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行业:银屑病生物制剂用药全景图—从发病机制TNF-α/IL-23/IL-17轴出发,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占比逐步提升
下载次数:
1456 次
发布机构: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4-06-26
页数:
30页
国内银屑病患病群体数600-700万人,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占比不断提升,预计2030年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市场规模达400亿元左右。银屑病是一种由遗传、免疫及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发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其中遗传为疾病发病重要因素之一,约1/3的银屑病患者患有家族史。疾病发生的主要特征是存在界限清楚的鳞状皮肤病变(表皮增生)、血管增殖增加(红斑)和白细胞浸润至皮肤真皮等,且与多种合并症发生相关。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国内患病人数从2017年约650万人增至2022年约670万人,预计2030年达680万人;国内银屑病药物规模从2018年40亿元左右增至2022年100亿元左右,复合增速24.2%,预计2022-2025年国内复合增速达31.4%。未来随着银屑病药物生物制剂渗透率提升及其纳入医保降低患者支付负担,预计生物制剂在银屑病用药占比将从2022年43.4%提升至2030年56.8%,2030年国内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市场规模有望达400亿元左右。
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进展发挥着重要作用,TNF-α/IL-23/Th17信号轴释放细胞因子放大银屑病炎症反应。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银屑病是由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介导的,其中TNF-α/IL-23/Th17细胞因子传导轴从病理机制上解释银屑病炎症发生。第一代细胞因子抗银屑病生物制剂主要是TNF-α抑制剂,以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依那西普为代表,国内专利均已到期且多款生物类似药国内已上市;IL-17是皮肤炎症的关键介质,其上游信号因子为IL-23,针对IL-17和IL-23,国内已有五款产品上市,司库奇尤单抗(2019年获批,2020年进入医保),依奇珠单抗(2019年获批,2021年进入医保),乌司奴单抗(2017年获批,2021年进入医保),古塞奇尤单抗(2019年获批,2022年进入医保),替瑞奇珠单抗(2023年获批,尚未进入医保)。国内样本医院销售数据来看,司库奇尤单抗占大头;全球销售数据而言,2023年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司库奇尤单抗/古塞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销售额分别为144/108.6/49.8/31.5/27.6亿美元。
国内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在研:(1)生物类似药在研:可善挺/拓咨/喜达诺/特诺雅国内核心专利到期时间分为为2025年、2026年、2021年、2026年。目前国内针对喜达诺和可善挺有布局生物类似药在研,其中进度靠前的为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华东医药&荃信生物-申请上市,百奥泰-临床Ⅲ期,石药集团-临床Ⅲ期),司库奇尤单抗生物类似药(百奥泰-临床Ⅲ期);(2)IL-17在研:预计2024年智翔金泰GR1501和恒瑞医药SHR-1314国内上市,2025年三生国健SSGJ-608和康方生物AK111完成临床Ⅲ期,2026年丽珠集团XKH004,君实生物JS005完成临床Ⅲ期;(3)IL-23在研:康方生物AK101申请上市中,信达生物IBI-112临床Ⅲ期。
投资建议:银屑病是一种病程长易复发的自免性疾病,国内患病人群在600-700万之间,2022年国内用药市场规模约100亿元,远期2030年预计达400亿元左右。对银屑病发病机制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疾病进展发挥关键作用,其中IL-23/IL-17为炎症传导的关键因子,建议关注几大方向:①原研药专利到期,国内生物类似药在研布局,如百奥泰,华东医药等;②IL-17A在研,按上市节点分国内第一梯队智翔金泰、恒瑞医药,其次三生国健,康方生物,随后丽珠集团、君实生物等;③IL-23在研: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上市后商业化表现不及预期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生物制剂疗效显著,且渗透率不断提升;医保政策的积极作用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以下几个方向:生物类似药研发、IL-17A抑制剂研发以及IL-23抑制剂研发。
中国银屑病患者数量庞大,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2年约为670万人,预计2030年将达到680万人。同时,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2022年达到约1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4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显著。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占比不断提升,预计从2022年的43.4%上升至2030年的56.8%。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与TNF-α/IL-23/Th17细胞因子传导轴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靶点的生物制剂疗效显著,已成为中重度银屑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市场上已有TNF-α抑制剂、IL-17A抑制剂和IL-23抑制剂等多种生物制剂,其中,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司库奇尤单抗等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方面,司库奇尤单抗销售额领先,但随着医保政策的调整和生物类似药的上市,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
报告首先介绍了银屑病的疾病特征、分型及严重程度分级,以及与多种合并症的相关性。随后,深入分析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指出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疾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重点阐述了TNF-α/IL-23/Th17信号轴在银屑病炎症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本节详细介绍了全球和国内银屑病生物制剂的市场情况。全球市场方面,报告列举了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依那西普、乌司奴单抗、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等代表性药物的销售规模,并对不同靶点生物制剂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国内市场方面,报告总结了已上市的生物制剂(包括原研药和生物类似药)的市场表现,并分析了其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
报告重点关注国内银屑病生物制剂的研发进展,分别从生物类似药、IL-17抑制剂和IL-23抑制剂三个方向进行分析。针对已上市原研药的生物类似药研发情况,报告列举了多个企业在研产品及其临床进展。对于IL-17和IL-23抑制剂,报告也详细介绍了国内在研产品的研发进度,并预测了部分产品的上市时间。
报告最后给出了投资建议,建议投资者关注管线进度靠前、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并重点关注生物类似药研发、IL-17A抑制剂研发以及IL-23抑制剂研发三个方向。同时,报告也列出了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以及产品上市后商业化表现不及预期等风险提示。
本报告对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涵盖了疾病介绍、发病机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研发进展等多个方面。报告指出,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投资者应关注生物制剂研发领域的创新和竞争,并谨慎评估投资风险。 报告中提供的市场数据和研发进展信息,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其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然而,需注意报告中所述信息基于现有数据和分析,未来市场变化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自行进行独立判断。
GLP-1药物未来方向标:减脂增肌、口服剂型、超长效制剂赛道掘金
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跟踪:设备更新不断深化,县域医共体持续发力
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跟踪:招投标持续恢复,国产替代趋势显著
生物医药行业:国产新药闪耀ASCO 2025,关注相关企业投资机遇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