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疗器械出海专题二:出海风起,制定差异化战略布局

医疗器械出海专题二:出海风起,制定差异化战略布局

研报

医疗器械出海专题二:出海风起,制定差异化战略布局

  核心观点   海外医械龙头复盘:国际化和创新是海外龙头的核心战略。全球医疗器械需求持续扩容,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5528亿美元(+5.9%),国内市场规模为1404亿元(+10.4%),占比达25%。复盘海外医械龙头,出海和创新是海外龙头的两大核心战略。一方面,国际化布局能够打开成长空间,海外龙头的国际化率自90年代起逐年提升,目前占比约50%,中、日及发展中国家收入快速增加。其次,创新技术则是铸就行业壁垒,复盘直觉外科,其股价波动主要围绕公司新品迭代路径。横向看全球药械龙头,制药龙头公司收入为器械公司2倍,国际化率均达50%。纵向对比国产厂商,国际化率多分布接近30%,其中低值耗材、IVD等品类出海进度更快,而高端影像、高值耗材等仍处于拓展阶段。   医疗器械出海全景图谱分析:从四大细分赛道来看,出海进度已有分化。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面临诸多控费政策,在各项控费政策实施后,冠脉支架、手术机器人、IVD价格仅为海外国家10%、50%、45%,挖掘海外市场潜力是企业拓展版图的关键路径。出海之路道阻且长,企业出海现已具备两大优势:创新成果凸显和性价比优势明显。从子板块来看,出海进度为低值耗材>设备>IVD>高值耗材,出海收入占比分别为65%、21%、17%和11%。1)低值耗材依靠成本和产能优势快速成为世界生产工厂,2024年去库存压力已致尾声,但需关注美国关税加码和国际贸易风险。2)设备出海以影像、超声、监护、家用设备为主,核心零部件自主化为行业中长期攻坚痛点,欧盟IPI或对高端设备出海造成一定影响。3)新冠检测催生IVD出海契机,IVD龙头海外收入处于高速增长期(~30%),呼吸道联检产品需求旺盛。4)高值耗材出海难度较大,海外临床成本和学术资源要求高,需重点提升厂商临床学术培训和创新能力。   出海全链条分析:定价-准入-销售体系比对。1)定价:海外器械的定价受当地医保体系和支付方式影响,社会保障和国家保障型国家政府在定价阶段的参与度更高,采取预付费结算的国家对医保费用支出的控制性更强,从而产品定价更为谨慎。2)市场准入:各地区对器械准入难度和要求差别较大,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普遍要求和标准更为严格,发展中国家则偏易。3)销售:发展中国家一般以经销为主,而发达国家销售则采取直销+经销并行的策略,企业需要直接或通过经销商间接参与当地采购集团议价谈判,便于快速进入市场。   中国厂商出海的多元化选择:从欧美、东南亚、中东市场出发,看器械出海潜力。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起,中国厂商出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出海地区不再局限欧美市场,而且拓展到亚太、中东非洲、欧洲等全球视野。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特点、医疗文化和发展潜力,企业需制定合适的出海战略。欧美市场(约2874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规模52%)经济发达、医疗条件成熟、本土器械龙头实力强劲,市场准入和专利保护更为严格,偏好高端化、创新化、强品牌力产品,以及具有本地化供应链的产品。亚太市场(约767亿美元,14%)具有地缘优势和文化亲和性,印度人口基数和市场需求庞大,但医疗、经济条件有限,本地缺乏中高端医疗器械生产能力,进口依赖性强,是中国厂商出海的热点区域。中东非市场(100~200亿美元,2~3%)经济发展和医疗分布不均衡,具有年轻的人口结构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埃及本地医疗器械自给率偏低,对欧美日国家进口有强依赖性,且产品采购和本地主流经销商均受政府主导,市场准入需要拓展政府渠道。   相关个股:设备(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美好医疗、怡和嘉业、澳华内镜、开立医疗、海泰新光、福瑞股份、微创机器人)、IVD(新产业、三诺生物、普门科技、九安医疗、圣湘生物)、高值耗材(赛诺医疗、微创医疗、微创脑科学、惠泰医疗)、低值耗材(英科医疗、山东药玻、振德医疗)等。   风险提示:专利诉讼风险、汇率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关税风险、渠道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报告标签:
  • 医疗器械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778

  • 发布机构: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10-23

  • 页数:

    52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核心观点

  海外医械龙头复盘:国际化和创新是海外龙头的核心战略。全球医疗器械需求持续扩容,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5528亿美元(+5.9%),国内市场规模为1404亿元(+10.4%),占比达25%。复盘海外医械龙头,出海和创新是海外龙头的两大核心战略。一方面,国际化布局能够打开成长空间,海外龙头的国际化率自90年代起逐年提升,目前占比约50%,中、日及发展中国家收入快速增加。其次,创新技术则是铸就行业壁垒,复盘直觉外科,其股价波动主要围绕公司新品迭代路径。横向看全球药械龙头,制药龙头公司收入为器械公司2倍,国际化率均达50%。纵向对比国产厂商,国际化率多分布接近30%,其中低值耗材、IVD等品类出海进度更快,而高端影像、高值耗材等仍处于拓展阶段。

  医疗器械出海全景图谱分析:从四大细分赛道来看,出海进度已有分化。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面临诸多控费政策,在各项控费政策实施后,冠脉支架、手术机器人、IVD价格仅为海外国家10%、50%、45%,挖掘海外市场潜力是企业拓展版图的关键路径。出海之路道阻且长,企业出海现已具备两大优势:创新成果凸显和性价比优势明显。从子板块来看,出海进度为低值耗材>设备>IVD>高值耗材,出海收入占比分别为65%、21%、17%和11%。1)低值耗材依靠成本和产能优势快速成为世界生产工厂,2024年去库存压力已致尾声,但需关注美国关税加码和国际贸易风险。2)设备出海以影像、超声、监护、家用设备为主,核心零部件自主化为行业中长期攻坚痛点,欧盟IPI或对高端设备出海造成一定影响。3)新冠检测催生IVD出海契机,IVD龙头海外收入处于高速增长期(~30%),呼吸道联检产品需求旺盛。4)高值耗材出海难度较大,海外临床成本和学术资源要求高,需重点提升厂商临床学术培训和创新能力。

  出海全链条分析:定价-准入-销售体系比对。1)定价:海外器械的定价受当地医保体系和支付方式影响,社会保障和国家保障型国家政府在定价阶段的参与度更高,采取预付费结算的国家对医保费用支出的控制性更强,从而产品定价更为谨慎。2)市场准入:各地区对器械准入难度和要求差别较大,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普遍要求和标准更为严格,发展中国家则偏易。3)销售:发展中国家一般以经销为主,而发达国家销售则采取直销+经销并行的策略,企业需要直接或通过经销商间接参与当地采购集团议价谈判,便于快速进入市场。

  中国厂商出海的多元化选择:从欧美、东南亚、中东市场出发,看器械出海潜力。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起,中国厂商出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出海地区不再局限欧美市场,而且拓展到亚太、中东非洲、欧洲等全球视野。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特点、医疗文化和发展潜力,企业需制定合适的出海战略。欧美市场(约2874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规模52%)经济发达、医疗条件成熟、本土器械龙头实力强劲,市场准入和专利保护更为严格,偏好高端化、创新化、强品牌力产品,以及具有本地化供应链的产品。亚太市场(约767亿美元,14%)具有地缘优势和文化亲和性,印度人口基数和市场需求庞大,但医疗、经济条件有限,本地缺乏中高端医疗器械生产能力,进口依赖性强,是中国厂商出海的热点区域。中东非市场(100~200亿美元,2~3%)经济发展和医疗分布不均衡,具有年轻的人口结构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埃及本地医疗器械自给率偏低,对欧美日国家进口有强依赖性,且产品采购和本地主流经销商均受政府主导,市场准入需要拓展政府渠道。

  相关个股:设备(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美好医疗、怡和嘉业、澳华内镜、开立医疗、海泰新光、福瑞股份、微创机器人)、IVD(新产业、三诺生物、普门科技、九安医疗、圣湘生物)、高值耗材(赛诺医疗、微创医疗、微创脑科学、惠泰医疗)、低值耗材(英科医疗、山东药玻、振德医疗)等。

  风险提示:专利诉讼风险、汇率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关税风险、渠道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出海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机遇在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持续扩容,国内企业在创新能力和性价比方面具备优势;挑战在于国际化率相对较低,不同细分赛道出海进度分化明显,以及面临专利诉讼、汇率、地缘政治等风险。报告建议企业制定差异化战略布局,根据不同市场特点选择合适的出海路径,并提升创新能力和临床学术水平。

国内控费政策与海外市场潜力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受到严格的控费政策影响,带量采购导致价格大幅下降,压缩了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而海外市场价格体系相对稳定,具备更高的利润空间,因此挖掘海外市场潜力成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拓展版图的关键路径。

国产医疗器械的竞争优势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性价比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近年来,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成果突出,部分产品品质达到发达国家要求,并获得美国FDA的510K批文。同时,国产器械在性能相同的情况下,价格更低,盈利能力更强,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主要内容

一、他山之石,海外医械龙头复盘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空间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2年超过5528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为1404亿美元,占比达25%。不同细分赛道市场空间差距较大,眼科、神经外科等领域差距尤为显著。

国际化是海外巨头普遍的成长路径

海外医疗器械龙头公司国际化率普遍较高,达到50%~60%,国际化布局是其核心战略之一。国际化能够打开成长空间,降低单一市场风险。自90年代以来,海外龙头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非美国收入占比逐年增加。

创新是海外巨头核心竞争力

海外医疗器械龙头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创新产品是其股价的核心驱动力。以直觉外科为例,其股价波动主要围绕公司新品迭代路径。制药龙头公司收入约为器械公司2倍,国际化率也普遍达到50%。

国产厂商国际化率相对较低

与海外龙头相比,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国际化率相对较低,整体分布在30%左右。低值耗材、IVD等品类出海进度较快,而高端影像、高值耗材等仍处于拓展阶段。

二、医疗器械出海全景图谱分析

国内控费政策加剧出海需求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面临诸多控费政策,带量采购导致冠脉支架、手术机器人、IVD价格大幅下降,远低于海外国家价格。

国产器械出海优势

国产医疗器械具备两大出海优势:创新成果凸显和性价比优势明显。创新成果方面,国产器械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性价比方面,国产器械在性能相同的情况下,价格更低,盈利能力更强。

四大细分赛道出海进度分化

不同细分赛道的出海进度存在明显差异:低值耗材>设备>IVD>高值耗材。低值耗材依靠成本和产能优势快速成为世界生产工厂;设备出海以影像、超声、监护、家用设备为主,但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是长期攻坚痛点;新冠检测催生IVD出海契机,IVD龙头海外收入高速增长;高值耗材出海难度较大,需提升临床学术培训和创新能力。

三、出海全链条分析:定价-准入-销售体系比对

定价机制差异

海外医疗器械定价受当地医保体系和支付方式影响,社会保障和国家保障型国家政府在定价阶段的参与度更高。

市场准入要求差异

不同地区对医疗器械准入难度和要求差别较大,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要求更为严格。

销售体系差异

发展中国家一般以经销为主,发达国家则采取直销+经销并行的策略。企业需要直接或通过经销商参与当地采购集团议价谈判。

四、从欧美、亚太、中东非市场出发,看器械出海潜力

欧美市场

欧美市场经济发达,医疗条件成熟,但市场准入和专利保护严格,更偏好高端化、创新化产品。

亚太市场

亚太市场具有地缘优势和文化亲和性,印度市场人口基数大,但医疗和经济条件有限,进口依赖性强。

中东非市场

中东非市场经济发展和医疗分布不均衡,市场准入需要拓展政府渠道。

五、器械国际化相关标的

报告列举了多家A股和港股医疗器械公司,并对其国际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市值、收入、净利润、国际化率等指标。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出海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不同细分赛道的出海策略提出了建议。报告认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在创新和性价比方面的优势,制定差异化战略布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化水平。同时,需关注并积极应对专利诉讼、汇率、地缘政治等风险。 不同市场(欧美、亚太、中东非)的差异化战略至关重要,企业需要根据当地医保体系、支付方式、市场准入要求和销售体系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 未来,随着国产医疗器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52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