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679)

    • 2023年报及2024一季报点评:巴西业务短期承压,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49%

      2023年报及2024一季报点评:巴西业务短期承压,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49%

      个股研报
        隆平高科(000998)   核心观点   巴西业务短期承压,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49%。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2.23亿元,同比+22.45%,其中国内业务增长明显,收入突破5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00亿元,同比+124.02%,主要受益于主业降本增效、美元贷款置换和低效资产处置。   分季度来看:公司2024Q1实现营业收入20.72亿元,同比+16.56%,主要原因系公司新品种逐渐放量,主业销量实现同比增长。公司20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48.95%,主要原因系:(1)巴西当地粮价低迷,境外子公司加大促销力度,销售费用率上升,同时受业务扩张、人员扩招影响,管理费用率上升;(2)有息负债增加使得利息支出同比增加,另外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   分业务来看:公司玉米种子业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0.30亿元,同比+16.87%,其中国内业务营收22.68亿元,同比+72.30%,市场占有率由7%提高至近10%,居国内第一,巴西业务营收38.86亿元,稳居巴西第三;毛利率为40.02%,同比-1.46pct。公司水稻种子业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77亿元,同比+36.50%,市场占有率18%,位居国内第一;毛利率为36.37%,同比+8.49pct。   累计10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过审,先发优势明显。品种方面,公司子公司联创种业(裕丰303D、裕丰303R、裕丰303H、中科玉505D、中科玉505R、嘉禧100D、联创808R)、河北巡天(农大372R)、湖北惠民(惠民207R)、安徽隆平(隆平218R)的共计10个品种已通过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占通过总量的16%。在转基因性状方面,已过审转基因玉米品种中累计有12个使用了公司参股公司杭州瑞丰的性状,占通过总量的19%。综合来看,公司在转基因玉米商业化领域先发优势明显,后续有望充分分享种子提价、性状收费双重增益。   风险提示:恶劣天气带来的制种风险;转基因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玉米种子龙头,兼具品种、性状双重优势,未来转基因商业化落地后玉米业务有望继续维持量价双击。综合考虑内部优化及外部粮价回落对业绩的影响,我们调整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1/6.3(原为5.0/6.5亿元),预测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7.3亿元,对应2024-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9/0.48/0.55元,维持“买入”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5-20
    • 改革持续推进,中药旗舰再出发

      改革持续推进,中药旗舰再出发

      个股研报
        太极集团(600129)   核心观点   国药旗下A股中药旗舰,战略重组开启新篇章。太极集团主要从事中、西成药的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传承创新中医药和发展现代医药,是全产业链布局的大型企业集团。2021年4月,公司完成战略重组,实控人变更为国药集团。在国药集团的带领下,公司发布“十四五”战略规划,明确了“一主两辅”的发展路径,由此开启新篇章。   医药工业为主,医药商业、中药材、服务业全面发展。2023年,公司医药工业收入103.88亿元,2021-2023年三年复合增长率20.73%;医药商业收入77.26亿元,2021-2023年三年复合增长率14.48%;中药材资源收入10.17亿元,同比增长118.60%;服务业收入0.52亿元,同比增长15.84%。目前公司已在各业务板块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力:1)医药工业方面,产品梯队分明,品牌影响力强劲,拥有中国首批驰名商标“太极”及2个中华老字号;2)商业零售方面,“太极大药房”和“桐君阁大药房”竞争力在川渝地区稳居第一;3)商业流通方面,网络覆盖广泛,产业链优势显著,业务覆盖川渝100多个市、区、县;4)中药材种植方面,成效喜人,成本质量优势突出,已覆盖全国20个省区,涉及品种达50多个。   重点布局“6+1”治疗领域,产品种类丰富。2023年,公司围绕“6+1”重点治疗领域,以消化系统及代谢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用药、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用药、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用药、大健康产品为重点治疗领域,以治疗性大众中西普药(尤其是基药品种和医保品种)为基础性产品线,组成了治疗领域广泛的产品群。   改革持续推进,运营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公司紧紧围绕“十四五”战略规划,纵深推进改革发展,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2024年是公司数字化转型攻坚之年,公司紧紧围绕数字化转型部署,着力打造各业务板块应用场景,加速建设“一个数字化太极”,有望打造中药行业和数字重庆的数字化转型标杆。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是目前国内医药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随着公司改革的持续推进及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启动,业务有望持续优化,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3/13.01/15.61亿元,同比增长30.51%/21.24%/20.03%。综合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合理市值区间为231.35—266.24亿元,合理股价为41.54—47.81元,较当前股价有2%—17%的溢价空间。   风险提示:集采降价风险;研发风险;竞争加剧风险;中药材价格波动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4-05-20
    • 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个股研报
        艾德生物(300685)   核心观点   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9.5%,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表现亮眼。2024年一季度2.33亿(+19.53%),归母净利润0.64亿(+12.01%),扣非归母净利润0.57亿(+26.44%)。一季度计提股权激励摊销费用842万,剔除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不考虑所得税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7%,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1%。公司持续推进产品注册获证和医院合规准入,在国内医疗行业新形势下不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是肿瘤基因检测领域中为数不多能够持续稳健增长的盈利企业。   公司储备丰富的创新研发管线,稳步扩张国际业务。国内方面,公司的PCR-11基因、IDH、Her2/ER/PR等产品处于NMPA审批中,HRD产品在申请创新医疗器械。公司积极培育的免疫组化产品线聚焦在肿瘤ADC药物的CDx(如c-Met、HER2、Claudin18.2等),同时涵盖常见肿瘤常规的免疫组化靶标,并有自动化染色仪及自产二抗试剂和配套周边试剂。公司PD-L1产品已完成100余家医院的预实验及准入工作,为后续在免疫组化市场的开拓奠定良好基础。海外方面,公司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加拿大设有全资子公司,在荷兰设有欧洲物流中心,在新加坡、日本、欧洲、拉丁美洲、“一带一路”沿线等重点海外市场组建本地化团队,夯实东亚和欧洲市场的营销体系,逐步向东南亚、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市场拓展。肺癌、肠癌、妇瘤、内分泌肿瘤及泛癌种等多管线产品新获欧盟、泰国、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等国家/地区的准入。   毛利率稳中有升,管理和研发费用率受股权激励摊销影响。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为84.46%(+0.59pp);销售费用率28.05%(+0.38pp);管理费用率8.66%(+1.06pp),研发费用率20.73%(+1.78pp),财务费用率-1.40%。管理和研发费用率主要受股权激励摊销影响,财务费用变动主要是定期存单的利息收入增加;扣非后净利率24.43%(+1.33pp)。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0.81亿(+19.27%),与归母净利润的比值达126%,现金流情况良好。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26/4.05/4.95亿,同比增长24.8%/24.1%/22.3%,当前股价对应PE25/20/17倍。艾德生物是肿瘤精准诊断领域的龙头企业,构建了从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的全方位伴随诊断产品体系,有望分享肿瘤精准治疗的时代红利,同时产品顺利实现出海,加速开拓国际市场,中长期发展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价风险;海外销售推广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5-16
    •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0%,海外业务快速增长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0%,海外业务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核心观点   2024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 20%, 海外业务表现亮眼。 2024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10.21 亿(+16.62%) , 归母净利润 4.26 亿(+20.04%) , 扣非归母净利润 3.99 亿(+25.49%) , 业绩略超预期。 分区域看, 一季度国内收入同比增长 12.17%,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 24.95%, 海外业务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分产品看, 一季度试剂收入同比增长 26.42%, 仪器类产品收入同比下降3.86%。 一季度国内外市场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 X8 实现销售/装机 220 台。   国内收入阶段性放缓, 海外业务布局广度和深度持续加强。 一季度国内收入有所放缓, 一方面是由于常规诊疗量在去年同期防疫政策调整后有所恢复,检测量快速提升带动公司国内试剂销售增长, 导致同比基数较高; 另一方面,自医疗行业整治在全国范围开展以来, 部分公立医院的招投标活动节奏有所放缓, 对于公司 2023 年下半年及 2024 年第一季度设备入院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导致仪器类收入有所下滑。 从趋势看, 国内装机量在 2024 年第一季度已呈现环比改善, 随着各地公立医院的设备招投标陆续恢复正常节奏, 预计仪器装机将实现加速。 公司 2024 年国内化学发光仪器装机目标为 2000 台,合作流水线及自研的 SATLARS T8 流水线合计装机目标为 100 条, 公司将继续推进三级及以上大型终端医院客户的开拓, 提升三级医院试剂测试量占比。 在海外市场, 公司已划分 45 个大区, 每个区域采用独立的营销、 售后、市场及商务四位一体模式, 强化产品销售与售后人员的联动, 提升区域产品服务质量与能力, 2024 年海外化学发光装机目标为 3500 台, 持续精耕细作。   毛净利率同比提升, 盈利能力保持优异。 2024 年一季度毛利率 73.84%(+5.15pp) , 销售费用率 15.61%(+1.30pp) , 管理费用率 2.87%(+0.48pp),研发费用率 9.93%(+0.43pp) , 财务费用率-0.29%(-0.65pp) , 净利率为41.73%(+1.19pp) 。 试剂收入占比提升及仪器结构优化进一步驱动毛利率增长。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2.62 亿(+45.73%) , 现金流保持健康。   投资建议: 新产业国内装机和试剂消耗有望逐步复苏, 持续受益进口替代和大型终端医院突破; 海外业务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公司仪器平台正扩展至下一代发光及生化, 前瞻布局流水线和分子业务。 维持盈利预测,预 计 2024-26 年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20.65/26.08/32.28 亿 , 同 比 增 长24.9%/26.3%/23.8%, 当前股价对应 PE 28/22/18X,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集采降价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新业务领域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5-16
    • 2023年常规医检业务同口径增长15%,提升竞争力和发展韧性

      2023年常规医检业务同口径增长15%,提升竞争力和发展韧性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核心观点   新冠检测业务基数影响表观增速,公司打磨内功提升发展韧性。2023年实现营收85.40亿(-44.82%),归母净利润6.43亿(-76.64%),扣非归母净利润3.65亿(-86.53%),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检验需求减少,公司医学诊断服务收入下降明显,同时公司应收账款由于账龄变动和会计准则要求进行了相应坏账计提,2023年信用减值损失达4.89亿。2023年8月公司出售广州金墁利72%的股权,确认相应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公司升级医检服务业务战略,牢固“集团一盘棋”思想,统筹优化组织架构,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部门壁垒,提升组织活力、整体竞争力和发展韧性。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8.41亿(-13.05%),归母净利润亏损0.19亿,主要由于上年同比数据基数较高,而一季度为传统淡季。   核心业务稳中有升,创新业务表现亮眼。2023年公司常规医检收入77.26亿,同口径增长15.35%,在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扰动下,公司核心业务保持稳健发展。从疾病线来看,感染性疾病、神经与精神疾病、心血管与内分泌疾病和肾脏与风湿疾病等诊断业务放量明显。伴随老龄化和疾病谱演变趋势,公司凭借优异的创新开发能力持续推出高端检验项目,近三年新开发项目于2023年贡献收入达6.38亿,成为重要的增长驱动力,部分特检项目如感染tNGS系列、阿尔兹海默病检测、肿瘤特色肿标等表现亮眼。   毛净利率下滑,经营性现金流保持稳健。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36.5%(-6.6pp),销售费用率11.9%(+2.1pp),管理费用率8.4%(+1.9pp),研发费用率5.5%(+1.4pp),费用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使得净利率下降至4.3%(-10.9pp)。随着公司业务恢复常态和降本增效措施陆续落地,各项费用率预计将回到正常水平,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回升。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31亿(-36.81%),与归母净利润的比值为191%。   投资建议:金域医学专注第三方医学检验领域,拥有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顺应政策趋势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基于高强度的自主研发和产学研一体化,每年推出数百项创新项目,保持技术领先性。高端技术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医检4.0”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将驱动公司盈利能力稳健提升。综合考虑应收账款坏账计提、行业环境和监管政策影响,下调2024-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8.69/10.76/13.22亿(2024-25年原为12.08/15.64亿),同比增长35.0%/23.9%/22.8%,当前股价对应PE19/16/13x,维持“买入”。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坏账计提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变动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5-16
    • 业绩增长显韧性,国际市场持续开拓

      业绩增长显韧性,国际市场持续开拓

      个股研报
        联影医疗(688271)   核心观点   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彰显发展韧性。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14.11亿元(+23.52%),归母净利润19.74亿元(+19.21%),扣非归母净利润16.65亿元(+25.38%)。其中23Q4单季营收39.78亿元(+17.72%),归母净利润9.10亿元(+20.17%),扣非归母净利润8.36亿元(+37.55%)。在行业整顿背景下,公司2023年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彰显发展韧性。分季度看,三季度由于受到行业整顿的影响,收入和利润规模较二季度环比下降,四季度随着行业整顿影响减弱及配置证放宽政策的逐步落地,业绩实现环比和同比增长。2024年一季度营收23.50亿元(+6.22%),归母净利润3.63亿元(+10.20%),扣非归母净利润3.00亿元(+8.52%),业绩持续稳步增长。   设备销售稳健增长,维修服务和软件业务快速发展。在配置证放宽政策的利好因素影响下,尽管受到一定行业整顿的扰动,设备销售仍取得较好表现,2023年收入99.27亿元(+21.1%),其中CT/MR/MI/XR/RT产品线收入分别同比+7.8%/+58.5%/+1.4%/+32.8%/+6.9%,MR、XR增长比较突出;维修服务业务快速增长,实现收入10.7亿元(+42.8%),收入占比达9.4%(+1.3pp),主要得益于终端装机量的持续提升;软件业务高增长,收入1.74亿元(+124.85%),主要得益于数智化的持续赋能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所致。   毛利率有所提升,费用投入加大。2023年公司毛利率48.48%(+0.12pp)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提升、维修服务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销售费用率15.51%(+1.14pp),管理费用率4.91%(+0.25pp),研发费用率15.15%(+1.01pp),财务费用率-1.30%(-0.24pp),四费率34.26%(+2.16pp),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均有所提升,主要系公司持续深化技术和人才储备,强化营销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在行业整顿背景下,公司2023年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彰显发展韧性,下调24、25年盈利预测,新增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营收139.3/168.1/202.5亿元(原24、25年为149.1/184.2亿元),同比增速22.0%/20.7%/20.5%,归母净利润24.0/29.7/36.0亿元(原24、25年为26.4/31.6亿元),同比增速21.6%/23.6%/21.3%,当前股价对应PE=46/37/31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4-05-15
    •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2%,新业务快速发展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2%,新业务快速发展

      个股研报
        普门科技(688389)   核心观点   2023年营收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1.46亿元(+16.55%),归母净利润3.29亿元(+30.65%),扣非归母净利润3.13亿元(+34.39%)。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收3.37亿(+8.71%),归母净利润1.24亿(+25.66%),公司主营的治疗与康复和体外诊断两大业务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体系,同时公司营销能力进一步加强,带动收入呈现良好的增长。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3.06亿元(+10.06%),归母净利润1.07亿元(+21.69%),保持稳健增长趋势。   治疗与康复类业务快速增长,进一步深化国际业务布局。分产品看,2023年体外诊断类产品营收8.29亿元(+10.73%),其中检验设备营收3.10亿元(+15.68%),检验试剂5.18亿元(+7.96%),临床应用持续上量,特别是发光和糖化两大系列产品拉动了相关业绩增长。2023年治疗与康复类产品营收3.04亿元(+33.79%),其中医用产品类营收2.88亿元(+32.30%),家用产品类营收0.16亿元(+66.51%),核心临床医疗产品如空气波、排痰机等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同时皮肤医美系列获得行业好评带动了新业务板块的业绩增长。分地区来看,公司加强国内、国际营销系统能力建设,2023年国内业务营收8.09亿元(+23.82%),国际业务营收3.24亿元(+0.47%),若剔除疫情相关产品,海外业务保持较好增长。   毛净利率持续提升,经营性现金流保持健康优质。随着公司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毛利率产品销售占比提升,同时规模效应逐步显现,2023年毛利率提升至65.81%(+7.29pp)。销售费用率16.99%(+1.95pp),主要是销售人员工资、差旅费增加以及2023年开始运营电商平台相应的推广费增加;研发费用率14.82%(-2.55pp),管理费用率5.32%(+0.66pp),财务费用率-2.76%(+0.87pp);归母净利率进一步提升至28.68%(+3.10pp)。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04亿(+11.8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归母净利润的比值达到93%,持续保持健康优质。   投资建议:考虑行业政策和宏观环境的影响,下调2024-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4.20/5.24/6.40亿(2024-25年原为4.30/5.59亿),同比增长27.7%/24.9%/22.0%;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16/13倍。公司横跨体外诊断与治疗康复两大优质赛道,拥有高壁垒的电化学发光技术平台,前瞻布局皮肤医美和消费健康领域,成长前景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销售推广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汇率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5-15
    • 麻醉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4.5%,创新管线进入收获期

      麻醉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4.5%,创新管线进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海思科(002653)   核心观点   麻醉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环泊酚有望年内在美国提交NDA。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3.55亿元(同比+11.3%),归母净利润2.95亿元(同比+6.5%),扣非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153.2%)。2024Q1,公司实现营收7.52亿元(同比+20.6%),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219.9%),扣非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4.4%)。   分产品看,麻醉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50亿元(同比+94.5%),核心产品环泊酚目前在国内已获批“非气管插管手术/操作中的镇静和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重症监护期间的镇静”等适应症,“全麻诱导”适应症的美国Ph3临床研究顺利推进中,年内有望提交NDA申请;肠外营养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15亿元(同比-4.1%),毛利率60.79%(同比-4.9pp);肿瘤止吐和肝胆消化产品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12/0.67亿元,分别同比-20.3%/+1.5%,核心产品思复(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和立必复(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于2023年完成销售模式转换,全面回收医院终端转为自营团队专业化学术推广模式。   创新药转型初见成效,临床管线进入收获期。目前,公司有12个进入临床阶段的1类创新药管线。其中,HSK16149(思美宁)“糖尿病外周神经痛”适应症有望在2024年获批上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适应症上市许可审评中;镇痛药物HSK21542注射剂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适应症已于2023年10月申报NDA,目前在审评中;超长效降糖药物HSK7653片于2023年12月完成了发补研究并递交相关资料,目前在发补审评中。   投资建议:公司创新药转型进入收获期,环泊酚国内静脉麻醉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美国“全麻诱导”适应症Ph3临床有序推进;HSK21542、HSK16149、HSK7653等创新品种已提交NDA申请,有望年内获批;布局DPP1、THRβ等靶点,PROTAC等技术平台,管线储备丰富。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0.15/49.31/58.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1/6.59/9.16亿元。综合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得出公司价格区间为31.95~34.38元,较目前股价有6%~14%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估值的风险、盈利预测的风险、在研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产品商业化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5-15
    • 持续推进战略转型,智能化检验分析流水线表现亮眼

      持续推进战略转型,智能化检验分析流水线表现亮眼

      个股研报
        迈克生物(300463)   核心观点   表观业绩受到分子诊断试剂收入基数的影响,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5%。2023年实现营收28.96亿元(-19.8%),归母净利润3.13亿元(-55.9%),扣非归母净利润3.16亿元(-55.5%)。其中四季度单季度营收7.81亿元(-19.7%),归母净利润0.44亿元(-59.1%)。业绩同比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分子诊断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且公司按照会计政策的要求对相关存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次公司持续进行代理业务的调整。剔除分子诊断的基数影响,2023年公司自主常规产品同比增长8.27%。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6.16亿(-8.9%),归母净利润1.2亿(+3.05%),常规业务逐步回到正常增长轨道,加速直销业务向分销业务转移,大力推进流水线和单机的装机。   剔除新冠后自主产品实现增长,加大实验室智能化检验分析流水线的装机。   2023年自主产品收入18.80亿(-18.67%),其中自主常规产品同比增长8.27%;自主产品常规试剂收入17.15亿(+4.92%)。免疫试剂销售9.52亿(+18.68%),生化试剂销售5.77亿(+2.54%),临检试剂销售1.76亿(+27.38%)。公司大力推广实验室三大平台——生化、免疫、临检集成化产品,为终端客户提供了灵活配置的实验室智能化检验分析流水线,2023年自主产品大型仪器及流水线市场端出库达成4016台(条),其中生免流水线189条、血液流水线162条、化学发光仪器1458台、血液仪器1369台,铺入终端市场的仪器将陆续带来试剂销量的持续增长。   毛利率回升,经营性现金流保持稳健优质。2023年毛利率为55.27%(+1.0pp),随着自主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和试剂的销售放量,有望持续拉动毛利率增长。销售费用率22.53%(+5.1pp),管理费用率6.36%(+2.0pp)财务费用率0.81%(+0.3pp)。2023年研发投入4.14亿(+22.34%),占自主产品收入的22.02%,保持高强度投入,净利率10.52%(-8.9pp),盈利能力有所承压。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9.02亿(+6.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归母净利润的比值达到288%。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加速战略转型和行业政策环境的影响,下调2024-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6年归母净利润4.13/5.30/6.37亿(2024-25年原为4.77/6.71亿元),同比增速32.2%/28.3%/20.2%;当前股价对应PE=20/15/13x。公司业务涵盖生化、免疫、血球等9大平台,大力推进全实验室智能化检验分析流水线,同时加速代理业务和直销转型分销的战略调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体外诊断试剂集采降价风险、研发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5-15
    • 收入端季度环比改善,常规业务加速增长可期

      收入端季度环比改善,常规业务加速增长可期

      个股研报
        振德医疗(603301)   核心观点   2023年受隔离防护用品需求减少及资产减值影响,业绩承压。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41.27亿元(-32.76%),归母净利润1.98亿元(-70.87%),扣非归母净利润1.90亿元(-73.04%)。其中23Q4单季营收9.18亿元(-52.69%),归母净利润-1.02亿元(-145.17%),扣非归母净利润-0.94亿元(-137.62%)。2023年业绩承压,主要系:1)隔离防护用品需求减少,收入5.8亿元(-79%),影响收入端;2)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2.09亿元(其中1.7亿元为隔离防护用品相关),拖累表观利润。常规业务略有增长,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后的常规业务收入35.22亿元(+4.90%)。2024年一季度营收9.64亿元(-25.88%),归母净利润0.73亿元(-49.89%),扣非归母净利润0.75亿元(-46.99%)。2024年一季度业绩仍受2023年Q1隔离防护用品高基数影响,常规业务略有增长。   造口及现代伤口护理、手术感控业务实现较快增长。分产品线看,2023年基础伤口护理业务实现收入10.72亿元(+3.2%),造口及现代伤口护理业务收入5.39亿元(+15.3%),手术感控业务收入14.26亿元(+16.9%),压力治疗与固定业务收入4.27亿元(-12.9%),感控防护业务收入6.41亿元(-78.0%)。基础伤口护理业务基本维持稳定,公司重点培育的造口及现代伤口护理、手术感控业务实现较快增长,压力治疗与固定业务受工厂搬迁影响有所下滑,感控防护业务受防疫类物资需求减少影响大幅下降。各业务线毛利率均有2pp-5pp的提升,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下降及降本增效的影响。   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国内业务基本持平,海外业务有所增长。分地区看,公司2023年国内市场销售收入19.7亿元(-52.0%),国际市场销售收入21.6亿元(+6.5%)。国内业务承压,主要系受隔离防护用品需求减少及行业整顿影响;海外业务略有增长,主要系受客户去库存及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后,海外业务收入21.6亿元(+8.3%);国内业务收入13.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医院线收入8.72亿元(-7.7%),线上和线下零售线收入4.45亿元(+20.9%),国内院线受行业整顿影响有所承压,零售线渠道拓展顺利,收入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考虑行业整顿及隔离防护用品社会库存的影响,下调24、25年盈利预测,新增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营收46.0/54.5/63.9亿元(原24、25年为47.4/56.3亿元),同比增速11.5%/18.4%/17.4%,归母净利润4.1/5.2/6.7亿元(原24、25年为4.8/6.1亿元),同比增速108.9%/25.2%/29.0%,当前股价对应PE=15/12/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收购标的整合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5-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