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860)

    • 2022年业绩预告超预期,疫情管控放松开喉剑需求大增

      2022年业绩预告超预期,疫情管控放松开喉剑需求大增

      个股研报
        贵州三力(603439)   事项:   2023年1月8日,公司公告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26亿元-12.44亿元,同比增长19.92%-32.49%;归母净利润1.96亿元-2.17亿元,同比增长28.71%-42.5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7亿元-2.06亿元,同比增长37.55%-51.53%。   平安观点:   疫情管控放松带动核心品种开喉剑需求大增,公司全年业绩超此前预期。2022年前三季度受国内疫情管控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均放缓,其中收入7.10亿元(+15.59%),归母净利润1.04亿元(-7.40%)。但自2022年10月以来,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新十条、对新冠实施“乙类乙管”等方案出台,国内对新冠感染治疗相关药品需求大增。开喉剑喷雾剂属于呼吸系统和口腔用药,用于肺胃蕴热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状,已被纳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等多个目录。根据此前公告,当前公司开喉剑喷雾剂产能利用率接近200%,每天可生产超20万瓶。按照预告范围,则2022Q4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8%-6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0%-18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4%-171%。   GMP改造二期扩建项目有望23年7月试生产,新增开喉剑产能规模6000万瓶/年。公司IPO募投项目“GMP改造二期扩建项目”已在公司新取得的毗邻现厂区的土地持续建设中,将于23年1月中旬开始净化工程的实施,预计6月可完成全部生产线的安装,7月完成调试并开展试生产工作。届时新增产能规模预计达到开喉剑喷雾剂6000万瓶/年,总产能接近1亿瓶/年,满足市场需求。   看好公司通过外延并购持续扩大产品管线,增加利润增长点。为摆脱对开喉剑单品依赖,公司持续推进外延并购战略。2022年5月收购德昌祥,获得妇科再造丸、杜仲补天素丸等优质品种。2022年12月,又以对价1.05亿元收购贵州好司特60.98%的股份,控股云南无敌制药,涉足骨科中成药。无敌制药为中华老字号,“无敌”近300年传承,具有无敌丹胶囊、外用无敌膏、无敌止痛搽剂等特色药品。我们看好公司通过外延并购持续扩充优质产品管线,同时收购公司并表有望带来表观业绩快速增长。   开喉剑喷雾剂保持快速增长,外延并购带来新增长点,维持“推荐”评级。我们认为核心品种开喉剑喷雾剂是国家专利及独家品种,疫情进一步加速需求释放,同时具备纳入新版基药可能。外延并购持续推进带来新的增长点。我们暂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亿、2.44亿、3.13亿元的预测,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降价风险:随着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公司核心产品存在降价可能。2)产品集中风险:开喉剑喷雾剂为公司绝对核心品种,占比9成以上,存在单品种依赖风险。3)整合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外延并购企业存在整合不及预期的可能。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1-09
    • 海吉亚医疗(06078):步入黄金成长期的肿瘤服务龙头企业

      海吉亚医疗(06078):步入黄金成长期的肿瘤服务龙头企业

    • 美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管理式医疗蓬勃发展

      美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管理式医疗蓬勃发展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

      医药商业
        平安观点:   行业观点: 1) 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关注防控和需求复苏主线。 全国各地很多城市都开始陆续调整防疫政策,预计未来两三个月全国各地将陆续迎来人群感染高峰期。 我们认为,随着新冠疫苗第 2 次加强针的推出,后上市产品有望充分参与,为其销量带来较大提升。此外,疫情防控政策的放松进一步加大了相关治疗药物及抗原需求,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相关产品销售有望持续放量。同时,随着疫情政策放开,此前因就医不便导致的患者需求累积有望集中爆发, 2023 年医疗服务板块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2)电生理集采落地,加速完成进口替代。 12 月 15 日,福建 27省市联盟电生理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 国产整体中标情况良好,进一步加速国产替代,龙头企业有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提升。   投资策略: 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2019 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 2022 年 3 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 Omicron 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锦欣生殖。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 2023 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 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 CXO&上游),建议关注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 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心脉医疗; 3)高壁垒制剂及原料企业,建议关注九典制药、东诚药业、苑东生物、一品红等。   行业要闻荟萃: 1) 武田以 40 亿美元首付款引进 Nimbus Therapeutics 的TYK2 抑制剂; 2) Moderna 的 mRNA 疫苗组合疗法降低黑色素瘤复发风险;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2022- 2035年)》; 4) 兴齐眼药硫酸阿托品滴眼液 III 期研究成功。   行情回顾: 上周医药板块上涨 0.36%,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下跌 1.10%,医药行业在 28 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 4 位。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 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2-12-19
    • 新材料周报:尾渣处理问题发酵,锂云母矿环批难度将升级

      新材料周报:尾渣处理问题发酵,锂云母矿环批难度将升级

      化学原料
        上周江西部分碳酸锂冶炼企业因配合当地环保调查而临时停产,12月9日起全部复产完毕   事件:上周,江西省高安市在日常监测中发现锦江水源水质异常,生态环境部门正在上下游开展调查工作,碳酸锂冶炼企业永兴新能源(永兴材料子公司)、天成和协成锂业(康隆达子公司,总计影响5日-累计减产125吨LCE)、领能锂业(鞍重股份控股孙公司,预计每天减产约为20吨LCE)宣布临时停产,其中仅永兴公开表示是因配合环保调查临时停产,其余公告因修路停产。12月9日消息,永兴新能源生产设施排查检修已完成,恢复生产,截止当前,各公司均已宣布复产。(SMM,12/09)   点评:在锂资源和锂盐供应仍紧俏的局势下,此类现象无疑会加剧供应压力,对当前锂价形成一定支撑。具体来看,由于锂云母冶炼过程产生的渣量较大,对锂渣二次提锂和尾渣处理的企业,烧制过程产出的硫化物带来的环保压力不容小觑。此前由烧陶瓷产线改为烧锂云母的环评未修订,今年11月上旬,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已发布暂停审批以陶瓷厂进行锂渣焙烧项目的通知。江西宜春作为“亚洲锂都”,全市约有氧化锂储量900多万吨,相当于2000多万吨碳酸锂,约可以生产3万Gwh电池,可以装备6亿辆电动汽车,后续从该地获批锂云母选矿项目难度将大幅提高,国内锂资源的供需压力缓解时间将被进一步拉长。   11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同增65.6%和72.3%,渗透率达33.8%;动力电池产量同增124.6%,环增0.9%   事件:11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销分别达76.8万辆和78.6万辆,同增65.6%和72.3%,环增0.8%和10.1%,渗透率达33.8%;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渗透率达25%。1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4.3GWh,同增64.5%,环增12.2%;产量共计63.4GWh,同增124.6%,环增0.9%。其中三元电池产量24.2GWh,占总产量38.2%,同增133.0%,环降0.2%;磷酸铁锂电池产量39.1GWh,占总量61.7%,同增119.7%,环增1.4%。(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汽协,12/09)   点评:从11月数据来看,在“国补”即将退出,疫情压制消费者购车需求的情况下,终端新能源汽车产销仍能延续良好的增长态势,渗透率加速提升至33%以上,远超此前设定的目标。动力电池方面,我国装车量和产量同比增速依旧强劲,环比增速有所下滑;此外,11月海外新能源车需求增速反弹,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高达22.6GWh,同比高增近54%,主要由LFP电池贡献。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2-12-1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进入后疫情时代,关注个人防疫及复苏主线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进入后疫情时代,关注个人防疫及复苏主线

      化学制药
        平安观点:   行业观点:进入后疫情时代,关注个人防疫及复苏主线。2022年12月7日-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通知》等六项文件,对抗原检测及储备、新冠居家治疗及分级诊疗给予指引。建议关注:1)新冠防治相关领域,包括检测、疫苗、药物、医疗设备以及相关供应链公司;2)消费医疗领域,包括眼科、口腔等医疗服务领域。   投资策略: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Omicron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锦欣生殖。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2023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XO&上游供应商),建议关注: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心脉医疗;3)高壁垒制剂及原料企业,建议关注九典制药、东诚药业、苑东生物、一品红等。   行业要闻荟萃:1)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以50亿美元授权给SummitTherapeutics;2)三叶草生物、神州细胞、万泰生物、威斯克生物新冠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3)Mirati公布Adagrasib用于晚期/转移性NSCLC一线治疗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4)阿斯利康/第一三共公布TROP2ADC最新I期数据。   行情回顾:上周A股医药板块上涨1.39%,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3.29%,医药行业在28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6位。上周港股医药板块上涨8.90%,同期恒生综指上涨7.14%,医药行业在1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4位。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2-12-12
    • 引进AD诊断核药增强管线,收购核药CRO完善生态圈

      引进AD诊断核药增强管线,收购核药CRO完善生态圈

      个股研报
        东诚药业(002675)   事项:   公司12月8日公告,全资子公司烟台益泰医药拟以现金800万美元、1400万人民币及200万美元的里程碑款购买AprinoiaTherapeuticsInc.和苏州新旭医药所持有的用于PET影像诊断类药物Tau蛋白正电子摄影示踪剂(18F-APN-1607)产品的临床批件和研发资料,并获得该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临床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的独家权利。   12月11日公司公告,下属公司米度生物拟以3020万美元的交易金额收购卖方持有的XINGIMAGINGLLC100%股权。   平安观点:   AD诊断市场空间广阔,获得18F-APN-1607中国大陆权益进一步扩充核药研发管线。根据《中国阿尔兹海默病报告2021》,2019年中国现存的AD及其他痴呆病人数为1314.4万例,患者人群庞大。18F-APN-1607是能够与脑内积蓄的Tau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诊断AD的核药,与临床现有诊断方式相比,具有:1)靶点优势,可实现早期诊断;2)对Tau靶点专一性强;3)对非AD-Tau相关疾病如PSP、CBD具有检测能力等优势。目前18F-APN-1607正在进行三期临床,我们认为其最快有望2024年上市,成为公司业绩新增长点。在AD认知度持续提升和新型治疗药品持续获批的背景下,该品种市场空间广阔。   收购XINGIMAGINGLLC100%股权,进一步完善核药生态圈。XINGIMAGINGLLC是一家核药转化及临床试验影像CRO服务公司,主要服务包括新型PET药品的制备质控技术、PET扫描服务及影像阅片管理等服务。截至2022年9月,其收入为567万美元,净利润为194万美元,大幅超过2021年收入(369万美元)和净利润(87万美元)水平。根据业绩对赌安排,其2023、2024年收入分别不低于1576.4万、2010.5万美元,新签署合同金额分别不低于4195.5万、4834.2万美元,增长可观。XINGIMAGINGLLC与米度生物具有显著战略协同性,本次收购旨在进一步加强公司核药临床影像服务能力,持续完善核药生态圈。   2023公司核药研发管线迎来落地期,核医学龙头价值有望重估,维持“强烈推荐”评级。从2022年三季报可以看出公司核药品种增速呈现回升态势,我们认为公司2023年开始核药研发管线真正迎来落地期,公司业绩和估值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4.09亿、5.30亿、6.80亿元的预测,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PE仅26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原料药价格波动风险:当前肝素原料药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存在价格下跌风险;2)核药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核药放量受疫情、政策、竞争格局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放量不及预期可能;3)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在研品种较多,存在进度不及预期可能。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2-12
    • 医药行业2023年度策略报告:行业泡沫出清,关注中药、疫后复苏、产业升级

      医药行业2023年度策略报告:行业泡沫出清,关注中药、疫后复苏、产业升级

      化学制药
        平安观点:   2022年回顾:行业泡沫基本出清。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6.8%,跑赢沪深300指数2.9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估值为25.74倍(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低于10年平均估值30.2%;医药生物板块对于全部A股(剔除金融)的估值溢价率为36.75%。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溢价率,都接近10年来的最低点。2022Q3,全基金医药生物仓位占比仅9.55%,同比下降3.7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9个百分点。而扣除指数基以及医药相关主题基后医药生物仓位仅占比2.84%。全基金以及扣除指数基以及医药相关主题基配置比例已接近历史最低值。   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推荐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   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Omicron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   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2023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XO&上游供应商),推荐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推荐心脉医疗。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不排除带量采购等医保控费政策推出节奏超预期;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同时药物研发周期较长,相关企业存在研发失败风险;3)市场风险:市场周期性波动可能会对医药行业产生负面影响;4)中美关系风险:《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等政策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将对我国医药企业产品出海造成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4页
      2022-12-0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冠脉支架集采续约,报价稳中有升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冠脉支架集采续约,报价稳中有升

      化学制药
        平安观点:   行业观点:冠脉支架集采续约,报价稳中有升。2022年11月29日,冠脉支架带量采购续约拟中选结果公布。共有10家企业的14款产品拟中选,其中最低价为微创报出的730元(包含50元伴随服务费),有4家企业同时报出了最高价848元(包含50元伴随服务费)。相比2020年冠脉支架首次集采,续约在总需求量增长的同时企业报价也都有所提升。   在2020年冠脉支架集采中,产品按照报价由低到高排序,中选率为10/27(约为37%)。本次续约设定798元/个为产品最高申报价,且增加了伴随服务费50元/个。不设置淘汰率,将上次中标产品最高价设定为本次最高申报价,且增加了伴随服务费,这3点都体现了政府对于集采产品降价的态度趋于温和,在维持最高价格稳定的同时也蕴含着对过低报价纠偏的意味。   按照量价挂钩的原则,将入围产品的需求量拆分为分配量和待分配量,分两步进行需求量分配。中选产品分配量的比例和产品价格排名相关,而其它剩余量的分配在尊重医疗机构选择的同时也体现着向A组产品倾斜(不少于剩余量的50%)。通过这样的调整,企业中选的确定性增强,将有更多企业和新产品中选;同时,由于量价挂钩的梯度分配原则,企业若想争取到更多的分配量,仍需要具有一定的低价优势。面对量与价的权衡,不同企业或采取不同报价策略以获得最大盈利。   随着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落地,市场对于政策压力的担忧得到一定缓解,后续相关企业的业绩具有较强确定性。建议关注心血管领域产品组合丰富的平台化公司,如微创医疗、乐普医疗、蓝帆医疗等;同时,建议关注医疗器械领域中产品研发能力强、细分赛道国产化率不高的公司,如迈瑞医疗、心脉医疗、惠泰医疗、启明医疗等。   投资策略:主线一:中医药板块,重磅支持政策不断,政策落地提升信心。品牌OTC中药具有自主定价权,其它中成药集采降价温和,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高,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固生堂、以岭药业。主线二:创新产业链,CXO维持高景气度且估值触底,结合估值以及政策、资金因素,我们更倾向于CDMO和大分子CXO赛道,建议关注:凯莱英、博腾股份、药石科技。主线三:在上述两条主线外,还存在一些其他高景气、高壁垒的赛道:包括特色原料药、制剂出口与核医学等。建议关注:司太立、富祥药业、天宇股份、东诚药业、健友股份、普利制药、远大医药。   行业要闻荟萃:1)安进双特异性分子药物AMG133的临床1期数据结果积极,用于治疗肥胖;2)Rigel公司的Rezlidhia在美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3)礼来在研阿尔茨海默病抗体疗法donanemab3期临床达到所有主要和次要终点;4)argenx的重症肌无力用药efgartigimod在美获得优先审评资格。   行情回顾:上周A股医药板块上涨1.18%,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2.52%,医药行业在28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20位。上周H股医药板块上涨7.06%,同期恒生综指上涨6.07%,医药行业在1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4位。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2-12-05
    • 生物医药行业点评: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规则趋于成熟,报价稳中有升

      生物医药行业点评: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规则趋于成熟,报价稳中有升

      化学制药
        事项:   2022年11月29日,冠脉支架带量采购续约拟中选结果公布。共有10家企业的14款产品拟中选,其中最低价为微创报出的730元(包含50元伴随服务费),有4家企业同时报出了最高价848元(包含50元伴随服务费)。相比2020年冠脉支架首次集采,续约在总需求量增长的同时企业报价也都有所提升。   平安观点:   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落地,集采规则趋于成熟   2022年10月16日,国家联采办发布公告,对冠脉支架带量采购进行续约。本次续约中,各医疗机构首年意向采购总量为1,865,057个(2020年为1,074,722个)。对比两次集采,续约文件对以下几点关键规则进行了调整:   ①低于最高申报价即可中选,而非价格排名淘汰:在2020年冠脉支架集采中,产品按照报价由低到高排序,中选率为10/27(约为37%)。本次续约设定798元/个为产品最高申报价,且增加了伴随服务费50元/个。不设置淘汰率,将上次中标产品最高价设定为本次最高申报价,且增加了伴随服务费,这3点都体现了政府对于集采产品降价的态度趋于温和,在维持最高价格稳定的同时也蕴含着对过低报价纠偏的意味。   ②中选企业按照价格排序梯度分配需求量:按照量价挂钩的原则,将入围产品的需求量拆分为分配量和待分配量,分两步进行需求量分配。中选产品分配量的比例和产品价格排名相关,而其它剩余量的分配在尊重医疗机构选择的同时也体现着向A组产品倾斜(不少于剩余量的50%)。通过这样的调整,企业中选的确定性增强,将有更多企业和新产品中选;同时,由于量价挂钩的梯度分配原则,企业若想争取到更多的分配量,仍需要具有一定的低价优势。面对量与价的权衡,不同企业或采取不同报价策略以获得最大盈利。   面对续约新规,企业报价稳中有升   在续约的拟中选结果中,共有10家企业(对比2020年,增加了雅培和赛诺)的14款产品入围,最低价为微创报出的730元(680元+50元伴随服务),有4家企业同时报出了最高价848元(798元+50元伴随服务)。吉威、易生和乐普在续约中的报价对比2020年的报价均提升了30%以上,分别为75.69%、44.99%和31.47%。   关于续约产品报价和需求量分配的情况详见附表。   传统产品价格走向稳定,创新产品创造新机遇   冠脉支架作为国产化最成功的医疗器械之一,目前已进入成熟期。集采后,相关生产企业多将其作为心血管产品组合的一部分,为其它高毛利的创新产品铺设渠道,如心脏电生理设备、心脏瓣膜等。冠脉支架集采也优化了PCI手术的成本结构,一些可以提升PCI手术效益的新产品,如血管内超声(IVUS)系统、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计算软件等得到了更多应用空间。   目前国家和各省区(联盟)的带量采购已进入常态化,集采品种从高值耗材拓展到大型医疗设备和低值耗材,集采范围时常从单一一个省份扩展至省区联盟甚至全国集采。面虽然集采波及范围甚广,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市场格局较好的产品即使进入集采,价格降幅也更温和,制造端企业仍可以保持较高的毛利率与净利率水平。因此,未来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若想实现超额利润,需要精心进行赛道布局,且提升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用创新产品去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投资策略:   随着冠脉支架集采续约落地,市场对于政策压力的担忧得到一定缓解,后续相关企业的业绩具有较强确定性。建议关注心血管领域产品组合丰富的平台化公司,如微创医疗、乐普医疗、蓝帆医疗等;同时,建议关注医疗器械领域中产品研发能力强、细分赛道国产化率不高的公司,如迈瑞医疗、心脉医疗、惠泰医疗、启明医疗等。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对行业的负面影响;2)研发风险:医疗器械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1-3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