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行业周报:新冠流行增加,关注检测端的机会
下载次数:
1324 次
发布机构: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日期:
2024-08-19
页数:
32页
1.新冠阳性率增加,推动检测需求增加
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7月全省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为18384,对比6月份增加了1万余病例,全国新冠阳性率也上升至18.7%(7月22日-7月28日)。随着人口的流动,预计8月份阳性率还可能再增加。目前北半球仍处于流感的低流行阶段,新冠和流感叠加较少,但呼吸道感染筛查需求增加,继续推动检测需求增长。7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大医保基金对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支持力度,规范村卫生室医保服务协议管理,推动更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感冒发热和呼吸道感染为基层常发病,加强规范化管理,离不开诊断作为临床处方的依据,抗原抗体快检自然适合基层村卫生室的诊断需求,未来医保覆盖面增加,将带动呼吸道快检向基层渗透。
海外市场方面,国内企业万孚生物、九安医疗、东方生物先后获得甲乙流+新冠的快检试剂的FDA许可,2024年将是国内企业进军全球呼吸道联检市场的重要开端,其产品平均定价有望高于国内,市场值得期待。考虑海外市场的提前备货需求,订单预计在感染高峰之前。竞争格局方面,快速增长的市场必然会吸引新企业加入,但联检产品对技术开发和临床试验的要求更高,未来呼吸道联检市场不会快速进入红海竞争阶段,而且先发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在满足医院筛查需求方面,更多样化的检测项目组合更能切合医保控费和呼吸道流行疾病谱变化。呼吸道联检还符合目前家庭自检的发展趋势,而且家庭自检属于自费市场,可独立培育企业品牌,构建市场壁垒。
2.BASF发布不可抗拒力,维生素E/A提价节奏加速
8月7日,BASF已明确发布不可抗拒力报告,剩余VE和VA仅能满足少数客户,目前复产时间不确定,我们预计需要半年的时间,VE和VA供应将进一步紧缩。不可抗力发布之后,VE和VA生产企业继续报停停签,经销商也谨慎供货报价。对于原来已经处于提价趋势中的VE,BASF事故加速了提价的节奏,VE国内市场报价已从7月底的93-96元/kg,提升至160-180元/kg,VE欧洲市场成交价格也同步上调,下游库存采购积极,未来VE国内价格有望达到200元/kg。推动本轮VE等原料药品种涨价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供给端龙头企业经营策略转变,其提价的延续性受品种的供应格局影响。根据医保商会数据,2023年中国原料药出口呈下降的趋势,国内竞争导致价格下滑,化学原料药子行业利润下降。低价竞争下,部分品种的供应格局转变,龙头企业主动限量提升价格。部分维生素品种如VB1和VB6等品种从2023年Q4已开始触底回升,提价周期延续时间已近1年的时间,VE的竞争格局更为稳定,短期内无新产能进入,我们判断VE的景气周期将更长。业绩兑现方面,我们预计从2024年Q2或者Q3起,部分品种提价带动的盈利好转有望逐步可见。根据新和成发布的2024年中报预期,扣非后净利同比增长50%—60%,蛋氨酸等品种提价开始扭转业绩趋势。
3.医保收支改革,连锁药房长期仍是重要角色
根据医保统计公报,2023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658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165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当期结存4927.53亿元,累计结存(含生育保险)26316.05亿元。统筹改革后,统筹基金的筹资能力能力显著提升,而且当期结余增加,费用支出也得以有效控制,2024年1-5月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入7069.10亿元,预计继续保持增长,随着参保人数增加和工资水平提高,统筹基金收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围绕零售终端接入统筹医保,医保局开展比价系统、品种管理、加价率等系列价格监管措施,2023年职工医保中,药店终端支出2471.31亿元,对比2022年的2484.41亿元,药店支出下降。截止2024年年中,统筹改革落地省份,药店尚未获得足够的外流处方,部分省市甚至逆向收紧,限制互联网处方作为配药或报销依据,而处方药和统筹品种的价格管理措施已促使药品价格的下调,连锁药房面临毛利率下降的压力。长期来看,慢病管理和健康消费离不开连锁药房,连锁药房仍是医疗健康中的重要终端,医保支付的重新放宽和处方流转启动,行业有望再次复苏。
4.比价和门诊统筹政策下,品牌OTC有望保持韧性
西安、深圳等多地医保局上线医保药品比价系统,线上平台,线下药店(O2O)和医院价格可查询比较,由于集采降价原因,部分双跨品种,院内和院外存在一定的价差,同时线上平台基于流量也低价促销产生价差。门诊统筹全面推开,医保品种可能存在调价的风险,价差越大的医保品种被约谈调价的可能性越高。非医保品种调价风险较小,实际上在美团等O2O和B2C就存在比价,而且品牌OTC企业更能维护价格的稳定,品牌和营销的持续投入保持了消费者的高忠诚度,在未来线上线下渠道持续变革中,品牌OTC有望继续保持韧性。
5.血液制品整合加速,集中趋势加强
血液制品属于资源型品种,其原料药主要来自献浆,生产企业和单采浆站的设立都有严格的审批流程。目前国内血制品行业现仅存28家企业,2023年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派林生物五家位列千吨采浆梯队。2024年7月17日,华润博雅生物与GCCorp签订协议,收购绿十字股权,目前绿十字中国拥有4个浆站,2023年采浆量104吨。行业集中度提升是未来十年血液制品的重要趋势。在新增品种,新增浆站,新增市场方面,第一梯队企业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而且头部企业控股权也在发生变化,新股东赋能给与整合资源和资金的有利支持。从资源整合落地节奏来看,派林生物在进入陕煤体系后,对外合作引入新疆德源的采浆加速,自身建设产能也即将投产。
6.国产GLP-1新药出海值得期待
根据诺和诺德2024年中报数据,GLP-1中国地区的销售额为36.84亿丹麦克朗,约合38.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总量达,治疗的积极性高,为国产GLP-1上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国产GLP-1出海更值得期待。目前已对外授权的企业包括恒瑞医药等,出海合作模式多样,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发布,国产GLP-1新药的海外授权有望增加。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新冠疫情反复以及流感叠加导致呼吸道感染筛查需求增加,推动检测需求增长,为检测端企业带来机遇;维生素E/A等原料药价格上涨,提升相关企业盈利;医保收支改革对连锁药房带来短期压力,但长期仍是重要角色;品牌OTC有望保持韧性;血液制品行业整合加速,集中趋势加强;国产GLP-1新药出海值得期待。 报告维持医药行业“推荐”评级,并推荐了多个细分领域的投资标的。
新冠阳性率的持续上升以及呼吸道感染筛查需求的增加,直接带动了新冠及呼吸道联检产品的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也进一步推动了快检产品向基层渗透。同时,国内企业获得海外市场准入许可,为其进军全球市场提供了机会。 维生素E/A等原料药因供应链问题导致价格大幅上涨,加速了提价节奏,为相关生产企业带来显著的盈利提升。
医保收支改革虽然对连锁药房的毛利率造成短期压力,但长期来看,慢病管理和健康消费对连锁药房的需求依然存在,行业有望在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和处方流转启动后复苏。 品牌OTC凭借品牌优势和消费者忠诚度,有望在比价和门诊统筹政策下保持韧性。血液制品行业整合加速,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国产GLP-1新药的出海,也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本报告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医药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报告指出,新冠阳性率的增加以及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叠加,显著提升了呼吸道感染筛查需求,进而推动了检测产品的市场需求。 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也为其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BASF发布不可抗拒力报告,导致维生素E/A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报告分析了此事件对相关企业盈利的影响,并预测未来价格走势。
报告分析了医保收支改革对连锁药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认为虽然短期内面临压力,但长期来看,连锁药房仍是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角色。
报告分析了比价和门诊统筹政策对药品价格的影响,认为品牌OTC凭借品牌优势和消费者忠诚度,有望保持韧性。
报告指出,血液制品行业整合加速,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报告分析了国产GLP-1新药的市场前景,认为其出海值得期待。
报告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并推荐了多个细分领域的投资标的:
推荐浙江医药,关注能特科技和新和成;推荐天新药业,关注花园生物和川宁生物。
推荐英诺特和圣湘生物;关注万孚生物、东方生物和九安医疗。
推荐众生药业,关注先声药业。
推荐上海谊众和京新药业。
推荐派林生物和博雅生物,关注上海莱士、博晖创新和华兰生物。
推荐众生药业,关注博瑞医药、甘李药业和华东医药;推荐美好医疗。
推荐祥生医疗、怡和嘉业、健民集团、佐力药业、千金药业、羚锐制药、马应龙、国药现代、华润双鹤、国药一致、迪瑞医疗、新华医疗和康华生物。
报告列出了重点关注公司的代码、名称、投资评级以及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EPS和PE预测数据。
报告列出了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研发失败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政策性风险以及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报告还包含了医药行情跟踪、医药板块走势与估值、团队近期研究成果、行业重要政策和要闻等信息。
本报告对医药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涵盖了多个细分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报告认为,新冠疫情反复、原料药价格上涨、医保改革以及行业整合等因素将驱动医药行业发展,并推荐了多个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然而,投资者仍需关注报告中提到的风险因素,并进行独立的投资决策。 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华鑫证券研究所,投资者需自行核实信息的准确性。
合成氨、苯胺等涨幅居前,建议关注进口替代、纯内需、高股息等方向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业绩符合预期,CGM海外拓展持续推进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业绩符合预期,多板块战略持续推进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业绩符合预期,呼吸机一体化龙头全球战略持续推进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