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合成生物学周报:合成生物研究院与药研机构深度合作,微生物被膜加速活体材料新应用
下载次数:
572 次
发布机构: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4-07-22
页数:
16页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 58 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 2020 年 10月 6 日为基准 1000 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4/07/15-2024/07/19) 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2.52 个百分点。上证综指上涨 0.37%,创业板指上涨 2.49%,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 2.15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 0.04个百分点。
第三届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即将召开
第三届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4)将于2024 年 8 月 21-23 日在宁波举行。大会特别关注可以从 0 到 1 到100 的创新创业性技术成果,聚焦核心产品技术、产业布局与科技成果转化。对此,大会聚焦绿色化工、功能营养和美妆个护、未来农业、 AI+生物制造四个重要领域,同时邀请行业顶尖专家、上下游代表性企业来深度思考,剖析市场,寻找伙伴,赋能于行动。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与药研机构形成战略合作
5 月 14 日,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与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药研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天津大学顺利举行。甲乙双方签署了一份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在生物制造及合成生物领域的核心优势,以更高的视野和战略定位,共同应对国家和行业的重大挑战。双方决心携手共建高端创新平台,全力培育领军人才,以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重大项目研发取得突破。此举不仅将促进医药、健康等产业的全面优化升级,更将引领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重要力量。同时,双方还决定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在科研项目上的紧密合作,实现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并建立稳固的日常工作联系机制,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诺合新生物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聚焦植物合成生物研发及商业化
近日,诺合新生物宣布获得了逾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充研发管线和扩建近 1000 平生产基地。自 2022 年公司正式运营以来,诺合新生物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专注于植物合成生物学相关产品与服务的研发和生产。始终坚持先进的研发技术与规范的产业平台双轮驱动,优质产品的供应与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并重。公司凭借持续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在植物源医药美妆原料、蛋白定制和植物遗传转化服务等领域已构筑了丰富的产品管线及技术服务,成为细分市场的优质企业。截至目前,诺合新生物已顺利完成两轮融资逾千万元,充分证明了市场对公司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此次融资的成功,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加速相关产品的研发进程和客户交付。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充研发管线和扩建近1000 平生产基地。诺合新生物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与客户支持,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植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共形贴附导电微生物生物被膜开发活体能源材料新应用
2024 年 6 月 12 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钟超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马贵军团队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上合作发表了题为“Conformal and conductive biofilm-bridged artificial Zscheme system for visible light–driven overall water splitting”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在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进行聚吡咯的原位聚合,实现了共形贴附的导电生物被膜构建。通过滴涂法实现光催化剂涂层制备,并在其表面原位生长导电生物被膜,就可以实现半人工光合体系的构建,实现光催化全解水,产物中氢气和氧气的比例稳定维持在 2:1。该体系拥有 100 h 的长时间运行稳定性以及对于不同背景压力的耐受性,并且具有规模化生产潜力。本研究实现了活体能源材料在可持续清洁能源方面的应用,并且对于生物整合相关的系统设计也有非常好的参考意义。
亚洲首个应用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青少年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研究完成近 10 年随访
2024 年 6 月 25 日,深圳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连祺周团队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及香港大学等医疗机构,在 Protein& Cell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entivirus-modified hematopoietic stemcell gene therapy for advanced symptomatic juvenile metachromaticleukodystrophy: A long-term follow-up pilot study”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了一项自体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已发病的青少年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患者将近 10 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访研究。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 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乙烷禁运风波趋缓,从“全面停运”到“可运输、暂不卸货”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中东地缘冲突再起,原油、甲醇、SAF等价格上涨
合成生物学周报:自贡签约重点项目布局生物基材料,易生新材料突破PLA纤维难题
合成生物学周报:工信部启动生物制造中试平台计划,南林大研发非粮生物基隔热材料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