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306)

    • SLEⅢ期确证性研究结果达到预设终点

      SLEⅢ期确证性研究结果达到预设终点

      个股研报
        荣昌生物(688331)   事件:2022年9月19日,荣昌生物宣布,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国内Ⅲ期确证性研究取得初步数据结果,52周SRI-4应答率显着高于安慰剂组。   Ⅲ期确证性研究达到预设终点,较Ⅱ期数据更加亮眼。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国内Ⅲ期确证性研究达到预设的临床终点,第52周SRI-4应答率在泰它西普组为82.6%,安慰剂组仅38.1%。所有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泰它西普组的SRI-4反应率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同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与Ⅱ期临床试验结果,48周SRI-4应答率68.3%相比,Ⅲ期确证性研究疗效优势更加明显。   销售团队逐步扩大,核心产品商业化提速。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3.3亿元,技术授权2000万元。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2022年上半年销售放量显着,纳入医保后以量换价明显。核心品种商业化渐入佳境,截至2022年6月30日,自身免疫商业化团队达241人,已准入337家医院及717家双通道药房。肿瘤科商业化团队达291人,已准入340家医院,2022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扩大商业化团队。我们认为,公司创新品种先发优势明显,随着公司商业化实力的不断提升,创新品种的销量有望快速增长。   产品管线日渐丰富,海外试验顺利推进。泰它西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适应症的Ⅱ/Ⅲ期临床研究正在推进中。用于治疗IgA肾病的美国Ⅱ期临床试验,于去年完成首例患者入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于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   盈利预测:随着公司研发投入的提升和创新品种的持续落地,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的放量,公司业绩长期增长动力充足。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5、13.2和22.2亿元,EPS为-0.34、-0.01和0.94元。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品种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政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9-20
    • 医药行业周报:无需非理性恐慌,医药迎来战略性配置机会

      医药行业周报:无需非理性恐慌,医药迎来战略性配置机会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 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 5.71%,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78 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 21。 2022 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 27.43%,跑输沪深 300 指数 7.03 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 28。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 22.9 倍,相对全部 A 股溢价率为 70.4% (-1.42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 A 股溢价率为 28% (-0.43pp),相对沪深 300溢价率为 113.8%(-3.57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所有子行业板块下跌,医疗设备为跌幅最小子行业,跌幅为 2.2%, 其次分别是体外诊断和中药,跌幅为 3.5%以及3.8%。年初至今跌幅最小的子行业是医药流通,下跌约 11.8%。   外部环境无需非理性恐慌,国内政策已现缓和。 本周大盘和医药指数有所调整,主要由于外部环境影响: 1) CXO 板块下跌主要由于美国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启动了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而后续白宫峰会举措对CXO 并无实质性影响,我们判断该行政命令与国内 CXO 企业并无任何针对性与相关性,目前国内 CXO 竞争力较强,无论是项目价格、还是交付效率,对于海外 MNC 药企而言仍是较好的选择,中长期来看, CXO 行业价值永续可期 ; 2)美国 8 月通胀进一步导致加息预期,美国 2 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3.8%,这对于海外资金预期回流。而国内政策环境有所缓和:一方面,医保局明确创新器械暂不纳入带量方式,这对于医疗器械创新是利好;另一方面因种植牙服务收费专项治理结果好于预期,医疗服务静待复苏。   中长期来看,参考西南医药团队 2022年中期年度策略三条主线: 第一,未来医保压力将成为常态,寻找“穿越医保”品种是关键。一方面,寻找自主消费品种比如中药消费品、自费生物药,医美上游产品、部分眼科器械等;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药械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国际化”有望穿越“医保结界”。第二,关注疫情后需求复苏板块。第三, UVL 事件后,我们认为,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尤其是医药产业链上游,包括影像设备、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生物药制药设备及耗材等。   本周弹性组合: 寿仙谷(603896)、佐力药业(300181)、海思科(002653)、京新药业 (002020)、 太极集团 (600129)、 福瑞股份 (300049)、东阿 阿胶(000423)、祥生医疗(688358)、楚天科技(300358)、健麾信息(605186)。   本 周 稳健 组合 : 爱尔眼科 (300015)、 迈瑞 医疗 (300760)、 联 影 医疗(688271)、药明康德(603259)、我武生物(300357)、云南白药(000538)、同仁 堂 (600085) 、 智 飞 生 物 (300122)、 恒 瑞 医 药 (600276) 、 通 策 医 疗(600763)。   风险提示: 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2-09-20
    • 2022年9月第三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FGF21激动剂)

      2022年9月第三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FGF21激动剂)

      医药商业
        新冠口服药研发进展   目前全球4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2款药物提交NDA,8款药物处于临床Ⅲ期。辉瑞Paxlovid已在中国获批上市,Molnupiravir在中国已递交NDA,国内研发进度最快的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于2022年7月获批上市,君实生物VV116和开拓药业普克鲁胺处于三期临床。   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本周走势   2022年9月第三周,陆港两地创新药板块共计9支个股上涨,52支个股下跌。其中涨幅前三为创胜集团-B(+19.31%)、华领医药-B(+17.80%)、永泰生物-B(+10.00%)。跌幅前三为乐普生物-B(-56.73%)、和誉-B(-16.41%)、金斯瑞生物科技(-14.24%)。本周A股创新药板块下跌0.66%,跑赢沪深300指数3.28pp,生物医药下跌9.37%。近6个月A股创新药累计下跌4.35%,跑赢沪深300指数2.04pp,生物医药累计下跌19.44%。本周港股创新药板块下跌2.55%,跑赢恒生指数0.55pp,恒生医疗保健下跌7.21%。近6个月港股创新药累计下跌6.90%,跑赢恒生指数2.84pp,恒生医疗保健累计下跌6.54%。   国内重点创新药进展   本周国内没有新药获批上市。   海外重点创新药进展   9月美国共有7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2款新药获批上市,为MALLINCKRODT的特利加压素和INFORLIFESA的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钠注射剂。9月欧洲无新药获批上市。9月日本无新药获批上市。   本周小专题—FGF21研发概况   9月13日,AkeroTherapeutics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其NASH药物Efruxifermin的2b期HARMONY达主要终点,数据显示在24周的治疗中,约40%的患者肝纤维化至少有一个阶段的改善,NASH没有恶化,比例是对照组的两倍。消息公布当日,Akero股价大涨112.39%。Efruxifermin(EFX)是一种Fc-FGF21融合蛋白,旨在模拟天然FGF21的生物活性特征,可调节多种代谢途径和细胞过程,作用于不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减少肝脏脂肪和炎症,逆转纤维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脂蛋白,治疗NASH。   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FGF12药物一共19款,其中II期临床6款,I期临床6款。中国I期临床1款,3款申报临床。   本周全球重点创新药交易进展   本周全球共达成8起重点交易,披露金额的重点交易有2起。1)METiS将获得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商业化Voronoi的泛RAF抑制剂项目的独家许可。作为交换,Voronoi将获得高达170万美元的前期现金和基于成功的近期发现里程碑。Voronoi还将有资格获得高达4805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年度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2)Celregen将拥有在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大中华地区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治疗大疱性角膜病的CLS001的独家权利。另一方面,Cellusion保留CLS001在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其他地区的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权利。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2-09-19
    • 成品药迎来快速增长,失眠新药大有可为

      成品药迎来快速增长,失眠新药大有可为

      个股研报
        京新药业(002020)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仿制药集采影响见底,光脚品种市占率迅速提升;深耕院内的同时重点布局院外线下和线上市场,院外2022年起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形成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点;创新管线初见成效,首款1类新药于2022年4月申报上市,有望改变失眠市场格局,贡献未来业绩增量;12.95倍PE处于历史低位,且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仿制药集采影响见底,光脚品种市占率迅速提升,院外收入迎来快速增长。公司3个精神神经产品中标集采后市场份额迅速提升,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左乙拉西坦片、普拉克索片及缓释片、盐酸舍曲林片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市场排名均为国产第一。公司深耕院内的同时重点布局院外市场,营销人员已近900人,近三年持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其中互联网电商渠道2021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同比增长378%,已成新的收入和盈利增长点。2022年拟建设千人以上的营销团队,预计院外收入实现翻倍增长。   引进+自研构建创新管线,首款1类新药申报上市。公司在研新药品种已达10个,其中6个为精神神经类,3个为心脑血管类,1个为消化系统用药。核心品种EVT201胶囊用于失眠障碍治疗,是对传统失眠治疗药物的重要改进,提高了服用者白天的精神状态,Ⅲ期临床主要研究终点结果达到方案预设的优效标准,可以显著延长失眠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目前,EVT201的NDA已获NMPA受理,预计于2023H1获批上市。   器械子公司和成品药CMO业务维持快速增长。器械子公司深圳巨烽2019年以来收入规模保持20%左右的快速增长,在国内医疗影像显示终端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医院用户超过8000家,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成品药CMO收入增速约40%,业务体量达2亿元,跻身国内成品药CMO第一梯队,预计2024年大明市基地投产后,固体制剂产能可达180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亿元、8.3亿元、10亿元,CAGR为17.6%。公司仿制药集采影响见底,院外收入预期迎来快速增长,创新管线有望驱动未来增长,给予公司2023年14倍估值,对应目标价13.4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研发不及预期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药品降价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2-09-19
    • 从西部走向全国的流通行业新龙头

      从西部走向全国的流通行业新龙头

      个股研报
        重药控股(000950)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首次进口药械口岸落地重庆,“渝新欧”铁路助力对接欧洲药品进口,加快仓储物流建设,2022年处理物流量增至300亿。2)“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驱动,西南地区龙头地位稳固,计划2025年覆盖全国300个地级市。3)高毛利的医疗器械业绩增速超预期,力争2025年实现医疗器械收入200亿。   依托“区位+药检+成本”三大优势,抓住进口总代新机遇,加快仓储物流建设。1)2018年重庆成为全国第4个开放的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2021年重庆开放化学药品首次进口口岸,潜在进口药械代理市场潜力巨大。2)“中欧班列+医药保税仓”吸引外企深度合作,公司的和平物流中心于2018年投运,阿斯利康与辉瑞在库房内日均货量分别为10万件、6万件。3)公司的物流布局完善,已具备辐射全国的配送服务能力,2022年5月,土主(二期)竣工投产,预计年处理量可增至300亿元,大幅提升公司整体物流处理能力。   立足重庆,夯实西部,挺进中原,走向全国。区域龙头地位稳固,“内生增长+外延并购”推进全国销售网络稳步扩张。目前公司在重庆、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区的市占率位列第一。在重庆市实现三级甲等80%覆盖,二级医院60%覆盖。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全级次控股子公司200余家,批发业务辐射范围达27个省(市),十四五规划提出“三百城”的战略目标:除了完成空白省会布局以外,在全国300余个地级市完成新设或并购企业的目标。   战略优化产品结构,高毛利的医疗器械类业绩增速超预期。2021年医疗器械收入为75.6亿(+51.9%),2018-2021年医疗器械收入CAGR高达89.4%。2021年医疗器械毛利为13.3亿(+94.7%),毛利占比提升至23.3%,2018-2021年医疗器械毛利CAGR高达110.9%。2021年通过并购2家子公司、新设4家公司,加强全国范围内医疗器械流通市场的业务拓展。公司力争2025年实现医疗器械收入200亿,2020-2025年复合增速为32.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10.7%。公司具有批零一体化优势,目前正处于全国商业布局高速扩张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联营企业投资收益波动风险;并购企业不达预期;融资成本升高;终端医院回款不及预期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2-09-15
    • 中报业绩延续高增长,安评龙头地位持续稳固

      中报业绩延续高增长,安评龙头地位持续稳固

      个股研报
        昭衍新药(603127)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45.3%;实现归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141.4%;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166.8%。   业绩延续高速增长,安评龙头地位稳固。公司业绩表现强劲,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从盈利能力看,2022H1毛利率为49%(-1.8pp),净利率为47.7%(+19pp),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主要系费用端管控良好,费用率显著下降所致。从费用率看,销售费用率为1.1%(-0.3pp),管理费用率为19.7%(-4.8pp),研发费用率为3.3%(-0.8pp),财务费用率为-11%(-20.2pp),费用率总体下降主要系公司业务增长,规模效应扩大所致,财务费用大幅减少主要由于资金收益增加以及去年同期港股募集资金汇兑损失。剔除未实现的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的影响后,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70.3%。分业务看,2022H1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收入7.6亿元(+43.8%),临床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1983.9万元(+143.4%),实验室模型供应收入170.7万元(+36.7%)。分季度看,2022Q2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51.7%),实现归母净利润2.5亿元(+307.1%),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2.1亿元(+326.1%),业务维持超高速增长。   在手订单充裕,核心业务稳中有升。2022年上半年在实验模型紧缺的大环境下,公司进一步统筹资源、合理规划,新完成及在研项目数量进一步上升。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金额超41亿元,上半年新签订单超过20亿元,其中境内公司新签订单超1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海外子公司BIOMERE新签订单近2亿元,同比增长近30%,保持平稳增长;国内公司承接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超100%,创历史新高。   加速产能和人才团队扩张,核心团队保持稳定。产能扩建确保订单顺利交付,苏州昭衍I期工程超过8000平方米设施于今年1月投入运营,约2万平方米的II期工程建设正在顺利推进,2022H1基本完成基建工作,预计下半年开始内部装修;广州昭衍安评基地预计2022年底完成基建工作;位于无锡的国内领先的放射性药物评价中心已完成主体建筑框架结构,正在着手进行实验室内部装修工作。此外,公司2022H1完成对玮美生物和英茂生物两家实验猴供应商的收购,收购对价分别为9.75亿元和8.29亿元,保障稀缺猴资源持续供应,为非临床安评业务提供有力保障。公司继续加强人才引进,目前已形成2600余人的规模化人才队伍,较2021年底增加近500人。   新一期股权激励,激发核心员工活力。8月16日公司公告新一期股票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拟向611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骨干授予140.1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39.9元/股。按照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计算,2022-2024年对应业绩增速目标分别为35%、35%、35%。员工持股计划拟向不超过20名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骨干发行股票不超过12.4万股,发行价格为39.9元/股。股权激励深度绑定公司核心骨干,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1.48元、1.97元、2.54元,对应PE分别为44、33、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及预期;外延拓展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9-13
    • 医药行业2022年9月投资月报:夯实底部,医药结构性行情可期

      医药行业2022年9月投资月报:夯实底部,医药结构性行情可期

      医药商业
        9月投资观点   行情回顾:2022年8月申万医药指数下跌2.51%,跑输沪深300指数0.32%,在本月全行业行情排名19。医药行业相对于全部A股估值溢价率为74%,相对于扣除银行以外所有A股溢价率为30%,相对沪深300指数溢价率为119%。8月医药行业子板块血液制品上涨(+5.4%),下跌幅度最大的是医院(-6%)。2022年初以来(截止20220831),申万医药指数下跌2.51%,跑输沪深300指数0.32%,年初以来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8。   385家医药上市公司(包含科创板)2022年上半年收入总额11310.4亿元(+12.4%);归母净利润1364.2亿元(+14.6%);扣非归母净利润1273.8亿元(+21.9%),分别占申万医药全成分结果比例是:90.6%、101.9%、103.1%,主要剔除了在2019-2021年提取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企业、以及2022年以后上市的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正增长的公司有261家,占比68%;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公司有206家,占比54%。医药行业单二季度收入及净利润增速承压,22Q1-22Q2收入5783.7/5526.7亿元,同增16.5%/8.2%;归母净利润744/620.2亿元,同增32.6%/-1.4%;扣非归母净利润725.2/548.5亿元,同增40.5%/1.1%。   结构分化更加明显,中药消费品、CXO、医疗器械等2022H1业绩表现亮眼。2022年上半年,5家中药消费品收入160亿元(+10.6%);归母净利润28.4亿元(+26.2%);扣非归母净利润27.4亿元(+26.9%),得益于行业政策边际向好,在疫情冲击中展现较强韧性。CXO和医疗器械板块均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是新冠订单带来的业绩增量。相比之下,医疗服务、药店、分销等业务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静待下半年的板块复苏;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制药装备及耗材2022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业绩增速放缓,未来国产替代可期。   未来医药仍有结构性行情,重点关注三大主线。第一,未来医保压力将成为常态,寻找“穿越医保”品种是关键。一方面,寻找自主消费品种比如中药消费品、自费生物药,医美上游产品、部分眼科器械、重磅二类疫苗等;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药械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国际化”有望穿越“医保结界”。第二,疫情后需求复苏主线,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创新药/械、血制品、药店、CXO等板块。第三,UVL事件后,我们认为,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尤其是医药产业链上游,包括影像设备、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生物药制药设备及耗材等。   2022年9月组合推荐   弹性组合:寿仙谷(603896.SH)、京新药业(002020.SZ)、佐力药业(300181.SZ)、太极集团(600129.SH)、福瑞股份(300049.SZ)、东阿阿胶(000423.SZ)、海思科(002653.SZ)、祥生医疗(688358.SH)、楚天科技(300358.SZ)、健麾信息(605186.SH)   稳健组合:爱尔眼科(300015.SZ)、迈瑞医疗(300760.SZ)、联影医疗(688271.SH)、药明康德(603259.SH)、我武生物(300357.SZ)、云南白药(000538.SZ)、同仁堂(600085.SH)、智飞生物(300122.SZ)恒瑞医药(600276.SH)、通策医疗(600763.SH)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预期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4页
      2022-09-13
    • 医药行业政策点评:口腔种植服务价格理性调整,政策预期边际缓和

      医药行业政策点评:口腔种植服务价格理性调整,政策预期边际缓和

    • 上海医药(601607):业绩稳步增长,创新药管线不断丰富

      上海医药(601607):业绩稳步增长,创新药管线不断丰富

    • 康龙化成(300759):业务建设期短期利润承压,未来发展动力十足

      康龙化成(300759):业务建设期短期利润承压,未来发展动力十足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