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20)

    • 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降本增效成果凸显

      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降本增效成果凸显

      个股研报
        艾德生物(300685)   核心观点   业绩增长稳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79亿(+6.7%),归母净利润1.89亿(+31.4%),扣非归母净利润1.85亿(+40.0%)。单二季度实现营收3.07亿(-0.8%),环比增长13%;归母净利0.99亿(+23.7%),环比增长9%;扣非归母净利0.98亿(+16.7%),二季度利润保持同比快速增长。   检测试剂保持稳健增长,国内海外业务同步发展。分业务看,2025年上半年检测试剂营收4.83亿(+7.9%),毛利率90.7%(-0.2pp),公司构建了从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的全方位伴随诊断产品体系。检测服务0.33亿(+0.9%),毛利率48.7%(-2.8pp),公司下设厦门艾德医学检验实验室和上海厦维医学检验实验室两家独立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检测服务业务收入已经企稳。药物临床研究服务0.57亿(-5%),毛利率53.1%(-9.8%),公司凭借从研发、生产、质控、注册到销售的整体优势,与国内外众多知名药企达成伴随诊断合作,为其提供专业的中心实验室检测和伴随诊断注册服务,支持药物不同阶段的临床研究。按经营管理口径分,2025年上半年国内销售4.42亿(+7.1%),国际销售及药企BD收入1.37亿(+5.4%)。公司的人类10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预期用途增加“本试剂盒可用于定性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样本中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ex20ins),用于埃万妥单抗注射液的伴随诊断”。   毛利率维持稳定,各项费用率均下降。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84.0%(-1.1pp),销售费用率25.7%(-3.8pp),管理费用率7.5%(-0.6pp),研发费用率15.6%(-3.9pp),财务费用率-4.2%(-2.3pp)。毛利率随着业务结构变化略有下降,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下降明显,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财务费用变化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增加。在费用管控得当的背景下,公司净利率大幅提升,归母净利率为32.6,同比提升6.1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71亿元(+22.6%),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归母净利润的比值为90.2%,保持优质健康状态。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17/3.82/4.51亿元,同比增长24.4%/20.5%/18.1%,当前股价对应PE29/24/20倍。艾德生物是肿瘤精准诊断领域的龙头企业,构建了从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的全方位伴随诊断产品体系,有望分享肿瘤精准治疗的时代红利,同时产品顺利实现出海,加速开拓国际市场,中长期发展空间广阔,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价风险;海外销售推广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5-08-12
    • 寻找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3):HR+/HER2-BC:多种新机制药物有望延长免化疗生存期

      寻找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3):HR+/HER2-BC:多种新机制药物有望延长免化疗生存期

      生物制品
        摘要   HR+/HER2-BC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乳腺癌(BC)是全球第二高发的瘤种;其中HR+/HER2-BC约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60~70%,是   最常见的BC种类。内分泌治疗(ET)和CDK4/6抑制剂(CDK4/6i)是HR+/HER2-BC的核心治疗范式。然而,一线治疗进展的患者缺乏   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特定类型的突变患者(如ESR1mut),现有的二线治疗获益更为有限。另一方面,CDK4/6i治疗进展后,CDK-cyclin通路尚无新靶点的分子获批上市。HR+/HER2-BC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内分泌治疗:新机制分子有望克服耐药。雌激素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起到关键作用,ET通过抑制雌激素生成(芳香化酶抑制剂/AI)   或雌激素受体(ER)的功能实现抗肿瘤的效果。ESR1突变是患者对ET继发性耐药的主要原因;新一代oral SERD和ER PROTAC等新机制   药物有望克服ER耐药突变。   CDK抑制剂:ET联用伙伴,进一步延长用药时间。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分子,CDK4/6i在一线治疗中与AI联用大幅提升了PFS;然而,一线治疗耐药后,缺少靶向CDK-cyclin通路的新机制分子,导致二线单药ET治疗的PFS较短。抑制Cyclin E-CDK2有望延长CDK4/6i治疗进展患者的生存期。同时,CDK4i有望通过更强的选择性,提升一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他新靶点分子:可延长免化疗生存期。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是HR+/HER2-BC常见的耐药原因,已有多款产品(PI3Kα抑制剂、AKT抑制剂等)获批上市,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新靶点中,KAT6i通过下调ER和其他下游原癌基因的表达,在后线患者中表现出优秀的有效性。另一方面,TROP2/HER2/HER3等靶点的ADC相对化疗展现出优势,预计将占据内分泌治疗后线、化疗前线的生态位。   多种新机制药物有望延长免化疗生存期。HR+/HER2-BC患者预后较好,生存期较长,新机制药物的序贯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也将增厚整体的市场规模。我们认为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将主要从两个方面为患者带来获益:1)延长“ET+CDK”基石组合的治疗时间;2)在内分泌治疗后线、化疗前线的阶段,通过不同机制药物的序贯治疗,延长患者的免化疗生存期。建议关注在新机制药物的研发布局中领先的公司: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等。   风险提示:临床数据不及预期的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8
    • 国产基因测序仪龙头,海内外业务进展提速

      国产基因测序仪龙头,海内外业务进展提速

      个股研报
        华大智造(688114)   核心观点   行业:下游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基因测序仪市场快速扩张。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催生下游测序应用百花齐放,以NGS为主的基因测序技术已经渗透覆盖至临床医疗、科研及个人消费市场等多个领域。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需求量的提升,又反哺整个基因测序行业向全通量、低成本等方向覆盖,带动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试剂耗材市场预计将以16.8%的复合增速扩张至2032年的202亿美元。   公司:国产基因测序仪行业龙头,以核心DNBSEQ技术为壁垒构筑全通量产品管线。公司依托DNBSEQ技术,为全球仅有的两家完整布局低通量至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品的企业之一,满足科研、临床等多样化需求,其准确性高、成本较低,测序仪设备在性能参数上比肩全球龙头Illumina的产品。国内方面,短期政策影响带来的国产替代空间为国产领先企业带来机遇;海外方面,专利诉讼结束及持续的市场投入有望使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加速成长。海内外业务双轮驱动下,公司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创新升级稳固测序仪业务领军地位,AI赋能开启自动化业务新篇章。2024年公司推出StandardMPS2.0测序试剂,引领行业迈入测序质量Q40时代。同时,公司加快推动AI与自动化融合,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生命科学工具领域,提升实验效率与测序精度,形成测序与自动化协同驱动的新格局,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随着实验室自动化及新业务板块的产品矩阵不断升级扩容,及疫情带来的一次性收入提升的影响出清,未来实验室自动化及新业务板块有望与公司基因测序业务实现协同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为全球少数具备自主研发全系列测序仪能力的企业之一,能够覆盖从低通量到超高通量的测序场景,构建了完善的产品矩阵和整体解决方案,技术壁垒高,具备显著的先发与竞争优势。公司以测序设备为核心,生态圈建设持续推进,国内市场短期迎来竞争格局变动,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36.06/42.81/49.32亿元(同比+19.7%/18.7%/15.2%),归母净利润为0.07/1.50/2.94亿元。综合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76.62-81.51元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13.1%-20.3%溢价空间。考虑公司行业地位和较高的增长潜力,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竞争加剧风险;海外业务拓展风险;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专利诉讼风险;行业政策波动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5-08-08
    • 农化行业:2025年7月月度观察:钾肥、草甘膦价格上行,磷肥出口价差扩大

      农化行业:2025年7月月度观察:钾肥、草甘膦价格上行,磷肥出口价差扩大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钾肥供需紧平衡,国际钾肥价格持续上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钾肥需求国,而钾肥资源供给相对不足,进口依存度超过60%,2024年我国氯化钾产量550万吨,同比降低2.7%,进口量1263.3万吨,同比增长9.1%,创历史新高。截至2025年7月底,国内氯化钾港口库存为182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95万吨,降幅为34.39%。未来由于粮食生产安全愈发被重视,预计国内钾肥安全库存量将提升到400万吨以上。7月国产钾受减产检修影响,库存维持低位,发运总量紧张;进口钾港存同比下滑20.11%,新船到港缓慢叠加边贸现货紧缺,现货流通持续受限。7月百川氯化钾均价从3239元/吨拉涨至3399元/吨,月底回落至3230元/吨企稳。国际市场方面,7月北美厂商上调颗粒钾离岸价至410美元/短吨(FOB),巴西因南美季节性需求转弱,8月船期成交价回落至360美元/吨(CFR);亚洲因印尼、孟加拉相继启动标购,采购韧性凸显。   磷化工行业的景气度取决于磷矿石价格的景气度,看好磷矿石长期价格中枢维持较高水平。近两年来,我国可开采磷矿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和成本提升,而新增产能投放时间周期较长,同时需求端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下游新领域需求不断增长,国内磷矿石供需格局偏紧,磷矿的资源稀缺属性日益凸显,30%品位磷矿石市场价格在900元/吨的高价区间运行时间已超2年。据百川盈孚,截至2025年7月31日,湖北市场30%品位磷矿石船板含税价1040元/吨,云南市场30%品位磷矿石货场交货价970元/吨,均环比上月底持平。   海内外磷肥价差扩大。2025年磷肥出口政策延续总量控制原则,强调“国内优先、适当出口、自律出口、以外补内”,出口配额较去年有所缩减,但窗口期集中于5-9月,法检时间优化至半个月。出口配额分两批发放,首批集中在5-9月高峰期。7月30日磷酸一铵波罗的海FOB现货价与湖北地区市场价价差约1707元/吨;中国磷酸二铵FOB价格与山东地区市场价价差约1451元/吨。当前海外磷肥价格显著高于国内,拥有磷肥出口配额的企业有望受益于海内外磷肥高价差带来的利润增厚。   农药“正风治卷”三年行动开启,农药板块下行周期见底。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下跌时间超3年,较高点跌幅近2/3,当前农药价格和农药板块股票处于相对低位。需求端南美粮食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使得农药需求增加,前期下游采取按需采购及低库存策略,使得今年旺季时补库需求强劲。供给端印度、美国农药出口增量有限,中国农药出口大幅增长,农药行业资本开支同比增速已连续4季度转负,次轮行业扩张期渐入尾声。我们认为农药行业下行周期已经见底,看好需求拉动及行业反内卷行动背景下农药价格整体上涨。   投资建议:1)钾肥:看好钾肥资源稀缺属性,重点推荐【亚钾国际】,预计公司2025、2026年氯化钾产量分别为280万吨、400万吨,前三个百万吨完全满产有望达到500万吨产量。   2)磷化工:磷化工以磷矿石为起点,下游以农化制品为主,具有刚需属性,近几年来随着含磷新能源材料等新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而国内磷矿石因多年无序开采面临品位下降问题,新增产能及进口磷矿石短期内难以放量,磷矿石的资源稀缺属性日益凸显,我们看好磷矿石长期价格中枢维持较高水平;重点推荐磷矿储量丰富的磷化工全产业链龙头【云天化】、【兴发集团】,建议关注磷矿石自给率提升的【湖北宜化】、【云图控股】。   3)农药:重点推荐:【扬农化工】(先正达旗下综合性农药原药供应商,葫芦岛项目助力公司长期成长)。建议关注:【利尔化学】(氯代吡啶类除草剂、草铵膦龙头公司,与科迪华的合作持续加深)、【兴发集团】(草甘膦产能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农药产品线持续丰富)、【利民股份】(多个主营农药价格上涨,代森锰锌海外自主登记持续推进)、【国光股份】(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龙头公司,作物全程方案发展空间广阔)。   风险提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风险;农化产品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扩张导致的市场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国际贸易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6
    •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30周):2025AAIC大会总结-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更新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30周):2025AAIC大会总结-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更新

      中药
        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化学制药板块领涨。本周全部A股下跌1.01%(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1.75%,中小板指下跌1.95%,创业板指下跌0.74%,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2.95%,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5.01%,生物制品上涨2.69%,医疗服务上涨2.68%,医疗器械下跌0.07%,医药商业上涨1.22%,中药上涨3.12%。医药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39.10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80.69%分位数。   2025AAIC大会总结。2025年7月27日,2025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AIC)会议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多款上市/在研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更新了临床研究数据。   Trontinemab:Roche基于BrainShuttle平台设计的新一代Aβ抗体药物,Ph1b/2a临床研究显示其高剂量组可快速清除Aβ斑块,第28周有91%患者达到斑块清除,并且安全性良好,整体ARIA-E发生率小于5%且均为轻度无症状。   小结:海外制药企业在CNS领域密集布局,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是重要的战略方向,目前Biogen/Easai的LEQEMBI(Lecanemab)、Lilly的KISUNLA(Donanemab)两款Aβ抗体已获得FDA批准上市;下一代Aβ抗体以血脑屏障增强为差异化,此次AAIC大会Roche公布了TrontinemabPh1b/2a数据及未来多个Ph3临床研究方案设计;此外,Abbie于2024年以14亿美元现金收购Aliada获得其BBB穿透技术平台及Ph1临床阶段管线ALIA-1758(anti-pyroglutamateAβ抗体)。建议关注国内外AD检测及治疗药物相关产业链。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4
    • 海内外CXO复盘:从短期、中期、长期维度看中国CXO的全球竞争力

      海内外CXO复盘:从短期、中期、长期维度看中国CXO的全球竞争力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随着地缘政治风险的缓和、投融资的回暖及疫情高基数的消化,CXO指数在过去一年涨幅超50%,表现亮眼。在本篇报告中,我们从短期、中期、长期维度出发,对CXO板块进行了细致划分,分别对国内外的大分子CDMO、小分子CDMO、临床CRO、临床前CRO企业进行剖析,以试图理解中国CXO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对于大分子CDMO:国内主要上市公司包括药明生物、药明合联等,海外主要上市公司包括Lonza、三星生物、富士胶片等。药明生物、药明合联海外收入占比超过70%,均通过在海外布局产能(药明生物在美国、德国、爱尔兰、新加坡,药明合联在新加坡)来规避可能的地缘政治风险。   短期看业绩:行业高增长,中欧美日韩同台竞技。欧洲代表性企业增速平稳;以三星生物为代表的日韩企业业务增长迅速,2024年收入增速、2025年收入增速指引超国内龙头药明生物(2025年收入指引:三星生物+19~25%vs.药明生物+12~15%)。   中期看订单:以三星生物为代表的日韩企业订单增长超中国代表性企业药明生物,反映中国大分子CDMO或将持续面临较为激烈的行业竞争。以ADC为代表的新兴领域订单持续高增长,药明合联2024年末在手订单9.91亿美元(同比+71%)。   长期看资本开支:与需求匹配,海内外玩家资本开支维持高位,产能有支撑,反应相关公司对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对于小分子CDMO:国内主要上市公司包括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康龙化成、九洲药业、普洛药业等,海外主要上市公司包括Divi’s、Siegfried、Piramal等。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康龙化成、九洲药业海外占比超过70%,均通过在海外布局研发及产能(药明康德在美国、新加坡、瑞士,凯莱英在美国、英国,博腾股份在美国、斯洛文尼亚,康龙化成在美国、英国,九洲药业在美国)以拓展业务及规避可能的地缘政治风险。   短期看业绩:国内上市公司在经历了前期疫情高基数下的短暂业绩波动后,2025年一季度整体恢复正增长,整体增速优于海外代表性企业。ü中期看订单:国内上市公司在手订单/新签订单中高速增长,其中,药明康德2024年末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7.0%,中期业绩有保障。   长期看资本开支:国内高峰期已过,资本开支投入情况呈现分化,部分龙头(如药明康德)预计将持续加大资本开支;国外代表性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基本稳定。   对于临床/临床前CRO:国内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泰格医药、普蕊斯、诺思格、美迪西、昭衍新药等,国内业务占比较高;海外主要上市公司包括Fortrea、ICON、IQVIA、Charles River等。   短期看业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均处于调整期,2022-2023年投融资遇冷已经反映到临床/临床前CRO企业2024年至今的业绩端。   中期看订单:国内订单价格已触底但无明显回暖,2025年以来订单量及金额已呈现增长趋势;国外基本稳定。   长期看资本开支:各企业表现分化,行业供需短期内或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   投资建议   投融资整体呈现回暖趋势。国内方面,临床前CRO、临床CRO、CDMO业务价格止跌回稳,随着新签订单的稳步复苏,行业或将迎来反转;国际CDMO业务方面,定价体系持续维持合理水平,疫情高基数影响已消化。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4
    • 氟化工行业:2025年7月月度观察:主流制冷剂价格持续上涨,8月空调排产预期上调

      氟化工行业:2025年7月月度观察:主流制冷剂价格持续上涨,8月空调排产预期上调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7月氟化工行情回顾:截至7月末,上证综指报3615.72点,较6月末上涨4.97%;沪深300指数报4151.24点,较6月末上涨5.47%;申万化工指数报3806.19,较6月末上涨8.05%;氟化工指数报1471.59点,较6月末上涨6.29%。7月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输申万化工指数1.76pct,跑赢沪深300指数1.32pct,跑赢上证综指0.82pct。据我们编制的国信化工价格指数,截至2025年7月30日,国信化工氟化工价格指数、国信化工制冷剂价格指数分别报1129.02、1883.85点,分别较6月底-2.76%、+2.24%。   主流制冷剂R32零售报价持续上涨,R227ea受消防领域打假补库需求增加报价快速上涨。卓创资讯预计主流制冷剂产品价格稳定增长:8-10月R32均价分别在5.6/5.7/5.8万元;R134a分别在5.0/5.1/5.2万元。R227ea在消防打假补库,开工不足的影响下,报价上涨至7.3万元/吨。8月份为空调厂生产淡季,对应制冷剂需求有减少,但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同时伴随着新冷年的开启,对应冷媒需求多有增量预期,且年度有限供应情况下,挺价心态明显,未来三个月制冷剂R32价格或延续高位偏强运行。随着R134a年度配额的持续消化,挺价心态持续增强,高价报盘陆续落实,同时随着9-10月份出口需求的逐步增量,市场或有进一步冲高预期。   出口价格方面,截至2025年6月出口均价,R22、R32、R134a等产品外贸价格受海关出关、船运周期等因素影响,与内贸月度价格仍然倒挂,但企业端内外贸报价已协同一致。具体来看,2025年6月R32出口均价为4.4万元/吨,R22出口均价为2.6万元/吨,R134a出口均价为4.4万元/吨,R125/R143系列出口均价为2.9万元/吨。   2025年8月空调总排产受夏季高温影响,较上一轮预期滚动上调。2025年上半年空调内销排产数据持续上涨,其中1-2月让步出口被动减量,3月逐步起量,除季节性备货因素影响,两新政策推动也有较大促进,5-6月随着618大促节点临近叠加需求旺季,排产表现强势增长。进入夏季东北、山东、河南等多地高温天气带动空调终端市场销量提升,行业库存进一步消化,伴随新冷年逐渐临近,第三批690亿以旧换新资金下达,给予厂商稳定剂。出口方面,海关数据显示,1-6月我国空调累计出口4108万台,同比+6.9%,出口市场自5月起开始出现下滑,6月除大洋洲因小基数保持增长外,其他区域均不同程度下滑。此外随着对等关税落地,海外补货告一段落,海外部分地区库存压力较大。东南亚市场受地缘政治风险和物流瓶颈限制,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冲击,市场有所回落。   排产方面,据产业在线家用空调排产报告,2025年8月内销排产673.5万台,同比-11.9%;9月、10月内销排产同比降幅递减。出口排产方面,2025年8月排产470.8万台,同比-14.7%;9月、10月出口排产延续下滑,出口排产承压。   本月氟化工要闻:东阳光含氟高分子及配套项目竣工验收公示;瓮福集团氟化氢产能持续扩张;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东岳集团、永和股份、昊华科技等发布中报预增公告,企业均实现不同程度利润增长。   投资建议:2025年二代制冷剂履约加速削减,三代制冷剂配额制度延续,R22、R32等品种行业集中度高;需求端受国补政策刺激、东南亚等新兴区域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海内外空调生产、排产大幅提升。二代制冷剂R22等品种在供给快速收缩、空调维修市场的支撑下,预计2025年将出现供需缺口;三代制冷剂R32供给虽同比小幅提升,但2024年库存消耗殆尽,需求端也呈现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将保持供需紧平衡。我们认为,制冷剂配额约束收紧为长期趋势方向,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好R22、R32等二代、三代制冷剂景气度将延续,价格长期仍有较大上行空间;对应二代、三代制冷剂配额龙头企业有望保持长期高盈利水平。建议关注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制冷剂配额领先以及工艺技术先进的氟化工龙头企业及上游资源龙头。相关标的:巨化股份、东岳集团、三美股份等公司。   风险提示:氟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配额发放政策变更等);全球贸易摩擦及出口受阻;地产周期景气度低迷;各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安全生产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31
    • 2025年半年报点评:TIDES业务高速增长,2025年二季度增长提速

      2025年半年报点评:TIDES业务高速增长,2025年二季度增长提速

      个股研报
        药明康德(603259)   核心观点   2025年二季度增长提速。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99亿元(+20.6%,持续经营业务收入+24.2%);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101.9%),扣非净利润55.82亿元(+26.5%),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源于出售联营企业WuXi XDC Cayman Inc.部分股票的收益;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63.1亿元(+44.4%)。其中,单二季度收入111.45亿元(+20.37%)、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36.4亿元(+47.9%),增长提速。   订单增长强劲,公司主动上调全年业绩指引。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稳步攀升,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已达566.9亿元(+37.2%)。基于稳健的业务模式及高效的管理执行力,公司上调全年收入指引至425-435亿元(原值415-430亿元)。   化学业务:小分子CRDMO高效转化,TIDES业务贡献突出。Chemistry业务2025上半年收入163.0亿元(+33.5%),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持续提升至49.0%(+5.2pts)。其中,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D&M)业务管线高效转化,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86.8亿元(+17.5%);TIDES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受益于新增产能爬坡,2025年上半年收入激增至50.3亿元(+141.6%),公司预计2025年底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将增至超100KL。   测试及生物学业务:基本保持稳健。Testing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26.9亿元(-1.2%),其中,实验室分析与测试业务收入18.9亿元(+0.4%),CRO&SMO业务收入8.0亿元(-4.7%);Biology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12.5亿元(+7.1%),生物学平台持续为CRDMO模式高效引流,体内、体外业务相协同,新分子类型引领增长。   全球化客户结构深化,美国市场增速持续领先。美国仍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2025上半年收入达140.3亿元(+38.4%),收入贡献占比69%;欧洲、中国收入贡献分别为11%、15%。公司加速推进全球布局和产能建设,美国米德尔顿基地计划于2026年末投入运营,新加坡研发及生产基地一期计划于2027年投入运营。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景气度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投资建议:TIDES业务高速增长,2025年二季度增长提速,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公司凭借CRDMO一体化优势,TIDES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驱动业绩超预期。维持2025/2026/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11.62/127.32/145.06亿元,同比增速   18.11%/14.07%/13.93%,当前股价对应PE=25.5/22.4/19.6x。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5-07-31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5年第29周):集采“反内卷”+支持创新药械政策催化行业重塑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5年第29周):集采“反内卷”+支持创新药械政策催化行业重塑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医疗服务板块领涨。本周全部A股上涨1.70%(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上涨1.69%,中小板指上涨2.44%,创业板指上涨2.76%,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1.90%,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下跌1.23%,生物制品上涨1.83%,医疗服务上涨6.73%,医疗器械上涨4.43%,医药商业上涨1.84%,中药上涨1.39%。医药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37.98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79.62%分位数。   集采“反内卷”有望缓解行业低价竞争困局。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明确集采中选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集采工作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集采优化有望将医药行业从过度的价格战中解脱出来,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价值的竞争。市场份额将逐渐集中到行业领先的优质企业手中,从而推动行业的整合和优化。尤其是在过去因价格竞争过于激烈而被压制的仿制药和器械龙头,将在此政策下迎来价值重估的机会。建议关注非药低估值补涨机会。   创新药械在监管及支付方面得到政策明确支持,国产高端器械有望加速发展。7月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提到要加快高端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与监管体系建设、健全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等。7月25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了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第二场,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医保价格政策赋能药械创新的新举措。在监管升级和医保支付的支持下,创新能力领先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30
    •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PCB上游材料分析框架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PCB上游材料分析框架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印制电路板在电子领域应用广泛,电性能是PCB迭代关键指标。印制电路板是电子产品的关键电子互连件,有“电子产品之母”之称。PCB的上游主要为铜箔、玻纤布、树脂等原材料行业,覆铜板(CCL)为重要的中间产品。松下电工的Megtron系列产品为高速覆铜板领域的分级标杆,通常被视为CCL行业的通行标准,等级越高的覆铜板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越小。高端覆铜板可以分为高频、高速覆铜板和高密互联用基板。   AI服务器、普通服务器等需求拉动高端覆铜板市场空间。由于AI应用的快速落地及科技巨头AI资本开支的加码,AI服务器出货量快速上升。AI服务器中GPU板组为相对于普通服务器的增量,以英伟达服务器为例,GPU板组主要包含GPU组件、模组板NVSwitch,这三部分都会应用到高等级CCL板。普通服务器用覆铜板升级处于关键转型期,且服务器迭代后所需的CCL板层数有明显的升幅,高性能服务器对高速覆铜板的需求不断扩大。   电子树脂对覆铜板性能影响巨大。电子树脂是覆铜板制作材料中唯一具有可设计性的有机物,影响介质损耗的因素有分子的极性及极性基团的密度和可动性,要想降低树脂的介质损耗,需尽可能减少树脂中极性官能团的含量。目前高端覆铜板中常用的树脂有双马树脂、聚苯醚树脂、碳氢树脂,其中碳氢树脂由于性质优良,有较大开发潜力,是目前开发热点。圣泉集团及东材科技均以量产相关树脂,成功打入主流供应链。   玻纤布及填料对覆铜板性质有重要影响,内资企业有望快速进入产业链。玻纤的介电性能和组成元素的极化率密切相关,目前各企业通过调整玻璃配方平衡产品电性能及加工难度。为进一步提高性能,下一代玻纤布有望采用石英纤维,在性质大幅提升的同时,加工难度同步也大幅提高。硅球作为覆铜板最常见的填料,目前改进方向为提高硅球材质纯度及球形度,减小硅球直径,并通过表面改性不断优化硅球的电性能及分散性能。   投资建议:【圣泉集团】自主研发的聚苯醚(PPO/PPE)树脂通过国内重点头部企业认证,建成1300吨/年全自动化产线并实现满产满销。公司同时拥有碳氢树脂(ODV)生产能力,并稳定供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的风险;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3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