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735)

    • 业绩符合预期,电商业务快速增长

      业绩符合预期,电商业务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一心堂(002727)   事件: 4 月 28 日晚,公司发布 2021 年 1 季报:1 季度营业收入 3.4亿元(+11.07%) ;归母净利润 2.6 亿元(+27.28%) ; 扣非净利润 2.52亿元(+26.63%),经营活动现金 2.56 亿元(-14.95%)。   具体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 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 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与2020 年 1 季度基数有关(2020 年 Q1 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9.3%/16.5%,利润增速不及收入增速)。毛利率 37.0%,同比增加 0.8pp,毛利率同比上升,与 2020 年 1 季度受疫情影响, 产品销售结构有所不一样,毛利率偏低有关;销售费用率 24.6%(同比-0.4pp),预计与会计处理调整有关,管理费用率 3.1%(同比-0.1pp)。   加大门店拓展, 持续推进市县乡一体化店群。   截止 2021 年 1 季度末, 公司总门店数 7537 家, 2021 年 1 季度新开业门店数 372 家,关闭 5 家,搬迁店 35 家,净增加门店 332 家。 新建门店集中在云南市场,云南省外区域主要在川渝市场、广西、贵州继续夯实区域优势。 公司坚持少区域高密度网店布局策略, 在省会级、地市级、县市级、乡立体纵深布局, 背后的逻辑是,店群效应能增加门店之间的协同能力,也能形成区域的品牌竞争力, 少区域高密度布局从品牌效益、物流配送、用药习惯、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加快布局现有门店网点 O2O 业务, 电商业务快速增长。   公司 2021 年 1 季度电商业务销售同比增长 113.6%,主要贡献来源于O2O 业务的销售增长。 O2O 业务销售额同比上年同期增长 234.9%,O2O 业务交易次数同比上年同期增长 338.74%。公司抓住 O2O 销售机会,加快布局现有门店网点 O2O 业务就近配送模式,着重推动一心到家 O2O 自营业务的销售规模。 截止 2021 年 1 季度末, O2O 业务门店数达到 6274 家,覆盖率达到门店总数的 83.2%, 持续推进互联网业务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1-2023 年净利润分别为 10.11 亿、 12.56亿、 15.47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8.04%、 24.16%、 23.22%, EPS分别为 1.70 元、 2.11 元、 2.60 元,对应当前股价分别为 24 倍、 20 倍和 16 倍 PE。 公司经营效率提升,区域优势不断夯实,业绩增长提速,估值处于历史中枢位置。继续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风险; 整合不及预期风险; 政策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04-29
    • 扣除股权支付和汇兑损益后业绩增速126%,海外装机迅猛

      扣除股权支付和汇兑损益后业绩增速126%,海外装机迅猛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事件:4月26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84.37%;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51.82%;扣除股份支付和汇兑损益影响后,税后经营性利润同比增长125.8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9亿元,同比增长346.94%。股份支付和汇兑损益变动影响净利率   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0.53pct至70.99%,若考虑运输费用口径变化则提升幅度更大,我们预计主要是因为毛利率较高的检测试剂收入占比提升;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6.43pct至14.70%,主要是因为海外出差活动减少;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11.52pct至16.42%,主要是受到股份支付摊销的影响;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2.00pct至7.56%,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3.82pct至-0.36%,主要受汇兑损益变动所致;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下降6.77pct至31.58%。疫情整体可控,国内外收入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2021年国内疫情整体可控,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国内业务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加之2020年新拓展的医疗客户新增试剂需求,国内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国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新增装机约300台,累计实现装机超8,400台。随着公司推出大型仪器后中大型终端客户占比提升、高端机型销售模式转为与试剂订货量挂钩、术前八项等检测量大的常规项目菜单补全,我们认为公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的年均单产有望快速提升。   随着海外疫情有所缓解,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海外业务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海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新增装机约900台,累计实现装机超8,800台。公司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不仅受益于新冠检测试剂的销售、进而带动仪器装机以及炎症等其他检测试剂的销售,更多得益于“Snibe”海外品牌知名度的逐年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80亿/37.49亿/48.90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1%/30%/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6亿/16.39亿/21.85亿,分别增长23%/42%/33%;EPS分别为2.80/3.97/5.30,按照2021年4月26日收盘价126.30元对应2021年41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波动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04-28
    • 国内大型仪器和中大型客户占比增加,海外品牌知名度提升

      国内大型仪器和中大型客户占比增加,海外品牌知名度提升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事件:3月30日晚,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1.95亿元,同比增长30.53%;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21.56%;扣非净利润8.57亿元,同比增长19.36%;扣除股份支付和汇兑损益影响后,公司2020年度税后经营性利润同比增长41.26%。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26.2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77亿元,同比增长17.42%。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9股并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12亿元(含税)。   国内新增大型仪器和中大型客户的数量占比提升,有望推动仪器年均单产增加   虽然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但全年国内仍实现销售收入13.67亿元,同比增长2.22%;国内化学发光仪新增装机1,363台,其中大型化学发光仪MAGLUMI 4000 Plus、MAGLUMI X8装机数量占比达到53.26%,其中超高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AGLUMI X8仪器累计装机437台。   公司产品服务的三级医院客户数量也稳步提升,相比2019年末增加127家至1034家,其中三甲医院数量覆盖数量达726家,公司产品的三甲医院覆盖率提升为47.89%。   随着公司推出大型仪器后中大型终端客户占比提升、高端机型销售模式转为与试剂订货量挂钩、术前八项等检测量大的常规项目菜单补全,我们认为公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的年均单产有望快速提升。   借助新冠试剂加速海外中大型客户的拓展,扣除新冠试剂销售收入后海外仍实现47%的增长   公司于2020年2月上旬成功研发出全自动化学发光新冠抗体检测试剂,并首家完成欧盟地区CE准入。得益于在海外已建立的成熟销售网络和稳固客户基础,新冠抗体检测试剂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同时为欧洲和拉美部分国家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提供了新冠抗体检测的产品服务方案,有利推动了海外中大型医疗终端客户的拓展。   公司全年实现海外业务销售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140.16%;海外化学发光免疫仪器销售1,868台,中大型机销量占比提升至26.23%。若剔除新冠抗体检测试剂实现的销售收入,海外业务销售收入仍实现46.76%的高速增长。由此推断,公司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不仅受益于新冠检测试剂的销售、进而带动仪器装机以及炎症等其他检测试剂的销售,更多得益于“Snibe”海外品牌知名度的逐年提升。   持续丰富发光和生化的试剂产品线,MAGLUMIX3提升公司化学发光产品在中小客户的竞争力   公司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投入,2020年国内新增化学发光免疫试剂20项注册证,生化试剂20项注册证;proGRP、HE4、PIVKA-II等肿瘤标志物项目均为国内领先,在甲状腺功能、心血管疾病和炎症监测类的检测项目都有临床需求的新产品推出。公司于2019年组建了分子诊断研发团队,于2020年9月推出了首款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目前已有三项新冠核酸检测试剂获得CE准入许可,面向海外市场销售。公司发布检测速度高达200测试/小时的MAGLUMIX3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于2021年3月取得国内产品注册证,有利于提升公司化学发光产品在中小客户的竞争力。   国内仪器销售政策调整影响毛利率,股权激励费用和汇兑损益变动影响净利率   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2.78pct至77.18%,分产品来看,主要是仪器及配套软件的毛利率下降了9.03pct;分地区来看,主要是国内地区的毛利率下降了5.77pct,我们推测,毛利率下降可能跟大型化学发光仪的销售政策调整有关。   销售净利率同比下降3.16pct至42.79%,除了受到毛利率的影响,还有分摊股权激励费用导致管理费用提升(2020年度股份支付费用为1.41亿元)、汇兑损益变动导致财务费用增加等(2020年相较2019年增加3,349万元)因素。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80亿/37.49亿/48.90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1%/30%/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4亿/16.37亿/21.83亿,分别增长23%/42%/33%;EPS分别为2.80/3.97/5.30,按照2021年3月30日收盘价对应2021年41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波动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04-01
    • 新产业:国内化学发光领先企业,海外把握契机加速扩张

      新产业:国内化学发光领先企业,海外把握契机加速扩张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报告摘要   对于新产业当前投资价值的判断,核心在于化学发光细分领域的高增长能否持续,公司的核心看点在哪里?对于长期价值分析,关键在于公司远期成长性如何?我们尝试在本篇报告解决以上问题。   化学发光细分领域的高增长能否持续?   (1)市场扩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性能优势明显,部分替代其他免疫诊断或非免疫诊断市场;我们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约250-300亿,行业增长约20%,高于当年公立医院检查收入14.55%的增长。   (2)终端下沉:跨国企业占据国内80%+的市场份额,盘踞在三级医院等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开拓基层空白市场错位竞争,并且受益于分级诊疗政策持续推动、民营检测机构发展而具备持续成长能力。   (3)进口替代:国产技术日益成熟,主流项目试剂价格比外资低30%-50%;在医保控费的背景下,“性价比”对医院采购试剂时的影响程度提升,推动高端市场的进口替代。整体来看,化学发光细分市场空间大、增速快,加之国产企业终端下沉和进口替代,我们认为领先企业未来3-5年的复合增速有望达30%以上,成长空间充足。   新产业的核心看点在哪里?   (1)产品性能:①仪器方面,单机型号从小型机X3和超高速机X8,自动化程度从模块化MA到TLA解决方案,全方位满足不同客户需求;②试剂方面,自产磁性微球核心原材料控制成本和质量,采用ABEI直接标记的发光技术提高试剂稳定性,“特殊项目+常规项目”136项菜单齐全,其中肿瘤、甲功领先国内同行,传染病项目蓄势待发。   (2)行业地位:截至2020年9月底,国内化学发光仪器累计装机量近7,800台,较2019年底新增近1000台;2020年前三季度国内销售收入8.73亿元,我们预计其中化学发光试剂销售收入7.22亿左右,在国内免疫诊断厂商中处于领先地位。   (3)边际变化:公司2020年中覆盖三级医院达690家,即0.5年增加59家,较此前平均0.5年增加7家有大幅提升;我们认为公司在国内大型终端数量占比加速提升的原因在于高通量仪器的放量:2020第三季度高速型发光仪器4000P、X8销量占国内发光仪器销量的比重提升至52.52%。由于公司小型低速仪器占比较高、仪器以销售而非投放为主、进院的特殊项目检测量较小等因素,每年单台仪器所带动的试剂销售收入约为18万元/台,剔除非活动仪器后年化单机产出约为20万元/台,相较同行企业提升空间较大。随着公司推出高速机MAGLUMIX8后大型终端客户占比提升、高端机型销售模式转为与试剂订货量挂钩、术前八项等检测量大的常规项目菜单补全,我们认为公司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的年均单产有望快速提升。   公司的远期成长性如何?   除了当前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红利,我们认为公司更长期的成长逻辑在于海外市场的拓展。   (1)市场概况:全球IVD市场规模近70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4%;其中罗氏以20%的份额领先市场。我们以罗氏为例进行分析,2012-2019年免疫诊断收入的复合增速约为10%,故免疫诊断占IVD业务的收入比重逐年提升;北美、西欧等经济发达地区增速仅为个位数,新兴经济体成为新的增长点,增长率在10%以上。   (2)公司优势:①客户基础扎实:公司进入145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度销售额约3.43亿元领先国内同行企业,最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达24%;   ②借疫情进一步扩张: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新冠抗体检测试剂收入2.99亿元,拉动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2%至6.93亿元;并实现化学发光仪器销量接近1500台,累计销量近7600台。   ③中型仪器占比提升有望促进试剂上量:2020年第三季度中型仪器2000和2000P的销售数量及占比较同期均有大幅提升,我们预计后续中大型机在海外的销售份额持续提升,从而促进单台仪器带动的销售收入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1/22年收入分别为22.19/29.15/38.0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12.02/16.73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52/40/2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波动风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1-03-01
    • 太平洋医药日报:默沙东ADC疗法R-DXd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太平洋医药日报:默沙东ADC疗法R-DXd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 太平洋医药日报:强生口服多肽Icotrokinra向欧盟递交上市申请

      太平洋医药日报:强生口服多肽Icotrokinra向欧盟递交上市申请

    • 化工新材料周报:生物航煤、多晶硅、EVA价格上涨,维生素E等价格回落

      化工新材料周报:生物航煤、多晶硅、EVA价格上涨,维生素E等价格回落

    • 太平洋医药日报:诺华将以14亿美元收购Tourmaline,囊获IL-6单抗Pacibekitug

      太平洋医药日报:诺华将以14亿美元收购Tourmaline,囊获IL-6单抗Pacibekitug

    • 太平洋医药日报:BMS在研双抗Pumitamig二期临床成功,用于治疗ES

      太平洋医药日报:BMS在研双抗Pumitamig二期临床成功,用于治疗ES

    • 康辰药业(603590):苏灵保持稳健增长,KC1086已开始入组

      康辰药业(603590):苏灵保持稳健增长,KC1086已开始入组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