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生物制造行业点评:生物制造政策有望近期出台,合成生物产业迎来重要拐点
下载次数:
1555 次
发布机构: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4-04-28
页数:
5页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在4月26日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提到——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生物制造是生物经济重点发展方向,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是一种全新的“造物”技术,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以生物体作为生产介质,旨在利用廉价原料,以菌种、细胞、酶为制造工厂,规模化发酵获得目标产品,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根据政府“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系列解读二,生物制造产业是生物经济重点发展方向,未来十年间35%的石油化工、煤化工产品将被生物制造产品替代。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估测,到2030年,生物制造技术每年将可降低10亿至2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BCC Research2020年发布的《合成生物学:全球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由合成生物学直接驱动的全球市场规模已达53.19亿美元,预计2024年可达188.85亿美元,2019—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28.8%。据2020年MGI在其发布的《生物革命:创新改变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研究报告中,预计在未来10~20年,合成生物学相关应用可能每年对全球产生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未来生物制造有望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之后的第四次产业浪潮,有望打开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国家及地方层面政策频繁落地,生物制造产业化有望加速
近年来,生物制造相关政策频发,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2023年以来,全国多地发布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文件加速生物制造产业化。在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李强总理表示:国家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生物制造被视作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新赛道和新业态,政策端持续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化落地,而有望于近期出台的,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有望进一步加快生物制造产业化落地速度。
投资建议
生物制造是生物经济重点发展方向,我们看好在政策频繁落地背景下,生物制造产业化有望提速。相关公司建议关注:凯赛生物(全球长链二元酸头部企业,招商局入股)、华恒生物(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平台,全球丙氨酸头部企业)、梅花生物(氨基酸头部企业)、圣泉集团(独特一体化秸秆生物质精炼技术)、华熙生物(国内最早实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企业之一,透明质酸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嘉必优(发酵营养素头部企业)。
风险提示
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
菌种及配方泄露的风险;
法律诉讼的风险;
生物安全的风险;
道德伦理的风险;
下游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生物制造产业正迎来重要拐点,国家政策的支持将加速其产业化进程,并有望打开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具体而言,报告从政策利好、市场前景以及投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国家层面及地方层面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例如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及2023年以来各地发布的多个专项政策文件。 这些政策不仅推动了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也加速了生物制造产业化进程。 此外,即将出台的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将进一步加快产业化落地速度,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生物制造,特别是合成生物学,作为一种全新的“造物”技术,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未来有望替代部分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品。 根据政府规划和市场调研数据,生物制造产业在未来十年将迎来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每年可降低巨额的二氧化碳排放,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报告中引用的数据显示,2019年合成生物学直接驱动的全球市场规模已达53.19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88.8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8.8%。 未来10-20年,合成生物学相关应用可能每年对全球产生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
本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物制造行业进行了分析:
报告首先概述了生物制造的概念、特点以及其作为生物经济重点发展方向的重要性。 报告指出,生物制造技术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利用生物体作为生产介质,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实现规模化发酵生产目标产品。 未来,生物制造有望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之后的第四次产业浪潮。
报告详细分析了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出台的生物制造相关政策,并列举了多个具体的政策文件及相关内容,例如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杭州市、广州市和深圳市等地出台的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 这些政策从产业园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报告引用了BCC Research和MGI等机构的市场调研数据,对生物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进行了预测,并强调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 报告预测,未来生物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报告最后给出了投资建议,推荐了凯赛生物、华恒生物、梅花生物、圣泉集团、华熙生物和嘉必优等六家公司,并提供了这些公司的盈利预测和评级。 同时,报告也指出了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菌种及配方泄露、法律诉讼、生物安全、道德伦理以及下游认证不及预期等潜在风险。
报告提供了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公司的盈利预测和评级,其中凯赛生物和华恒生物被评为“买入”级。 其他公司由于信息不足或其他原因,未给出明确评级。 评级标准基于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相对表现。
本报告对生物制造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国家政策的支持、技术进步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快速发展。 报告认为,生物制造产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拐点,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并推荐了部分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然而,投资者也需要关注报告中提到的潜在风险。 总而言之,本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对生物制造行业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STC007达成授权合作,重视创新管线资产价值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乙烷禁运风波趋缓,从“全面停运”到“可运输、暂不卸货”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中东地缘冲突再起,原油、甲醇、SAF等价格上涨
合成生物学周报:自贡签约重点项目布局生物基材料,易生新材料突破PLA纤维难题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