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中国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趋势研究报告
下载次数:
2344 次
发布机构:
艾瑞股份
发布日期:
2022-01-17
页数:
39页
前言:上世纪70年代,一线城市的医院所用医疗器械基本来自进口,定价昂贵,居民买不起也用不起。80年代起,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出海”并购等方式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逐渐打破外企对医疗器械的垄断地位。
行业判断: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34998亿元,同比增长4.6%,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8118亿元,同比增长15.5%,接近全球医疗器械增速的3倍。但我国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产品国产化率较低,现有医疗市场趋向于进口,医疗器械国产化及国产替代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的方向。
国产替代可实施性:外有政策因素对国产化产生需求从而推动进程,国家鼓励优先采购国产设备、带量采购降低高素质国产产品的准入壁垒,DRGs/DIP对医院的成本管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内有企业自身驱动因素对国产化的推动,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力,调整商业模式扩宽产品管线和自身市场份额。
未来趋势:技术、品牌、性价比、渠道都是国产企业的制胜法宝,政策对于国产产品的支持也起到一定助推作用。在不断改变的行业格局下,企业因对自身的定位和价值有更清晰的认识。从2018年和2020年境内三类器械获批对比情况可以看出,IVD体外诊断、无源植入器械、护理器械基本已实现国产替代,从融资规模可以推测,未来医学影像、心血管器械将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主力。
本报告基于艾瑞咨询研究院的研究数据,分析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国产替代趋势。核心观点如下: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然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仍高度依赖进口,国产化率较低。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医疗器械国产化和国产替代,以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安全性和自主可控性。
国产替代的可行性体现在政策驱动(优先采购国产设备、带量采购、DRGs/DIP等)和企业自身驱动(研发投入增加、商业模式调整等)两方面。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包括高端医疗器械的技术壁垒高、行业集中度低、研发投入不足以及多头管理等问题。
本报告从多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国产替代趋势,主要内容包括:
报告回顾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历程,从“萌芽”阶段到高速发展阶段,并指出目前行业正朝着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8118亿元,同比增长15.5%,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速。截至2020年底,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达2.65万家。
报告对医疗器械进行了安全等级分类(一类、二类、三类),并分析了细分领域(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低值耗材、IVD)的市场占比和发展现状。产业链分析显示,上游为原材料和技术,中游为加工制造,下游为应用端(医院、科研机构等)。高值耗材研发投入最多,盈利能力也最为突出。
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2014-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复合增长率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主要痛点包括: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低、创新力弱、行业集中度低、多头管理影响管理效率以及医保基金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增速等。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医疗器械创新和国产化,例如“十二五规划”、“十百千万工程”、“中国制造202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等。这些政策对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报告分析了带量采购(VBP)对医疗器械价格的影响,数据显示,中标产品的价格降幅明显,这将深刻改变医疗器械的业态,并对企业策略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政策变化也影响了医疗器械的注册数量,国产获批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报告从政策驱动和企业自身驱动两方面探讨了国产替代的可实施性。政策方面,优先采购国产设备、带量采购、DRGs/DIP等政策为国产替代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方面,研发投入增加、商业模式调整等也推动了国产替代进程。
报告分析了企业战略调整趋势,指出技术、品牌、性价比、渠道是国产企业制胜的关键因素。企业需要重构价值链、重新定位、重塑业务和运营模式,并加快“AI+医疗器械”的步伐。
报告探讨了优先国产替代的区域和细分领域,指出江苏、广东、上海等地区以及IVD、无源植入器械、护理器械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国产替代潜力。未来医学影像、心血管器械将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主力。
本报告全面分析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国产替代趋势。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并具备可行性。然而,挑战依然存在,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报告强调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性价比优势和渠道拓展的重要性,并指出政策支持对国产替代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 未来,医学影像和心血管器械领域将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战场。
中国情绪疗愈行业研究报告: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中国注射类医美行业研究报告:乘风破浪会有时
高纯度Omega-3与健康管理白皮书
2025AI时代健康睡眠白皮书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