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16)

    • 三季度业绩创上市以来新高,氨基酸品类销售顺利

      三季度业绩创上市以来新高,氨基酸品类销售顺利

      个股研报
        华恒生物(688639)   事件描述   2023年10月26日,华恒生物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64亿元,同比增长38.6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2亿元,同比增长47.42%。单三季度实现营收5.14亿元,同比增长44.92%,环比增长14.38%;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46.19%,环比增长16.97%,均创上市以来最好业绩表现。   事件点评   三季报业绩创上市以来新高,氨基酸品类销售顺利。得益于公司募投项目持续放量及产品品质优异,公司氨基酸类产品产销量规模增长,公司单三季报业绩创上市以来新高。根据Wind资讯及博亚和讯数据,缬氨酸Q3均价为20.72元/kg,环比-17.97%,同比-6.83%。在产品价格下降的背景下,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著,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1.29%,较上半年环比下滑0.57pct,净利率为23.41%,较上半年环比提升0.93pct。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58%,较2023年上半年下降0.23pct;管理费用率为12.17%,较2023年前三季度下降0.88pct。   设立合资公司搭建高丝族氨基酸相关产品中试平台建设,突破量产瓶颈后有望贡献业绩新增量。公司拟与关联方优泽生物共同投资设立优华生物(暂定名),自主构建高性能微生物菌种与生物酶,实施高丝族氨基酸相关产品的中试平台建设。高丝族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饲料等行业,经济价值重大,下游领域使用量大。但由于高丝族氨基酸共用代谢网络,菌株生产能力低,目前市场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下。优泽生物目前在小试中部分产品的发酵产量和转化率等指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将基于自身成熟的工业化体系突破相关产品的量产瓶颈。   新产品新项目持续推进,巩固公司未来成长性。一方面,豆粕减量替代叠加产能提升,公司主力产品缬氨酸成长性强劲。根据Wind资讯及博亚和讯数据,四季度以来缬氨酸均价为21.98元/kg,较三季度均价环比提升6.11%。近年来技术进步推动了缬氨酸价格“平民化”,加速了缬氨酸在饲料领域的豆粕减量替代步伐。根据杭州维高,赤峰华恒拟建设年产2.5万吨缬氨酸、精氨酸及年产1000吨肌醇项目,预计2025年5月投产。另一方面,公司在丁二酸、丙二醇、苹果酸、肌醇、非粮生物基材料等领域的布局有序推进,平台型发展步伐有望持续兑现。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2023年至2025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9.07/31.54/44.84亿元,同比增长34.4%/65.4%/42.2%;实现归母净利润4.31/6.3/8.72亿元,同比增长34.8%/46.0%/38.4%,对应EPS分别为2.74/4/5.53元,PE为33.8/23.2/16.7倍,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宏观环境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27
    • 政策扰动不改稳步向好态势,研发投入加大持续夯实产品力

      政策扰动不改稳步向好态势,研发投入加大持续夯实产品力

      个股研报
        澳华内镜(688212)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52.65%;实现归母净利润4518.70万元,同比增长426.5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726.56万元,同比增长752.70%;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4元,同比增长466.67%。   事件点评   2023Q3公司业绩较去年同期仍有较快增长,但受医疗行业政策扰动影响,Q3业绩环比Q2有所下降。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00%,较Q2环比下降14.72%;2023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10.7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2.23%,较Q2环比下降66.99%。究其原因,新产品AQ-300上市后,公司通过不断加强市场营销体系、渠道以及品牌影响力建设,持续稳定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内镜解决方案,实现了收入、回款及净利润上升。但受医疗行业政策扰动影响,Q3业绩相较Q2仍有所下滑,预期学术会议等逐步回归正常后,公司业绩有望恢复快速增长。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AQ-300产品力并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78.31%;研发费用率为24.75%,较去年同期增加3.56个百分点。一方面,公司持续对AQ-300产品进行打磨和升级,目前已经达到了临床满意的状态,除图像端清晰度上有较大优势外,综合性能也得到了临床医生较大的肯定。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已于2023年8月8日发布了1.8mm超细内镜、2.8mm超细经皮胆道内镜等17款细镜产品,能够在多平台兼容,并可适应更多临床需求。除此以外,公司还对AQL-200L及AQ-100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产品性能及适配范围得到进一步优化。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6.82、10.14、14.27亿元(原值为6.82、10.14、14.27亿元),同比增长53.1%、48.9%、40.6%;分别实现净利润0.82、1.30、2.01亿元(原值为0.82、1.30、2.02亿元),同比增长279.4%、57.9%、54.8%;对应EPS分别为0.62、0.97、1.50元(原值为0.61、0.97、1.51元),以10月25日收盘价60.69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98.7X、62.5X、40.4X,维持“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占有率、产品丰富度等与国际知名企业存在较大差距的风险;产能相对不足风险;行业政策变化及产品认证风险;技术创新和研发失败的风险;奥林巴斯在中国开展本土化研发及生产的风险;医疗反腐升级带来的冲击。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26
    • 新材料周报:海利得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远气体新增电子级硅烷项目

      新材料周报:海利得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远气体新增电子级硅烷项目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市场与板块表现:本周基础化工和新材料板块表现偏弱,子版块普遍下跌。基础化工涨跌幅为-3.86%,跑赢沪深300指数0.31%,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9位。新材料指数涨跌幅为-4.26%,跑输沪深300指数0.09%。观察各子板块,行情普遍下跌,锂电化学品下跌0.77%、膜材料下跌4.41%、可降解塑料下跌4.46%、OLED材料下跌4.82%、有机硅下跌5.43%、碳纤维下跌6.31%、半导体材料下跌7.83%。   观察估值,新材料部分子板块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新材料指数市盈率为17.77倍,处于近三年0%分位数水平。有机硅市盈率为22.9倍(31%,近三年分位数水平);碳纤维市盈率为26.81倍(0%);锂电池市盈率为20.48倍(0%);锂电化学品市盈率为18.17倍(11%);半导体材料市盈率为79.06倍(0%);可降解塑料市盈率为29.31倍(92%);OLED材料市盈率为倍(0%);膜材料市盈率为285.98倍(100%)。   从交易拥挤度情况看,当前新材料具备显著的配置优势。本周新材料指数交易拥挤度为3.49%,处于近两年10.0%分位数水平,膜材料、有机硅和锂电化学品等版块具备显著的配置优势。   超九成个股下跌:上周新材料板块中,实现正收益个股占比为8.11%,表现占优的个股有帝科股份(16.42%)、星源材质(8.71%)、新纶新材(7.35%)等,表现较弱的个股包括冠石科技(-18.83%)、雅克科技(-15.23%)、金城医药(-14.37%)等。机构净流入的个股占比为8.11%,净流入较多的个股有帝科股份(1.26亿)、新宙邦(0.78亿)、星源材质(0.59亿)等。78只个股中外资净流入占比为30.77%,净流入较多的个股有雅克科技(1.28亿)、天赐材料(0.61亿)、南大光电(0.34亿)等。   行业动态   行业要闻:   四川永盈15万吨BDO项目预计12月投产   印度推出PLA饮用水瓶   和远气体新增电子级硅烷项目   海利得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重要上市公司公告(详细内容见正文)   投资建议   新材料是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关注半导体材料、可降解材料、生物基材料、催化剂、吸附分离材料、高性能纤维等板块。新材料领域的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如半导体、新能源、食品、医药等领域的技术持续迭代升级,随着国内研发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布局优化以及政策扶持,我国新材料产业正步入加速成长期。我们认为新材料产业投资主要围绕三大逻辑:1)国产替代;2)政策推动;3)消费升级。我们推荐研发及管理能力优秀、产业链持续升级的优秀标的,重点领域包括半导体材料、可降解材料、生物基材料、催化剂、吸附分离材料、高性能纤维等板块,维持行业“领先大市-B”评级。   重点关注板块及标的:   半导体材料:【金宏气体】民营工业气体龙头,大宗气体及电子特气双轮驱动。【中巨芯】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领先者,电子特气及前驱体或成为新增长极。可降解材料:【海正生材】率先实现聚乳酸量产突破,可降解塑料下游市场前景广阔。   生物基材料:【凯赛生物】全球长链二元酸龙头,招商局入股共拓生物基尼龙新市场。【华恒生物】L-丙氨酸技术全球领先,构筑“氨基酸+维生素+新材料”三重成长曲线。   催化剂:【凯立新材】贵金属催化剂应用广泛,强研发能力驱动下游应用推陈出新。   吸附分离材料:【蓝晓科技】国内吸附分离材料龙头,盐湖提锂、多肽、超纯水等领域高景气推动持续成长。   高性能纤维:【海利得】国内差异化涤纶工业丝领军者,越南基地扩展加速全球化步伐。【泰和新材】国内芳纶龙头,芳纶涂覆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政策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3-10-24
    • 基础化工2023年中报综述:行业景气下行,盈利水平整体下滑

      基础化工2023年中报综述:行业景气下行,盈利水平整体下滑

      化学原料
        化工景气持续下行, 产品价格普跌。 2023 年上半年受到原料和产品价格同步下滑、疫后恢复不及预期、 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不振等影响, 化工行业景气持续下行,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化学纤维、 橡胶塑料制品和石油开采累计同比均为负, CCPI 指数由年初的 4815 回落至 6 月内最低 4217。 2023 年上半年化工品价格普跌, 其中 14 个品种的价格实现同比上涨, 纯 MDI 同比涨幅为 21.31%。   上半年营收利润整体下滑。 2023 年上半年基础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10311.99 亿元, 同比下降 7.18%, 实现归母净利润 666.02 亿元, 同比下降 50.68%。 基础化工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为 4.05%, 同比下滑 5.24pct; 投入资本回报率为 2.62%, 同比下滑 3.63pct;毛利率为 16.74%, 同比下滑 6.2pct; 净利率为 6.83%, 同比下滑 6.14pct。 2023Q2 基础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5286.64 亿元, 同比下滑 10.87%, 环比增长 5.91%; 实现归母净利润 325.22 亿元, 同比下滑 55.31%, 环比下降 3.62%。 Q2 基础化工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98%, 同比下滑 3.03pct, 环比下滑 0.08pct; 毛利率为 16.17%, 同比下滑 6.44pct, 环比下滑 1.15pct; 净利率为 6.54%, 同比下滑 6.67pct, 环比下滑 0.58pct。   钛白粉: 内需恢复不及预期, 供应仍过剩。 2023 年上半年, 钛白粉板块实现营收206.68 亿元, 同比下降 4.59%, 实现归母净利润 14.87 亿元, 同比下降 52.67%。 分季度来看, 2023Q2 钛白粉板块实现营收 97.54 亿元, 同比下降 10.82%, 环比下降 10.63%;实现归母净利润 8.42 亿, 同比下降 47.47%, 环比增长 30.6%。 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 上半年龙佰集团、 惠云钛业两家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 分别为 6.75%、 6.21%, 龙佰集团、惠云钛业、 金浦钛业、 安纳达、 中核钛白、 鲁北化工等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下滑, 分别为-44.31%、 -78.98%、 -286.98%、 -49.96%、 -60.12%、 -88.5%。 下游需求不振, 钛白粉价格同比大幅下降, 原材料成本压力较大, 行业盈利下降。 盈利能力方面, 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毛利率均同比出现下滑。   半导体光刻胶: 光刻胶景气持续提升。 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 上半年华懋科技、 彤程新材、 上海新阳三家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 分别为 40.94%、 16.43%、 0.41%, 华懋科技、 彤程新材、 上海新阳、 南大广电等四家归母同比实现正增长, 分别为 12.48%、 21.3%、775.81%、 5.43%。盈利能力方面, 净资产收益率上海新阳、彤程新材同比分别提升 1.72pct、0.68pct, 毛利率上海新阳、 彤程新材同比提升 2.48pct、 0.48pct。   农药: 价格持续走低, 业绩同比下滑。 2023 年上半年, 农药板块实现营收 761.40亿元, 同比下降 18.25%, 实现归母净利润 52.69 亿元, 同比下降 52.12%。 分季度来看,2023Q2 农药板块实现营收 375.31 亿元, 同比下降 24.54%, 环比下降 2.4%; 实现归母净利润 20.06 亿, 同比下降 63.77%, 环比下降 38.12%。 受宏观经济及市场供需波动周期的影响, 农药价格持续走低, 农药板块业绩同比下滑。 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 上半年辉丰股份、 国光股份、 中旗股份、 中农立华四家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 分别为 37.62%、 8.94%、6.14%、 3.15%, 国光股份、 中农立华、 诺普信、 贝斯美、 海利尔等五家归母同比实现正增长, 分别为 20.11%、 9.56%、 5.29%、 5.1%、 0.47%。   氟化工: 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 9.42%, 萤石价格同比上涨 14.22%。 2023 年上半年,氟化工板块实现营收 266.78 亿元, 同比下降 9.42%,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73 亿元, 同比下降 58.29%。 分季度来看, 2023Q2 氟化工板块实现营收 143.89 亿元, 同比下降 10.86%,环比增长 17.09%; 现归母净利润 10.46 亿, 同比下降 49.98%, 环比增长 66.94%。 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 上半年金石资源、 永和股份、 昊华科技三家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 分别为 33.3%、 17.78%、 6.50%, 金石资源、昊华科技两家归母同比实现正增长, 分别为 34.71%、1.94%。   钾肥: 终端需求不振, 钾肥盈利能力下降。 2023 年上半年, 钾肥板块实现营收 164.52亿元, 同比下降 31.21%, 实现归母净利润 82.03 亿元, 同比下降 37.17%。 分季度来看,2023Q2 钾肥板块实现营收 87.3 亿元, 同比下降 37.46%, 环比增长 13.05%; 归母净利润45.51 亿元, 同比下降 45.25%, 环比增长 24.66%。 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 上半年仅亚钾国际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 为 14.65%, 盐湖股份、 亚钾国际、 东方铁塔三家归母同比均出现下滑, 分别为-44.33%、 -34.66%、 -25.25%。 盈利能力方面, 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均出现一定下滑。   投资建议: 展望下半年,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复苏, 原材料和化工品去库存持续推进, 下游终端需求整体复苏, 化工品价格有望在上游原油等原材料成本支撑以及“金九银十” 消费旺季双重作用下反弹上行, 行业景气不断改善, 维持“同步大市-A” 评级。   半导体光刻胶板块, 建议关注彤程新材, 受半导体市场下降影响, 公司 2023 年上半年半导体光刻胶实现销售收入 8258 万元, 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但得益于胶成熟产品的持续放量以及新产品的增加, KrF 光刻胶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速达到 52.56%。 I 线光刻胶方面, ICA 光刻胶开始放量, 增长率达到 96.82%。 2023 年上半年, 北旭电子实现销售收入 1.32 亿元, 同比增长-3.5%; 面板光刻胶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9.6%, 国内市占率约为 21.5%。   农药钾肥板块, 全球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背景下, 农药化肥景气有望保持, 2023 年上半年受到外部需求不足、 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 农化企业业绩出现下滑, 行业景气回落,从长期看, 农药、 化肥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刚需农资物品长期需求保持稳定, 建议关注扬农化工、 盐湖股份。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风险、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其他不可抗力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3-09-19
    • 新材料周报:从苹果首款碳中和产品,看可持续新材料机遇

      新材料周报:从苹果首款碳中和产品,看可持续新材料机遇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市场与板块表现:本周基础化工和新材料板块表现偏弱,跟随指数继续回调。基础化工涨跌幅为-0.55%,跑赢沪深300指数0.29%,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6位。新材料指数涨跌幅为-1.72%,跑输沪深300指数0.89%。观察各子板块,可降解塑料下跌0.06%、有机硅下跌0.51%、半导体材料下跌0.61%、OLED材料下跌2.27%、膜材料下跌2.87%、锂电化学品下跌2.89%、碳纤维下跌3.1%。   观察估值,新材料部分子板块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新材料指数市盈率为18.79倍,处于近三年1%分位数水平。有机硅市盈率为25.28倍(41%,近三年分位数水平);碳纤维市盈率为29.41倍(0%);锂电池市盈率为23.95倍(0%);锂电化学品市盈率为18.33倍(10%);半导体材料市盈率为86.79倍(7%);可降解塑料市盈率为33.35倍(98%);膜材料市盈率为265.47倍(98%)。   从交易拥挤度情况看,当前新材料具备显著的配置优势。本周新材料指数交易拥挤度为3.57%,处于近两年11.0%分位数水平,有机硅、碳纤维、锂电池和可降解塑料等板块具备显著的配置优势。   近两成个股上涨:上周新材料板块中,实现正收益个股占比为27.03%,表现占优的个股有冠石科技(22.23%)、吉林碳谷(8.36%)、莱茵生物(7.97%)等,表现较弱的个股包括德邦科技(-12.05%)、新宙邦(-11.45%)、尚太科技(-9.28%)等。机构净流入的个股占比为26.13%,净流入较多的个股有南大光电(0.67亿)、江丰电子(0.51亿)、金城医药(0.36亿)等。78只个股中外资净流入占比为50.00%,净流入较多的个股有天赐材料(1.72亿)、新宙邦(1.19亿)、蓝晓科技(1.18亿)等。   行业动态   行业要闻:   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公司成功生产高性能茂金属聚乙烯产品   杭州市政府发布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聚焦多领域产业创新山西省发改委发布积极发展生物材料产业政策,推动产业规模扩大   投资建议   从苹果首款碳中和产品看可持续新材料机遇。北京时间2023年9月13日凌晨1点,苹果在其秋季新品发布会首次发布全新的AppleWatch系列产品,宣布该系列产品为苹果首批达到碳中和的产品。苹果称每款碳中和的AppleWatch产品减排幅度超过75%,制造过程采用100%清洁电力,产品总重量30%采用回收材料或可再生材料,50%的运输不涉及空运。苹果计划到2030年全部碳足迹实现碳中和,并完成减排目标,制造的全部产品实现净零碳排放,在产品和包装中只使用循环材料和可再生材料,并提高材料回收率,并到2025年,在包装中彻底淘汰塑料材料。我们认为苹果加快碳中和步伐将对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产生示范效应,或推动生物基材料应用持续成长。生物基材料较石化路线平均节能减排30-50%,并具备更好的降解能力,已运用于华为等供应链。   投资建议:苹果计划2030年实现碳中和,生物基材料较石化基产品实现降本减排,且已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建议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海正生材。凯赛生物:公司生物基尼龙应用范围广泛,较石化基尼龙碳排放下降50%以上。公司计划投建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尼龙,央企招商局入股有望加速生物基尼龙推广。   华恒生物:投资建设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产能,下游PBS可降解塑料前景可期。2022年10月公司计划募投17.2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和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项目,其中丁二酸下游应用主要为可降解塑料PBS,合成生物法丁二酸兼具污染小纯度高等优势,公司预计全面达产后,包括玉米淀粉及副产物、葡萄糖等产品在内,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22.4亿元。海正生材:国内率先突破丙交酯并且实现PLA量产,有望受益于可降解塑料加速推广。目前拥有设计产能4.5万吨,子公司海诺尔二期2万吨聚乳酸生产线已完成试生产,开始投入运营,IPO募投年产15万吨聚乳酸项目部分建筑单体已结顶,项目仍在建设中,预计2024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政策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3-09-19
    • 平台型合成生物龙头,构筑“氨基酸+维生素+新材料”三重成长曲线

      平台型合成生物龙头,构筑“氨基酸+维生素+新材料”三重成长曲线

      个股研报
        华恒生物(688639)   投资要点:   全球平台型合成生物学龙头,产品矩阵扩张推动业绩成长。基于合成生物制造,公司深耕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研发生产,实现了全球首次厌氧发酵法规模化生产L-丙氨酸,2021年于科创板上市,推动了L-缬氨酸厌氧发酵法技术的产业化,并布局丁二酸、苹果酸、丙二醇、肌醇等新品。公司设有河北秦皇岛、合肥、内蒙古巴彦淖尔和内蒙古赤峰四大生产基地,现有和规划生物基产品产能共计23.6万吨。   “环保替代+国内渗透率提升+日化领域拓展”等因素推动MGDA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厌氧发酵法L-丙氨酸优势显著,龙头地位有望维持。L-丙氨酸下游应用广泛,是合成新型绿色螯合剂MGDA的主要原料,占总需求的50%以上。2016-2023年期间全球丙氨酸需求复合增长率为12.83%,2023年需求或为8.1万吨,L-丙氨酸占比近八成。受益于对传统螯合剂的替代、国内洗碗机渗透率提升以及MGDA在日化等下游领域应用的扩张,预计MGDA需求提升有望推动L-丙氨酸持续成长。公司于2012年实现了全球首次万吨级的厌氧发酵L-丙氨酸商业化生产,2022年全球市占率已超60%。公司依托厌氧发酵法技术优势有望维持龙头地位。   拥有发酵法和酶法两大平台,经验积累向氨基酸与维生素新品迁移。自成立以来,公司构建了发酵法和酶法两大工艺平台,除丙氨酸以外,积累了缬氨酸和维生素等生产工艺。公司长期坚持产学研结合,通过技术转让、委托研发和增资控股等形式与天工所等机构以及张学礼、郑华宝等科学家协作,推动技术经验向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新品迁移。公司L-缬氨酸、D-泛酸钙和DL-丙氨酸等产品已为公司贡献增量业绩。L-缬氨酸:饲料必需氨基酸,受益于豆粕减量替代,2020-2023年期间CAGR为24%;D-泛酸钙:亦称维生素B5,依托β-丙氨酸酶法工艺生产,兼具环保和成本优势;DL-丙氨酸:以自产L-丙氨酸为原料使用酶法生产,食品添加剂增长稳健。   核心客户稳定,可降解材料、苹果酸及维生素等新品推动成长。公司在生物制造方面的领先经验与优质的产品性能表现使客户粘性较强,面向巴斯夫等大客户的销售稳中有增,募投和后续储备品类丰富。丁二酸:相比化工合成法纯度高污染小,有望受益于可降解塑料PBS需求增长,预计满产贡献营收22.4亿元。1,3-丙二醇:PTT纤维主要原材料,有望对涤纶等纤维形成替代,公司入局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苹果酸:增量需求广阔的酸味剂,公司已完成食品安全认证,预计满产贡献营收7.9亿元。肌醇:生物体所需维生素B族之一,发酵法成本优势显著。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我们预测2023年至2025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9.4/29.28/47.06亿元,同比增长36.8%/50.9%/60.7%;实现归母净利润4.53/6.8/8.92亿元,同比增长41.4%/50.2%/31.3%,对应EPS分别为2.87/4.31/5.66元,PE为35.1/23.4/17.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宏观环境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8页
      2023-09-14
    • 新材料周报:北京市面向前沿材料鼓励产业发展,加快合成生物技术应用

      新材料周报:北京市面向前沿材料鼓励产业发展,加快合成生物技术应用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市场与板块表现:本周基础化工和新材料板块表现偏弱,跟随指数短期回调。基础化工涨跌幅为2.15%,跑赢沪深300指数0.64%,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8位。新材料指数涨跌幅为1.67%,跑赢沪深300指数0.15%。观察各子板块,有机硅上涨2.08%、可降解塑料上涨1.57%、锂电化学品上涨1.44%、膜材料上涨1.38%、碳纤维上涨1.38%、半导体材料上涨1.12%、OLED材料上涨0.84%。   观察估值,新材料部分子板块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新材料指数市盈率为19.39倍,处于近三年4%分位数水平。有机硅市盈率为25.67倍(40%,近三年分位数水平);碳纤维市盈率为29.62倍(1%);锂电池市盈率为25.07倍(0%);锂电化学品市盈率为19.06倍(14%);半导体材料市盈率为88.24倍(8%);可降解塑料市盈率为33.72倍(99%);膜材料市盈率为269倍(99%)。   从交易拥挤度情况看,当前新材料具备显著的配置优势。本周新材料指数交易拥挤度为3.74%,处于近两年15.0%分位数水平,有机硅、碳纤维、锂电池和可降解塑料等板块具备显著的配置优势。   超八成个股上涨:上周新材料板块中,实现正收益个股占比为83.78%,表现占优的个股有吉林碳谷(8.87%)、德邦科技(8.09%)、冠石科技(6.07%)等,表现较弱的个股包括斯迪克(-3.06%)、帝科股份(-1.99%)、德方纳米(-1.9%)等。机构净流入的个股占比为63.96%,净流入较多的个股有万华化学(1.34亿)、恒力石化(0.88亿)、天岳先进(0.75亿)等。78只个股中外资净流入占比为67.95%,净流入较多的个股有恩捷股份(1.07亿)、恒力石化(0.45亿)、星源材质(0.34亿)等。   行业动态   行业要闻:   深圳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袋,2025年1月1日正式执法   阿里巴巴:2023年5-7月期间生物降解餐具/购物袋等产品销量显著增长北京市政府推动新材料和合成生物学产业创新发展   埃克森美孚:全球推行化学回收,预计到2026年每年处理50万吨塑料废弃物   重要上市公司公告(详细内容见正文)   投资建议   《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印发,面向前沿材料鼓励产业发展。《方案》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前瞻布局。着眼全球科技前沿,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顶级科学家团队、领军企业“X实验室”等创新力量,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提升“从0到1”原始创新能力,下好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先手棋。   面向前沿新材料需求,重点发展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等细分产业。加快合成生物底层技术、定量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创制等技术突破,打造人造生物及人工生物器件研究平台,推动人工生命元器件、生物体系设计再造、人工多细胞体系设计构建调控等前沿合成生物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有序推动合成生物学前沿创新技术在药物研发生产、疾病治疗、环境保护、能源供应和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应用。政策支持下,我们建议关注相关板块新材料标的,包括凯赛生物、华恒生物、海正生材、凯立新材、海利得、蓝晓科技、久吾高科等。   凯赛生物:全球长链二元酸龙头,招商局入股有望拓宽生物基尼龙空间。   华恒生物:全球丙氨酸龙头,选品及规模化能力突出有望持续拓展品类。   海正生材:国内首家实现聚乳酸规模化生产,IPO募投年产15万吨聚乳酸项目将于2024年底投产,有望受益于可降解材料渗透率提升。   凯立新材:贵金属催化剂龙头,拓展应用领域加快实现进口替代。   海利得:占据全球30%安全带丝市场及超过60%的涤纶安全气囊丝市场,帘子布获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巨头长期认证。   蓝晓科技:吸附分离材料龙头,新能源金属提取、多肽药物及半导体高景气推动持续成长。   久吾高科:国内分离膜及吸附材料领先企业,盐湖提锂“吸附+膜”法推动成长。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政策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3-09-13
    • 新材料周报:浙江印发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通知,关注再生资源回收领域

      新材料周报:浙江印发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通知,关注再生资源回收领域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市场与板块表现:本周基础化工和新材料板块走出普涨行情。基础化工涨跌幅为3.04%,跑赢沪深300指数0.82%,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5位。新材料指数涨跌幅为4.19%,跑赢沪深300指数1.97%。观察各子板块走出普涨行情,半导体材料上涨10.57%、OLED材料上涨6.1%、可降解塑料上涨3.83%、碳纤维上涨3.77%、有机硅上涨3.31%、膜材料上涨2.45%、锂电化学品上涨0.26%。   观察估值,新材料部分子板块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新材料指数市盈率为20.53倍,处于近三年0%分位数水平。有机硅市盈率为25.47倍(40%,近三年分位数水平);碳纤维市盈率为29.94倍(1%);锂电池市盈率为25.97倍(2%);锂电化学品市盈率为19.46倍(17%);半导体材料市盈率为86.77倍(4%);可降解塑料市盈率为33.5倍(99%);膜材料市盈率为267.53倍(99%)。   从交易拥挤度情况看,当前新材料具备显著的配置优势。本周新材料指数交易拥挤度为3.22%,处于近两年2.0%分位数水平,具备显著的配置优势。   近八成个股上涨:上周新材料板块中,实现正收益个股占比为78.38%,表现占优的个股有德邦科技(18.97%)、阿石创(14.11%)、清溢光电(13.14%)等,表现较弱的个股包括建龙微纳(-14.16%)、万润新能(-7.02%)、振华新材(-6.01%)等。机构净流入的个股占比为55.86%,净流入较多的个股有万华化学(1.95亿)、海南橡胶(1.69亿)、紫江企业(1.21亿)等。78只个股中外资净流入占比为64.10%,净流入较多的个股有恩捷股份(1亿)、紫江企业(0.52亿)、天岳先进(0.51亿)等。   行业动态   行业要闻:   浙江省计划3年内重点整治再生塑料回收、废塑料加工等行业万华化学扩展生物基业务,万华化学集团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西班牙生物塑料制造商ADBioplastics推出PLA-Premium,聚乳酸行业获新突破哈工大马军院士团队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实现聚乳酸新应用   重要上市公司公告(详细内容见正文)   投资建议   浙江印发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通知,关注再生资源回收领域。2023年9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省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计划通过3年努力,基本实现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榨菜腌制、修造船、复合布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废橡胶利用、废塑料加工、木质家具、建材石料加工、烧结砖、玻璃制造、化工和电镀等13个重点行业的工艺装备优化升级、污染防治科学精准、节能降耗协同增效、环境管理体系健全、环境风险安全可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环境治理和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政策驱动下,我们建议关注再生资源回收板块,包括凯赛生物、华恒生物、蓝晓科技、三联虹普等。   凯赛生物:全球长链二元酸龙头,招商局入股有望拓宽生物基尼龙空间。公司积极探索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替代玉米等粮食原料作为生物制造原料,在山西合成生物产业园进行万吨级秸秆制乳酸试验项目,目前进展顺利。   华恒生物:全球丙氨酸龙头,选品及规模化能力突出有望持续拓展品类。公司投资合成生物学企业武汉睿嘉康。睿嘉康主要针对非粮厌氧有机醇酸管线的生物燃料、生物材料进行布局与研究,实现对农业秸秆、水华藻体、废弃淀粉等多样化非粮废弃生物质原料的利用。   蓝晓科技:公司创新研发CO2捕捉材料,通过与欧洲大型化学品公司的合作,已经实现了向欧洲市场提供二氧化碳捕捉的吸附材料,形成了商业化应用案例。蓝晓科技自主研发材料吸附效率更高,有望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场景中。三联虹普:公司在再生聚酯、再生聚酰胺、再生素纤维等领域拥有全流程工艺,再生项目订单稳健。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政策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3-09-04
    • 眼健康医疗服务稳步恢复,加速打造临床应用研究优势

      眼健康医疗服务稳步恢复,加速打造临床应用研究优势

      个股研报
        何氏眼科(301103)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32.66%;实现归母净利润7834.79万元,同比增长87.3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436.04万元,同比增长88.00%;基本每股收益为0.50元,同比增长69.33%。   事件点评   2023H1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原因是居民医疗消费需求逐步恢复以及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张。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32.66%,已接近2021H1同比增速36.91%;2023H1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436.04万元,同比增长88.00%,已接近2021H1同比增速97.73%。2023上半年公司业绩稳步恢复,主要得益于经济复苏带来居民医疗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导致收入增长。   除视光服务外,公司各项业务毛利率均有所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优化带动净利率明显提升。2023H1公司屈光不正手术矫正服务、白内障诊疗服务、玻璃体视网膜诊疗服务、其他眼病诊疗服务、非手术治疗、视光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50.53%、45.11%、31.48%、52.90%、33.32%、48.99%,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动1.34、11.62、6.15、8.38、12.03、-0.16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为44.97%,较去年同期提升4.12个百分点。尽管上半年公司各项费用增长较快(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9.28%,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0.42%,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015.38%),但得益于毛利率优化公司净利率明显提升:2023H1公司净利率为12.34%,较去年同期提升3.41个百分点。   依托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公司积极开展临床应用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公司是国家卫健委防盲治盲培训基地和国际眼科理事会眼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通过整合国内、国际优质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培训体系优势和培训经验,多年来为国内外累计培训了5万余名医生及管理人才。同时公司也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每年承担大量的新药、新器械、新设备的临床研究工作,2023年上半年完成临床试验项目5项,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13项。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02、18.24、23.04亿元(原值为14.25、18.37、23.37亿元),增速分别为46.7%、30.1%、26.3%,净利润分别为1.51、2.00、2.62亿元(原值为1.54、2.00、2.67亿元),增速分别为355.7%、32.3%、30.9%,对应EPS分别为0.96、1.27、1.66元(原值为0.98、1.27、1.69元),以8月30日收盘价34.46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36.0X、27.2X、20.8X。考虑到公司的眼健康医疗服务稳步恢复,维持“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环境变化造成经营受阻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变化风险;医疗纠纷或事故风险;业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8-31
    • CDMO业务持续承压,静待行业回暖及新产能释放

      CDMO业务持续承压,静待行业回暖及新产能释放

      个股研报
        和元生物(688238)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报, 2023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375.10 万元, 同比减少 37.92%; 实现归母净利润-4479.79 万元, 同比减少 323.70%;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947.30 万元, 同比减少 385.98%; 基本每股收益为-0.07 元, 同比减少 255.56%。   事件点评   2023H1 公司业绩较去年同期明显下滑, 但 Q2 相比 Q1 环比有显著改善,行业回暖拐点将至。 2023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及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明显下滑, 主要原因是: ①内外部经济市场恢复不及预期, 下游客户融资不畅, 使公司的市场业务拓展和项目交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短期内营业收入及回款速度下降; ②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并为临港产业基地如期投产不断储备人员, 短期内运营成本大幅增长, 营业毛利和净利润下降。 目前行业投融资出现明显复苏迹象, 公司 Q2 业绩较 Q1 环比也有明显改善: ①2023H1 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出现回暖态势, Q2 投融资事件相比 Q1 增长 61%、 金额增长 115%, 并且国内多家基因和细胞治疗公司陆续完成融资; ②2023Q2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295.96 万元, 环比增长 71.99%; Q2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05.46 万元, 较 Q1 的-3174.33 万元明显收窄。   2023H1 公司 CRO 业务稳健增长, 但 CDMO 业务下滑明显。 ①在 CRO业务上, 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 尝试拓展新领域, 扩大服务场景, 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2023H1 实现销售收入 3308.72 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35.69%。②在 CDMO 业务上, 受外部持续经济低迷、 市场回暖速度不及预期、 下游客户融资压力上升等因素影响, 公司 CDMO 项目订单出现不同程度延缓、业绩有所下滑。2023H1 实现销售收入 4430.73 万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 58.55%。   临港一期下半年有望投产, 产能释放可期。 2023 年 4 月 21 日 , “和元智造精准医疗产业基地” 于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开业, 总投资约人民币 15 亿元, 总建筑面积约 77,000 平方米, 反应器最大规模可达 2000L, 可持续为全球基因和细胞治疗行业提供 DNA 到 NDA 的一站式 CRO/CDMO 解决方案。 截至 2023H1, 临港大规模基地建设已累计投入超过 8 亿元, 各项建设及设备调试工作有序推进中, 预计 2023 年下半年项目一期将正式投产, 为进一步产能释放做好充分准备。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分别实现营收 3.85、 5.24、 7.00 亿元(原值为4.03、 5.25、 6.51 亿元), 同比增长 32.2%、 35.9%、 33.7%; 分别实现净利润 0.46、 0.51、 0.62 亿元(原值为 0.46、 0.50、 0.61 亿元), 同比增长17.3%、 10.9%、 22.2%; 对应 EPS 分别为 0.07、 0.08、 0.10 元(原值为0.09、 0.10、 0.12 元), 以 8 月 28 日收盘价 9.62 元计算, 对应 PE 分别为136.0X、 122.7X、 100.4X。 考虑到公司临港新产能即将释放, 并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宽前瞻性研发应用方向, 已在基因治疗基础研究和生产工艺开发各方面均实现不同程度进展。 加之目前行业回暖迹象已初步显现, 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恢复, 故维持“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   基因治疗行业发展存在不确定因素; 客户新药研发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基因治疗 CDMO 业务增长趋势放缓的风险; CDMO 业务未来拓展的不确定性风险; 短期内产能不足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8-2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