚焦当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把握新时代政策元年

研报

中药:中医药政策全景观,聚焦当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把握新时代政策元年

  中医药政策变迁:不同时代下的不同使命   中医药源于我国传统医药学和传统文化,而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和绵延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近代中医在中国医学界逐渐丧失了主流地位,但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持续性的,并且中医中药在医疗资源紧缺的革命战争年代担负医疗救护、控制传染病等任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的发展与政策息息相关。70余年的共和国历史中,中医药政策可以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49-1985年的科学探索阶段、1986-2002年的建制化阶段、2003-2018年的全面发展阶段以及2019年至今的深化创新阶段。   1949-2019年:不断改革中的探索发展   开国后的70年里,期间经历了科学探索阶段、建制化阶段、全面发展阶段,中医药政策一直是在探索中发展。期间国家中医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政策主体清晰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出台意味着法律层面的完善。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从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底,3年时间内国家级文件中涉及中医药发展的文件就有11项之多,涵盖发展战略、法律完善、人才培养、经典名方、民族药品等多方面内容。   新时代: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19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具体举措。随后云南、广东、四川、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结合各地方特色出台相应的措施推动当地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的疫情中,中医药成为抗疫的中流砥柱。正是疫情下中医药的突出贡献,推动了传承创新发展步伐加速。2020年9月27日,《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进行重大更新,更新后中药创新药被单列作为第一大类,开启中药创新浪潮。   2021年迎来中医药政策落地爆发期,医保目录部分中药解除限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湖北中成药集采降价温和以及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磅政策的纷纷落地,可以看出国家对中医药支持政策已由顶层设计逐步过渡到落地执行阶段,具有较强的连贯性,释放出强烈积极信号。   展望:政策新元年开启,期待更多政策落地   2022年伊始,“三结合”、“中药新药毒理”等多项新政策就接踵而至,进一步强化政策变化的因素。梳理完中医药的政策发展历程,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国家层面对中医药的政策从整体而言还是一以贯之、鼓励发展的。并且中医药政策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晰,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沿着传承与创新两条线索,我们判断当前的政策驱动或许只是第一步并且还没有完全结束。我们可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加具体、实质的政策出台促进中医药发展。   投资建议与相关标的:重申“3+3”投资线索   我们从2021年12月20日第一篇中药深度报告开始,持续跟踪中药产业,继续看好中药行业的变化。五篇专题报告层层递进、承前启后,有历史、有演变、有逻辑、有投资指思路地提示中医药行业性机会。着眼当下,我们认为当前是中药产业发展落地的初期。因此我们再次强调“3+3”投资线索,关注3条主线+3点主题。3条主线:有老字号的传统品牌中药、有提价能力的特色品种以及有激励保障的低估值标的。   老字号: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广誉远等;   能涨价:健民集团(已覆盖,买入评级)、东阿阿胶、太极集团、马应龙、九芝堂等;   有激励:华润三九(已覆盖,买入评级)、羚锐制药、昆药集团、江中药业等。   3点主题:创新、地域、产业链。   中药创新药:新天药业、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方盛制药等。   地域性中药品牌:贵州三力(已覆盖,买入评级)、桂林三金、特一药业、立方制药等。   中药产业链:上游种植及养殖产业链+中药材质检(信邦制药、振东制药、贵州百灵、聚光科技、莱伯泰科、润达医疗、东富龙、迈得医疗、楚天科技等);中游经销商(中国中药、珍宝岛);下游药店(大参林、一心堂、益丰药房、老百姓、健之佳、漱玉平民等);中药全产业链布局(中国中药、九州通等);中医药服务(固生堂(已覆盖,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调整超出预期;提价不达预期;业绩不达预期等。
报告标签:
  • 中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965

  • 发布机构: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01-17

  • 页数:

    22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中医药政策变迁:不同时代下的不同使命

  中医药源于我国传统医药学和传统文化,而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和绵延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近代中医在中国医学界逐渐丧失了主流地位,但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持续性的,并且中医中药在医疗资源紧缺的革命战争年代担负医疗救护、控制传染病等任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的发展与政策息息相关。70余年的共和国历史中,中医药政策可以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49-1985年的科学探索阶段、1986-2002年的建制化阶段、2003-2018年的全面发展阶段以及2019年至今的深化创新阶段。

  1949-2019年:不断改革中的探索发展

  开国后的70年里,期间经历了科学探索阶段、建制化阶段、全面发展阶段,中医药政策一直是在探索中发展。期间国家中医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政策主体清晰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出台意味着法律层面的完善。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从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底,3年时间内国家级文件中涉及中医药发展的文件就有11项之多,涵盖发展战略、法律完善、人才培养、经典名方、民族药品等多方面内容。

  新时代: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19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具体举措。随后云南、广东、四川、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结合各地方特色出台相应的措施推动当地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的疫情中,中医药成为抗疫的中流砥柱。正是疫情下中医药的突出贡献,推动了传承创新发展步伐加速。2020年9月27日,《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进行重大更新,更新后中药创新药被单列作为第一大类,开启中药创新浪潮。

  2021年迎来中医药政策落地爆发期,医保目录部分中药解除限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湖北中成药集采降价温和以及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磅政策的纷纷落地,可以看出国家对中医药支持政策已由顶层设计逐步过渡到落地执行阶段,具有较强的连贯性,释放出强烈积极信号。

  展望:政策新元年开启,期待更多政策落地

  2022年伊始,“三结合”、“中药新药毒理”等多项新政策就接踵而至,进一步强化政策变化的因素。梳理完中医药的政策发展历程,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国家层面对中医药的政策从整体而言还是一以贯之、鼓励发展的。并且中医药政策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晰,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沿着传承与创新两条线索,我们判断当前的政策驱动或许只是第一步并且还没有完全结束。我们可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加具体、实质的政策出台促进中医药发展。

  投资建议与相关标的:重申“3+3”投资线索

  我们从2021年12月20日第一篇中药深度报告开始,持续跟踪中药产业,继续看好中药行业的变化。五篇专题报告层层递进、承前启后,有历史、有演变、有逻辑、有投资指思路地提示中医药行业性机会。着眼当下,我们认为当前是中药产业发展落地的初期。因此我们再次强调“3+3”投资线索,关注3条主线+3点主题。3条主线:有老字号的传统品牌中药、有提价能力的特色品种以及有激励保障的低估值标的。

  老字号: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广誉远等;

  能涨价:健民集团(已覆盖,买入评级)、东阿阿胶、太极集团、马应龙、九芝堂等;

  有激励:华润三九(已覆盖,买入评级)、羚锐制药、昆药集团、江中药业等。

  3点主题:创新、地域、产业链。

  中药创新药:新天药业、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方盛制药等。

  地域性中药品牌:贵州三力(已覆盖,买入评级)、桂林三金、特一药业、立方制药等。

  中药产业链:上游种植及养殖产业链+中药材质检(信邦制药、振东制药、贵州百灵、聚光科技、莱伯泰科、润达医疗、东富龙、迈得医疗、楚天科技等);中游经销商(中国中药、珍宝岛);下游药店(大参林、一心堂、益丰药房、老百姓、健之佳、漱玉平民等);中药全产业链布局(中国中药、九州通等);中医药服务(固生堂(已覆盖,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调整超出预期;提价不达预期;业绩不达预期等。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报告内容和指令,生成一份专业、分析性的Markdown文档。

中心思想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医药政策的演变历程,并着眼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报告不仅回顾了过去70余年中医药政策的四个主要发展阶段,还重点关注了2019年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为促进中医药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政策驱动下的中医药发展

报告认为,当前中医药产业正处于政策驱动的初期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对相关政策的梳理和解读,报告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投资方向和策略,并重申“3+3”投资线索,即关注三条主线(老字号、能提价、有激励)和三个主题(创新、地域、产业链)。

传承与创新并举

报告强调,中医药的发展应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在传承方面,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古代经典名方,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在创新方面,要积极推动中药剂型、注册审批、支付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围绕中医药政策的变迁、传承创新发展以及投资策略等方面展开,以下为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中医药政策变迁:不同时代下的不同使命

  • 历史使命与发展阶段:中医药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使命,经历了科学探索、建制化、全面发展和深化创新四个阶段。
  • 政策演变与核心驱动:分析了各个阶段中医药政策的特点和演变逻辑,以及政策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1949-2019年:不断改革中的探索发展

  • 科学探索阶段 (1949-1985)
    • 团结中西医的方针确立: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原则,但中医药政策在探索中发展。
    • 行政手段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此阶段主要依赖于计划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家领导和政府管理等行政手段。
  • 中医药建制化发展时期 (1986-2002)
    • 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标志着我国中医药发展进入建制化时期,政策开始以明确形式出现在发展规划中。
    • 中西医并重与中药发展并举:强调中西医并重,并将中药发展纳入政策范围,奠定了中医药并驾齐驱的基础。
  • 中医药全面发展时期 (2003-2019)
    • 《中医药条例》出台:明确指出保护、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 政策体系完善与协同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逐渐成为主要发文机关,领域专家和社会公众协同参与决策。

新时代: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 产业发展纲领:明确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具体举措,包括健全服务体系、发挥独特作用、推动质量提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
    •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云南、广东、四川、广西等地积极响应,结合地方特色出台相应措施。
  • 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的作用
    • 抗疫中流砥柱: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加速了传承创新发展步伐。
    • 中药注册分类更新:中药创新药被单列为第一大类,开启中药创新浪潮。
  • 2021年:中医药政策落地爆发期
    • 政策连贯性与积极信号:国家对中医药支持政策由顶层设计逐步过渡到落地执行阶段,具有较强的连贯性。
    • 医保目录调整:部分中药解除限制,释放缓和信号。
    •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行业趋于规范化管理,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 湖北中成药集采降价温和:相较前几轮化药集采,降价幅度较为温和。
    • 医保支持指导意见:从政策端、支付端、企业端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展望:政策新元年开启,期待更多政策落地

  • 2022年新年伊始,新政策接踵而至
    • “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强调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
    • 中药新药毒理研究指导原则:指导和规范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
    • 非中医类别医师开展中医诊疗:明确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开展中医诊疗活动的管理办法。
    • 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规划:通过“一带一路”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 未来政策展望
    • 传承与创新并举: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
    • 多方面政策期待:期待更多中药创新药上市、更优的中成药集采和中医服务支付价格、更好的中医药服务开展环境等。

投资逻辑与相关标的:重申“3+3”投资线索

  • “3+3”投资线索
    • 三条主线:老字号、能提价、有激励。
    • 三个主题:创新、地域、产业链。
  • 具体标的
    • 老字号: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广誉远等。
    • 能提价:健民集团、东阿阿胶、太极集团、马应龙、九芝堂等。
    • 有激励:华润三九、羚锐制药、昆药集团、江中药业等。
    • 中药创新药:新天药业、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方盛制药等。
    • 地域性中药品牌:贵州三力、桂林三金、特一药业、立方制药等。
    • 中药产业链:信邦制药、振东制药、贵州百灵、聚光科技、莱伯泰科、润达医疗、东富龙、迈得医疗、楚天科技、中国中药、珍宝岛、大参林、一心堂、益丰药房、老百姓、健之佳、漱玉平民、九州通、固生堂等。

总结

本报告全面梳理了中医药政策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医药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报告认为,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对“3+3”投资线索的重申,报告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把握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机遇。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2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