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9)

    • 医药行业月报(2025年4期):中国创新药板块国际化进程加速

      医药行业月报(2025年4期):中国创新药板块国际化进程加速

      化学制药
        行情回顾:1)2025年5月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上涨4.9%,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7.1%,跑赢市场2.2个百分点,5月涨幅行业第四,2025年至今涨幅第一。截止5月30日医药行业市值占比5.2%,持续上升。子板块中制药和CXO上涨较多,分别为17%和16%,唯一微跌的子板块是生物科技(-2%)。在资金流向方面,港股南向资金净买入从去年年底开始逐月放大,但5月港股通南向净买入只有473亿。2)5月沪深300指数上涨1.8%,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上涨6.4%,跑赢市场4.6个百分点。13个医药子行业(申万)中,涨幅较高的是原料药(10.5%)、化学制剂(9.6%)和医疗研发外包(9.5%),下跌的子行业为线下药店(-2.4%)和医院(-0.4%)。   本月行业观点:5月12日,美国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为美国患者提供最惠国处方药定价”,将在30天内将最惠国价格目标传达给药品制造商,以使美国价格与可比发达国家的价格保持一致。特朗普在上一任期时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行政命令,计划采取从美国人均GDP的60%以上的OECD国家中选择最低的价格作为最高可报销金额,覆盖Medicare Part B的药品,但由于遭到了多个产业界团体的反对,实际上并没有实施,我们预期此次达成率将较低。此次美国降低药价的总统行政令与中国医改最开始的药品集采极为相似。但中国医改从2018年开始,涉及的利益集团包括药企、经销商和医院医生,且美国公共医保Medicare和Medicaid只占美国医疗支出的约40%,话语权不大。因此,美国国家体制决定了此次降低药价只是触及最表层。我们认为,跨国制药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将促使他们更多转向中国寻求更低成本的创新药资产,近期的PD-1/VEGF品类的大金额的BD交易证实了这一趋势。叠加ASCO学术会议临床数据发布,建议关注创新药板块。   风险提示:市场回顾数据不代表未来市场走势;行业政策、公司基本面变动等因素可能会造成股价变动。
      民银证券有限公司
      10页
      2025-06-04
    • 医药行业月报(2025年第2期):美国关税袭来,关注内需避险

      医药行业月报(2025年第2期):美国关税袭来,关注内需避险

      化学制药
        行情回顾:2025年3月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上涨0.8%,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7%,跑赢市场6.2个百分点,3月涨幅行业第三,2025年至今涨幅第一。截止3月31日医药行业市值占比4.8%。子板块中制药、CRO和生物科技上涨较多,分别为21%、15%和7%,下跌子板块有医疗服务(-21%)、医药流通(-6%),医疗服务下跌主要由于一脉阳光带动。港股南向资金净买入从去年年底开始放大,3月港股通南向净买入1603亿。A股方面,3月沪深300指数下跌0.1%,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上涨1.2%,跑赢市场1.2个百分点。13个医药子行业(申万)中,涨幅较高的是线下药店(7.4%)、化学制剂(4.9%)和医疗研发外包(3.0%),下跌的子行业为医疗设备(-4.9%)、医院(-3.9%)和疫苗(-2.3%)。机构调研行业(申万)热度排名第二。   本月行业观点:4月3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国家征收10%“基准关税”和对重点国家征收“对等关税”,分别于4月5日和10日北京时间生效,对中国为34%。虽然目前大部分药品被豁免,但是医疗器械并未被豁免,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关于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声明,绝大部分医用耗材、敷料、医疗设备及其零部件、康复用品等产品均受影响。投资者短期内可谨慎对待对美出口收入占比较高的公司,关注对内需为主的公司作为阶段性的避险资产。   2024年港股医药业绩回顾:生物科技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收入和减亏均好于预期;制药行业收入增速7%,净利润增速20%,与市场预期一致;医药流通和中药板块收入平稳,与市场预期一致,但净利润下滑并低于市场预期;CRO行业收入增长7%,净利润低于市场预期11%;互联网医疗收入增速6%,净利润高速增长61%,超出市场预期6%;医疗服务收入和净利润均低于市场预期;医疗器械收入增速28%,高于市场预期15%,净利润减少9%但仍高于市场预期17%。   风险提示:市场回顾数据不代表未来市场走势;行业政策、公司基本面变动等因素可能会造成股价变动。
      民银证券有限公司
      11页
      2025-04-13
    • 医药行业2025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支持创新药发展,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医药行业2025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支持创新药发展,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化学制药
        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对比了2023-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医药产业的工作任务(表1),总结出如下重点:   1)今年的报告首次提到支持创新药发展,“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预计在药品价格和创新药目录方面将会出台更多政策举措。市场较为关注的措施例如建立丙类药品目录、商业健康保险等将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打开创新药国内市场空间。   2)今年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将会把重点从“降价”转移到“药品质量+降价”上,即并不意味着药品集采放缓。我们认为未来药品集采提质扩面还将继续。   3)“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进一步推进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的即时结算,减轻医疗机构和药械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优化产业链价值分布。   我们认为,“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仍然是2025年的重点,政府工作任务将引导医药行业聚焦创新,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建议关注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竞争格局良好、具有出海潜力的创新药企,而在医疗器械领域,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的高端医疗设备、高值耗材细分赛道。   此外,报告中提及的“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与养老相关的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医养结合产业将得到政策支持。此外,报告继续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目前部分省市已将辅助生殖列入医保范围内,未来我们认为将会有更多地区的医保覆盖辅助生殖,这将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
      民银证券有限公司
      7页
      2025-03-06
    • 医药行业周报(2024年第15期):支持商业医保,赋能医药产业创新

      医药行业周报(2024年第15期):支持商业医保,赋能医药产业创新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行情回顾:港股本周(20241206-1213)恒生综合指数上涨0.4%,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1.8%,跑输市场2.2个百分点。子板块中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和医药流通上涨较多,分别为6%、3%和3%,生物科技跌幅较大为7%。A股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1%,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下跌0.9%,跑赢市场0.1个百分点。13个医药子行业(申万)中,线下药店(5.0%)、医药流通(1.0%)、中药(0.6%)有涨幅,其他子板块均下跌,疫苗(-3.4%)、其他生物制品(-1.9%)和医疗设备(-1.6%)跌幅较大。调研热度行业(申万)排名医药生物排名第三。   本周重要事件和观点:医保局召开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2025年我们总结重点为两方面:一方面,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坚决防范医保基金当期赤字;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耗材集采;医药价格改革治理;定点药店医保药品量价比较指数。另一方面,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积极支持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差异化发展。DRG/DIP2.0版用好特例单议机制和预付金等制度,探索商保、慈善互助等与基本医保同步结算。强化医保战略购买,赋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创新药的多元支付机制,研究探索形成丙类药品目录。医保部门将探索在数据共享、个账使用等方面,与投资支持创新药械的商保公司进行更高水平合作。我们认为,医保局定调2025年是大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医保基金只是基本,支持医药产业创新需要引入商业医保来赋能医药机构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市场回顾数据不代表未来市场走势;行业政策、公司基本面变动等因素可能会造成股价变动。
      民银证券有限公司
      10页
      2024-12-18
    • 医药行业2025年度展望:创新突破,与机遇共舞

      医药行业2025年度展望:创新突破,与机遇共舞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2024年回顾:今年以来全球医药指数在疫情后继续回归冷静,中国医药市场降温明显,MSCI中国医药指数表现-16.2%,跑输市场32%。目前股市已回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但中国医药行业的研发实力已得到提升明显。美国开启降息,头部公司将会率先获得资金青睐,我们推荐关注康方生物(9926.HK)等具有国际研发能力的头部公司。   2025年展望:对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CRO、生物科技公司,我们认为明年美国可能要求中国在美从事药物研发的生物科技和CRO公司经过批准和持续监督。对于面向国内的医药子板块,药品端的政策影响边际递减,医疗器械仍是下一步医改重点。   我们对子板块的观点如下:   生物科技/制药:集采影响已经逐渐消减,头部制药公司转型成功,可关注通过FIC/BIC创新药走向海外市场的中国药企。美联储降息有助于改善投融资环境,但在美从事药品研发的中国药企可能面临美国的审核和批准。   CRO/CDMO: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已回暖,中国还未看到止跌的趋势,海外业务占比较大的头部CXO公司将会有较强的业绩支撑,美国可能通过名单审查的形式影响CRO行业。   医疗器械:集采影响中性偏正面,未来其他政策将密集出台。医疗设备由于医药反腐和以旧换新政策滞后而下滑,第四季度招投标回暖,将在4Q和明年的业绩上体现;医疗耗材增长稳定,临床需求驱动手术量增长;体外诊断第三季度已出现反弹趋势。   医疗服务:严肃医疗受政策影响将有较大压力,特别是公立医院;消费医疗有望在国家鼓励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实现较快增长。   医药流通:医保基金预付金政策有望改善医药流通公司账期;明年货币政策的基调“适度宽松”有利于降低财务成本压力。
      民银证券有限公司
      27页
      2024-12-13
    • 医药行业周报(2024年第14期):新版国家医保谈判目录落地

      医药行业周报(2024年第14期):新版国家医保谈判目录落地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行情回顾:港股本周(20241122-1129)恒生综合指数上涨1.1%,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4.2%,跑输市场3.1个百分点。截止11月29日医药行业市值占比4.6%。子板块中生物科技、中药、医疗器械上涨较多,分别为9%、6%和5%,其他子板块股价较为平稳。   A股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3%,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上涨2.9%,跑赢市场1.6个百分点。13个医药子行业(申万)中,制药(5.1%)、医院(3.9%)、原料药(3.6%)领涨,医疗设备(0.4%)和血液制品(0.9%)上涨有限,涨幅靠后。调研热度行业(申万)排名医药生物排名第五。   本周重要事件和观点:近期医药行业政策频出,1)国家对医疗服务价格的项目进行规范,在各地试运行2-3年后推出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2)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到亲属;3)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发布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4)国家医保局介绍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情况,89个药品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76%、平均降价63%,总体与2023年基本相当。我们认为,国家正在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规范,意味着医改已经在深水区。医改方向仍然是“腾笼换鸟”,药品端的集采和医保谈判将会持续,边际影响递减,医疗器械和检查检验项目价格的改革进度靠后,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相关政策。另外,今年年底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是否通过值得密切关注,投资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关注CRO板块。   风险提示:市场回顾数据不代表未来市场走势;行业政策、公司基本面变动等因素可能会造成股价变动。
      民银证券有限公司
      9页
      2024-12-05
    • 医药行业周报(2024年第13期):美国国会USCC提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

      医药行业周报(2024年第13期):美国国会USCC提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行情回顾:港股本周(20241115-1122)恒生综合指数下跌1.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2.0%,跑输市场1.0个百分点。截止11月22日医药行业市值占比4.5%。子板块中生物科技和制药上涨1%,其他子板块均下跌,其中CRO周度跌幅最高为7%,其次为中药(-3%)和医疗器械(-3%)。A股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2.6%,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下跌2.4%,跑盈0.2个百分点。13个医药子行业(申万)均下跌,医院(-4.8%)、线下药店(-4.8%)和医疗研发外包(-4.5%)跌幅靠前,跌幅较少的子行业为化学制剂(-0.9%)、医药流通(-1.1%)和体外诊断(-1.4%)。调研热度行业(申万)排名医药生物排名第九。   本周重要事件和观点:2024年11月19日,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向美国国会提供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中涉及大量遏制中国的战略建议,对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关注点已经从原料药供应、基因数据,细化到了生物医药产业和龙头公司,并首次出现了对于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政策建议。USSC认为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正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创新差距,成为美国药物开发和生物制造供应链中重要部分,并建议立法要求在美国从事基因和药物研发等中国公司需经过批准。我们认为,这将增加中国创新药出海难度,100%股权被收购的形式没有风险,但中国药企参与研发或参股会有概率被美国卫生部审查,CRO/CDMO在美基因治疗业务也会受到影响。而联邦政府加大本地投资的建议我们认为短期影响不大。海外形势多变,投资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关注CRO板块,我们建议关注医药内需相关、估值合理的医疗服务和医药流通。   风险提示:市场回顾数据不代表未来市场走势;行业政策、公司基本面变动等因素可能会造成股价变动。
      民银证券有限公司
      9页
      2024-11-26
    • 医药行业周报(2024年第11期):地方化债或有利医院和ICL行业

      医药行业周报(2024年第11期):地方化债或有利医院和ICL行业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行情回顾:本周(20241101-1108)恒生综合指数上涨1.8%,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2.8%,跑赢市场1个百分点,行业涨幅第二。截止11月8日医药行业市值占比4.5%。子板块中CRO周度涨幅最高为9%,其次为医疗服务(6%)和互联网医疗(6%),涨幅靠后的为中药(0.3%)和制药(0.2%)。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5.5%,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上涨6.4%,跑赢0.9个百分点。13个医药子行业(申万)中所有板块均上涨,医院涨幅第一为13.1%,其次为研发外包(8.7%)和中药(7.4%),涨幅靠后的为线下药店(3.5%)、血液制品(4.4%)和化学制剂(4.5%)。调研热度行业(申万)排名医药生物排名第四。   本周重要事件和观点:1)此次地方隐性债务置换规模高达12万亿元,将有利于地方各类“三角债”问题的解决,或有利医院和ICL行业。2)国家医保局大数据排查发现东阿阿胶和片仔癀带有正常追溯码,与生产企业无关,空刷医保和回流与流通环节有关,涉及违法个人,以及部分药店和医疗机构。同时,医保局表示个人账户是被纳入医保基金监管。加上各地逐渐实施“四同”,意味着药店各类药品的销售均受到严格监管。2)卫健委召开重庆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发布会,重庆市扩张公立医院备案编制近2倍,重点仍在降低药品耗材相关的服务项目价格。3)特朗普当选对于中国医药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关税和供应链回流两方面,关税将压缩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同时未来通过通胀和降息影响资本市场,而供应链回流虽在短期内无法落地,将对中国原料药和中间体、研发和生产外包企业长期压制。   风险提示:市场回顾数据不代表未来市场走势;行业政策、公司基本面变动等因素可能会造成股价变动。
      民银证券有限公司
      9页
      2024-11-22
    • 医药行业周报(2024年第12期):海外形势多变,可关注医药内需

      医药行业周报(2024年第12期):海外形势多变,可关注医药内需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行情回顾:本周(20241108-1115)恒生综合指数下跌6%,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5.5%,跑赢市场0.5个百分点。截止11月15日医药行业市值占比4.5%。子板块均下跌,其中CRO周度跌幅最高为10%,其次为生物科技(-6%)、中药(-5%)和制药(-4%)。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3.3%,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下跌3.9%,跑输0.6个百分点。13个医药子行业(申万)中,除了医药流通板块0.1%的涨幅,其他板块均下跌,医院和医疗研发外包跌幅靠前,跌幅均为-5.6%,其次为线下药店(-5.3%)和化学制剂(-4.1%)。调研热度行业(申万)排名医药生物排名第九。   本周重要事件和观点:1)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表示提名肯尼迪(Robert F.Kennedy Jr.)为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部长。因为他的观点包括反对疫苗不属于医药界的主流,因此美股医药大跌,连带着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国生物科技和CRO板块也下跌较多。2)《国家医保局办公室、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建立预付金制度,专项用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等医疗费用周转支出,以缓解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垫支压力,预付规模在1个月左右,各地医保部门将医保基金按不低于年度约定采购金额的30%专项预付给医疗机构。这将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的现金流,同时很大程度解决医药流通为医疗机构的垫付问题,减小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费用。海外形势多变,投资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关注CRO板块,我们建议关注医药内需相关、估值合理的医疗服务和医药流通。   风险提示:市场回顾数据不代表未来市场走势;行业政策、公司基本面变动等因素可能会造成股价变动。
      民银证券有限公司
      8页
      2024-11-2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