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70)

    •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信息点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2024版)》发布,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信息点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2024版)》发布,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医疗服务
        事件:11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2024版)》(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共包括紧密型、同质化、促分工、提效能、保健康共五项一级指标。其中,紧密型要求推进人事、财务、业务、药品、信息等统一管理;同质化要求推动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质量;促分工要求促进有序就医格局形成;提效能要求促进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和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保健康要求提升县域居民获得感和健康水平。《通知》强调,指标体系供县级开展自评和省市两级开展监测评价,国家对各省份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各地要加强工作指导,强化结果运用,确保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确监测指标和强化结果运用,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此次发布的《指标体系》在试点阶段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新的政策要求和前3年监测情况对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修订,重点体现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导向和紧密型要求,供各地对照标准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一级指标中的“同质化”包括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级及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人数(人)/每万常住人口、影像心电中心服务开展与心电设备村级覆盖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均收入与牵头医院人均收入的比值3项指标。我们认为,通过明确监测指标和强化结果运用,将更有效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质量。   风险提示。医保控费加剧风险,估值波动风险,新品研发失败风险,新品放量不达预期,新竞争对手进入风险,市场波动风险等。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9页
      2024-12-06
    •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信息点评: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可及性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信息点评: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可及性

      医疗服务
        事件:1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养老机构根据入住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机构实际情况,主动与医疗卫生机构对接开展协议合作。以基层为重点,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机制。支持有需求的养老机构对接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协议合作。因地制宜发展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多层次协议合作,支持有意愿合作的养老机构,主动对接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等机构开展协议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延伸服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在协议合作的养老机构内部设立医疗服务站点,依法依规提供嵌入式服务。   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可及性。《通知》从协议合作内容、安全、机制、模式等方面提出要求。一是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双方根据机构资质和服务需求,按照“平等自愿、就近就便、服务衔接、共谋发展”的原则,协商确定合作内容。二是依法依规开展协议合作,并做好医师多机构执业地点备案等工作。三是建立基层协议合作机制,支持有需求的养老机构对接所在辖区的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协议合作。四是支持多层次协议合作,支持有意愿合作的养老机构,主动对接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等机构开展协议合作,发挥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科室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五是鼓励有条件的机构依法依规提供嵌入式服务,在符合各自意愿和明晰权利义务等基础上,探索托管式协议合作。我们认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是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方式,通过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可及性。   风险提示。医保控费加剧风险,估值波动风险,新品研发失败风险,新品放量不达预期,新竞争对手进入风险,市场波动风险等。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9页
      2024-12-06
    • 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点评:鼓励真创新、全球新,真金白银助力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点评:鼓励真创新、全球新,真金白银助力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

      医疗服务
        行业新闻:2024年11月27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点评:   持续纳新,持续为患者减负。本次调整共新增91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26种(含4种罕见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种(含2种罕见病)、罕见病用药13种、抗感染用药7种、中成药11种、精神病用药4种,以及其他领域用药21种。同时,调出了43种临床已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本次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2025年将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   医保目录调整大力支持药品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目录调整范围以新药为主,新增的91种药品中有90种为5年内新上市品种,2024年医保谈判包括1类化药、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和3类中成药在内的“全球新”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今年新增91种药品中38种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在谈判阶段,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超过了90%,较总体成功率高16个百分点。在药品注册审批制度改革、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政策的加持下,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蓬勃发展,在完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91种新增药品中,国内企业的有65种,占比超过了70%,并且呈逐年上升之势,首个晚期宫颈癌的双靶点免疫治疗药物、首个20外显子插入突变的晚期肺癌靶向药都顺利谈判纳入目录,反映出我国医药创新水平的持续发展和进步。2017年仅有9%的药品选择在中国首发上市,2023中国首发上市的药品占比增加到29%,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首发上市国家。   医保基金“真金白银”支持创新药发展,极大激发了医药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国家医保局成立7年来,在坚持保基本的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创新药发展。7轮调整,累计将149种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监测表明,截至2024年10月,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药品支付累计超3500亿元,带动相关销售超过5100亿元。今年前10月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谈判药品支付约920亿元,按相同周期计算,是2019年的21倍。在医保目录调整频次的改变下,创新药纳入医保时间不断缩短,2024年206个目录外独家申报药品中,共有115个药品上市不满一年,其中更有66个药品是在上市当年即进行了医保准入申请。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目录获得报销的时间已从原来的5年左右降至1年多,根据2023年医保谈判数据统计,80%以上的创新药能在上市后2年内进入医保。我国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受理量从2017年的483件增加到2023年的2255件,其中创新化药和创新生物制品IND数量分别达到了1368件和833件。2013年我国新药研发管线的全球市场占比仅为3%,2023年翻了将近10倍,占比达28%。特别是2018年医保谈判之后,我国新药研发管线的全球市场占比显著增加,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开展临床试验的国家地区。2023年创新药新药上市申请(NDA)受理量为132件,相比于2017年翻了6倍。   谈判定价程序逐步规范,企业预期降幅更加合理。在今年谈判/竞价环节,共有117种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89种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76%、平均降价63%,总体与2023年基本相当。据国家医保局介绍,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程序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规范了工作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目录调整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特别是在同企业沟通上,更追求双向奔赴。为确保企业熟悉谈判规则,了解医保方的测算方式,国家医保局组织所有参加现场谈判或竞价的企业召开座谈会,对谈判材料和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另在测算过程中,专家组长与企业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并将企业的诉求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测算专家,双向、高效、准确的信息沟通机制为谈判成功发挥了关键作用。   多项新举措,确保目录调整工作更好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一是指导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召开药事会。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应于2025年2月底前召开药事会,根据《2024年药品目录》及时调整本机构用药目录,保障临床诊疗需求和参保患者合理用药权益。不得以医保总额限制、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药占比为由影响药品进院。二是进一步强化“双通道”管理。三是加强药品配备情况日常监测。四是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的有效衔接。各地医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发展“惠民保”等商业健康保险,营造“惠民保”等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有效衔接的氛围。积极支持“惠民保”等商业健康保险根据《2024年药品目录》设计新产品或者更新赔付范围,与基本医保补充结合,更好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切实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惠民保”等商业健康保险进医院,实现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进展风险、医保基金支出增速下降风险、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下滑风险、医疗消费支出复苏不达预期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0页
      2024-12-06
    •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信息点评: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信息点评: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

      医疗服务
        事件: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不断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便捷性、连续性,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到2025年底,紧密型医联体(包括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内建立顺畅的双向转诊制度;以地级市为单位,建立医疗机构间转诊制度,方便患者在市域内转诊。到2027年,在省域内建立医疗机构间顺畅的转诊制度,畅通患者省域内转诊。到2030年,分级诊疗体系发挥有效作用,为患者提供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形成规范有序的就医格局。   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此次《通知》围绕患者就医中关注的就诊转诊环节,提出了四方面举措。一是首诊接诊医生能够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接诊医师要按照临床诊疗指南、规范,为患者提供疾病诊疗服务。对于需要在机构内诊间转诊或病情超出本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或可在下级医疗机构接续治疗的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接诊医师应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二是医疗机构转诊中心为患者提供统一的转诊服务。对于经接诊医师评估后确有转诊需要的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由接诊医疗机构转诊中心或固定职能部门承担患者转诊服务工作,使患者转诊更便捷。三是便利患者跨机构上下转诊。对于专科诊疗需求突出或者综合诊疗要求高的患者,且接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诊疗能力的,按照转诊服务规则,经患者知情同意后,优先转往所在医联体内的上级医院继续诊疗。医联体内上级医院不具备相应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须按照转诊服务规则,为患者转诊至其他医疗机构继续诊疗。急性病恢复期、术后恢复期、急危重症稳定期、疾病康复期等患者,可转诊至有条件的医联体成员单位接续治疗和康复,上级医院通过定期联合查房、远程会诊等方式指导后续治疗。我们认为,通过指导各地完善首诊负责制,明确转诊服务规则等举措,将有效增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和连续性。   风险提示。医保控费加剧风险,估值波动风险,新品研发失败风险,新品放量不达预期,新竞争对手进入风险,市场波动风险等。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9页
      2024-12-06
    • 从国别竞争力看2025年中国创新药供需及投资机会

      从国别竞争力看2025年中国创新药供需及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老龄化、城镇化、疾病谱的变化使得医药行业成为永恒的朝阳行业。   然而,全指医药经历了三年回调后,“需求增长”并不是这个行业的全部逻辑。   首先,医药行业的需求增长通常会随着创新周期和政策调控周期而波动。一方面,创新驱动、消费升级的本质使得医药从来不缺新需求,2009-2019年全球及本土医药行业快速扩容,2020-22年受新冠全球需求激增,23-24年面临需求整体回落,但仍有新的大药诞生。另一方面,政府作为支付系统中重要力量,面临有限预算约束下会严格监管行业以控制需求的快速增长。展望2025年,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创新周期和政策调控周期叠加使得行业需求向上?   其次,医药行业的供给变化需要结合全球国别竞争力研究,且通常体现“有限供给”的特点。一方面,过去十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其竞争格局与国际竞争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专利保护、政府监管等使得该行业进入壁垒较高,供给变化周期通常以年为单位发生,不易陷入无序竞争的困局中。展望未来,我们是否可以看到中国医药行业诞生世界级的企业?   最后,医药行业各细分行业成长、估值逻辑各有不同,原料药类周期品、创新药械疫苗类科技股、消费医疗类消费股。   因此,以供需结构为基石、以产业升级为锚点开展细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并应结合当下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政策导向分析,得出2025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40页
      2024-12-03
    • VD3龙头有望受益于VD3涨价,募投项目新增VA/VE/VB6产能

      VD3龙头有望受益于VD3涨价,募投项目新增VA/VE/VB6产能

      个股研报
        花园生物(300401)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维生素D3上下游系列产品,以及心血管、神经系统等慢性疾病领域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维生素板块主要产品有羊毛脂胆固醇、维生素D3、25-羟基维生素D3等。纯度95%以上的羊毛脂胆固醇(NF级胆固醇)是生产维生素D3的主要原材料。维生素D3广泛应用于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营养保健品和医药等领域,且应用范围和市场需求日趋扩大。25-羟基维生素D3是维生素D3的活性代谢物,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活性,并且不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25-羟基维生素D3具有替代普通维生素D3的趋势。2)医药制造板块主要产品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多索茶碱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硫辛酸注射液以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奥美拉唑碳酸氢钠胶囊、多巴丝肼片等。主要属于慢性病领域治疗药物,涵盖心血管类、抗菌消炎类、消化系统类、神经系统类等多个用药领域。3)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8亿元,同比增长4.43%;实现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62.13%;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52.55%。   药品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1)2023年公司维生素D3及D3类似物实现销售额3.67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3.52%,同比减少4.89%。公司以羊毛粗脂为原材料,自产NF级胆固醇,用于维生素D3生产,公司维生素D3生产成本大幅低于行业内其他企业。2)2023年公司羊毛脂及其衍生品实现销售额1.4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2.85%,同比减少32.65%。3)2023年公司药品实现销售额5.72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2.27%,同比减少28.61%。近几年花园药业有9个产品取得药品注册证书(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或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其中6个产品中选国家或地方集采。   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多个维生素项目,推动“一纵一横”发展战略。1)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用于骨化醇类原料药项目、骨化醇类制剂项目、年产6000吨维生素A粉和20000吨维生素E粉项目、年产5000吨维生素B6项目、年产200吨生物素项目、高端仿制药品研发项目。2)2024年新增募投项目“年产10000吨L-丙氨酸(发酵法)及生物制造中试基地项目”。L-丙氨酸是生产VB6的主要原料,将进一步向上游延伸公司VB6产业链,形成成本优势。同时,L-丙氨酸广泛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医药、营养保健食品及日化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3)公司积极推进可转债募投项目建设,年产5000吨维生素B6项目和年产200吨生物素项目争取年底前陆续建成投产,骨化醇类原料药和制剂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公司VD3全球市场份额约30%,2024年下半年VD3市场价格达到高位,公司有望受益。1)维生素D3主要用于饲料,而较少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全球范围内对维生素D3的理论需求约为14793吨,其中我国对维生素D3的理论需求约为2928吨。2)公司已基本形成维生素D3全产业链布局,公司维生素D3在全球市场份额约为30%,NF级羊毛脂胆固醇在全球市场份额约为70%。3)根据百川盈孚,2024年5月-7月,维生素D3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并保持在较高位。11月28日市场价格为230元/kg,相比年初涨幅达到342.1%。经销商市场行情震荡整理,目前主流成交价在220-240元/公斤,部分高价贴近250元/公斤,但高价新单成交稀少。公司行业市占率高,我们认为,VD3下半年价格上涨有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地缘政治的风险;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2页
      2024-12-02
    • 兼谈商保及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公平和效率

      兼谈商保及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公平和效率

      医疗服务
        世界级难题的中国之路,是平衡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中国过去12年新医改实现了医疗公平可及:从美、英、中、日、印五国的医疗体系改革来看,我们认为没有完美的医疗体系,重在权衡质量、成本、可及的三方关系。2009年新医改至今,中国以1/4于美国的成本,实现了极高的医疗可及,以及一定水平的医疗质量。   三医联动提高效率,推动创新:我们认为应结合公平和效率看待体制改革。三医联动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显著成就,在公平可及的基础上推动体系效率提升。一方面,公立医疗体系已经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社会资本补充、承接一部分需求或进阶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提升效率才能引导高质量创新。伴随三医联动各部委的政策协调性提升、顶层设计的完善,医疗的公共服务属性和创新价值都将得到充分发挥。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33页
      2024-11-29
    • 化工行业周报:百菌清、阿维菌素等产品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化工行业周报:百菌清、阿维菌素等产品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农药行业整体运行情况。根据中农立华原药公众号,2024年11月22日,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报73.26点,同比去年下跌13.4%,环比上月下跌2.06%。市场持续盘整,新周期备货逐步开启。   草甘膦:市场利好不足,价格持续窄幅下跌。根据百川资讯,截止到上周四(2024.11.21),95%草甘膦原粉市场均价为24301元/吨,较前一周四价格下跌300元/吨,跌幅1.22%。华东某企业维持检修状态,市场供应充裕。需求端延续弱势,少量低价成交。   草铵膦:市场表现弱势,价格低位盘整。根据百川资讯,截止上周四(2024.11.21),95%草铵膦原粉市场均价为5万元/吨,较前一周四持平。国内主流工厂低负荷开工,部分中小工厂装置停车,需求疲软,市场供应充足。   烯草酮:行业接单空间有限,烯草酮价格暂稳。根据百川资讯,截止到上周四(2024.11.21),少数供应商上海港提货折百报价8万元/吨,实际成交参考价7.5万元/吨,较前一周四持平。部分工厂停车,在产企业低负荷开工,实时供应偏低,需求端整体表现淡稳,上游原料整体货紧价高,部分企业利润微薄。   阿维菌素:市场供应紧张,价格高位运行。根据百川资讯,截止到上周四(2024.11.21),主流供应商报价至46-52万元/吨,实际成交价格参考至45万元/吨,较前一周四价格上涨0.5万元/吨,涨幅0.8%。多数工厂开工不满,实时供应低位。国内下游厂家刚需采购,南美市场订单下发良好,有个别厂家可排单至春节前后。成本方面,上游原料价格盘整,对阿维菌素成本支撑暂稳。   菊酯类:行情尚可,价格盘整。根据百川资讯,上周(2024.11.15-2024.11.21)联苯菊酯市场平淡,价格弱稳。截止上周四,98%联苯菊酯主流供应商报价12.8-13.4万元/吨,成交价格参考至12.8-13万元/吨,较前一周四价格平稳。高效氯氟氰菊酯行情尚可,价格盘整。截止上周四,96%高效氯氟氰菊酯供应商报价10.8-11万元/吨,市场主流成交参考至10.8万元/吨,较前一周四持平。   烟碱类:产品市场关注度高,市场稳步盘整中。根据中农立华原药公众号,吡虫啉原药市场稳步盘整中,报价7.3万元/吨;啶虫脒原药市场出口增量,市场盘整中,报价7.3万元/吨;烯啶虫胺原药报价13万元/吨;噻虫嗪原药中间体承压,市场继续盘整,前期货源陆续消化,供需博弈中,报价5.5万元/吨;噻虫胺原药开工率有所提升,中间体小幅盘整,市场报价6.5万元/吨;呋虫胺原药市场盘整,近期询盘关注度提升,内贸备货逐步展开,报价13.8万元/吨。   百菌清: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根据百川资讯,截止到上周四(2024.11.21),98%百菌清原粉市场成交价格参考至2.6-2.65万元/吨,较前一周四价格上调0.1万元/吨,涨幅为4%。供应端,主流生产厂家装置稳定开工,各工厂多排单生产,市场现货供应较为紧张。外贸市场需求表现良好,部分厂家排单至年底,内贸市场需求表现淡稳。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原药公司:扬农化工、利民股份、苏利股份,以及高壁垒制剂公司:润丰股份、国光股份。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1页
      2024-11-29
    • 公司拟收购协和发酵氨基酸和HMO业务,加快海外布局步伐

      公司拟收购协和发酵氨基酸和HMO业务,加快海外布局步伐

      个股研报
        梅花生物(600873)   公司拟收购协和发酵氨基酸和HMO业务。根据公司11月23日公告,为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公司新加坡全资子公司拟与麒麟控股全资子公司协和发酵签署《股份及资产购买协议》,新加坡公司或新加坡公司下新设的特殊目的实体拟以10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亿元左右)现金收购Kirin Holdings Company,Limited(麒麟控股,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2503.T)的全资子公司Kyowa Hakko Bio(协和发酵株式会社)旗下的食品氨基酸、医药氨基酸、母乳低聚糖(“HMO”)业务及资产。   协和发酵是氨基酸发酵产业先行者。协和发酵是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和发酵领域的企业,分别于1956年和1958年率先实现了L-谷氨酸和L-赖氨酸的工业化发酵生产,后续成功研发并首先商业化了包括精氨酸、鸟氨酸、瓜氨酸、丝氨酸在内的多种氨基酸产品。在医药领域,协和发酵专注于通过先进的发酵技术生产高纯度、高品质的医药级氨基酸产品,广泛应用于药品和健康领域,包括原料药活性药物成分(API)、药用辅料、细胞培养基成分、诊断试剂和功能食品原料等。2022年,协和发酵成功实现HMO类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包括2’-岩藻糖基乳糖(2’-FL)、3’-唾液酸乳糖(3’-SL)、6’-唾液酸乳糖(6’-SL)。   本次收购加快公司海外布局步伐。1)技术能力上,公司将新增多种氨基酸新品类和新菌种,如精氨酸、组氨酸、丝氨酸、瓜氨酸、鸟氨酸和羟脯氨酸等,并获得十余种氨基酸的发酵菌种及相关专利。2)业务结构上,公司将延伸产业链,不仅能增加下游高附加值医药氨基酸产品的发酵和精制能力,还将获得包括但不限于GMP(良好生产认证)和全球多市场的氨基酸原料药注册证。3)产品结构上,公司将通过本次交易引入合成生物学精密发酵平台生产三种HMO产品的能力,并获得相关知识产权体系。4)产业布局上,公司将通过交易获得多个国内外生产经营实体,实现产业出海战略落地,本次交易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要求。   协和发酵拟计提一次性转让损失及费用约290亿元。根据日本麒麟控股11月22日公告,本次收购考虑到氨基酸市场的中长期盈利前景和公司自身的组织能力,有助于继续向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根据梅花生物及麒麟控股公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标的公司总资产415.97亿日元,净资产19.95亿日元,2023年营业收入163.52亿日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48.90亿日元;2024年6月底总资产434.99亿日元,净资产4.78亿日元,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93亿日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25.54亿日元。与本次收购相关的转让损失和一次性亏损和费用约为290亿日元,将在2024财年第四季度确认为其他运营费用。收购相关的医药产品生产审批等转让程序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26亿元、34.56亿元、38.67亿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4年10.91倍PE,对应目标价为11.56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3页
      2024-11-25
    • 医药行业国别竞争力研究:从中、美、欧、日、印财报看2025年中国医药供需及投资机会

      医药行业国别竞争力研究:从中、美、欧、日、印财报看2025年中国医药供需及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老龄化、城镇化、疾病谱的变化使得医药行业成为永恒的朝阳行业。   然而,全指医药经历了三年回调后,“需求增长”并不是这个行业的全部逻辑。   首先,医药行业的需求增长通常会随着创新周期和政策调控周期而波动。一方面,创新驱动、消费升级的本质使得医药从来不缺新需求,2009-2019年全球及本土医药行业快速扩容,2020-22年受新冠全球需求激增,23-24年面临需求整体回落,但仍有新的大药诞生。另一方面,政府作为支付系统中重要力量,面临有限预算约束下会严格监管行业以控制需求的快速增长。展望2025年,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创新周期和政策调控周期叠加使得行业需求向上?   其次,医药行业的供给变化需要结合全球国别竞争力研究,且通常体现“有限供给”的特点。一方面,过去十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其竞争格局与国际竞争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专利保护、政府监管等使得该行业进入壁垒较高,供给变化周期通常以年为单位发生,不易陷入无序竞争的困局中。展望未来,我们是否可以看到中国医药行业诞生世界级的企业?   最后,医药行业各细分行业成长、估值逻辑各有不同,原料药类周期品、创新药械疫苗类科技股、消费医疗类消费股。   因此,以供需结构为基石、以产业升级为锚点开展细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并应结合当下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政策导向分析,得出2025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08页
      2024-11-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