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98)

    • 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打开临床闸口利好CRO企业

      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打开临床闸口利好CRO企业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国务院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实行备案管理,这一政策变化将利好CRO行业。具体而言,该政策将打开临床试验闸口,促进国产医疗器械的替代进程,并为国内CRO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同时,报告也分析了该政策对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使用监管的影响。 政策变化对CRO行业的影响 修改后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降低了临床试验准入门槛。这将促使更多机构参与临床试验,为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更多选择,加快临床试验进程。由于许多国内企业缺乏临床经验,CRO企业将成为其重要的合作伙伴,从而受益于政策变化带来的市场机遇。 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与使用监管的影响 新条例加强了对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监管,要求符合国家规划并取得许可证,同时对使用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此举旨在规范医疗资源配置,控制医疗成本,抑制过度医疗行为。这将对大型医疗设备(如MR、CT)的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主要内容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改内容及解读 报告首先介绍了2017年5月19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该决定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实行备案管理;二是加强对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监管。报告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了其对医疗器械行业和相关企业的影响。 备案制对国产医疗器械及CRO行业的影响分析 报告重点分析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制对国产医疗器械和CRO行业的影响。备案制的实施将降低临床试验准入门槛,促进更多国内企业参与竞争,加快国产医疗器械的替代进程。同时,由于国内企业临床能力普遍不足,CRO企业将扮演重要角色,协助企业完成临床试验,从而获得显著的市场机遇。报告特别指出,泰格医药(300347.SZ)、博济医药(300404.SZ)、合全药业(832159.OC)以及永铭医学(430306.OC)等优秀的CRO企业将从中受益。 大型医疗设备监管对市场需求的影响预测 报告分析了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使用监管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报告认为,新规旨在规范医疗资源配置,控制医疗成本,这将对MR、CT等大型医疗设备的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团队介绍 报告最后介绍了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团队的成员构成、研究方向和专业背景,展示了团队的专业实力和研究能力。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国务院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特别是对CRO行业的影响。报告认为,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制的实施将打开临床试验闸口,利好CRO企业,促进国产医疗器械的替代进程。同时,加强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使用监管将对相关市场需求产生一定影响。报告建议持续关注优秀的CRO企业的发展前景。 报告还提供了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团队的介绍,增强了报告的可信度和专业性。 总而言之,本报告以数据和分析为基础,对政策变化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05-22
    • 点评报告:受益于二胎政策,17年Q1业绩实现86%高增长

      点评报告:受益于二胎政策,17年Q1业绩实现86%高增长

      个股研报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05-07
    • 渠道整顿基本完成,2017年Q1业绩逐步恢复增长

      渠道整顿基本完成,2017年Q1业绩逐步恢复增长

      个股研报
      中心思想 业绩回暖与渠道优化 葵花药业在完成销售渠道整顿后,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呈现恢复性增长,显示出调整的积极成效。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68.51%,2017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3%,营收同比增长9.40%,表明渠道调整已基本完成,业绩增长正逐步恢复。 核心竞争力驱动长期增长 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品牌效应、持续丰富的黄金单品储备以及广泛的销售网络,构建了坚实的核心竞争力。在2017年小儿肺热咳喘进入新版医保目录和二胎政策等外部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其核心产品有望实现销售放量。报告认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预计未来三年业绩能维持20%以上稳定增长,具有显著的增长潜力。 主要内容 2017年Q1业绩恢复性增长与渠道调整成效 葵花药业于2017年4月27日发布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经历渠道整顿后,业绩已逐步恢复增长。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64亿元,同比增长10.8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03亿元,同比下降1.17%。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第四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1.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8.51%,初步展现了渠道调整的积极效果。进入2017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持续回暖,实现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9.4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增长2.03%,进一步印证了渠道调整已基本完成,业绩增长正逐步恢复的判断。 政策利好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医保目录调整与二胎政策助推核心产品销售 公司第一大单品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颗粒)目前拥有超过2亿儿童消费者。2017年,该产品成功进入新版医保目录,叠加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预计将为小儿肺热咳喘未来的销售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和迅速放量的机会。 “品牌效应+黄金单品+销售网络”铸造核心竞争力 葵花药业通过多维度强化核心竞争力,以确保业绩的长期稳健增长: 品牌效应: 公司坚持品牌战略路线,“葵花”品牌已享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黄金单品: 公司积极加快外延并购步伐,通过收购贵州宏奇70%股权等举措,进一步丰富了产品梯队,储备了芪斛楂颗粒等潜在黄金单品。 销售网络: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超过200支销售队伍,终端覆盖30多万家药店和近6000家医院,构建了广泛而深入的市场渗透能力。 鉴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强化,报告预计未来三年公司业绩能维持20%以上的稳定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根据公司现有业务情况,报告测算葵花药业2017年至2019年的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32元、1.65元和1.96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25倍、20倍和17倍。考虑到公司未来的成长性,报告给予2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为33元/股。相较于2017年4月28日收盘价31.91元/股,存在3.42%的上涨空间,因此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报告提示了潜在风险,包括产品销售低于预期、外延并购不达预期以及行业政策变化等。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葵花药业在完成销售渠道整顿后的业绩表现及未来增长潜力。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已逐步恢复增长,得益于2016年第四季度渠道调整的积极效果,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8.51%。同时,小儿肺热咳喘作为核心产品,在新版医保目录和二胎政策的双重利好下,有望实现销售放量。公司通过强化品牌、拓展黄金单品和优化销售网络,构建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预计未来三年业绩将保持20%以上的稳定增长。报告基于此给予“谨慎推荐”评级,并设定了33元/股的目标价,存在3.42%的上涨空间。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05-02
    • 库存消化影响业绩表现,化学发光有望引领业绩持续增长

      库存消化影响业绩表现,化学发光有望引领业绩持续增长

      个股研报
      中心思想 短期业绩承压,长期增长潜力显现 科华生物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受渠道库存消化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1.68%,但公司经营规模保持稳健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82%。报告指出,随着库存消化,净利润增长有望逐步回升。 战略布局化学发光,驱动未来业绩增长 公司积极布局化学发光领域,通过代理沃芬集团产品并收购TGS技术,旨在抢占高端市场并弥补研发短板。化学发光作为体外诊断(IVD)领域的高增长细分行业,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引领业绩持续增长。 主要内容 2017年一季度业绩回顾 2017年4月27日,科华生物发布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5.8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376.09万元,同比减少21.6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4035.43万元,同比减少21.36%。基本每股收益0.09元,同比减少21.65%。公司同时预计2017年上半年业绩变动范围为-20%至+10%,区间为1.10亿元至1.52亿元。 试剂销量下降与经营规模稳健 2017年第一季度,公司代理业务保持较快增长,但高毛利的自产试剂销量因消化渠道库存而下滑,导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1.68%。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2.08%,高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5.82%,主要系产品销售结构调整,自产试剂占比下降。整体毛利率为33.52%,同比下滑近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2.06%,同比下滑。公司费用控制良好,期间费用率保持在20%左右,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2.82%(-0.74pp),管理费用率为7.79%(+0.77pp),财务费用为-0.62%(-0.19pp)。报告认为,随着渠道库存的进一步消化,净利润增长有望逐步回升。 “出口+血筛”业务恢复与增长预期 公司的HIV金标产品于2017年初通过WHO资格预审,出口业务有望年内恢复,预计将贡献超过50%的净利率。此外,公司血筛业务在2016年完成全国招标,实现收入8000万元,同比增长82.29%,已覆盖全国17个省市70余家终端客户,其中包括11家省市级血液中心。公司凭借与血站的良好关系,有望继续保持20%的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第二),预计未来该业务收入将保持较高增长。综合来看,预计2017年公司业绩有望实现15%-20%的增长。 化学发光业务的战略布局与增长潜力 公司通过代理西班牙沃芬集团的BioFlash台式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并收购具备国际先进体外诊断及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相关技术的TGS,积极切入化学发光领域。沃芬产品已完成国内注册,正着手市场推广,旨在抢占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等高端市场。TGS相关技术和产品在国内的注册和产业化进程正在加快。化学发光作为IVD领域增长较快的细分行业,行业增速约为20%-25%,前景广阔。公司通过产品代理和外延收购,有望节约自主研发时间,弥补研发短板,使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根据公司业务情况,报告测算科华生物2017-2019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55元、0.67元和0.79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35倍、29倍和25倍。考虑到公司业绩逐步恢复、化学发光产品线逐渐丰富以及强烈的外延预期,报告给予公司2017年38倍PE,目标价20.9元,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报告提示的主要风险包括营销与产品推广不达预期,以及产品研发不达预期。 总结 科华生物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受渠道库存消化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1.68%,但营业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公司积极推进“出口+血筛”业务恢复与增长,并战略性布局化学发光领域,通过代理和外延收购快速切入市场,有望将其打造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报告预计公司2017年业绩有望实现15%-20%增长,并维持“谨慎推荐”评级,但需关注营销推广和产品研发的潜在风险。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05-02
    • “仪器+试剂”封闭化,有望带动业绩持续成长

      “仪器+试剂”封闭化,有望带动业绩持续成长

      个股研报
      中心思想 “仪器+试剂”封闭化驱动未来增长 九强生物(300406)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低于预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4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9.56%。然而,报告核心观点指出,公司正积极推行“仪器+试剂”封闭化战略,通过加大自有生化分析系统的市场投放,有望带动高毛利的配套试剂销售持续放量,从而驱动公司业绩在未来实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 研发创新与战略合作巩固市场地位 公司在研发方面成果丰硕,持续推出新产品并储备了大量在注册申请中的项目,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九强生物通过与雅培、罗氏诊断等国际巨头进行技术输出和渠道合作,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生化诊断领域的龙头地位。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凭借其核心战略、研发实力和外部合作,具备持续成长的潜力。 主要内容 业绩表现、核心战略与增长驱动 九强生物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低于预期,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同比下降6.47%;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155.38万元,同比下降19.56%。业绩下滑主要源于仪器销售同比大幅减少55.04%(收入958.94万元,占比6.86%),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包括对雅培技术出口转让收入为零(上年同期影响净利润637.28万元)和拆除厂房处置损失(影响净利润197.15万元)。尽管高毛利试剂销售同比增长7.16%(收入1.30亿元,占比93.12%)使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4个百分点至74.25%,但研发费用及折旧费用增加导致管理费用大幅增长56.29%(费用率提高近6个百分点),自产仪器推广也使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7.25%(费用率提高近3个百分点),导致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下滑6个百分点。 公司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其“仪器+试剂”封闭化模式。公司将继续加大自有生化分析系统G92000和G9800的市场投放力度。由于该系统是全封闭通道,预计未来有望带动配套试剂收入保持10%以上高于行业水平的较高增长。报告分析认为,随着更多仪器投放市场和配套试剂放量,公司收入规模将持续增长,费用率有望逐步回落,盈利能力将逐渐恢复。 研发创新、市场合作与投资展望 公司在研发方面成果显著,2017年第一季度获得2项国际国内专利,包括“1,5-脱水山梨醇的检测方法和相关诊断试剂盒”和“α2巨球蛋白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此外,还有27项新产品处于注册申请中。公司主持的国家“863计划”项目进展顺利,其中转铁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实现销售。公司拥有57名研发人员,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高达49.1%,高学历人才储备为公司持续创新和新品推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市场拓展方面,九强生物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雅培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实现技术输出并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借助与罗氏诊断的合作,利用其在国内成熟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巩固了在生化诊断领域的龙头地位。报告预计,公司将继续秉持与行业领先企业紧密合作的战略,实现“强强联合”,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未来市场份额的维护和增长奠定基础。 基于对公司新品上市逐步放量、国际销售收入提高以及强烈外延预期的判断,报告测算九强生物2017-2019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64元、0.78元和0.95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27倍、22倍和18倍。报告给予公司2017年29倍PE,目标价18.56元,并维持“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同时,报告提示了营销与产品推广不达预期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总结 九强生物(300406)在2017年第一季度面临营收和净利润双重下滑的挑战,主要受仪器销售减少、非经常性损益以及推广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然而,公司通过积极推进“仪器+试剂”封闭化战略,有望在未来凭借自有生化分析系统的市场导入和配套试剂的放量,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同时,公司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并取得显著成果,拥有丰富的新产品储备和高素质研发团队。与雅培、罗氏诊断等国际巨头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及国内市场份额。报告基于对公司未来新品放量、国际销售增长及外延预期的判断,维持“谨慎推荐”评级,并设定目标价18.56元,但同时提示了营销推广不及预期和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05-02
    • 2017年Q1营销改革初见成效,未来业绩反转可期

      2017年Q1营销改革初见成效,未来业绩反转可期

      个股研报
      # 中心思想 ## 营销改革与业绩反转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亚宝药业通过营销改革和控货策略,短期内业绩受到影响,但长期来看,营销改革已初见成效,未来业绩有望实现反转。此外,公司通过收购清松制药和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了研发生产实力和国际化水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报告预测了公司未来三年的每股收益(EPS),并给予公司“强烈推荐”评级,目标价为9.45元/股,较当前股价有22%的上涨空间。 # 主要内容 ## 事件 2017年4月26日,亚宝药业发布业绩公告,显示2016年营收同比下降12.56%,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9.86%;2017年Q1营收同比增长0.8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1.74%。 ## 点评 ### 营销改革和控货策略的影响 2016年,亚宝药业由于销售模式转型和控货策略,导致丁桂儿脐贴、珍菊降压片等高毛利产品销售收入下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89.86%。 ### 营销改革的成效与未来展望 2017年Q1,公司归母净利润远高于2016年全年,显示业绩反转的潜力。公司合作经销商数量大幅增加,销售网络覆盖范围扩大,为终端拉动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 收购清松制药的战略意义 通过收购清松制药75%股权,亚宝药业优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制剂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并有助于公司完成一致性评价工作。同时,清松制药的海外客户资源也有助于公司拓展海外业务。 ### 国际化创新战略与研发投入 亚宝药业加速国际化创新战略,增加了研发投入。公司与国外制药公司合作开展创新药研发,并引入国外先进人才和技术,提升研发水平。2016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48亿元,同比增长35.95%。 ### 盈利预测与估值 报告预测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0.27元、0.38元、0.48元,对应PE分别为29倍、20倍、16倍。考虑到未来业绩成长性,给予公司35倍PE,对应目标价9.45元/股,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 风险提示 报告提示了营销改革不达预期和行业政策风险。 ## 主要财务指标 对亚宝药业2016-2019年的主要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包括营业收入、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每股收益等。 ## 附录:公司财务预测表 提供了亚宝药业2016-2019年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的详细财务数据预测。 # 总结 亚宝药业在2016年经历了营销改革和控货策略带来的业绩下滑,但2017年Q1的业绩表现显示出反转的潜力。公司通过收购清松制药、加大研发投入和推进国际化战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给予公司“强烈推荐”评级,认为其未来业绩具有成长性,值得投资者关注。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05-02
    • 业绩符合预期,仪器封闭化营销带动试剂高增长

      业绩符合预期,仪器封闭化营销带动试剂高增长

      个股研报
      中心思想 业绩增长强劲,核心策略显成效 迪瑞医疗2017年一季度业绩表现超出预期,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仪器+试剂”捆绑销售策略的成功实施,有效带动了高毛利率试剂业务的快速放量,从而提升了整体盈利能力。 多元化战略布局,驱动未来发展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宁波瑞源的并表,显著增强了业绩贡献和产品协同效应。同时,迪瑞医疗坚持“自主研发与外延并购”并举的战略,持续丰富产品线,特别是在化学发光和稀缺体外诊断产品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内容 2017年一季度业绩表现与核心增长策略 2017Q1业绩概览与试剂业务表现 2017年一季度,迪瑞医疗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9.1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41.41万元,同比增长22.9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57万元,同比增长27.34%。 基本每股收益0.18元,同比增长20.00%。 公司试剂产品(包括生化试剂、尿沉渣试剂、血液分析试剂,其中生化试剂占比约一半)营收同比增长24.16%,表现亮眼。 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公司“仪器+试剂”的捆绑销售策略。迪瑞医疗作为国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领军企业,其仪器具有高性能和稳定性优势,通过推行诊断仪器封闭化以及捆绑式销售,有效带动了试剂业务的逐步放量。 盈利能力提升与费用结构分析 高毛利率的试剂收入占比提高,带动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提升5.78个百分点,达到66.42%。 费用方面,由于公司加大试剂的推广力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6.41%,费用率上升2.15个百分点至15.71%。 财务费用增幅为59.76%,费用率增加0.48个百分点至1.52%,主要系利息收入减少、汇兑损失增加所致。管理费用相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增幅为3%。 受益于高毛利试剂收入占比增加,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一季度销售净利率为23.87%,同比上升3.76个百分点。 战略布局、未来增长潜力与投资展望 控股子公司业绩贡献与协同效应 公司控股子公司宁波瑞源在2017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4776.96万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1938.41万元,同比增长53%。 纳入合并范围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8.59万元,占公司归母净利润的36%,业绩贡献显著。 宁波瑞源在生化试剂种类方面具有优势,拥有117项生化试剂批文,并在免疫比浊、免疫荧光层析生化试剂领域实力强大。其试剂产品与公司仪器业务相互协同,预计公司仪器将带动宁波瑞源试剂迅速放量,完成2017年9300万元的业绩承诺是大概率事件。 “自研+外延”双轮驱动产品线扩张 自主研发方面: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仪器研发能力,自主研发的CM-240化学发光测定仪采用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技术(雅培技术),其发光原理相比国内同行较为领先,能满足高端医院需求。公司已取得化学发光试剂注册证35个(二类22个+三类13个),另有多项化学试剂在批。此外,公司在研的CS-9200生化分析流水线、红细胞五分类分析仪均为国内体外诊断市场稀缺品种,预计未来随着其陆续上市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仪器的竞争力。 外延并购方面:公司通过一系列并购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包括2015年12月收购宁波瑞源51%股权(除去重复,可净增公司生化试剂50+种),2016年初收购兰丁高科10%股权(获得先进的细胞DNA自动检测分析仪,开拓肿瘤早期诊断市场),以及2016年5月收购致善生物6.61%股权(布局分子诊断领域)。公司认为未来仍将继续丰富产品线,存在强烈的外延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风险提示 根据公司业务情况,预测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1.04元、1.26元、1.50元,对应PE分别为33倍、27倍、23倍。 考虑到公司试剂逐步放量、化学发光产品线逐渐丰富,且外延预期强烈,给予2017年36倍PE,目标价37.44元。 投资评级为“谨慎推荐”。 主要风险提示包括营销与产品推广不达预期以及产品研发不达预期。 总结 迪瑞医疗在2017年一季度展现出强劲的业绩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其成功的“仪器+试剂”捆绑销售策略,该策略有效推动了试剂业务的高速增长,并显著提升了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控股子公司宁波瑞源的并表贡献了可观的利润,并与公司主营业务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有望顺利完成年度业绩承诺。此外,公司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特别是在化学发光技术和稀缺体外诊断产品方面取得了进展,并积极通过外延并购拓宽产品线,为未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存在营销推广和产品研发不达预期的潜在风险,但鉴于其清晰的增长路径和战略布局,公司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05-02
    • 17年Q1业绩34%高增速,未来业绩触底反弹可期

      17年Q1业绩34%高增速,未来业绩触底反弹可期

      个股研报
      # 中心思想 本报告对翰宇药业(300199)进行了深度分析,核心观点如下: * **业绩增长潜力:** 翰宇药业2017年Q1业绩表现亮眼,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高速增长,预示着未来业绩触底反弹的可能性。 *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目标价为22.05元/股,较当前股价有34%的上涨空间。 * **驱动因素分析:** 原料药和客户肽业务是驱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制剂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 **多元化发展:** 并购成纪药业延伸至医疗器械领域,成纪注射笔有望成为业绩贡献的新亮点。 # 主要内容 ## 公司业绩回顾与展望 * **2016年业绩回顾:** 受招标限价等因素影响,2016年营收增速放缓至11.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39%。 * **2017年Q1业绩亮点:** 营收同比增长23.0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86%,主要得益于原料药和客户肽业务的良好发展势头。客户肽营收同比增长844%,原料药营收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 核心业务分析 * **制剂业务:** 特利加压素、卡贝缩宫素、普通缩宫素作为核心产品,有望驱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特利加压素进入全国医保,卡贝缩宫素取消适应症限制,未来放量可期。 * **医疗器械领域:** 成纪药业的核心产品卡式全自动注射笔技术领先,主要用于院内外急救和自救,2017年Q1营收同比增长178.38%,有望成为业绩贡献新亮点。 ##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0.49元、0.66元、0.79元。 * **估值分析:** 考虑公司业绩成长性,给予4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为22.05元/股,存在34%上涨空间。 ## 财务预测表分析 * **资产负债表:** 对公司2016-2019年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等进行了详细的预测。 * **利润表:** 对公司2016-2019年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净利润等进行了详细的预测。 * **现金流量表:** 对公司2016-2019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等进行了详细的预测。 * **主要财务比率:** 对公司2016-2019年的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进行了详细的预测。 ## 风险提示 * 原料药出口不如预期 * 市场竞争加剧 * 行业政策风险 # 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翰宇药业的财务数据、业务模式和市场前景进行全面分析,认为公司在原料药和客户肽业务的驱动下,业绩有望实现触底反弹。制剂业务和医疗器械领域的拓展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目标价为22.05元/股。同时,报告也提示了原料药出口、市场竞争和行业政策等风险因素,建议投资者谨慎评估。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05-01
    • 业绩点评:2017年Q1库存清理逐步完成,未来业绩反转可期

      业绩点评:2017年Q1库存清理逐步完成,未来业绩反转可期

      个股研报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04-28
    • 血透业务36%高增长驱动2017年Q1业绩持续增长

      血透业务36%高增长驱动2017年Q1业绩持续增长

      个股研报
      # 中心思想 本报告对宝莱特(300246)2017年一季度业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核心观点如下: * **血透业务高增长驱动业绩提升:** 宝莱特一季度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肾科医疗板块36%的高增长,该业务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 **全产业链布局与品牌效应:** 公司在血透领域已完成全产业链布局,国内外市场积极拓展,并逐步树立行业领先的民族品牌效应,未来有望保持高于行业的营收增速。 * **监护产品精准营销策略:** 公司对监护产品进行精准营销,国内外市场同步发力,未来销售有望稳定增长。 # 主要内容 ## 1. 事件概述 2017年4月26日,宝莱特发布2017年一季度报告,实现营收1.57亿元,同比增长20.18%;实现归母净利润1710.74万元,同比增长21.34%。 ## 2. 点评 ### 2.1 肾科医疗板块高增长 2017年Q1肾科医疗板块营收1.06亿元,同比增长35.92%,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公司深耕血透领域,布局初见成效。 ### 2.2 血透业务领先优势 公司已完成血透全产业链布局,整合了上游产品、中游渠道商和下游医院。通过德国宝莱特,结合海外销售渠道与德国先进医疗器械制造技术,树立行业领先的民族品牌效应。公司血透业务有望持续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营收增速。 ### 2.3 监护产品精准营销 公司对监护产品进行精准营销,国内市场按不同层级进行分类定位,国外市场则重点推广新兴发展的非洲地区。监护产品未来销售有望稳定增长。 ##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按照测算,公司17-19年EPS分别为0.70、0.95、1.29元,对应38、28、21倍PE。考虑到业绩成长性和小市值溢价,给予公司75倍PE,目标价为53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 4. 风险提示 公司外延落地低于预期,国家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 5. 主要财务指标 * **营业收入:** 2016年为594.31百万元,预计2017E为842.30百万元,2018E为1223.67百万元,2019E为1818.84百万元。 * **归母净利润:** 2016年为67.14百万元,预计2017E为102.36百万元,2018E为138.19百万元,2019E为188.71百万元。 * **每股收益(元):** 2016年为0.46元,预计2017E为0.70元,2018E为0.95元,2019E为1.29元。 # 总结 本报告对宝莱特2017年一季度业绩进行了深度分析,认为公司肾科医疗板块的高增长是业绩提升的关键驱动力。公司在血透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和品牌效应,以及监护产品的精准营销策略,都将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维持“强烈推荐”评级,但同时也提示了公司外延落地、政策变化和市场竞争等风险。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04-2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