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化工行业月报:“碳中和”将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化工行业月报:“碳中和”将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研报

化工行业月报:“碳中和”将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是未来全球发展主基调,中国碳中和任重道远。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44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包括已经实现目标、已写入政策文件、提出或完成立法程序的国家和地区。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化工行业是碳排放最高行业之一,“工艺排碳”和“能源排碳”的中和压力更大。据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排放口径统计,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占比超过18%,受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碳的全生命周期分为“生产排碳”和“使用排碳”,其中生产排碳分为“工艺排碳”和“工程排碳”,使用排碳分为“能源排碳”和“产品排碳”。我们认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排碳”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排碳”对碳中和压力更大,或优先碳达峰。   低排放和负排放是化工行业碳中和解决方案。对于石油及化工行业而言,1月15日发布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在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大力提高能效、提升高端石化产品供给水平等6大方面有相关倡议举措。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和机遇。碳氢转化带来的碳排放是能化产品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过程排放。我们认为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炼油等领域会受到指标限制,短期对“路条”的担心、中期对政策的担心、远期对此类公司是否有能力做产品结构转移的担心都会反映在估值上。原材料方面,碳中和将加速生物基材料和循环材料的发展。化工产品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2)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3)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工行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976

  • 发布机构: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1-04-06

  • 页数:

    37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是未来全球发展主基调,中国碳中和任重道远。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44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包括已经实现目标、已写入政策文件、提出或完成立法程序的国家和地区。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化工行业是碳排放最高行业之一,“工艺排碳”和“能源排碳”的中和压力更大。据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排放口径统计,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占比超过18%,受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碳的全生命周期分为“生产排碳”和“使用排碳”,其中生产排碳分为“工艺排碳”和“工程排碳”,使用排碳分为“能源排碳”和“产品排碳”。我们认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排碳”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排碳”对碳中和压力更大,或优先碳达峰。

  低排放和负排放是化工行业碳中和解决方案。对于石油及化工行业而言,1月15日发布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在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大力提高能效、提升高端石化产品供给水平等6大方面有相关倡议举措。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和机遇。碳氢转化带来的碳排放是能化产品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过程排放。我们认为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炼油等领域会受到指标限制,短期对“路条”的担心、中期对政策的担心、远期对此类公司是否有能力做产品结构转移的担心都会反映在估值上。原材料方面,碳中和将加速生物基材料和循环材料的发展。化工产品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2)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3)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行业月报:碳中和驱动化工行业变革与机遇

中心思想

  • 碳中和背景下的行业变革: 本报告核心观点在于,碳中和将对化工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并伴随显著的机遇。
  • 投资策略: 报告建议关注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并强调人才竞争的重要性。
  • 行业发展阶段: 报告预测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将经历分步达峰、下游和海外竞争、生物基材料和能源时代三个阶段。

主要内容

1.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与机遇

1.1 碳中和目标与化工行业的挑战

  • 全球趋势: 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发展主基调,中国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行业影响: 化工行业是碳排放最高的行业之一,面临“工艺排碳”和“能源排碳”的双重压力,碳中和目标对其影响重大。
  • 解决方案: 低排放和负排放是化工行业应对碳中和的关键,行业需在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提高能效、提升高端石化产品供给等方面采取措施。

1.2 碳中和带来的变革与机遇

  • 变革: 碳氢转化带来的碳排放是能化产品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过程排放,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炼油等领域或将受到限制。
  • 机遇: 碳中和将加速生物基材料和循环材料的发展,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 行业演变阶段: 报告预测化工行业将经历分步达峰、下游和海外竞争、生物基材料和能源时代三个阶段。

2. 重点环评与公司动态

2.1 重点环评项目分析

  • 石化、煤化、聚氨酯、化纤、塑料橡胶、农药化肥、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工等领域: 报告详细列举了 3 月份新增环评项目,包括聚乙醇酸(PGA)、烯烃、聚碳酸酯(PC)、聚醚多元醇、智能化低碳差别化纤维、热塑性弹性体、PVC、L-草铵膦及其他农业产品、高纯三元动力电池级硫酸镍、电子级脂肪胺及其衍生产品、PDMS、柠檬醛及其衍生物、抗氧剂、钛白粉等。
  • 项目投资与产能扩张: 环评项目涉及的投资额、主要产品、以及项目所处阶段等信息,反映了行业内各细分领域的投资热点和产能扩张趋势。

2.2 公司信息更新

  • 万华化学: 成为全球化工巨头,业务涵盖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积极布局生物基材料,推出净味 PUD 和 Leasys®3520 服装/箱包/鞋/沙发革解决方案,与美国最大分销商 Terra Firma 合作,加速全球化布局,锂离子电池研发中试项目环评公示,新材料布局不断加速,福建布局一体化园区,员工持股增活力,加大研发投入。
  • 国瓷材料: 2020 年业绩再创新高,三大板块共同发力,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医疗材料均实现增长,扩大专利布局。
  • 凯赛生物: 深耕生物化工二十载,长链二元酸龙头地位延续,生物基尼龙产业化落地,拟建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生物基材料是重要发展方向。
  • 光威复材: 预付大增彰显干劲满满,项目投产昭示业绩新篇。
  • 龙蟒佰利: 加大收购力度,进一步扩大产业链布局。
  • 新和成: 2020 年公司业绩大幅提高,营收破百亿同比增长 34.64%。
  • 扬农化工: 疫情不改增长趋势,优嘉项目相继落地助成长。
  • 新宙邦: 电解液达预期,宽赛道潜力大。
  • 华鲁恒升: 四季度营收创新高,第二基地环评公示。
  • 宝丰能源: 2020 年业绩稳步提高,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 卫星石化: EAA 项目延伸 C2/C3 产业链,PDH 项目强化 C3 产业链。
  • 金发科技: 改性塑料平台公司逐步兑现,可降解塑料市场大展拳脚。
  • 鲁西化工: 2020 年稳定发展,Q1 同比大幅预增。
  • 利尔化学: 产品竞争力增强带动业绩提升。
  • 国光股份: 拟成立子公司探索种植业新型服务。
  • 飞凯材料: 2020 年业绩显著提升。
  • 昊华科技: 新项目带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 恒逸石化: 入选富时中国 A50 指数,公司影响力提升。
  • 东方盛虹: 加速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 1600 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
  • 联化科技: 生产线项目顺利进行,产能进一步扩张。
  • 石大胜华: 2020 年业绩轻微下滑,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3. 重点公司市场表现

  • 市场表现: 报告提供了部分重点公司的市值、PE、PB、以及 7 日、30 日、120 日、年初至今、2020 年年初至今的涨跌幅数据,用于分析公司市场表现。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碳中和背景下化工行业的变革与机遇,并对重点公司进行了跟踪。 报告认为,碳中和将对化工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生物基材料等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 报告还对行业内重点公司的业绩、项目进展、市场表现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 重要的参考信息。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7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