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627)

    • 医药行业行业研究:院内诊疗复苏在望,创新药重回上升正轨

      医药行业行业研究:院内诊疗复苏在望,创新药重回上升正轨

      化学制药
        事件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继11月提出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后,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公布了十条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措施。   点评   科学精准防控,减少核酸频次,轻症可居家,人们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院内诊疗有望恢复常态。优化措施中提出,需要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强化涉疫安全保障,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近日,多地防疫政策调整:12月7日,北京宣布对返京人员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执行三天三检;12月4日,上海宣布乘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轮渡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12月9日,上海宣布密闭娱乐场所、餐饮服务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12月7日,杭州宣布乘坐公共交通不再查验健康码。   院内诊疗逐步恢复,将使创新药从临床入组到商业化兑现都得以加快修复。过去三年,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医疗资源更多的集中在新冠的防治中,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较疫情前有明显的下降。根据卫健委公布的诊疗数据可知,2019年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为7.3亿人次,2022年6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仅为5.6亿人次。医院端就医人数的下降对创新药的临床患者入组速度以及药品的销售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就临床试验而言,因多地疫情散发现象,若创新药临床试验中心当地出现疫情,为配合防疫政策,该中心存在临时关闭/试验暂停情况;就创新药销售而言,2022年上半年多个创新药销售不及预期,封控期间药品推广难度更甚以往。根据PDB样本医院销售数据,2022年上半年药品销售额为1107亿元,同比下滑5.51%。我们认为,随着防控政策的逐步优化,群众就医渠道会更加顺畅,临床受试者招募、患者用药将重回正轨,创新药企的发展有望重回“快车道”。   创新药多点开花,期待多个潜在重磅国产原研药物上市。①荣昌生物:以Claudin18.2为靶点的自研ADC候选药物RC118获得得美国FDA颁发的2项孤儿药认定,分别针对胃癌和胰腺癌。②加科思:自研KRASG12C抑制剂JAB-21822拟纳入突破性疗法,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性治疗(至多不超过三线治疗)的携带KRASp.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该产品已在中国获批开展关键性二期临床,有望于2023年提交上市申请。③贝达药业:第三代EGFR-TKI甲磺酸贝福替尼上市申请已获受理,Ⅱ/Ⅲ期临床显示,甲磺酸贝福替尼治疗既往未经治疗的EGFR敏感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受试者的疗效优于埃克替尼,安全性可控,可为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初治患者提供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我们预计,贝福替尼将于2023年获批上市,届时公司在肺癌领域的产品布局进一步丰富。④科济药业:泽沃基奥仑赛(CT053)在中国的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有望于2023年上市。CT053是靶向BCMA的细胞治疗产品,用于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在中国进行的Ⅰ/Ⅱ期临床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为100%。   投资建议与估值   我们认为,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创新药临床推进与商业化兑现将回归正轨。建议关注新药获批相关标的:荣昌生物、加科思、贝达药业、科济药业。   风险提示   封控优化后短期经历疫情反复导致市场剧烈震动、新药上市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2-12
    • 国产培养基龙头,CDMO协同高成长

      国产培养基龙头,CDMO协同高成长

      个股研报
        奥浦迈(688293)   投资逻辑   奥浦迈是国内细胞培养产品技术与服务的龙头企业。成立于 2013 年,基于良好的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工艺和发展理念,公司通过将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的有机整合,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加速新药从基因( DNA)到 IND及 BLA 的进程, 并通过优化细胞培养产品和工艺降低生物制药的生产成本,赢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和客户声誉。公司主营业务快速发展,从 2018 年的0.34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21 年的 2.13 亿元, CAGR 为 84.35%。   从行业看,培养基行业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国产企业迎来窗口性发展机会。   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最重要的上游耗材之一, 2020 年培养基在全球生物制药耗材市场占比达到 35%,占比最高。 目前国内市场仍由外资品牌占据主要 份 额 , TMO 、 Danaher 、 Merck 合 计 占比 约 64% 。 根据 Frost &Sullivan, 2020 年中国培养基市场规模达到 15.2 亿元,预计 2025 年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将达到 54.4 亿元。   领先技术+整体解决方案+高粘性客户,共同打造强劲竞争力。公司未来发展空间与成长确定性兼具, 1)锚定中高端培养基赛道,竞争格局更为优良,同时公司技术领先, 产品市场份额已成为国产第一; 2)培养基业务与CDMO 业务相辅相成,有望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体。 增强黏性; 3)下游客户项目储备丰富,随着客户临床管线推进,放量确定性较高。 综上, 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培养基业务增速分别为 62.0%/40.5%/39.1%; CDMO 业务增速分别为 10.0%/35.0%/45.0%。   9 月 2 日公司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 16.44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 15.11 亿元。 募集资金重点投向公司 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平台、公司细胞培养研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投资建议   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7/1.54/2.2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1.1%/58.5%/44.3%。 参考可比公司, 给予公司 23 年 65 倍 PE(对应2023 年 PEG 1.11),对应目标市值为 100.25 亿,对应目标价为 122.28 元/股。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大客户流失风险;客户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培养基产品开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2-12-09
    •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疫情防控新十条落地,继续看好疫后修复及防疫双主线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疫情防控新十条落地,继续看好疫后修复及防疫双主线

      医疗服务
        事件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发布十条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点评:   此前公布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在科学评估第九版防控方案和国庆假期方案等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二十条实施后,联防联控机制密切跟踪各地实施效果,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条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十条措施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聚焦优化,主要是基于病毒特点和疫情形势,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实践经验,对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部分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另一类是强调精准,针对当前防控中面临的对第九版、二十条执行不到位、不准确等问题予以纠正,强调更加科学精准。   十条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不得随意扩大,不得临时封控。(2)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3)优化调整隔离方式,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4)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5)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6)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7)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8)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9)强化涉疫安全保障,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10)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多地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12月7日,北京宣布对进返京人员不再执行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抵京后不再执行落地三天三检。12月4日,上海宣布乘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轮渡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看好连花清瘟等感冒类OTC产品后续放量增长。12月5日财联社报道,受多地疫情防控举措调整影响,京东健康感冒用药、退烧、止咳、抗菌消炎类药物销量增长明显,上述药物近7日成交额环比10月增长18倍,成交件数TOP5药品为连花清瘟、蒲地蓝消炎片、复方氨酚烷胺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其中,连花清瘟搜索量同比增长2000倍。随之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推进,按照新十条要求,看好药店恢复正常运营,看好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的放量增长。   投资建议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推进,看好疫情防控及复苏双主线,其中疫情防控方向包括感冒及解热镇痛常备药物、新冠特效药、新冠疫苗、抗原检测等方向的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相关产品研发、放量进展。看好前期疫情受损的相关业务板块业绩持续修复,包括创新药械、临床CRO、医疗服务、连锁药房等。   建议关注:以岭药业、步长制药、人福医药、泰格医药、阿里健康等。   风险提示   疫情变化风险,政策落地实施不及预期风险,研发风险,订单及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2-08
    • 新一代重组蛋白2价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新一代重组蛋白2价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个股研报
        神州细胞(688520)   事件   2022年12月4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收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函件,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2价(Alpha/Beta变异株)S三聚体蛋白疫苗(项目代号:SCTV01C)经国家有关部门论证被纳入紧急使用。   点评   SCTV01C是神州细胞工程针对新冠病毒变异快、以原始株为基础的国内外第一代疫苗对变异株中和抗体滴度和保护率下降等问题自主研发的新一代2价变异株重组蛋白疫苗,临床上拟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疾病。(1)其活性成分分别包含两种WHO认定的主要变异株阿尔法(Alpha)和贝塔(Beta)的重组S三聚体蛋白抗原,并采用比传统铝佐剂更能显著增强Th1细胞的水包油新型佐剂。(2)该疫苗于2021年1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应急批准进行临床试验,截至目前已在境内外开展多项临床研究并取得部分期中分析及免疫持久性分析结果。(3)已有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数据显示,SCTV01C与灭活苗接种后的安全性高度相似;在免疫原性方面,针对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Omicron)BA.1和BA.5变异株均能诱导出均一的、超高的真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分别达到了对比灭活苗的预设优效终点指标和对比辉瑞mRNA疫苗的预设非劣终点指标,展示出了突出的广谱交叉保护优势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变异株的高效防感染潜力;(4)此外,使用SCTV01C进行加强免疫后12个月时中和抗体滴度值仍可维持在170-678的较高区间,展示出SCTV01C突出的免疫持久性。   近期,除了公司的重组八因子(安佳因)有望在年内获批儿童市场新适应症外,还有阿达木单抗、贝伐单抗等将陆续在今年底或明年获批。全球领先的14价HPV疫苗也将在今年年底进入3期。后续亮点颇多。公司已按照GMP标准建立可商业化生产的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一期建成2条原液生产线(规模分别为2*2,000L、4*2,000L)和1条制剂生产线,二期在建生产基地有1条原液线(2*5,000L)和3条制剂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3/24年的营收为9.50/15.23/28.32亿元,归母净利润-4.63/-0.68/5.0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   研发进展、商业化进程不达预期,以及限售股解禁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2-05
    • 医疗行业研究:新冠抗原检测需求提升,或成重要检测手段

      医疗行业研究:新冠抗原检测需求提升,或成重要检测手段

      医疗服务
        行业观点   新冠抗原检测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国内疫情反复抗原需求量有上行趋势。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2年12月1日,国内新增新冠感染人数达到4637人,国内高风险地区超过3.68万个,国内新增患者数量近日来持续增长。疫情防控过程中,为协助新冠核酸筛查,抗原成为重要的检测手段,伴随国内疫情反弹,抗原检测的需求有上行趋势。12月1日,在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中,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表示“各区根据辖区内人员分布、人口密度等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一定数量的便民采样点;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随着国内针对20条措施的不断优化,以及防控措施的动态调整,新冠抗原有望在后续防控及自我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是全球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重要产能国家,国内新冠抗原注册证国内已获批35家。过去海外市场在新冠爆发时,采用抗原检测为主要的筛查手段,中国为全球主要的抗原出口国家,在过去应对海外抗原需求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产能,截至2022年12月2日,国内新冠抗原检测注册证已批准35家,包含胶体金、乳胶及免疫层析三种方法学,获批厂家地区较为分散,有望保障阶段性爆发需求。   目前海外仍有常态化抗原常态化测试需求,冬季流感频发联检产品或需求量上升。海外对疫情防控相对放松,根据海关数据显示仍有相关抗原检测产品出口需求,此外,冬季流感频发季节,对于联检产品的需求有望提升,在日本,目前同时检测新冠和流感病毒的试剂盒仅限医生使用。正式获批后,这种检测试剂盒或于12月上旬在市面流通。厚生劳动省也表示,考虑放开在药店、网络等禁售检测两种病毒试剂盒的规定。若上市销售,或带来新的居家联检产品的需求。   投资建议   国内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优化,抗原检测产品有望成为重要检测手段,阶段性需求爆发或带动抗原产品的放量,生产厂商及相关渠道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海外来看,常态化检测仍存在一定需求,冬季流感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始流行,或引发对新冠联检产品需求,需关注联检自测产品的审批节奏及市场需求情况。   重点公司:东方生物、万孚生物、热景生物、可孚医疗、亚辉龙等。   风险提示   采购政策导致降价的风险,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恶化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2-12-05
    • 医药行业研究:关注医保谈判、复苏和常规医药成长

      医药行业研究:关注医保谈判、复苏和常规医药成长

      生物制品
        新冠跟踪   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坚持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重点,提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60岁以上人群疫苗第一剂接种率已超过90%,但还需要继续做好60-79岁,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   11月30日和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首次召开主题为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座谈会,未提及“动态清零”,总结疫情防控三年来取得的重大积极成果;强调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明确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同时,全国多地出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涉及管控区调整、核酸筛查、公共场所核酸查验等多个方面。国内近一周无症状患者人数明显下降,确诊病例稳中有升。   12月4日,神州细胞发布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2价(Alpha/Beta变异株)S三聚体蛋白疫苗SCTV01C被纳入紧急使用。   全球疫情稳定,BA.5在全球占比下降至54%,美国主流变异株为BQ.1.1(31.9%)、BQ.1(30.9%)、BA.5(13.8%)。   周观点更新   药品板块关注医保谈判和复苏两大方向:医药创新进展不断,本周AD领域取得重大进展,Biogen/卫材公布Lecanemab的III期数据,礼来公布donanemab的III期数据,Anavex公布ANAVEX-273的II/III期数据。政策持续边际回暖大背景下,关注近期国家医保谈判,预计降价幅度温和,关注明年新品种商业化加速放量。疫情管控政策动态调整,关注2023年院内诊疗恢复带来的药品板块成长复苏,包括偏消费产品的复苏及放量。建议关注龙头药企估值修复、创新型Biotech研发进展、估值底部企业有机会出现反转及中成药(特别是中药创新药)方向。   CXO板块:海外需求稳定,部分新冠相关业务退坡,常规业务订单与需求保持强劲增长。特别在生物大分子医药创新方向,近期AD领域进展不断,生物大分子CDMO需求有望持续提升,其供需格局预期好于之前预期,关注药明生物等龙头企业。目前板块估值及市场情绪处于历史底部,看好CXO板块估值持续修复。继续重点关注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市场优势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龙头。   疫情防控方向仍值得重点关注感冒及解热镇痛常备药物、新冠特效药、疫苗、抗原检测等方向的结构性机会,关注相关产品研发放量进展。   医药先进制造方向继续关注原料药板块及医药上游供应链。原料药板块盈利能力逐渐恢复,产业升级+产业延展驱动板块持续稳健发展;上游供应链关注贴息政策催化下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拐点加速进程,以及试剂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的持续放量。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药明生物、康龙化成、以岭药业、人福医药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风险,研发风险,销售风险,订单风险,政策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2-12-05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防疫优化,建议继续关注复苏与新材料方向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防疫优化,建议继续关注复苏与新材料方向

      化学制品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市场催化不断,比如:房地产政策、防疫政策,在前期利空基本出尽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往后看更多的是利好,尤其是政策端的利好。市场方面,本周万得全 A 强势向上,其中申万化工指数上涨 2.35%,跑输沪深 300 指数0.17%。   本周大事件   大事件一:欧洲央行抗通胀迎曙光。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 11 月 CPI初值同比上升 10%,低于预期的 10.4%以及前值 10.6%。11 月 CPI 环比更是下滑 0.1%,为一年半来首次放缓,市场预期为上升 0.2%。但 11 月核心CPI 同比加速至 6.6%,预期为降至 6.3%,环比则上升 0.2%。通胀回落背景下,消费领域需求有望实现回暖。   大事件二:房地产行业再度迎来重磅利好。证监会宣布在涉房企业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五项措施,并自即日起施行。五方面举措包括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上游地产相关材料消费量有望随着政策推进维持稳增长,例如:纯碱、有机硅、钛白粉和 MDI 等板块需求能得到一定支撑。   大事件三: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在“一段时间内”将需要采取限制性政策;最快 12 月就会放缓加息步伐;利率峰值可能“略高于”9 月份的预期;已经在“足够严格”的政策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大事件四: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专家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她指出,要不断完善诊断、检测、收治、隔离等措施,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随着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国内部分需求有望实现底部复苏,出行和消费等有关上游材料产品需求有望实现回暖。   投资建议   估值方面,化工板块 PE 历史分位数为 18%,PB 历史分位数为 52%,整体估值合理。标的方面,本周表现较佳方向多与行业边际变化,比如:房地产、抗原、钠离子电池材料产业链标的表现较佳,前期由于主题、概念原因上涨的标的有所承压。投资方面,我们依然对于周期品的投资持谨慎态度,需求持续扰动着量价,方向上,继续看好新材料、新技术。   投资组合推荐   华鲁恒升、宝丰能源、中旗股份、东材科技、万润股份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2-12-05
    • 医疗专题分析报告医疗服务行业:生育鼓励政策频出,辅助生殖渗透有望提升

      医疗专题分析报告医疗服务行业:生育鼓励政策频出,辅助生殖渗透有望提升

      医疗服务
        行业观点   2022年2月,北京市医保局出台政策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同年11月,杭州市和荆门市都出台了辅助生殖有关项目的专项补贴或项目报销政策,分别最高可获得3千元、1万元的相关费用补贴,降低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服务的费用压力,以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和地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2018年的辅助生殖渗透率仅7.0%,远低于美国同期的30.2%。根据沙利文预测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不孕率将达到18.2%,未来伴随着中国不孕率上升、不孕夫妻数量增加及接受试管婴儿IVF意愿增强等因素影响,整体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25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854.3亿元,CAGR将达到14.5%。   截至2018年,我国拥有许可的辅助生殖机构共498家,相较2015年增加了66家,而近年以来辅助生殖获批医疗机构少有增量,2022年5月我国获批的辅助生殖机构共有539家,仍存在供给缺口。在辅助生殖牌照发放速度的放缓、牌照申请条件的越发严苛、审批流程的漫长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未来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已拥有牌照的机构将获得先发优势。   自今年8月《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公布以来,北京市、杭州市和荆门市相关部门均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通过专项补贴或医保报销等方式降低不孕不育患者接受辅助生殖的费用负担,有效刺激了辅助生殖业务需求。未来随着人们对辅助生殖技术的认知加深、鼓励生育的政策推动等,中国辅助生殖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与重点公司   我们认为若未来部分地区逐步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国内辅助生殖行业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将大大降低不孕不育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负担,推动需求释放,促进渗透率的提升,带动行业发展。辅助生殖行业将加速发展,下游医疗服务提供商有望受益;上游辅助生殖用药及生殖相关检测标的将进一步加速进口替代。   重点公司:锦欣生殖、贝康医疗、国际医学、贝瑞基因等。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增速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变化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2-12-01
    •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加强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落细落实防控措施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加强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落细落实防控措施

      化学制药
        事件   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坚持第九版,落实二十条,加快老年人疫苗接种。   点评:   工作方案总体要求坚持“应接尽接”原则;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精准摸底,精细管理;坚持优化服务,提供便利;坚持多措并举,强化动员;坚持加强监督,推动落实。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   工作方案明确目前国内获批的疫苗组合有:①2剂灭活疫苗+1剂灭活疫苗(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深圳康泰、医科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等5款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灭活疫苗均可组合使用);②2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③2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④2剂灭活疫苗+1剂重组蛋白疫苗(可任选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珠海丽珠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CHO细胞)疫苗);⑤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⑥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时间间隔是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时间间隔调整为3个月以上。   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实施中要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做好目标人群摸底,优化预防接种服务。各地要加强辖区内老年人接种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全面掌握接种工作进度和质量,总结接种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工作。要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坚决杜绝简单化、“一刀切”。   新闻发布会重点信息摘要如下:①重症倾向三类人群: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人群。老年人应尽快接种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②疫苗接种最新情况:全国疫苗覆盖率和全程接种率为92.54%、90.28%,60岁以上老人覆盖率和全程接种率90.68%和86.42%,80岁以上老人覆盖率和全程接种率76.6%、65.8%。吸入式腺病毒载体疫苗共接种了4.84万剂次。③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继续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或者提供上门接种服务。④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出阳性会在2小时内转运隔离。⑤严格核酸检测资质的准入和质量控制,加强监督,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坚决依法处理。⑥高风险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判定风险人员要以现场流调为依据,不得通过时空伴随扩大范围。⑦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原始株和特征变异株,中药发挥积极作用,现有疫苗有很好效果。⑧高龄老人和肿瘤患者救治原则是基础性疾病和新冠肺炎一同治疗。⑨有效疏解滞留人员,制定专门疏解方案,加强与目的地信息沟通和协作,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推进,看好疫情防控方向包括感冒及解热镇痛常备药物、新冠特效药、新冠疫苗、抗原检测等方向的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相关产品研发、放量进展。看好前期受疫情影响企业业绩持续修复。建议关注:丽珠集团、石药集团、康希诺生物、近岸蛋白、以岭药业等。   风险提示   疫情变化风险,政策落地实施不及预期风险,研发风险,订单及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1-30
    •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冠脉支架接续采购落地,中标价格整体提升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冠脉支架接续采购落地,中标价格整体提升

      医疗器械
        事件   2022年11月29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   最终共10家企业的14个产品获拟中选资格。采购周期为3年,共3696家医疗机构参加,采购量约178万个,将于2023年1月开始执行此次接续采购的中选结果。   点评   未限制中标企业数量,企业中标率极高。本次接续采购简化了采购规则,规定报价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即可获得拟中选资格,因此最终企业中选率达91%,国外内主流厂商包括美敦力、波科、雅培、上海微创、乐普医疗、山东吉威等产品均实现中标。与上一轮集采相比,此次带量采购比例提高到95%,参加的医疗机构增加40%,支架采购量增加30%,中选企业增加2家,中选产品增加4个,品种更加丰富,未来厂商对冠脉支架产品的生产及供应预计将更加平稳。   平均中选价格显著提升,支架利润空间有望提升。由于此次规则设置的最高有效申报价为冠脉支架798元、伴随服务50元。此次平均中选支架价格770元左右,加上伴随服务费,终端价格区间在730元至848元,相较于2020年首次集采平均中标价提升了超过20%。乐普医疗、微创医疗、蓝帆医疗等国内头部企业中标价格理想,并且微创医疗从此前中标的2个产品增加到了3个,蓝帆医疗从此前中标的1个产品增加到了2个,产品数量也同时实现扩容,未来冠脉支架行业利润空间有望提升。   量价挂钩更明确,未来市场格局有望趋于稳定。此次接续采购按报价从低到高排序,把拟中选产品分为A、B、C三类,价格越低获得的分量比例越高,且可获取到的待分配量越多。在充分尊重医疗机构自主报量的同时,也起到了合理控制价格的目的。并且此次将采购周期从2年变为3年,保证市场格局在更长一段时间内的稳定。   投资建议   此次全国冠脉支架产品带量采购接续采购落地后,预计生产厂商将有望获得合理的利润空间。未来高值耗材领域医保控费工作常态化进行的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厂商生产和供应的积极性,医疗器械板块政策情绪有望逐步触底回升。建议关注冠脉介入赛道中,产品管线齐全、研发实力较强的核心企业。   涉及公司:乐普医疗、蓝帆医疗、微创医疗、赛诺医疗等   风险提示   中标产品供应风险;医疗机构落实采购量低于预期风险;中标产品质量风险;产品成本上升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1-3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