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疗行业: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新冠疫情数据发布研究报告

医疗行业: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新冠疫情数据发布研究报告

研报

医疗行业: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新冠疫情数据发布研究报告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政策,对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1月20日至2月10日)中国31个省份政府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其时效性、易得性、可读性、全面性、持续性及覆盖层级,并对病例个案信息的公开率和精细度进行评估,最终提出改进建议。核心观点如下: 数据发布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精细度有待提高: 部分省份疫情数据发布滞后,内容不完整,缺乏对病例个案信息的详细披露,影响了公众知情权和疫情防控的精准性。 数据发布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不足: 各省份在数据发布的标准、格式、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缺乏统一规范,导致信息获取和解读困难。 数据公开与隐私保护需平衡: 在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同时,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个人隐私,避免信息泄露造成负面影响。 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数据标准,提升数据发布的整体水平: 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更具体、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数据标准,以确保疫情数据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主要内容 疫情数据发布的整体情况分析 本报告首先从时效性、易得性、可读性三个方面对各省级政府疫情数据发布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 时效性分析:发布起始日期和每日发布次数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发布疫情数据的起始日期和平均每日发布次数。结果显示,上海和广东最早发布数据(1月20日),西藏最晚(1月30日),大部分省份在1月21日至1月24日之间开始发布,其中1月21日有11个省份开始发布,包括湖北省。除湖北外,大多数省份的发布起始日期与出现首个确诊病例的日期基本同步。每日发布次数方面,重庆最多(平均2.9次),宁夏最少(低于1次),多数省份平均每日发布次数在1次左右。 易得性分析:疫情防控专题和疫情通报专栏设置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卫健委官网首页是否设置疫情防控专题,以及在专题下是否设置疫情通报专栏。结果显示,90%的省份在首页开通了疫情防控专题,61%的省份在专题下设置了疫情通报专栏。其余省份的疫情通报数据通常与其他新闻混杂在一起,不便于公众获取。 可读性分析:数据发布形式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疫情数据的发布形式,包括文字、表格和可视化图形。结果显示,所有省份都采用文字形式发布数据,但清晰度和直观性不足。19%的省份增加了结构化表格,23%的省份采用了可视化图形,提高了数据的可读性和理解度。 疫情统计数据发布情况分析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发布的疫情统计数据的全面性、持续性和覆盖层级。 全面性分析:数据项的覆盖范围 报告基于疫情发展全周期(疑似、确诊、病情平稳、出院、死亡等),分析了各省份发布的疫情统计数据的全面性。结果显示,各省份发布数据的全面程度不一致,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等数据所有省份都发布过,而排除疑似病例数等数据仅在少数省份发布过。重庆、吉林和山西发布数据的全面性最高。 持续性分析:数据发布的连续性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发布各项数据的持续性,即累计发布天数占观测总天数的比例。结果显示,上海和山东发布数据的持续性最高,西藏、宁夏、内蒙古等地最低。数据的持续性反映了数据发布的规范性。 覆盖层级分析:省级和市级数据的发布情况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发布省级和市级(或区级)疫情数据的比例。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布市级数据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整体上低于省级数据的比例。海南和山东发布省市两级数据的比例最高。 病例个案信息发布情况分析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发布的确诊病例个案信息的公开率和精细度。 公开率分析:公布个案信息数占确诊病例总数的比例 报告计算了各省份公布的确诊病例个案信息数占当地确诊病例总数的比例(公开率)。结果显示,陕西和西藏的公开率达到100%,安徽、广东、湖北和江西最低(不足0.5%)。 精细度分析:个案信息内容的详细程度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发布的确诊病例个案信息的精细度,包括基本信息、行为描述和诊疗情况三个方面。结果显示,大部分省份发布的个案信息内容很少,天津和陕西的精细度最高。报告还分析了居住区域、接触史、交通工具、活动场所、就诊医院等信息的发布情况,并指出部分省份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互联网舆情及调查结果分析 报告收集并分析了互联网上关于疫情数据发布的专家评论、媒体观点和网友点评,并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公众对疫情数据发布精细度的意见。 舆情分析:支持公开详细数据的理由与谨慎适度发布的理由 舆情分析显示,公众普遍支持公开、及时、详细的疫情数据,认为这有助于保障公众知情权、提升政府公信力、消除社会恐慌情绪、助力精准防控、提高风险意识和便于居民自查。但同时也存在担忧,认为过分详细的数据发布可能泄露患者隐私、引发无端猜测、加剧社会恐慌、缺乏实际效用或造成麻痹思想。 调查结果:公众对数据发布精细度的意见 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普遍支持发布病例个案数据(不含姓名等个人信息),但对于发布病人居住地、交通工具和活动场所等细节信息的支持度随着信息隐私风险的增加而下降。 总结 本报告对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中国31个省份政府疫情数据发布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数据发布的及时性、全面性、精细度、规范性和一致性有待提高,同时需要平衡数据公开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报告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更具体、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数据标准,提升数据发布的整体水平,并建议在数据发布中兼顾法治和温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同时,有效保护患者隐私。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疫情严重程度与数据发布水平之间的关系。
报告标签:
  • 医疗行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900

  • 发布机构:

    DATAMATE数据工作室

  • 发布日期:

    2020-03-24

  • 页数:

    49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AI精读报告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政策,对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1月20日至2月10日)中国31个省份政府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其时效性、易得性、可读性、全面性、持续性及覆盖层级,并对病例个案信息的公开率和精细度进行评估,最终提出改进建议。核心观点如下:

  • 数据发布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精细度有待提高: 部分省份疫情数据发布滞后,内容不完整,缺乏对病例个案信息的详细披露,影响了公众知情权和疫情防控的精准性。
  • 数据发布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不足: 各省份在数据发布的标准、格式、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缺乏统一规范,导致信息获取和解读困难。
  • 数据公开与隐私保护需平衡: 在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同时,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个人隐私,避免信息泄露造成负面影响。
  • 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数据标准,提升数据发布的整体水平: 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更具体、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数据标准,以确保疫情数据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主要内容

疫情数据发布的整体情况分析

本报告首先从时效性、易得性、可读性三个方面对各省级政府疫情数据发布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

时效性分析:发布起始日期和每日发布次数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发布疫情数据的起始日期和平均每日发布次数。结果显示,上海和广东最早发布数据(1月20日),西藏最晚(1月30日),大部分省份在1月21日至1月24日之间开始发布,其中1月21日有11个省份开始发布,包括湖北省。除湖北外,大多数省份的发布起始日期与出现首个确诊病例的日期基本同步。每日发布次数方面,重庆最多(平均2.9次),宁夏最少(低于1次),多数省份平均每日发布次数在1次左右。

易得性分析:疫情防控专题和疫情通报专栏设置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卫健委官网首页是否设置疫情防控专题,以及在专题下是否设置疫情通报专栏。结果显示,90%的省份在首页开通了疫情防控专题,61%的省份在专题下设置了疫情通报专栏。其余省份的疫情通报数据通常与其他新闻混杂在一起,不便于公众获取。

可读性分析:数据发布形式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疫情数据的发布形式,包括文字、表格和可视化图形。结果显示,所有省份都采用文字形式发布数据,但清晰度和直观性不足。19%的省份增加了结构化表格,23%的省份采用了可视化图形,提高了数据的可读性和理解度。

疫情统计数据发布情况分析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发布的疫情统计数据的全面性、持续性和覆盖层级。

全面性分析:数据项的覆盖范围

报告基于疫情发展全周期(疑似、确诊、病情平稳、出院、死亡等),分析了各省份发布的疫情统计数据的全面性。结果显示,各省份发布数据的全面程度不一致,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等数据所有省份都发布过,而排除疑似病例数等数据仅在少数省份发布过。重庆、吉林和山西发布数据的全面性最高。

持续性分析:数据发布的连续性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发布各项数据的持续性,即累计发布天数占观测总天数的比例。结果显示,上海和山东发布数据的持续性最高,西藏、宁夏、内蒙古等地最低。数据的持续性反映了数据发布的规范性。

覆盖层级分析:省级和市级数据的发布情况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发布省级和市级(或区级)疫情数据的比例。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布市级数据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整体上低于省级数据的比例。海南和山东发布省市两级数据的比例最高。

病例个案信息发布情况分析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发布的确诊病例个案信息的公开率和精细度。

公开率分析:公布个案信息数占确诊病例总数的比例

报告计算了各省份公布的确诊病例个案信息数占当地确诊病例总数的比例(公开率)。结果显示,陕西和西藏的公开率达到100%,安徽、广东、湖北和江西最低(不足0.5%)。

精细度分析:个案信息内容的详细程度

报告分析了各省份发布的确诊病例个案信息的精细度,包括基本信息、行为描述和诊疗情况三个方面。结果显示,大部分省份发布的个案信息内容很少,天津和陕西的精细度最高。报告还分析了居住区域、接触史、交通工具、活动场所、就诊医院等信息的发布情况,并指出部分省份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互联网舆情及调查结果分析

报告收集并分析了互联网上关于疫情数据发布的专家评论、媒体观点和网友点评,并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公众对疫情数据发布精细度的意见。

舆情分析:支持公开详细数据的理由与谨慎适度发布的理由

舆情分析显示,公众普遍支持公开、及时、详细的疫情数据,认为这有助于保障公众知情权、提升政府公信力、消除社会恐慌情绪、助力精准防控、提高风险意识和便于居民自查。但同时也存在担忧,认为过分详细的数据发布可能泄露患者隐私、引发无端猜测、加剧社会恐慌、缺乏实际效用或造成麻痹思想。

调查结果:公众对数据发布精细度的意见

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普遍支持发布病例个案数据(不含姓名等个人信息),但对于发布病人居住地、交通工具和活动场所等细节信息的支持度随着信息隐私风险的增加而下降。

总结

本报告对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中国31个省份政府疫情数据发布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数据发布的及时性、全面性、精细度、规范性和一致性有待提高,同时需要平衡数据公开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报告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更具体、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数据标准,提升数据发布的整体水平,并建议在数据发布中兼顾法治和温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同时,有效保护患者隐私。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疫情严重程度与数据发布水平之间的关系。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49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