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154)

    • 培养基与CDMO协同发展,下游放量未来可期

      培养基与CDMO协同发展,下游放量未来可期

      个股研报
        奥浦迈(688293)   培养基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培养基为生物制品制备和生产的关键原材料,贯穿生物药生产始终,下游蛋白抗体药、疫苗、细胞/基因治疗等领域快速发展,行业具备较高景气度,2021年中国市场规模约为26.3亿元,未来五年CAGR达22%。由于壁垒较高,目前市场主要为国际巨头垄断,国产化率仅为30%左右。随着国内培养基质量不断提升,叠加医保控费、新冠疫情等催化因素,我们看好培养基的国产替代。   奥浦迈产品媲美进口,下游放量未来可期:奥浦迈专注于蛋白抗体药物培养基,品类较为丰富,同时产品质量优异,已可得到媲美进口品牌的细胞密度/活率与抗体表达量,因而公司培养基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019-2021年CAGR达86.5%。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增长具有较高的确定性,主要原因为:①核心客户黏性较强,客户群体不断扩大;②公司下游客户管线丰富,随着项目管线向后推进,培养基用量将有数十倍放大,大额采购的客户数量持续增加,有望不断提振业绩;③公司现有产能充足,足以支撑业绩高增长。   CDMO/培养基相互转化,铸就第二成长曲线:通过中山康方、国药集团等合作案例,公司CDMO与培养基业务相互转化得到充分验证,随着两块业务的同步高速发展,协同效应将会更加明显。公司CDMO客户与项目数量均稳步增长,目前已累计完成或正在执行CDMO项目108个,截至2022年Q1在手订单总额9332万元。同时公司CDMO业务产能受限,而本次募投将打破产能瓶颈,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产能建设、项目积累、口碑提升,CDMO与培养基业务有望一同驱动公司业绩保持高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国内培养基稀缺标的,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56/5.56/7.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1.80亿元,2.54亿元,以发行价计算估值分别为58×,36×,26×,我们认为随着下游需求逐步释放,公司后续成长空间较大,首次覆盖,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品质量风险;下游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2-08-31
    • 2022年中报点评:业绩持续强劲增长,强化前端猴供应能力维持安排龙头地位

      2022年中报点评:业绩持续强劲增长,强化前端猴供应能力维持安排龙头地位

      个股研报
        昭衍新药(60312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7亿元(+45.33%,同比增长,下同),归母净利润3.71亿元(+141.40%),扣非归母净利润3.45亿元(+166.79%);2022年单Q2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51.67%),归母净利润2.46亿元(+307.06%),扣非归母净利润2.13亿元(+326.09%)。业绩符合预期。   扣除猴价上涨公司利润增长依旧强劲,在手订单充足保障未来业绩增长:2022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主要系未实现的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等影响,扣除上述影响后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为70.32%。同时,由于公司在临床前CRO的领先地位,在手订单充沛,截至2022年6月31日在手订单金额超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78%;2022年上半年新签订单20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内整体承接订单金额超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50%,海外子公司BIOMERE承接订单近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30%。快速增长的订单将为公司未来业绩提供保障。   收购2个猴场保障稀缺猴资源供应,增强产业链中话语权:2022上半年公司完成对广西玮美生物和云南英茂两家实验猴供应商的收购,收购对价分别为9.75亿元和8.29亿元。由于疫苗开发和抗体类创新药物研发增长较快,实验猴需求量快速增长并引起猴价上涨,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公开招标公告,猴价由2022年1月份12.2万元/只上涨至19.4万元/只。公司通过收购猴场掌握实验猴供应主导权,有望与临床前CRO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新业务提前布局支撑公司未来长期发展:除了持续深耕药物非临床业务,公司持续推进1)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上半年新签合同额同比实现大幅增长,2)细胞检定业务,进一步扩将团队并成立专门子公司,和3)实验模型研究,在建立并完善动物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创建疾病动物模型,上述三项业务在上半年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有望给公司未来带来新的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上半年完成2家实验猴供应商收购,我们将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7.07/9.09/10.84亿元调整为9.23/11.42/13.7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45/36/3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交付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8-31
    •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各管线业务均保持优秀增长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各管线业务均保持优秀增长

      个股研报
        海普瑞(002399)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半年报,2022上半年实现营收37.59亿(+20.7%,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5.1亿(+51.2%);扣非归母净利润5.0亿(+77.1%);业绩快速恢复,符合预期。   Q2稳定放量,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Q2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18.48和2.7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0.2%和41.9%,环比增速分别为-3.2%和17.6%,在Q1高基数下业绩环比仍保持良好增长。从盈利能力看,公司2022上半年实现毛利率32.58%(+0.6pct);依托优秀的费用控制能力,公司净利率提升2.77pct至13.58%,盈利能力保持良好恢复态势。   各业务管线均保持高增速:分业务看,公司2022上半年原料药业务实现收入16.11亿元(+5.0%),保持稳定增长;制剂业务实现收入16.02亿元(+41.9%),海外销售情况良好,全球合计销售1.14亿剂依诺肝素钠制剂,其中美国区域销售量同比增长185%,处于快速放量期。公司2022上半年CDMO业务实现收入4.68亿元(+31.7%),依托业绩快速放量,毛利率提升11.3pct至37.6%。   肝素原料药利空出尽,肝素制剂全球多地区持续放量: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肝素API供应商,上游猪瘟和猪周期等原因导致的粗品涨价影响逐渐缓解,且公司不断增加原料库存来缓冲周期性影响,下游依诺肝素钠原料药价格稳中有升,盈利能力将逐季度恢复。制剂方面,公司在全球最大的欧洲市场深耕多年,高售价的院外市场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在多个国家拥有市场龙头地位。公司在其他市场也在加速放量,2021年进入美国市场后,短期驱动力强劲,2022年有望快速实现2500万支目标;国内市场5个规格依诺制剂通过一致性,未来有望通过集采快速抢占国内市场。长期来看,公司依托一体化的成本和质量优势,未来依诺肝素制剂全球市占率有望从2021年的约18%,在2025年快速提升至40-5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期的10.1、12.6、15.4亿元,对应2022-2024年P/E估值分别为23X、19X、15X;基于公司原料药短期利差恢复,依诺肝素制剂海外继续放量,大分子CDMO和创新药提供长期业绩支撑,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涨价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肝素制剂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政策/环保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8-30
    •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短期业绩承压,长期看好原料药新品放量和CDMO业务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短期业绩承压,长期看好原料药新品放量和CDMO业务

      个股研报
        同和药业(30063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布2022半年报,2022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21.1%,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4264万元(+0.3%);扣非归母净利润4100万元(-0.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0亿(+125%)。   Q2短期承压,盈利能力暂时受损:单季度看,公司Q2实现收入1.56亿元(+11.4%),归母净利润1581万元(-29.4%),二季度业绩下滑主要因为受上海疫情影响,部分订单延期交付,且由于大宗成本较高,毛利端受损。分业务看,公司上半年原料药业务收入2.79亿元(+15%),毛利率提升3.4pct至31.2%,依托新品种规模效应,盈利能力提升;中间体收入5691万元(+75%),毛利率下降29.3pct至12.8%,因为成本增长影响较大。   公司新产品管线有序推进,是长期业绩的基石:公司17款储备新品种从2020年开始陆续获批,其中1)塞来昔布2020年7月CDE获批;2)替格瑞洛2021年3月CDE获批,2022年1月韩国完成注册;3)利伐沙班2022年3月CDE获批;4)2022年5月米拉贝隆原料药CDE获批;5)2022年7月加巴喷丁原料药CDE获批。新产品注册上,公司将在2022年海外跟进2个产品CEP注册,1个产品欧洲ASMF注册,4个产品韩国注册;国内将提交4个注册。随着17个储备品种管线专利逐渐到期,公司管线注册情况良好,匹配产能增长,带来业绩高增速。   产能加速释放,快速匹配订单增长:公司二厂区1期工程有序推进,2022上半年开始试生产和稳定性验证,有望2021年底或2022年初转固投产。介于公司饱满的订单情况,二厂区2期7个车间有望在2022下半年开始建设,由于二厂区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2期项目建设更快,我们预计将在2024年中下旬完成建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受到疫情、上游涨价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压力较大,我们将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从1.31/2.5/3.29亿元下调至1.20/2.04/2.7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P/E估值分别为39X/23/17X;短期业绩承压,长期看好原料药新品快速放量和CDMO业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收紧;成本向下游传导不及预期;新产品审批和放量不及预期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8-30
    •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冠脉与外周介入产品线快速增长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冠脉与外周介入产品线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惠泰医疗(688617)   投资要点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 半年报, 2022 上半年实现营收 5.56 亿(+44.42%);归母净利润 1.59 亿(+38.33%);扣非归母净利润 1.41 亿(+39.96%);单 Q2 营收实现 2.9 亿(+29.59%),归母净利润实现 0.9 亿(+36.07%) 。在疫情影响择期手术下仍保持高增速,业绩符合预期。   冠脉与外周产品线快速增长: 冠脉及外周产品线收入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 50.87%和 61.42%。冠脉配套耗材方面,球囊导管、导引导管、导引导丝等通路类产品陆续纳入带量采购目录,公司因先期技术积累,确保市场竞争优势。外周介入方面,发力肿瘤栓塞和血管治疗的通路器械,可调阀导管鞘为国内第一个取得国内注册证书的同类产品。造影球囊,可以用于封堵血管,在防止栓塞剂回流,并在压力测定,出血封堵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产品国内竞争力强。   加大研发投入,产品不断拓展: 22H1 公司研发费用 0.88 亿元(+75.72%),研发费用率 15.9% (较上年同比增加 2.83pct)。磁电定位环形标测导管、磁电定位环形标测导管进入注册检验阶段,磁电定位高密度标测导管、带压力感应的射频消融仪、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 pro、磁定位压力感应射频消融导管、压力感应消融导管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腔静脉滤器、胸主动脉支架(TAA)进入临床随访阶段,产品不断丰富,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福建联盟集采规则发布,国产有望在细分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此次集采品种包括房间隔穿刺鞘、电生理导管鞘、房间隔穿刺针、体表定位参考电极、灌注管路、电定位诊断导管、磁定位诊断导管、心内超声导管、电定位治疗导管、磁定位治疗导管及冷冻治疗导管。采购模式分组套采购、单件采购、配套采购模式,目前电生理市场竞争格局以进口为主,国产有望在单件采购模式下,在非压力消融导管、针鞘、电定位诊断导管等实现进口替代。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对公司业绩影响的不确定,我们将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由 3.03/4.16/5.61 亿元调整至 2.89/3.99/5.38 亿元, 对应 2022-2024 年 P/E 估值分别为 41/30/22 倍; 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极端降价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8-30
    • 2022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稳步扩张打开增长空间

      2022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稳步扩张打开增长空间

      个股研报
        大参林(603233)   事件:2022H1,公司营收97.21亿元(+20.68%,同比增长20.68%,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7.14亿元(+10.62%),扣非归母净利润7.05亿元(+19.39%)。2022单Q2季度,营收50.44亿元(+26.23%),归母净利润3.30亿元(+8.15%),扣非归母净利润3.09亿元(+22.70%)。   业绩符合预期,各类业务均保持正增长。分地区看:2022年H1华南、华中、华东收入分别增长10.00%、22.46%、53.23%,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收入增长196.79%,地区开拓成效显著。分业务看:2022年H1,公司零售业务收入87.81亿元(+18.78%),毛利率39.89%(+1.01pct,较2021年同期提升1.01个百分点,下同),公司将继续扩大零售渠道品牌规模优势;2022年H1,批发业务收入为6.56亿元(+55.84%),毛利率9.12%(+0.94pct),凭借公司商品代理优势、物流配送能力及生产能力,批发业务有望快速发展。分产品类型看:2022年H1中西成药实现营收69.60亿元(+28.28%),毛利率34.74%(+1.29pct),主要系四类药品恢复上架及处方外流;中参药材营收11.64亿元(+0.79%),毛利率42.21%(+2.16pct)。作为中参茸为特色的零售连锁药店,公司持续提高产品质量,自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门店网络持续优化,"内生+外延"打开增长空间。2022年H1公司新增自建门店194家,加盟门店441家,并购门店172家,关闭门店104家。截至2022年H1,公司药房连锁已覆盖全国15个省的8896家药店,其中含加盟店1376家。公司根据不同商圈的特点,布局社区店、参茸旗舰店、O2O店和院边店等不同店型店态。一方面,公司积极开发存量市场,老药店转加盟的占比不断提升,老药店转加盟后销售、利润、客流、客单均有较大增长。另一方面,公司针对河南、江苏等重点地区以及未布局的省份积极开展收购计划,实现快速进入新区域或快速提升弱势区域内的占比规模。新增门店在集团赋能下有望实现销售规模、盈利水平的快速提升。   新零售业务模式实现对传统零售的补充,未来有望继续提供增量。公司积极探索新零售商业模式,以“大参林健康”小程序为主要载体推动私域流量的新零售业务(O2O+B2C),并进入几乎所有头部O2O和B2C平台同步发展公域流量新零售业务,全面满足各类消费者不同渠道的购药需求。截至2022年H1,公司O2O送药服务已覆盖全国7639家门店,上线率达85.17%,新零售业务销售同比增长63.95%。我们认为互联业务有望继续为公司新零售赋能,为公司提供活力及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品牌规模优势不断提升,门店网络布局逐步优化,我们将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预测由9.79/11.46/13.22亿元上调至10.91/13.07/15.6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的PE估值分别为29/24/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门店扩张或不及预期,业务增长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加剧的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8-30
    • 2022年半年度报告点评:疫情下稳步增长,穿刺龙头产品线持续丰富

      2022年半年度报告点评:疫情下稳步增长,穿刺龙头产品线持续丰富

      个股研报
        康德莱(603987)   事件: 2022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40 亿元(+15.32%,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 1.75 亿元(+37.94%); 扣非归母净利润 1.70 亿(+46.28%),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疫情影响下公司稳健经营,控费能力有所提升: 2022Q2 受上海等地封控影响, 公司业绩承压, 在此背景下,公司稳健经营, Q2 单季度实现营收 7.72 亿元(+3.17%),实现归母净利润 1.04 亿元(+27.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08 亿元(+50.19%)。 此外,公司控费能力有所提升,2022H1 销售费用 1.53 亿元(+5.84%),但销售费用率下降至 9.37%(-2.07pp);管理费用 1.03 亿元(+1.51%),管理费用率 6.26%(-0.85pp);财务费用受汇率影响大幅下降至 16.45 万元(-90.54%),财务费用率为0.01%(-0.11%)。   多元产业投资持续深入, 海内外渠道布局并举: 公司深入推进医疗多元产业的投资建设,通过产业外延投资,布局发展医美产业、有源器械+无源耗材产业、标本采集产业,拓展医疗多元产业。 2021 年 H1,公司标本采集类业务实现收入 1.90 亿元,穿刺护理类业务实现收入 9.42 亿元,穿刺介入类业务实现收入 1.54 亿元。此外,公司在国内市场,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在北上广等地拥有大批三甲医院客户,在国际市场,与欧美流通巨头其形成了长期、稳定的项目开发和供销合作关系。2022H1 公司国内业务实现收入 12.68 亿元(+15.75%),国外业务实现收入 3.71 亿元(+13.87%)。   医美产品开始兑现业绩,在研产品陆续上市打造公司长期成长空间:2022H1,公司研发产品陆续上线, 公司及子公司共有 4 个产品完成首次注册, 6 个产品完成延续注册, 如一次性使用注射笔用针头完成国内注册等;其中,医美产品开始贡献收入, 2022H1 公司医美产品实现收入2286 万元。 在研产品中: 一次性使用泵用注射器、一次性使用引流袋等也将陆续完成国内注册上市。公司超细注射针、毛囊移植装置、多头水光针等医美器械类产品以及高端穿刺针、气腹针等穿刺介入类产品的不断上市,将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疫情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我们将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 3.96/5.13/6.49 亿元下调至 3.91/4.90/6.03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2-2024 年 PE 估值为 19/15/12 倍。 考虑到公司是我国穿刺输注行业龙头,产品线不断丰富,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推广不及预期, 集采政策超预期, 汇兑损益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8-30
    •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业绩受疫情影响低于预期,医美设备及视光产品表现亮眼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业绩受疫情影响低于预期,医美设备及视光产品表现亮眼

      个股研报
        昊海生科(688366)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H1,公司实现营收9.68亿元(+13.69%,同比增长13.69%,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0.71亿元(-69.25%),扣非归母净利润0.53亿元(-75.93%)。2022单Q2季度,营收4.94亿元(+5.45%),归母净利润0.10亿元(-92.47%),扣非归母净利润-0.06亿元(-104.6%),业绩低于预期。   眼科产品整体表现较为稳健,视光产品快速增长。2022年H1,公司眼科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56亿元,与2021年同期持平。白内障产品线1.67亿元(-31.74%),其中,人工晶状体实现营收1.29亿元(-32.83%),主要系Aaren品牌人工晶状体与原国内独家经销商珠海祥乐的经销协议终止,正处于市场整合阶段。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产品线1.77亿元(+73.19%),其中,视光终端产品实现营收0.99亿元(+394.13%),主要系OK镜、隐形眼镜等视光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基于Contamac全球领先的高透氧材料,公司研制的新型OK镜产品的临床试验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注册申报。2022年下半年,公司将重点推进新型OK镜注册审评工作,并快速推进“迈儿康”产品在重点机构和地区的覆盖,近视防控及屈光矫正业务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医美板块表现亮眼,射频与激光产品明显提升业绩增速。2022年H1,公司医美及创面护理产品的营收为3.29亿元(+82.76%),其中,射频与激光设备产品创收1.44亿元,占医美板块收入的44%。子公司欧美华科拥有多款核心产品,包括多元相控射频技术,未来有望带动医美板块业绩的持续提升。玻尿酸营收为1.19亿元,较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第四代有机交联玻尿酸产品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公司在玻尿酸产品布局进一步完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营收0.66亿元(+8.75%),“康合素”作为国际第一个获得注册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产品,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疫情带来短期影响,骨科、外科有望稳健增长。2022H1,公司骨科产品营收1.79亿元(-13.1%),防粘连及止血产品营收0.84亿元(-11.50%),主要系产品生产所在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疫情恢复后,公司有望发挥“原料+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布局的优势,带来业绩的恢复性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影响,我们将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5.31/6.18/7.10亿元下调为2.82/3.46/4.2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47/38/31X。随着OK镜、玻尿酸等产品系列陆续放量及疫情的稳定,公司业绩有望恢复加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市场推广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政策的不确定性。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8-29
    •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疫情影响医院短期业务,医疗器械板块趋势向好

      2022年中报业绩点评:疫情影响医院短期业务,医疗器械板块趋势向好

      个股研报
        盈康生命(30014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2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7.34%,较2021年同期增长7.34%,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13.71%)、扣非归母净利润0.45亿元(+702.95%),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大幅提升主要系2021年同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当期净损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以及处置亏损子公司后亏损减少所致。Q2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07亿元(+4.57%)、归母净利润0.23亿元(+0.25%)、扣非归母净利润0.20亿元(+739.43%),Q2季度业绩符合预期。   医疗服务板块:业绩较2021年同期持平,2022H1营收5.16亿元(+0.46%),毛利率27.03%,较2021年同期提升3.20pct。自有医院方面,广慈医院营收2.44亿元(+3.11%),净利润为0.25亿元(+37.26%),肿瘤收入增长30%,手术量上升47%;友谊医院实现营收2.21亿元(+2.01%),净利润0.43亿元,友方医院营收0.44亿元(+4.94%),净利润0.05亿元(-55.9%)。公司托管医院稳步发展,运城第一医院建立了涵盖50多家医疗机构的医联体网络,四川友谊医院与成都美年大健康共建医联体,通过学科复制业务量增加147%;苏州广慈医院的二期建设计划稳步推进中。托管医院增厚公司业绩,实现医疗业务布局扩张与协同。我们持续看好公司“1+N”战略,通过区域中心旗舰实现上下协同,加速医疗板块提升。   医疗器械板块:2022H1营收0.58亿元(+172.29%),收入快速增长主要系经销商品及伽玛刀换源销量增加,其中伽玛刀创收0.13亿元(+30.52%)。公司形成了有梯队、有节奏的研发体系。短期公司通过并购新增体外短波治疗仪产品,快速补足产品线;中期对以伽玛刀为主的大型放疗设备进行升级迭代;长期上前瞻布局肿瘤治疗、诊断及预防等领域。公司从整体上搭建了“1+5”的研发体系,为新产品的上市提供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对医疗服务板块的影响,我们对公司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预计由2.28/3.03亿元下调为1.60/2.46亿元,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3.00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47X/31X/2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经营和盈利或不及预期;医院事故及人员流动风险;医药行业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8-29
    • 2022年半年度报告点评:核药板块承压,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2022年半年度报告点评:核药板块承压,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个股研报
        东诚药业(002675)   事件:2022H1公司实现营收17.65亿元(-3.33%,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1.69亿(+8.89%);扣非归母净利润1.63亿(+10.04%),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核药板块承压,原料药板块表现亮眼:2022H1由于疫情影响医院常规诊疗业务的展开,公司核药板块受到明显影响,核药板块实现收入4.22亿元(-20.20%),其中18F-FDG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4.32%),云克注射液还受到医保对接影响,实现收入1.01亿元(-40.74%);原料药板块实现收入10.81亿元(+2.69%),制剂产品实现收入2.22亿元(+9.66%)。从板块毛利率看,公司原料药板块毛利率明显提升,达到21.33%(+7.40pp);制剂产品毛利率为72.16%(-4.38pp);核药产品毛利率为71.42%(-4.79pp)。   PET-CT配置稳步增加,带动核心产品18F-FDG终端需求提升:近年来,核医学在肿瘤等疾病上的诊疗优势逐步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的出台,将推动核医学的全面发展。此外,截止到2022年6月底,全国累计公布335个PETCT配置名单,完成装机215台。PET-CT装机量的稳步增加,同样将带动核药需求。公司核药房网格化生产布局进一步完善,2022H1,公司正电子类核药房投入运营3个,正在建设10个正电子核药房,预计未来两年内公司投入运营的核药房将超过30个。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充分乘借政策东风和PET-CT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稳步增加,实现核药板块收入的稳步增长。   核药在研管线丰富,产品即将进入收获期:核药板块:188RE注射液等预计将于2022年底结束临床总结工作,根据临床总结报告情况进行注册申报;氟[18F]思睿肽注射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即将启动临床试验;99mTc标记替曲膦产品的参比制剂已发布,生产许可证增项办理中,注册工作已启动,其他产品后续也将陆续获得临床批件。我们认为,公司丰富的在研管线,为公司利润持续增长提供了可靠支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我们将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3.78/4.98/6.33亿元下调至3.74/4.71/5.7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估值为29/23/19倍。考虑到公司是我国核药“双寡头”之一,短期波动不改变长期增长逻辑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药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反复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8-2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