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025)

    • 和黄医药(00013):国际化步伐加快,催化剂不断兑现

      和黄医药(00013):国际化步伐加快,催化剂不断兑现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立足小分子药物设计,一站式服务药物研发及生产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立足小分子药物设计,一站式服务药物研发及生产

      个股研报
        泓博医药(301230)   立足小分子药物设计,一站式服务药物研发及生产   公司立足于新药研发中的关键环节,逐步构建涵盖药物发现、工艺研究与开发的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新药关键中间体和自主产品生产的商业化生产平台,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新药临床前研发服务至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的能力。 公司以小分子药物设计见长,并与海外优质 biotech 公司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协助客户开发多款 FIC 药物,并享有较高的议价权,业务有特色。同时,公司主要的商业化品种竞争格局好,并处于专利陆续到期阶段,客户需求有望持续增加,随着公司向更高附加值的 API 业务延伸,有望贡献新的增量。我 们 看 好 公 司 的 长 期 发 展 , 预 计 2022-2024 年 公 司 的 归 母 净 利 润 为0.63/1.19/1.86 亿 元 , EPS 为 0.81/1.55/2.42 元 , 当 前 股 价 对 应 PE 为59.7/31.4/20.0 倍,估值合理,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不断夯实业务能力,一站式服务创新药早期研发   公司以技术壁垒高、同质化竞争低的药物发现业务为起点,深度参与客户的新药研发,客户黏性较大,并以此向药物开发的下游延伸,拓展药学研究业务,满足客户一体化药物研发外包服务的需求,深度绑定客户的项目。 公司与海内外 biotech 紧密合作, 现已服务开发 21 款药物,其中 3 款已上市, 16 款为 FIC药物。 同时,顺应客户需求,顺势拓展工艺研究及开发服务, 2021 年公司服务的临床前、临床与商业化阶段的项目数量分别为 75/22/1 个,项目梯队已形成。   商业化生产的核心品种竞争格局好,一体化布局贡献新增量   公司于 2014 年合并开原泓博,向下游延伸布局商业化生产业务。 替格瑞洛系列产品为公司核心的品种,该化合物专利于 2019 年底到期,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晶型或者制剂专利将陆续到期,随着专利的到期, 对上游原料药和中间体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对于替格瑞洛系列中间体, 公司国内市占率近四成,竞争格局好,并进一步拓展高附加值 API 业务,有望贡献新的增量。   风险提示: 药物研发市场需求下降、核心成员流失、 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等。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2-12-20
    • 聚焦三大核心赛道,家用医疗器械发展可期

      聚焦三大核心赛道,家用医疗器械发展可期

      个股研报
        鱼跃医疗(002223)   聚焦呼吸与制氧、血糖及POCT、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赛道   2021年公司对业务板块进行调整,在血压监测、体温监测、中医设备、手术器械等基石上,重点聚焦呼吸与制氧、血糖及POCT、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赛道不断拓展,并对急救、眼科、智能康复等高潜力业务积极孵化。   1)呼吸与制氧:国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增加叠加诊疗率提升,业绩预计稳健向好。受疫情类订单拉动,2020和2021年收入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94.2%和16.1%。2022H1该板块收入同比下降16.85%,制氧机产品较去年海外疫情类订单影响下的高基数有一定下滑,去除疫情扰动因素,常规业务增长仍较为明显。雾化产品同比增速近50%,呼吸机产品市场依旧保持稳定拓宽。无创呼吸机治疗是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首选和初选治疗手段,家用双水平呼吸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非药物治疗首选治疗方案。根据沙利文报告,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OSA(30-69岁)和COPD患病人数将于2025年达到2.1亿人和1.09亿人,且患者诊疗率有待提升,预计稳健向好。   2)血糖及POCT:快速发展。2021年5月收购凯立特后,布局CGM市场。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诊疗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叠加CGM在糖尿病监测中占比持续提升,推动持续糖尿病监测市场规模增加。   3)消毒感控,具备品牌优势。上海中优研制生产了消毒感控领域400多个产品,拥有“洁芙柔”、“安尔碘”、“点而康”等极具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2022H1上海中优实现营业收入6.42亿,同比增长43.87%,凭借产品品质、品类覆盖、产能优势与快速响应,院内外销售渠道持续拓宽,伴随大众的消毒观念与对感控安全的需求逐步加深,业绩增长明显。   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共同发力,有望加快成长布局   公司近年接连完成了对上械集团、上海中优、德国曼吉士Metrax、六六视觉的收购,对美诺医疗AmsinoMedical的投资,并参股江苏视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拓展感控、眼科等领域,并且于2021年完成对浙江凯立特的收购,完善了公司在糖尿病赛道的业务布局,大幅提升公司在糖尿病领域产品实力。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共同发力,有望加速成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70.90/82.13/94.84亿元,同比增长2.8%/15.8%/15.5%,预测归母净利润为14.55/17.01/19.78亿元。参照同类公司2023年PE为25倍,给予公司25倍PE,对应425亿市值,目标价为42.4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格局变化的风险,成本和费用不断上涨对公司管理控制带来压力,并购标的商誉减值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2-12-19
    • 泓博医药(301230):立足小分子药物设计,一站式服务药物研发及生产

      泓博医药(301230):立足小分子药物设计,一站式服务药物研发及生产

    • 深度报告:乘转基因政策春风,种业龙头蓄势待发

      深度报告:乘转基因政策春风,种业龙头蓄势待发

      个股研报
        隆平高科(000998)   隆平高科:率先迈向国际化的种业龙头   隆平高科是我国领先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目前已形成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两大业务双足鼎立、杂交蔬菜、小麦、杂交谷子、杂交食葵等多个优势作物为补充的综合农作物种业业务格局。   行业分析:供需格局逐步改善,政策春风渐行渐近   1)玉米供需料维持紧平衡,水稻库存压力有望释放。玉米方面,结构性供需矛盾仍存,价格料继续维持高位。水稻方面,整体供应仍然充足,未来有望逐步进入去库周期。2)种业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2019年我国种子市场CR5仅12%,与全球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未来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开放后,转基因品种因其良好的抗虫、抗除草剂表现将获得市场的广泛青睐,而中小规模种子企业缺乏相应育种技术,或将被市场逐渐淘汰,种业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EDV)的正式建立,以及转基因商业化的逐步落实,将显著提高种子公司创新积级性、更好的保护未来落地的转基因品种。   公司分析:科研实力行业领先,转基因先发优势明显。   1)育种站遍布国内外,种质资源储备充足。截至2020年底,公司在中国、巴西、美国、巴基斯坦等7国共拥有45个育种站,试验基地总面积近一万亩,研发布局广阔。2)科研投入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专家带队实现产研结合。公司搭建了由知名育种专家带队的玉米、水稻、黄瓜、生物技术团队,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湖南杂优中心等多家顶级科研院校保持深度合作关系,占据技术高地。3)高密度的生态测试网,显著缩短新品种育种周期。公司密集完善的生态测试网能快速、准确、动态的反馈材料的田间表现,从而准确筛选目标植株以提高育种效率,目前公司品种储备已达472个,主推品种广受市场认可。4)“三架马车”集中发力,种业航母正待启航。子公司杭州瑞丰已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其余迭代产品蓄势待发;巴西隆平玉米转基因育种经验丰富,对未来国内转基因商业化运作有良好的借鉴意义;隆平生物转基因品种抗谱更广,分子叠加技术行业领先。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62、3.75、6.1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05、0.28、0.46元,对应PE为352、58、36倍,考虑到公司作为玉米、水稻种业龙头企业,在国内粮价高位运行趋势下,有望进一步打开利润空间,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新品种研发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2-12-19
    • 海康威视点评报告:EBG SMBG有望重归增长!

      海康威视点评报告:EBG SMBG有望重归增长!

    • 澳华内镜-688212-重磅产品AQ300上市,内镜龙头新征程

      澳华内镜-688212-重磅产品AQ300上市,内镜龙头新征程

    • 晨光生物(300138):优势夯实,植提物龙头行稳致远

      晨光生物(300138):优势夯实,植提物龙头行稳致远

    • 圣泉集团(605589):布局硬碳负极材料,延伸生物基产业链

      圣泉集团(605589):布局硬碳负极材料,延伸生物基产业链

    • 核药业务国内领先,创新研发推动新增长

      核药业务国内领先,创新研发推动新增长

      个股研报
        东诚药业(002675)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核药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竞争力   公司覆盖原料药、制剂、核医药三大业务,融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以核药为新核心竞争力。2017-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7.41亿,同比下降1.93%;实现归母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增长26.17%。   诊断类核药18F-FDG市场扩容,合作引进布局核药全产业链生态圈   公司主要产品PET-CT显影剂受益于PET-CT设备的装机量及检查人数的提升,需求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累计下发319个PET-CT配置证,装机191台。目前深圳市、山东省通州市及浙江省将PET-CT检查纳入医保,18F-FDG市场有望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10个正电子核药房正在建设中,预计未来三年内超30个核药房将投入运营,覆盖国内93.5%人口的核医学需求。公司通过加强与GE医疗、ImaginAb公司、新旭生技、北京肿瘤医院等的合作,布局前沿诊断类及治疗类核药品种。2022年12月3日,公司与GE医疗合作的注射用亚锡替曲膦中国上市会在线上举办,是首个在中国获批上市的进口原研心脏核医学配套药盒。   制剂产品管线丰富,具备国际市场盈收能力   公司是专业的肝素API生产商和硫酸软骨素的全球供应商,销售网络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剂产品主要为肝素钠以及注射用那屈肝素钙。公司制剂产品管线丰富,冻干粉针剂生产线的年产量可达3000万支,并拥有多条固体制剂生产线,产品全面覆盖抗凝、心血管、抗肿瘤、泌尿、骨科及抗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   核药研发费用持续加大,蓝纳成、米度生物提供核药研发新平台   公司连续三年增加研发费用的投入,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总研发费用达9926.42万元,同比增长8.59%。2020年公司收购米度生物,并利用米度生物的核药研发一站式服务功能,加快了在研创新药物转化效率。2021年公司创立蓝纳成核药创新研发平台,致力于1.1类放射性诊疗一体化创新药物研发,有望基于两大核药研发平台持续推出创新核药产品。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46、45.72、51.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7、4.79、5.97亿元,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为31.72倍,考虑到公司在核药领域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给予公司2023年PE为37.2倍,对应目标价为21.6元人民币,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采购及价格波动风险、药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医药政策变化风险、核药业务增长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营销团队稳定性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2-12-1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