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生物医药行业点评: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规则趋于成熟,报价稳中有升

生物医药行业点评: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规则趋于成熟,报价稳中有升

研报

生物医药行业点评: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规则趋于成熟,报价稳中有升

  事项:   2022年11月29日,冠脉支架带量采购续约拟中选结果公布。共有10家企业的14款产品拟中选,其中最低价为微创报出的730元(包含50元伴随服务费),有4家企业同时报出了最高价848元(包含50元伴随服务费)。相比2020年冠脉支架首次集采,续约在总需求量增长的同时企业报价也都有所提升。   平安观点:   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落地,集采规则趋于成熟   2022年10月16日,国家联采办发布公告,对冠脉支架带量采购进行续约。本次续约中,各医疗机构首年意向采购总量为1,865,057个(2020年为1,074,722个)。对比两次集采,续约文件对以下几点关键规则进行了调整:   ①低于最高申报价即可中选,而非价格排名淘汰:在2020年冠脉支架集采中,产品按照报价由低到高排序,中选率为10/27(约为37%)。本次续约设定798元/个为产品最高申报价,且增加了伴随服务费50元/个。不设置淘汰率,将上次中标产品最高价设定为本次最高申报价,且增加了伴随服务费,这3点都体现了政府对于集采产品降价的态度趋于温和,在维持最高价格稳定的同时也蕴含着对过低报价纠偏的意味。   ②中选企业按照价格排序梯度分配需求量:按照量价挂钩的原则,将入围产品的需求量拆分为分配量和待分配量,分两步进行需求量分配。中选产品分配量的比例和产品价格排名相关,而其它剩余量的分配在尊重医疗机构选择的同时也体现着向A组产品倾斜(不少于剩余量的50%)。通过这样的调整,企业中选的确定性增强,将有更多企业和新产品中选;同时,由于量价挂钩的梯度分配原则,企业若想争取到更多的分配量,仍需要具有一定的低价优势。面对量与价的权衡,不同企业或采取不同报价策略以获得最大盈利。   面对续约新规,企业报价稳中有升   在续约的拟中选结果中,共有10家企业(对比2020年,增加了雅培和赛诺)的14款产品入围,最低价为微创报出的730元(680元+50元伴随服务),有4家企业同时报出了最高价848元(798元+50元伴随服务)。吉威、易生和乐普在续约中的报价对比2020年的报价均提升了30%以上,分别为75.69%、44.99%和31.47%。   关于续约产品报价和需求量分配的情况详见附表。   传统产品价格走向稳定,创新产品创造新机遇   冠脉支架作为国产化最成功的医疗器械之一,目前已进入成熟期。集采后,相关生产企业多将其作为心血管产品组合的一部分,为其它高毛利的创新产品铺设渠道,如心脏电生理设备、心脏瓣膜等。冠脉支架集采也优化了PCI手术的成本结构,一些可以提升PCI手术效益的新产品,如血管内超声(IVUS)系统、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计算软件等得到了更多应用空间。   目前国家和各省区(联盟)的带量采购已进入常态化,集采品种从高值耗材拓展到大型医疗设备和低值耗材,集采范围时常从单一一个省份扩展至省区联盟甚至全国集采。面虽然集采波及范围甚广,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市场格局较好的产品即使进入集采,价格降幅也更温和,制造端企业仍可以保持较高的毛利率与净利率水平。因此,未来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若想实现超额利润,需要精心进行赛道布局,且提升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用创新产品去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投资策略:   随着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落地,市场对于政策压力的担忧得到一定缓解,后续相关企业的业绩具有较强确定性。建议关注心血管领域产品组合丰富的平台化公司,如微创医疗、乐普医疗、蓝帆医疗等;同时,建议关注医疗器械领域中产品研发能力强、细分赛道国产化率不高的公司,如迈瑞医疗、心脉医疗、惠泰医疗、启明医疗等。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对行业的负面影响;2)研发风险:医疗器械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028

  • 发布机构: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11-30

  • 页数:

    3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事项:

  2022年11月29日,冠脉支架带量采购续约拟中选结果公布。共有10家企业的14款产品拟中选,其中最低价为微创报出的730元(包含50元伴随服务费),有4家企业同时报出了最高价848元(包含50元伴随服务费)。相比2020年冠脉支架首次集采,续约在总需求量增长的同时企业报价也都有所提升。

  平安观点:

  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落地,集采规则趋于成熟

  2022年10月16日,国家联采办发布公告,对冠脉支架带量采购进行续约。本次续约中,各医疗机构首年意向采购总量为1,865,057个(2020年为1,074,722个)。对比两次集采,续约文件对以下几点关键规则进行了调整:

  ①低于最高申报价即可中选,而非价格排名淘汰:在2020年冠脉支架集采中,产品按照报价由低到高排序,中选率为10/27(约为37%)。本次续约设定798元/个为产品最高申报价,且增加了伴随服务费50元/个。不设置淘汰率,将上次中标产品最高价设定为本次最高申报价,且增加了伴随服务费,这3点都体现了政府对于集采产品降价的态度趋于温和,在维持最高价格稳定的同时也蕴含着对过低报价纠偏的意味。

  ②中选企业按照价格排序梯度分配需求量:按照量价挂钩的原则,将入围产品的需求量拆分为分配量和待分配量,分两步进行需求量分配。中选产品分配量的比例和产品价格排名相关,而其它剩余量的分配在尊重医疗机构选择的同时也体现着向A组产品倾斜(不少于剩余量的50%)。通过这样的调整,企业中选的确定性增强,将有更多企业和新产品中选;同时,由于量价挂钩的梯度分配原则,企业若想争取到更多的分配量,仍需要具有一定的低价优势。面对量与价的权衡,不同企业或采取不同报价策略以获得最大盈利。

  面对续约新规,企业报价稳中有升

  在续约的拟中选结果中,共有10家企业(对比2020年,增加了雅培和赛诺)的14款产品入围,最低价为微创报出的730元(680元+50元伴随服务),有4家企业同时报出了最高价848元(798元+50元伴随服务)。吉威、易生和乐普在续约中的报价对比2020年的报价均提升了30%以上,分别为75.69%、44.99%和31.47%。

  关于续约产品报价和需求量分配的情况详见附表。

  传统产品价格走向稳定,创新产品创造新机遇

  冠脉支架作为国产化最成功的医疗器械之一,目前已进入成熟期。集采后,相关生产企业多将其作为心血管产品组合的一部分,为其它高毛利的创新产品铺设渠道,如心脏电生理设备、心脏瓣膜等。冠脉支架集采也优化了PCI手术的成本结构,一些可以提升PCI手术效益的新产品,如血管内超声(IVUS)系统、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计算软件等得到了更多应用空间。

  目前国家和各省区(联盟)的带量采购已进入常态化,集采品种从高值耗材拓展到大型医疗设备和低值耗材,集采范围时常从单一一个省份扩展至省区联盟甚至全国集采。面虽然集采波及范围甚广,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市场格局较好的产品即使进入集采,价格降幅也更温和,制造端企业仍可以保持较高的毛利率与净利率水平。因此,未来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若想实现超额利润,需要精心进行赛道布局,且提升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用创新产品去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投资策略:

  随着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落地,市场对于政策压力的担忧得到一定缓解,后续相关企业的业绩具有较强确定性。建议关注心血管领域产品组合丰富的平台化公司,如微创医疗、乐普医疗、蓝帆医疗等;同时,建议关注医疗器械领域中产品研发能力强、细分赛道国产化率不高的公司,如迈瑞医疗、心脉医疗、惠泰医疗、启明医疗等。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对行业的负面影响;2)研发风险:医疗器械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2年冠脉支架集采续约结果显示,集采规则趋于成熟,报价稳中有升,市场对政策压力的担忧有所缓解。 这表明国家在集采政策上更加注重平衡降价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为行业带来更稳定的预期。 未来,医疗器械企业需注重创新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才能在集采常态化背景下获得超额利润。

集采规则调整与市场反应

2022年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规则较2020年首次集采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 中选规则的改变: 取消了价格排名淘汰制,改为低于最高申报价即可中选,并设定了最高申报价(798元/个+50元伴随服务费)。这体现了政府对集采产品降价态度的趋于温和,避免了过低报价的恶性竞争。
  • 需求量分配机制的优化: 采用量价挂钩的梯度分配原则,将需求量分为分配量和待分配量两部分,根据价格排名分配,并向A组产品倾斜。此举增强了企业中选的确定性,也鼓励企业在保证一定利润的同时,保持价格竞争力。

报价稳中有升,企业策略调整

续约结果显示,10家企业的14款产品入围,最低价为730元(包含50元伴随服务费),最高价为848元(包含50元伴随服务费)。与2020年首次集采相比,部分企业报价提升超过30%,例如吉威、易生和乐普。 这表明企业在面对新的集采规则时,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报价策略,在量价之间寻求平衡,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主要内容

冠脉支架集采续约结果分析

本报告详细分析了2022年11月29日公布的冠脉支架带量采购续约拟中选结果。 报告指出,与2020年首次集采相比,续约在总需求量增长的同时,企业报价也稳步提升。 共有10家企业(较2020年增加雅培和赛诺)的14款产品拟中选,最低价为微创的730元,最高价为4家企业报出的848元。 部分企业(吉威、易生、乐普)报价较2020年提升超过30%。 报告还提供了详细的表格,对比了2022年和2020年冠脉支架集采的中标情况,包括企业名称、产品注册证编号、分配量占比、需求量、拟中标价以及与上一次报价的涨幅等信息。

集采常态化下的行业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国家带量采购已进入常态化,集采品种不断拓展,范围不断扩大。 然而,市场格局较好的产品即使进入集采,价格降幅也相对温和,企业仍能保持较高的毛利率和净利率。 因此,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需要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开发创新产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超额利润。 报告特别提到了冠脉支架已进入成熟期,企业正将其作为心血管产品组合的一部分,拓展心脏电生理设备、心脏瓣膜等高毛利创新产品市场。 此外,集采也促进了PCI手术相关辅助产品的应用,例如血管内超声(IVUS)系统和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计算软件等。

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报告建议关注心血管领域产品组合丰富的平台化公司,例如微创医疗、乐普医疗、蓝帆医疗等;同时,建议关注医疗器械领域中产品研发能力强、细分赛道国产化率不高的公司,例如迈瑞医疗、心脉医疗、惠泰医疗、启明医疗等。 报告也提示了潜在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的负面影响)、研发风险(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以及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2022年冠脉支架集采续约结果,并对行业发展趋势和投资策略进行了展望。 报告认为,集采规则的调整体现了政策的趋于稳定和温和,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清晰的预期。 未来,医疗器械企业需要加强创新研发,才能在集采常态化背景下保持竞争力并获得持续发展。 报告最后给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为投资者提供了参考。 报告数据详实,分析透彻,为理解冠脉支架集采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提供了 valuable insights。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