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行业月报(2025年第2期):美国关税袭来,关注内需避险
下载次数:
362 次
发布机构:
民银证券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5-04-13
页数:
11页
行情回顾:2025年3月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上涨0.8%,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7%,跑赢市场6.2个百分点,3月涨幅行业第三,2025年至今涨幅第一。截止3月31日医药行业市值占比4.8%。子板块中制药、CRO和生物科技上涨较多,分别为21%、15%和7%,下跌子板块有医疗服务(-21%)、医药流通(-6%),医疗服务下跌主要由于一脉阳光带动。港股南向资金净买入从去年年底开始放大,3月港股通南向净买入1603亿。A股方面,3月沪深300指数下跌0.1%,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上涨1.2%,跑赢市场1.2个百分点。13个医药子行业(申万)中,涨幅较高的是线下药店(7.4%)、化学制剂(4.9%)和医疗研发外包(3.0%),下跌的子行业为医疗设备(-4.9%)、医院(-3.9%)和疫苗(-2.3%)。机构调研行业(申万)热度排名第二。
本月行业观点:4月3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国家征收10%“基准关税”和对重点国家征收“对等关税”,分别于4月5日和10日北京时间生效,对中国为34%。虽然目前大部分药品被豁免,但是医疗器械并未被豁免,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关于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声明,绝大部分医用耗材、敷料、医疗设备及其零部件、康复用品等产品均受影响。投资者短期内可谨慎对待对美出口收入占比较高的公司,关注对内需为主的公司作为阶段性的避险资产。
2024年港股医药业绩回顾:生物科技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收入和减亏均好于预期;制药行业收入增速7%,净利润增速20%,与市场预期一致;医药流通和中药板块收入平稳,与市场预期一致,但净利润下滑并低于市场预期;CRO行业收入增长7%,净利润低于市场预期11%;互联网医疗收入增速6%,净利润高速增长61%,超出市场预期6%;医疗服务收入和净利润均低于市场预期;医疗器械收入增速28%,高于市场预期15%,净利润减少9%但仍高于市场预期17%。
风险提示:市场回顾数据不代表未来市场走势;行业政策、公司基本面变动等因素可能会造成股价变动。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5年3月,尽管美国宣布对部分国家征收关税,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但港股和A股医药板块整体表现强劲,跑赢大盘。投资者应关注内需为主的医药公司作为避险资产,同时谨慎对待对美出口依赖度高的公司。 具体而言,报告从市场行情回顾、港股医药业绩回顾、行业数据更新、行业新闻整理等方面,利用统计数据和市场信息,对医药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走势进行分析。
美国对部分国家征收关税,对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造成负面影响,投资者需谨慎对待对美出口收入占比高的公司。 建议关注内需为主的医药公司,将其作为阶段性避险资产。
本报告以2025年3月医药行业市场表现为基础,对港股和A股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并结合行业数据和新闻事件,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
2025年3月,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7%,跑赢恒生综合指数6.2个百分点,位列行业涨幅第三,全年涨幅第一。制药、CRO和生物科技板块涨幅显著,分别为21%、15%和7%;而医疗服务和医药流通板块则下跌,跌幅分别为-21%和-6%。 港股通南向资金净买入持续放大,3月份净买入1603亿元,显示出市场对港股医药板块的积极态度。 从估值角度来看,2025年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板块PEG低于0.5倍,而制药和CRO板块处于1-2倍的合理区间。
3月份,沪深300指数下跌0.1%,而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上涨1.2%,跑赢市场1.2个百分点。线下药店、化学制剂和医疗研发外包板块涨幅较高,而医疗设备、医院和疫苗板块则下跌。 机构调研热度排名显示医药行业位列第二,表明机构投资者对该行业的关注度较高。
2024年,港股医药各子板块业绩表现分化:生物科技板块收入和减亏均好于预期;制药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与市场预期一致;医药流通和中药板块收入平稳,但净利润下滑;CRO行业收入增长符合预期,但净利润低于预期;互联网医疗净利润高速增长,超出市场预期;医疗服务收入和净利润均低于预期;医疗器械收入增速高于预期,但净利润减少。
报告更新了医保数据和海关数据。医保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基本医疗保险收入和支出增长稳健;商业健康险收入也呈现增长态势。海关数据显示,部分医疗器械出口数量和金额加速增长,但美国加征关税对医疗器械出口造成一定影响。
报告整理了多条重要的行业新闻,包括美国对等关税政策、DR市场回暖、生物药集采政策探讨、院外零售市场数据、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发布以及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调整等,这些新闻事件对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对2025年3月医药行业市场表现进行了全面分析,涵盖了港股和A股市场,并结合了行业数据、业绩回顾和新闻事件。 虽然美国关税政策对部分医疗器械公司造成短期冲击,但整体而言,医药行业表现强劲,跑赢大盘。 投资者应关注内需为主的医药公司,并谨慎对待对美出口依赖度高的公司。 未来行业发展仍需关注政策变化、市场竞争以及技术创新等因素。 报告数据来源可靠,但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独立判断,并咨询专业人士意见。
医药行业月报(2025年6期):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价值重估
医药行业月报(2025年5期):医保支持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医药行业月报(2025年4期):中国创新药板块国际化进程加速
医药行业2025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支持创新药发展,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