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64)

    •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医疗反腐影响可控,细分板块业绩分化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医疗反腐影响可控,细分板块业绩分化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2023年10月,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2.62%,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跑赢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5.36、4.07、5.49、2.94个百分点。截止2023年11月8日,医药生物板块PE(TTM,整体法)均值为28.64倍,位于自2012年以来后21.10%分位数。   医药生物板块2023Q3业绩总结:医疗反腐影响可控,细分板块业绩分化。2023Q3,医药生物板块实现营收5958.00亿元,同比-3.23%,环比-4.65%;实现归母净利润473.70亿元,同比-17.83%,环比-15.27%。从药品板块来看,化学制剂、中药、疫苗、血液制品、其他生物制品(主要为生物药)2023Q3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变动-4.74%、+0.42%、+19.32%、+22.57%、+9.93%;2023Q3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变动+6.85%、+8.28%、-2.26%、+17.87%、+43.96%。医疗反腐对化学制剂、中药销售收入的负面影响相对可控,受益于销售费用率下降明显,化学制剂、中药的净利润则呈现小幅正增长。受益于常规诊疗需求恢复、新产品放量以及期间费用率下降等,疫苗板块的营收呈现快速增长,血液制品、其他生物制品的营收、净利润均呈现正增长。从医疗服务板块来看,线下药店、医疗研发外包(CXO)、诊断服务、医院2023Q3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变动+9.85%、-3.70%、-37.11%、+12.48%;2023Q3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变动+5.76%、-15.91%、-79.15%、+18.72%。由于2023Q3医药消费需求有所减弱,线下药店的营收及利润增速有所放缓;由于新冠相关需求减少以及行业景气度下降等,医疗研发外包(CXO)的营收及利润出现下滑;由于新冠诊断需求减少以及医疗反腐影响部分常规诊断需求等,诊断服务的营收及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受益于常规诊疗需求的恢复,医院的营收及利润呈现快速增长。比较来看,医院、血液制品、其他生物制品、线下药店的2023Q3经营业绩表现较好。   风险提示:耗材、药品价格降幅超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3-11-13
    •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或持续承压,静待公司战略调整结果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或持续承压,静待公司战略调整结果

      个股研报
        华熙生物(688363)   投资要点:   业绩概览: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1亿元/-2.29%,实现归母净利润5.14亿元/-24.07%,扣非归母净利润4.33亿元/-27.97%;单Q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6亿元/-17.26%,归母净利润0.9亿元/-56.03%,扣非归母净利润0.72亿元/-61.53%。   营收及盈利情况:1)收入端,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持续承压。2023年Q3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出现两位数下滑,猜测主要还是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持续下滑所造成。据2023年半年报披露,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已经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六成以上。此外,报告期内造成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下滑的因素未看到明显改善。一方面,受消费疲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愈发趋于保守,定位中高端的华熙生物护肤产品受到一定冲击。另外,消费降级趋势显著,护肤品板块客单价有所下行,再叠加流量红利趋缓,流量成本高企,公司功能性护肤品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另一方面,公司经过3-4年的高速增长,收入初具规模的品牌进入发展瓶颈期,之前粗放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营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升级,公司主动进行的战略调整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业绩增长。2)利润端,毛利率下滑趋势延续。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73.07%,同比下滑4.15pct;单Q3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71.13%,同比下滑5.67pct,环比下滑   2.68pct。3)费用端,销售费用率有所下行。单Q3季度,公司整体费用率为63.21%,同比增长3.5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为45.58%、9.97%、7.89%和-0.23%,分别较去年同期变动-0.82pct、2.9pct、0.83pct和0.64pct。   未来看点:功能性护肤品板块,我们认为公司在梳理内部管理机制并调整完战略部署后,暂时性承压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或将重归增长曲线。此外,四大品牌持续更新迭代,进一步加深了品牌认知和客户黏性。第三季度,润百颜、夸迪、米蓓尔和BM肌活分别推出了“白纱布次抛2.0”、“蓝次抛2.0”、“换颜修护霜”和“蕴能焕颜精华水”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医疗终端板块,公司医美业务板块量价齐升逻辑仍在演绎。一方面,公司提升终端机构的覆盖率和复购率策略效果显著,市场渗透率大概率还处于上行通道。另一方面,微交联赛道,润致娃娃针以合规大单品逻辑持续发力;填充领域,公司从之前推广流量单品思路调整为提供面部整体解决方案思路,产品组合战略或将为整体销量带来进一步提升。原料业务板块,公司在深耕透明质酸钠基础上,不但实现了大分子的重组胶原蛋白制备,并于今年8月份完成了重组Ⅲ型人源胶原蛋白原料产品的上市,后续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   投资建议和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36/76.26/86.74亿元(增速分别为-0.37%/20.36%/13.7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8/11.05/12.56亿元(增速分别为-10.65%/27.38%/13.65%),EPS分别为1.8/2.29/2.61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43x/34x/30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度加剧,产品质量风险,产品研发和注册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09
    • 门店数量增长较快,利润增速有所放缓

      门店数量增长较快,利润增速有所放缓

      个股研报
        健之佳(60526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2023Q3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利润增速有所放缓。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2亿元,同比+26.96%;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13.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12.63%。从盈利水平来看,公司2023Q3整体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0.46pcts至38.02%;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66%、2.23%、1.36%,同比变动+1.17pcts、-0.33pcts、+0.00%,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主要因为:(1)公司新开直营门店增多,职工薪酬、租赁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营运成本支出刚性增长:(2)公司线上业务规模提升,第三方平台服务费增加。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下降0.53pcts至5.62%。受并表唐人医药(2022年9月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以及直营门店增多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呈现快速增长。受销售费用率提升等影响,公司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   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材产品销售增长迅速,处方药销售占比同比提升。2023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00亿元,同比+38.03%;实现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42.03%。分产品看,2023年1-9月,公司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材、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生活便利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2.41、24.02、2.73、3.37、5.37、3.11亿元,同比变动+55.89%、+41.16%、+41.78%、+14.98%、+14.52%、+9.77%,处方药销售占比同比提升3.99pcts至36.32%。受医药零售门店增多、院内处方外流以及并表唐人医药等因素影响,公司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材产品收入增长迅速。从盈利水平看,2023年1-9月,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0.68pcts至35.88%,主要受处方药销售占比提升以及公司加大竞价促销力度等影响;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6.37%、2.09%、1.45%,同比变动-0.67pcts、-0.45pcts、+0.10pcts,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水平同比提升0.20pcts至4.27%。   医药零售门店省外扩张步伐加快,日均坪效有所下降。截止2023年9月底,公司医药零售门店数达4386家,同比+18.83%,较年初增长16.56%。2023年1-9月,公司净增医药零售门店623家,云南省、四川省、广西自治区、重庆市、河北省、辽宁省分别净增290、78、46、68、77、64家,较年初增长12.11%、42.16%、24.08%、21.52%、20.21%、21.62%。公司在川渝桂冀辽的门店扩张速度明显快于云南省,云南省外的医药零售门店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8.81%。从门店坪效来看,2023年1-9月,公司医药零售门店的整体日均坪效为41.09元/平方米,同比减少1.94元/平方米,日均坪效下降主要受医药消费需求减弱影响。从店龄结构来看,截止2023年9月底,公司新店及次新店占比由上年同期的28.42%下降至24.05%,仍处于较高水平;二年以上老店占比达到75.9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3-2025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97/5.08/6.27亿元,EPS分别为3.08/3.94/4.86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6.55/12.95/10.49倍,考虑到:(1)2013-2022年,日本药妆店龙头WELCIA的销售收入、净利润、门店的复合增速分别为14.58%、16.44%、13.72%,PE(TTM)的均值为29.78倍,截止2023年10月31日,日本药妆店龙头WELCIA的PE(TTM)为20.28倍;(2)根据Wind一致预期,截止2023年10月31日,可比公司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2023年业绩对应的PE分别为22.29、20.28、15.88、10.77倍,PE平均值为17.31倍;给予公司2023年20-25倍PE,对应的目标价格为61.60-77.0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医药电商冲击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02
    • 核心品种保持高增,销售费用率下降明显

      核心品种保持高增,销售费用率下降明显

      个股研报
        九典制药(30070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   核心品种快速放量+销售费用率下降明显,推动公司2023Q3业绩快速增长。2023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3亿元,同比+18.37%;实现归母净利润3.10亿元,同比+48.76%。单看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18.83%;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42.91%。从盈利水平看,2023Q3,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为78.45%,同比下降0.28pcts,主要受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影响;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2.71%、3.34%、9.83%、0.29%,同比分别变动-8.37pcts、+0.05pcts、+1.98pcts、-0.40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环比下降7.82pcts,主要由于公司优化营销模式以及学术推广活动受行业政策影响有所减少。综合影响下,公司2023Q3净利率同比提升2.80pcts至16.64%。总的来看,公司2023Q3业绩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核心品种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快速放量以及公司盈利水平提升。   凝胶贴膏制剂产品矩阵日益丰富,重点关注酮洛芬凝胶贴膏医保谈判进展以及椒七麝凝胶贴膏临床研究进展。公司核心品种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销售主要集中医院渠道,在零售药店、医药电商等渠道具有较大拓展空间。受益于院内渠道以及院外渠道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仍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奠定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基础。此外,2023年3月,公司潜在重磅品种酮洛芬凝胶贴膏获批上市,目前已通过2023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形式审查,后续有望纳入医保目录;公司中药1类创新药椒七麝凝胶贴膏处于临床III期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底申报生产、2025年获批上市。公司在凝胶贴膏制剂领域的产品矩阵日益丰富,竞争优势不断强化。酮洛芬凝胶贴膏、椒七麝凝胶贴膏等新产品将进一步增强公司业绩增长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3-2025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91/4.88/6.09亿元,EPS分别为1.13/1.41/1.77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2.22/17.80/14.26倍,考虑到:(1)未来3年,公司业绩有望保持20%-30%的复合增速;(2)过去3年,可比公司羚锐制药的利润复合增速为16.51%,PE的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8.10、18.09倍;(3)公司主导产品主要在医院端销售,在医保控费的背景下,可能面临一定的降价压力;给予公司2023年25-30倍PE,对应的目标价格为28.25-33.90元/股,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集采价格下降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6
    •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安徽25省IVD集采规则出炉,延续温和风格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安徽25省IVD集采规则出炉,延续温和风格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跌幅为1.89%,在申万32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4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跌幅为0.91%,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4位,跑输医药生物(申万)0.98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1.62百分点。截止2023年10月13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26.97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医疗器械板块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0.04%,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163.72%、104.76%   安徽25省IVD集采延续保底中选风格,整体规则较为温和。整体来看,此次集采拟中选规则较为温和,按有效申报企业数量进行选择中选企业数量,整体中选率在60%左右。延续脊柱、创伤集采“复活”风格,产品报价不超过最高有效申报价0.5倍或降价幅度大于50%可保证中选,在保证竞争强度的前提下可促进更多企业中选,降低中选难度,稳定预期。待分配量分配仍倾向于报价较低的企业,按复活规则中选的企业、产品种类不全的C组企业均不参与剩余量分配,分配规则进一步向种类齐全、成本更低的平台企业倾斜。国产品牌有望凭借价格优势在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并实现集中度提升,建议关注国产体外诊断企业迈瑞医学、新产业、安图生物等。   投资建议:医疗年会举办节奏逐步恢复,板块情绪面有所好转,反腐本质上有利于行业激浊扬清、去芜存菁,近年来集采等政策下行业供给侧出清,医保基金腾笼换鸟,政策鼓励创新、鼓励国产替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有望快速放量,且国内医疗需求长期增长趋势不改,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同时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10-19
    •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关注2023Q3业绩有望较快增长的细分方向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关注2023Q3业绩有望较快增长的细分方向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2023年9月,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4.49%,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位,跑赢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3.56、6.83、5.46、8.27个百分点。截止2023年9月30日,医药生物板块PE(TTM,整体法)均值为26.79倍,位于自2012年以来后15.10%分位数。   医药生物板块2023H1业绩回顾:整体业绩增长承压,部分细分板块业绩增长良好。2023H1,医药生物板块实现营收12640.81亿元,同比增长4.13%;实现归母净利润1072.59亿元,同比下降20.94%。由于新冠防治需求减少、出口转弱、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因素影响,医药生物板块2023H1整体业绩增长承压。从细分板块来看,受益于国内常规诊疗需求的恢复以及行业政策支持等,化学制剂、中药、线下药店、医疗设备、民营医院、血制品板块的业绩增长良好,盈利水平稳中向好。   医药生物板块2023Q3业绩展望:创新药企、零售药店、民营医院、中药OTC等板块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7月、2023年8月,全国中西药品类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变动+3.70%、+3.70%;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变动-3.50%、-6.20%。结合前述医药行业数据、医药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以及医疗反腐进展等,我们认为医药生物板块2023Q3整体业绩增长将继续承压,各细分板块业绩将出现分化,建议关注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的细分方向:(1)产品临床价值高、正处于快速放量阶段的创新药企等;(2)受益于GLP-1类药物需求增加的头部CXO企业,以及差异化优势明显、订单增长良好的二线CXO企业;(3)受益于常规诊疗需求增加的医疗服务企业,如零售药店、民营医院等;(4)产品销售渠道主要为院外、医疗反腐影响较小的中药OTC企业等。   风险提示:耗材、药品价格降幅超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3-10-12
    •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板块情绪回暖,关注三季报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板块情绪回暖,关注三季报

      医疗服务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 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跌幅为 2.55%,在申万 32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 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跌幅为 1.50%,在 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 5 位, 跑输医药生物(申万) 1.05 百分点,跑赢沪深 300 指数 2.83 百分点。 截止 2023 年 9 月 28 日,医疗器械板块 PE均值为 26.60 倍,在医药生物 6 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 3 位,医疗器械板块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 0.16%,相较于沪深 300、全部 A 股溢价 159.35%、 100.82%   多重因素影响下板块情绪持续好转。( 1)医疗反腐影响逐步消化,监管层多次申明要大力支持、积极鼓励规范开展的学术会议和正常医学活动, 9 月以来国内各类医疗年会、 学术推广活动节奏逐步恢复。( 2)创伤联盟集采规则温和,续约价格提高,国产厂家份额持续扩大。此次创伤集采延续脊柱集采风格,设置多重保底复活机制,采购量分配向报价较低的企业倾斜,同时中标价均有所上涨,相较 2021 年河南联盟集采最终签约量份额,国产企业如大博医疗、威高股份份额均有所增加。( 3)医保管理精细化,加大创新产品支持力度。 9 月 5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耗材支付管理科学化与精细化,同时提出要探索对独家或高值产品通过谈判等方式准入,上海、北京等地医保局发文支持创新器械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鼓励医疗机构加快应用,完善创新药械价格形成机制。   投资建议: 9 月以来医疗年会举办节奏逐步恢复,板块情绪面有所好转,我们认为反腐本质上有利于行业激浊扬清、去芜存菁,近年来集采等政策下行业供给侧出清,医保基金腾笼换鸟,政策鼓励创新、鼓励国产替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有望快速放量,且国内医疗需求长期增长趋势不改,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同时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10-12
    •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省级联盟骨科创伤集采扩围,最高有效申报价提升较大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省级联盟骨科创伤集采扩围,最高有效申报价提升较大

      医疗器械
        行情回顾: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跌幅为0.33%,在申万32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3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跌幅为0.23%,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3位,分别跑输医药生物(申万)、沪深300指数0.10、0.48百分点。截止2023年9月22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26.40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医疗器械板块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1.83%,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153.54%、98.04%   28省骨科创伤联盟集采规则温和,国产厂家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9月18日28省际联盟骨科创伤集中带量采购开始,涉及天津、河北、山西等28省市,仅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未参与。本次集采延续脊柱集采风格,设置多重保底复活机制,产品报价如果不超过最高有效申报价,则可保证中选,在保证竞争强度的前提下可促进更多企业中选,降低中选难度,稳定中选预期;采购量分配仍倾向于中选排名靠前(即报价较低)的企业,按复活规则中选的企业仅能分配到采购需求量的50%,且低价企业分配量占医疗机构协议采购量比例更高;系统最高申报价较21年中标价明显提升,国产厂家报量份额略有提升,本次报量份额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大博医疗、威高骨科、正天医疗,分别报量27.4万套、15.1万套、12.8万套。整体来看,此次创伤续标规则较为温和,预计企业中选价格相比前一轮会有所提高。产品线和技术平台比较完整的企业而言,有望在原有市场份额得以保留的同时,凭借较灵活的报价策略、全面的产品供给及服务抢占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建议关注国产骨科耗材企业大博医疗、威高骨科、迈瑞医疗等。   投资建议:9月以来医疗年会举办节奏逐步恢复,受到卫健委会议影响,上周板块情绪面有所好转,我们认为反腐本质上有利于行业激浊扬清、去芜存菁,近年来集采等政策下行业供给侧出清,医保基金腾笼换鸟,政策鼓励创新、鼓励国产替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有望快速放量,且国内医疗需求长期增长趋势不改,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同时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9-28
    •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多因素共振,血管介入器械行业快速发展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多因素共振,血管介入器械行业快速发展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跌幅为4.66%,在申万32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跌幅为3.73%,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4位,跑输医药生物(申万)0.93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4.56百分点。截止2023年9月15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26.51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医疗器械板块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2.43%,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156.92%、99.76%。   多因素共振驱动行业发展,建议关注国产血管介入厂商。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膳食结构改变背景下,国内血管病群体日益庞大,诊疗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血管疾病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叠加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持续增加,患者临床治疗意愿增强,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手术渗透率不断提升,多重因素共同促进了血管疾病治疗需求释放,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及市场扩容。未来随着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的推进以及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国产血管介入器械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步提高,建议关注心脉医疗、乐普医疗等国产心血管器械厂家。   投资建议:9月以来医疗年会举办节奏逐步恢复,受到卫健委会议影响,上周板块情绪面有所好转,我们认为反腐本质上有利于行业激浊扬清、去芜存菁,近年来集采等政策下行业供给侧出清,医保基金腾笼换鸟,政策鼓励创新、鼓励国产替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有望快速放量,且国内医疗需求长期增长趋势不改,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同时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9-21
    •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北京DRG和集采联动采购结果出炉,降幅温和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北京DRG和集采联动采购结果出炉,降幅温和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跌幅为-1.72%,在申万32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8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跌幅为-1.85%,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4位,跑输医药生物(申万)、沪深300指数0.13、0.49百分点。截止2023年9月8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25.38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三,医疗器械板块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1.93%,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145.03%、90.38%。   整体降幅温和,部分耗材降价幅度有限。9月5日,北京市医保局官网公布《第一批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管理采购产品中选结果》。本次采购周期为1年,针对运动医学类、神经介入类、电生理类医用耗材进行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电生理组降幅区间为10%-60%,平均降幅为32%;神经介入耗材(不包括弹簧圈)降幅15%-63%,平均降幅为20%;运动医学耗材降幅30%-50%,平均降幅为34%。其中已进行联盟集采的弹簧圈中选价格在3277元至8133元之间;单品价格较高、技术门槛较高、竞争格局较好的产品降价幅度较低,颅内支架-覆膜支架、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磁定位压力感应治疗双弯导管降价幅度在10-25%之间,幅度温和。   集采+DRG“双策”联动,医院、企业、患者均有望从中获益,创新器械获得支付空间。DRG通过按病组付费来控费,高值医用耗材从利润端转向成本端,医院降本增效动力增强。本次集采由头部医院主导,临床需求把握与挤出价格水分兼顾。医院掌握采购主导权,可凭借自身学术优势和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更符合自身需求的高临床价值的产品,本次采购产品分组更为细致,整体降幅温和,为厂家留出合理利润空间;在医院主导、保证治疗效果前提下,患者也因为耗材价格下降,就医成本降低;同时,首年不因产品降价而降低病组支付标准,通过不同DRG结余比例奖励政策,与医疗机构共享结余,次年起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启动支付标准调整工作,为高难度手术、突破式创新留出空间,创新能力较强的产品或有更好的放量窗口期。   投资建议:近期医疗反腐影响下板块下挫,但反腐本质上有利于行业激浊扬清、去芜存菁,近年来集采等政策下行业供给侧出清,医保基金腾笼换鸟,政策鼓励创新、鼓励国产替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有望快速放量,且国内医疗需求长期增长趋势不改,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同时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3-09-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