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医药仍有结构性机会,聚焦“创新+出海、复苏后半程、中特估”三条主线
下载次数:
416 次
发布机构: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3-06-30
页数:
216页
核心观点
展望下半年,医药仍有结构性机会。2023年初以来(截止20230616),申万医药指数下跌3.49%,跑输沪深300指数5.86%,年初以来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2。从行情来看,上半年创新药行情波澜起伏,2023年年初港股创新药迎来反弹,A股创新药估值也跟随同步修复,后受海外宏观等多个因素,创新药板块随之回调,3月底4月上旬,AACR驱动A股创新药行情。此外,医药商业、中药、血制品等板块,上半年表现较为突出。从持仓来看,23Q1全部公募基金占比11.66%,环比+0.03pp;剔除主动医药基金占比8.24%,环比+0.13pp;再剔除指数基金占比7.42%,环比-0.04pp。目前医药整体配置不高,细分板块配置进一步分化。展望下半年,医药仍有结构性机会。
创新+出海——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上半年创新药出海包括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新适应症在欧美获批、恒瑞医药EZH2抑制剂7亿美元授权、康诺亚CLDN18.2ADC以11.88亿美元授权等重磅进展;国内器械出海已经初见成果,出海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低值耗材>设备>IVD>高值耗材,具体来看,1)依靠OEM模式,低值耗材已成世界工厂;2)设备出海核心在零部件自主化;3)借疫情契机,IVD国际化水到渠成;4)高值耗材出海难度大,注重临床价值提升。随着FDA来华现场检查恢复,创新药械国际化仍大有可为。
复苏进入后半场——随着医疗需求恢复,化药制剂、医疗设备及耗材、中药、血制品、疫苗、药店等多个细分领域值得关注,但仍需结合业绩和估值寻找个股机会。C端消费性医疗包括民营专科医疗服务、早筛等领域需求恢复较快,上游相关产业链等待需求回暖。
两个主题——中特估主题,随着国企改革、激励措施落地等,医药领域“中特估”企业价值有望重塑,包括医药商业、中药、血制品、化药和器械等多个细分领域相关标的;AI医疗相关应用在辅助影响诊断、药物前期筛选等方向。
2023年中期组合推荐:
弹性组合:京新药业(002020)、重药控股(000950)、海创药业-U(688302)、贝达药业(300558)、贵州三力(603439)、祥生医疗(688358)、普门科技(688389)、三诺生物(300298)、福瑞股份(300049)、卫光生物(002880)
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泽璟制药-U(688266)、荣昌生物(688331)、联影医疗(688271)、澳华内镜(688212)、迈得医疗(688310)、盟科药业-U(688373)、欧林生物(688319)、百克生物(688276)、诺唯赞(688105)
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太极集团(600129)、华润三九(000999)、上海医药(601607)、大参林(603233)、我武生物(300357)、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
港股组合:微创机器人-B(2252)、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B(9926)、基石药业-B(2616)、诺辉健康(6606)、亚盛医药-B(6855)、瑞尔集团(6639)、先声药业(2096)、科济药业-B(2171)、启明医疗-B(2500)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3年下半年,医药行业仍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创新+出海”、“复苏后半程”和“中特估”三大主线。报告基于2023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二级市场表现、政策环境变化以及各细分领域发展现状,对下半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推荐了相应的投资组合。
2023年上半年,申万医药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但报告认为下半年医药行业仍有结构性机会。上半年创新药市场波动较大,年初港股创新药反弹,A股估值修复,但随后受海外宏观因素影响回调;医药商业、中药、血制品等板块表现相对突出。23Q1公募基金医药配置比例不高,细分板块配置进一步分化。
报告提出的三大投资主线为:
创新+出海: 创新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上半年创新药出海取得重大进展,包括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新适应症获批、恒瑞医药EZH2抑制剂授权等。国内医疗器械出海也初见成效,低值耗材已成为世界工厂,设备出海的关键在于零部件自主化,IVD国际化借疫情契机水到渠成,高值耗材出海则需注重临床价值提升。随着FDA来华现场检查恢复,创新药械国际化潜力巨大。
复苏后半程: 随着医疗需求恢复,化药制剂、医疗设备及耗材、中药、血制品、疫苗、药店等多个细分领域值得关注,但需结合业绩和估值选择个股。C端消费性医疗(民营专科医疗服务、早筛等)需求恢复较快,上游产业链等待需求回暖。
中特估: 随着国企改革和激励措施落地,“中特估”企业价值有望重塑,涉及医药商业、中药、血制品、化药和器械等多个细分领域。AI医疗在辅助诊断、药物前期筛选等方向也存在结构性机会。
本报告按照目录结构,对医药行业2023年上半年二级市场表现、各子行业中期投资逻辑以及全行业中期投资策略和标的进行了详细分析。
本部分回顾了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医药行业政策和事件,以及医药板块的整体表现和个股涨跌幅,并分析了医药行业估值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包括申万医药指数的涨跌幅排名、医药子行业的调整力度、个股涨跌幅排名以及医药行业PE(TTM)和溢价率等数据。 数据显示,上半年医药行业整体表现低迷,但个股表现分化严重,部分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本部分对医药行业九大子行业(医疗器械、创新药及制剂、中药、血制品、医药分销、药店、医疗服务、疫苗、生命科学试剂及制药装备)的投资逻辑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每个子行业进行了细致的复盘和展望。
该部分从20年复盘、年度复盘、业绩总结以及控费政策更新四个方面对医疗器械行业进行了分析。 分析了行业发展历程、政策背景、市场表现、业绩变化以及DRG政策、带量采购政策等控费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并指出了四大投资机会:自主可控/创新器械、后集采时代下“两低赛道”及复苏、出海和AI赋能。
该部分回顾了创新药及制剂板块的行情、政策、业绩和市场表现,并从国产新药研发、疫后复苏和出海三个核心逻辑出发,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推荐了相关投资标的。
该部分分析了中药板块的历史表现、估值水平,并从政策利好、国企混改、细分领域业绩增长三个方面展望了中药行业未来发展,并推荐了相关投资标的。
该部分分析了血制品需求的复苏情况、产业资本投资布局以及控费政策的影响,并推荐了相关投资标的。
该部分复盘了医药分销板块的2023Q1业绩表现,并从疫后复苏、业务转型和国企改革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推荐了相关投资标的。
该部分复盘了2023年1-5月药店行业的业绩表现和政策环境,并从门诊统筹政策落地、门店扩张和盈利能力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推荐了相关投资标的。
该部分分析了2023Q1医疗服务行业的整体修复趋势,并对眼科、体检、口腔等消费属性赛道以及DRG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推荐了相关投资标的。
该部分分析了2023Q1疫苗板块的业绩表现,并从重磅品种上市销售进展、传统疫苗复苏和疫苗出海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推荐了相关投资标的。
该部分分析了生命科学试剂及制药装备板块的2023Q1业绩表现,并从下游需求拐点、国产替代以及行业扩容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推荐了相关投资标的。
本部分总结了报告的主要观点,并根据不同风险偏好,推荐了弹性组合、科创板组合、稳健组合和港股组合,涵盖了报告中提到的多个细分领域的优质标的。
本报告对2023年上半年医药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并对下半年医药行业的投资策略进行了展望。报告指出,尽管上半年医药行业整体表现低迷,但仍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创新药出海、医疗需求复苏和中特估三大主线。报告详细分析了各细分领域的投资逻辑,并推荐了相应的投资组合,为投资者提供了专业的投资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提到的风险提示也需要投资者认真考虑。
医药行业周报:AI医疗利好消息频现,建议持续关注AI医疗+创新药
医药行业周报:创新药临床审评有望加速,持续关注AI医疗+创新药
医药行业周报:持续关注AI医疗和创新药
医药行业周报:基座医疗大模型持续优化,关注AI医疗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