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化工行业月报:碳市场启动在即,危化督查再收紧
下载次数:
59 次
发布机构: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1-07-04
页数:
41页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碳中和是未来全球发展主基调,中国碳中和任重道远。 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共有 44 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包括已经实现目标、已写入政策文件、提出或完成立法程序的国家和地区。中国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化工行业是碳排放最高行业之一,“工艺排碳”和 “能源排碳” 的中和压力更大。 据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排放口径统计,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占比超过 18%,受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碳的全生命周期分为“生产排碳”和“使用排碳”,其中生产排碳分为“工艺排碳”和“工程排碳”,使用排碳分为“能源排碳”和“产品排碳”。我们认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排碳”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排碳”对碳中和压力更大,或优先碳达峰。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和机遇。碳氢转化带来的碳排放是能化产品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过程排放。我们认为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炼油等领域会受到指标限制,短期对“路条”的担心、中期对政策的担心、远期对此类公司是否有能力做产品结构转移的担心都会反映在估值上。原材料方面,碳中和将加速生物基材料和循环材料的发展。化工产品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
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 40 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 3 个阶段:
( 1)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 2)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 3)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 40 年的行业演变思路, 3060 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 3060 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 3 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生态环境部收紧化工项目审批
5 月 31 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根据《意见》,“两高”项目将对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产生影响。 《意见》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加快现有“两高” 项目的改革与淘汰出清,具体来看对化工行业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意见》要求强化规划环评效力。推动煤电能源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区、石化产业基地等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适时优化调整规划;《意见》明确,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纳入国家产业规划,新建、扩建石化、化工、焦化项目应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对于新建的“两高”项目,《意见》明确,要制定配套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采取有效的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腾出足够的环境容量,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新建耗煤项目还应严格按规定采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措施,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作为煤炭减量替代措施;《意见》强调,对炼油、乙烯、钢铁、焦化、煤化工等环境影响大或环境风险高的项目类别,不得以改革试点名义随意下放环评审批权限或降低审批要求; 为保障政策落地见效,《意见》提出,对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已批复环评文件的“两高”项目,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开展复核。对未依法报批环评文件即擅自开工建设的“两高”项目,或未依法重新报批环评文件擅自发生重大变动的,应责令立即停止建设,依法严肃查处;对不满足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的,依法责令恢复原状。
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推动碳达峰,全国碳市场启动临近
6 月 9 日,我国首个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在浙江成立,引导我国绿色技术创新。 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以国家电网浙江电力双创中心为主体建设运营,未来五年,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将力争引导创建 100 个绿色技术创新引领工程、 100 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300 个绿色技术示范基地、推动培育 300 个绿色技术创新龙头骨干企业,催生 1000 项以上绿色创新技术、转化推广 2000 项以上绿色创新技术,撬动万亿元绿色产业生态。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维护交易市场秩序。 6 月 22 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根据公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碳排放配额( CEA)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MDI 价格有望反弹, 万华化学福建项目环评公示
MDI 价格已击穿边际产能现金成本,传统旺季临近,价差有望反弹。6 月 18 日,聚合 MDI 华东中间价(含税)为 17350 元/吨,纯 MDI 华东中间价(含税)为 18600 元/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 MDI 价格下降,导致 MDI 价差缩小至近期低点。
近日,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发布了关于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项目环评公示,产品包括苯胺 108 万吨/年、 PVC 80 万吨/年、TDI 25 万吨/年。 本次公示包括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 108万吨苯胺项目第一次公示、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 80 万吨PVC 项目第二次公示、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扩建 25 万吨/年TDI 项目第二次公示。 具体公示内容如下:
1)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 108 万吨苯胺项目, 建设内容及规模包含建设 3×36 万吨/年硝酸装置、 3×48 万吨/年硝基苯装置、3×36 万吨/年苯胺装置,性质为改扩建;
2)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 80 万吨 PVC 项目,项目总投资46 亿元,拟分两期建设,预计工期共 6 年,性质为扩建项目(厂内新建项目);
3)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扩建 25 万吨/年 TDI 项目,项目总投资 19 亿元,预计 2 年建成,性质为扩建。
凯赛生物生物基尼龙即将投产,共同开启合成生物学时代
凯赛在疆项目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顺利投产,为山西战略提供技术验证,开拓下游应用端市场。 6 月 22 日,凯赛生物公司官方发布新闻,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项目计划于 6 月 26 至 27日投产。凯赛(乌苏)年产 5 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年产 10 万吨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线经过调试,计划于本周末开始投料生产,首批正式生产的生物基戊二胺预计于 6 月底产出,后续的生物基聚酰胺连续聚合和间歇聚合工段将随着生物基戊二胺的产出同时接续开启,生产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生物基聚酰胺产品。
公司计划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投资打造“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计划总投资250 亿元,分期分步实施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包括 8 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项目(含已募投的 40000 吨/年癸二酸实施地变更)、 240 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 50 万吨生物基戊二胺项目和 90 万吨生物基尼龙项目。
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产业化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秸秆等生物废弃物的产业化利用是公司发展战略的三大重点之一。公司以秸秆为原料的 1 万吨乳酸示范项目预计在 21 年底建成,将突破玉米原料的限制,彻底解决生物化工与粮食安全的矛盾。同时,公司可以以秸秆制乳酸为契机,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戊二胺等其他生物基产品,布局更广阔的生物基材料市场。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碳中和目标和环保政策收紧将深刻影响化工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和机遇。报告预测化工行业未来40年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步达峰,高耗能产业优先达峰;第二阶段竞争转向下游和海外市场;第三阶段是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同时,报告分析了相关政策对化工行业的影响,并对部分重点化工公司的市场表现和发展战略进行了案例分析。
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对化工行业影响深远。化工行业碳排放量高,尤其“工艺排碳”和“能源排碳”压力巨大。碳中和将加速生物基材料和循环材料发展,部分化石基材料面临颠覆性冲击。
生态环境部收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多省份也收紧化工项目审批,对化工行业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本报告详细分析了多个行业重点事件,包括:
碳中和目标对化工行业的影响: 报告深入探讨了碳中和目标对化工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预测了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分析了不同产品和产业的碳达峰路径差异。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将优先达峰,低耗能产品或产业将获得更长的成长窗口。未来竞争将转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以及碳容量更大的海外市场。最终,生物基材料和能源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生态环境部收紧化工项目审批: 报告解读了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分析了该意见对化工行业准入门槛、项目审批、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并指出多地也同步收紧化工项目审批,这将进一步推动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 报告介绍了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的成立以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的发布,指出全国碳市场启动临近,这将对化工企业的碳排放管理和成本产生直接影响。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 报告提及应急管理部对重点省份开展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导核查,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安全监管对化工企业的影响。
重点环评项目梳理: 报告对6月份新增的重点环评项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涵盖石化、煤化工、塑料和橡胶、聚氨酯、电子化学品和精细化工等多个领域,反映了行业投资和产能扩张的动态。
本报告对多家重点化工公司的最新动态进行了跟踪报道,包括:
万华化学: 分析了MDI价格走势及价差变化,预测MDI价格有望反弹;同时,详细介绍了万华化学在福建的多项环评公示项目,包括PVC、TDI和苯胺等产品的扩产计划,以及公司在聚氨酯保温材料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战略。
国瓷材料: 报道了控股子公司提供关联交易财务资助的情况,以及公司在专利布局和种植牙领域的战略进展,并对国瓷材料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
凯赛生物: 介绍了凯赛生物生物基尼龙即将投产的消息,以及公司在山西投资建设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的计划,并分析了公司在生物基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
西部超导: 分析了公司在高端金属新材料成型领域的独家工艺和技术优势,以及公司在军工和民用领域的市场拓展情况。
中国化学: 介绍了公司在尼龙66产业链的布局和发展战略,以及公司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竞争优势。
华恒生物: 报道了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三支链氨基酸项目的计划,以及公司在生物法氨基酸领域的竞争优势。
凯立新材: 分析了贵金属催化剂市场前景,以及凯立新材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规划。
光威复材: 报道了控股子公司增资完成的消息,以及公司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的市场拓展情况。
龙蟒佰利: 介绍了公司主营产品价格上调、获得政府补贴以及氯化法钛白粉扩能和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公示等信息,并分析了公司在钛白粉和锂电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
金禾实业: 报道了公司回购公司股份和筹备员工持股计划的消息,并分析了公司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前景。
新洋丰: 介绍了公司厂区搬迁和设施升级的情况,以及公司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
东方盛虹: 报道了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取得的关键进展。
恒逸石化: 介绍了公司发行可转债募资用于扩展纤维产品梯队的计划。
恒力石化: 分析了公司业绩预告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以及公司在下游新材料领域的投资布局。
卫星石化: 分析了公司业绩预告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以及公司在轻烃路线和新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
中国石化: 报道了公司熔体直纺智能化短纤项目环评受理的消息。
宝丰能源: 介绍了公司第二套年产5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环评公示的消息,以及公司在碳减排方面的努力。
华峰超纤: 报道了公司项目重新报批,新增三条尼龙6生产线的消息。
巨化股份: 报道了公司20kt/aHCFC-142b、40万吨/年次氯酸钠扩能技改项目获批的消息。
合盛硅业: 报道了公司年产40万吨工业硅扩建项目环评公示的消息。
报告简要总结了部分重点化工公司的市场表现,包括市值和股价波动情况。
本报告基于公开数据和信息,对碳中和目标和环保政策收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重点化工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专业、全面的分析。报告预测化工行业将经历分步达峰、竞争转向下游和海外以及生物基材料时代三个阶段,并指出碳中和目标和环保政策收紧将带来行业格局的深刻变化,同时也为化工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报告中对重点化工公司的案例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参考信息,但投资者仍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独立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的信息和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航运减排大势所趋,绿色甲醇大有可为
合成生物学周报:常德创建国家级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金达威紧跟大健康与生物合成领域研究开发
上半年承压,2025Q3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产能转移业务短期承压,新业务拓展顺利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