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720)

    • 生物材料全产业链贯通,四轮驱动勇立潮头

      生物材料全产业链贯通,四轮驱动勇立潮头

      个股研报
        华熙生物(688363)   以合成生物创新驱动,打造生物科技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   华熙生物是全球知名的以合成生物为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材料全产业链平台公司。公司于2000年成立,作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多项透明质酸相关技术和产品行业领先。公司从透明质酸原料起家,逐步向2B端和2C端拓展业务,并发力合成生物学,形成了生物活性物原料、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和功能性食品“四轮驱动”的业务布局。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59亿元,同比增长28.53%,归母净利润9.71亿元,同比增长24.11%。   原料业务:透明质酸龙头地位稳固,多种生物材料前景广阔   公司透明质酸业务具备两大优势:1)产品质量优势。公司国内首创微生物发酵和生物酶切法,产品纯度和精度位于行业前列;2)产能优势。公司自2019年起大幅扩产,总产能已达770吨,规模效应凸显。基于前沿的合成生物学国际创新研发中心,2022年公司开展原料及合成生物研发项目116项,全力探索胶原蛋白、麦角硫因等新领域,有望逐步实现量产。   医疗终端:医美行业高景气,润致产品系列组合竞争力持续增强   在医疗美容注射治疗不断发展和透明质酸产品种类持续丰富的推动下,中国透明质酸医美产品2021-2026年有望保持25%的复合增速。我们看好公司具有竞争力的医美产品推动整体医疗终端业务上行:1)医美终端产品管线丰富,2021年润致作为医美首推品牌,目前润致产品系列5款产品已形成组合方案,实现分层抗衰,满足医美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我们预计产品组合将对用户形成较强粘性;2)水光针纳入III类医疗器械管理,公司III类医疗器械医美产品丰富,有望受益于行业出清带来的市场机会。   功能性护肤品:四大品牌差异化定位清晰,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公司基于生物活性物原料端的研发优势,不断为功能性护肤品赋能,形成了具有差异化定位的四大品牌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覆盖多元消费人群。公司坚持打造大单品及大单品系列,已打造出年收入破4亿(含税)的大单品肌活糙米水,不断突破品牌成长天花板。当前公司针对四大品牌持续精细化运营,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力,品牌渗透率持续提升,加强用户体验与复购,公司有望实现降本增效,盈利能力向上改善。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全产业链平台公司,已布局从2B到2C的四大业务且相互赋能。公司注重研发投入,产品管线持续丰富,在精细化运营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4.66/95.17/115.17亿元,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2/15.27/19.4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替代风险、新产品注册风险、新产品推广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监管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1页
      2023-07-25
    • SMO行业的领先企业 助力临床试验高效可靠执行

      SMO行业的领先企业 助力临床试验高效可靠执行

      个股研报
        普蕊斯(301257)   主要观点:   国内领先的SMO企业,营收持续扩张。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临床试验现场管理服务组织(SMO),主要客户包括默沙东、精鼎、罗氏、强生、诺华、百时美施贵宝、艾昆纬、礼来、恒瑞、康方、信达等。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累计承接超过2,500个国际和国内SMO项目,服务可覆盖肿瘤、内分泌疾病、医疗器械、病毒性肝炎、免疫性疾病等共24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执行经验,推动110+个产品在国内外上市。自2013年公司成立以来,营业收入呈持续扩张态势,2017年营收突破1亿元,2019年营收突破3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营收同比增速有所下滑,2021年营收突破5亿元,2022年因疫情影响临床试验开展、增速下滑,2023年一季度营收为1.57亿元、同比增长30.02%,重回快速增长。   国内外SMO市场快速扩容,有望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根据PrecedenceResearch的报告,2020年全球SMO服务市场规模约为64亿美元,预计于203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22.7亿美元,2022至203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6.72%。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中国SMO服务市场规模在2015年至2021年从1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69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35.3%;预计于2030年增长至350亿元人民币,2021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19.8%。   国内SMO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当前国内SMO行业仍处于竞争激烈的早期发展阶段,呈现数家头部企业与多家尾部企业并存的竞争格局。从CRC人员规模的角度看,截至2020年10月末,在“中国CRC之家”登记的SMO企业共39家,其中CRC人员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有4家企业,占行业10.26%。头部五家SMO公司2021年的SMO服务总收入约为20.75亿元,占整个SMO行业市场规模的30.07%,行业集中度较低。头部SMO企业在客户资源、人才规模、机构覆盖、技术、品牌与口碑等方面建立核心壁垒,且随着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客户资源进一步丰富、人才规模进一步扩大、机构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技术进一步更新迭代、品牌与口碑进一步建立,前述壁垒将进一步巩固,预计SMO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人才储备丰富,新增合同金额快速增长。公司专业业务人员(包含CRC)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由2019年的2,113人增长至2023Q1的超过3,700人,在SMO行业中处于第一梯队。截至2023年一季度,公司建立了3,700余人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服务近800家临床试验机构,可覆盖临床试验机构数量超过1,300家,服务范围覆盖全国160多个城市。基于在全国160多个城市的CRC人才储备,可应申办方要求、快速对我国绝大部分临床试验机构形成覆盖,满足客户绝大多数项目需求。2022年,公司新增项目合同金额为10.43亿元,同比增长43%。存量合同方面,截至2022年底,公司存量项目合同金额为15.05亿元。   全面的SOP体系,推动临床试验方案合规、可靠、高效执行。目前公司已经沉淀了一套科学详实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体系,涵盖260余份SOP制度文件,有效地保证公司临床试验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动临床试验方案的高效执行。在“722核查”事件里,最终涉及的1,622个自查申请中,超过80%的申报材料企业主动撤回,而公司在项目管理型SMO模式下实现了0项目撤回,进一步证明了公司项目执行及质量控制体系的优势性。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1.25/1.37亿元,EPS分别为1.80/2.06/2.2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0/26/24倍。考虑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SMO企业,当前人员规模位居行业第一梯队,覆盖临床机构范围广,营收持续扩张,新增订单金额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望回升,将受益于SMO行业集中度提升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我们首次给予其“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人员流失风险;新增合同金额增长不及预期;临床试验服务面临诉讼或纠纷风险;毛利率下滑的风险;业务资质风险。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35页
      2023-07-25
    • 净利润同比增长153-210%,主业重回正轨

      净利润同比增长153-210%,主业重回正轨

      个股研报
        昊海生科(688366)   事件   2023年7月21日,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2.2亿元,同比增长153.41%-209.73%;扣非归母净利润1.62-2.02亿元,同比增长204.57%-279.77%。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1H23销售逐步回归正轨,营收利润同比数倍增长。(1)2Q2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环比实现上涨。2Q23预计归母净利润0.99-1.39亿元,同比增加880%-1276%,环比增加22%-71%;扣非归母净利润0.9-1.3亿元,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为负值,环比增加27%-82%。(2)1H22利润端受损,23年修复良好。1H22受公司上海地区子公司生产经营停滞及美国子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利润端收紧。2023年上半年,随公司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主业销售重回正轨,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归母净利润同比涨幅较大。(3)玻尿酸放量迅速,终端销售回归常态。2023年上半年随着各项营销活动正常展开,积极拓宽宣传推广渠道,加大产品销售力度,产品销量、收入同比2022上半年大幅上涨,尤其是玻尿酸产品销售表现较好。目前,公司已上市三代玻尿酸产品,“海薇”、“娇兰”、“海魅”分别定位低、中、高端市场,已经成为国内注射玻尿酸产品的领导品牌。   临床储备管线丰富,积极开拓医美眼科高端市场。(1)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管线丰富。2022年研发费用1.82亿元,同比增长8.71%;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20项在研管线,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有机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等多个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地位。(2)研发进展顺利,多款产品临床试验注册申报:①二代玻尿酸“姣兰”于2023年2月扩大适应症,成为国产首个“唇部填充”玻尿酸注射针剂;②第四代有机交联玻尿酸产品完成国内临床,进入注册申报阶段,相较于传统化学交联剂第四代产品具有更好的远期安全性;③创新疏水模注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完成国内临床试验,进入注册申报阶段。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随着消费复苏、院内手术量的恢复,我们看好医美、眼科板块的业绩回暖,预计2023/24/25年营收28.13/34.02/41.08亿元,同比增加32%/21%/21%;归母净利润4.55/5.53/6.77亿元,同比增加152%/21%/2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品推进不及预期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7-24
    • 医思健康(02138)2023财年年报点评报告:业务扩张+结构调整致利润承压,期待后续业绩弹性

      医思健康(02138)2023财年年报点评报告:业务扩张+结构调整致利润承压,期待后续业绩弹性

    • 电生理龙头布局完整,享国产替代红利

      电生理龙头布局完整,享国产替代红利

      个股研报
        微电生理(688351)   核心内容:   心脏电生理:市场规模大,国产占有率低,进口替代空间大受老龄化加剧,心律失常患者人群扩大,以及术式推广普及,电生理手术量预计从2019年的18万例,增长到2024年的38万例,带动对电生理器械行业的需求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电生理器械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87.8亿元,近五年CAGR约32%。相对外资品牌而言,国产品牌进步晚,市场占有率低(小于10%),国产产品的替代空间广阔,同时带量采购政策推进,优秀的国产品牌将充分受益。   公司是电生理设备和耗材龙头国产品牌,充分享国产替代红利   (1)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创新,在心脏电生理领域,公司是全球市场中少数同时完成心脏电生理设备与耗材完整布局的厂商之一,亦是首个能够提供三维心脏电生理设备与耗材完整解决方案的国产厂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显示,按照产品应用的手术量排名,2020年公司在我国三维心脏电生理手术量中排名第三,国产厂家中排名第一。   (2)公司在三维手术设备及耗材领域研发进展快速,领先同行推出了用于房颤手术的高精密度标测导管和压力感应磁定位消融导管,在房颤术式国产化方面具有先发优势。而且公司除了射频消融布局广泛外,公司冷冻消融产品也预计在2023年第三季度拿证获批,届时公司针对房颤治疗将提供更多元的产品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经验的医生对术式的要求。   (3)公司此前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实现上市,2022年开始扭亏,我们预计随着公司重磅产品获批,公司的费用投入将有所下降。我们预计随着公司核心产品的推广放量,公司的盈利质量也更扎实,盈利增速也在前期低基数的基础上保持超高增长,公司的规模效应也将进一步显现。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端有望分别实现3.41亿元、4.87亿元、6.98亿元,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1.0%、42.9%和43.2%,归母净利润预计2023-2025年分别实现0.17亿元、0.49亿元和0.91亿元,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83.8%、181.7%和86.5%。2023-2025年对应的EPS分别约0.04元、0.10元和0.19元,对应的PE估值分别为472倍、168倍和90倍,考虑到公司所处发展高景气的心脏电生理介入行业,公司是行业里三维手术解决方案较早完整推出的厂家,2022年底高精密度标测导管和压力感应消融导管率先顺利获批上市,为进军壁垒更高的房颤市场打下基础,首次覆盖,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新产品研发、上市不及预期。   临床推广难度大,医生接受国产品牌阻力大。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3-07-24
    • 手术动力装置龙头,致力成为外科手术整体方案解决者

      手术动力装置龙头,致力成为外科手术整体方案解决者

      个股研报
        西山科技(688576)   推荐逻辑:1)手术动力装置行业一次性耗材替代重复性耗材趋势明显,公司持续推动耗材一次性化进程,2020-2022年耗材收入CAGR为86%。2)国产替代持续进行,公司在乳腺外科获批的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注册证为国内厂商首个,打破了外资垄断局面,2022年乳腺外科整机+耗材收入接近1亿元,同比增长43%。3)公司为国产手术动力装置龙头,陆续拓展内窥镜、能量手术设备等领域,致力打造成为外科手术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拓宽多个增长极。   手术动力装置行业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为72亿元,一次性耗材使用有望逐步替代重复性耗材。一次性耗材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具有更安全、更精准的优势,目前在国外市场一次性耗材的使用远高于重复性耗材,但目前国内由于医生使用习惯、医疗服务收费目录等因素影响,根据调研数据,我国的一次性耗材使用比例约为10-20%,未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学术推广以及医疗收费目录的工作不断推进,国内手术动力装置行业一次性耗材替代重复性耗材的趋势较为明显,重复性耗材使用次数在几十次到上百次不等,随着一次性化进程不断推进,企业收入弹性空间巨大。   国产替代进程持续进行,乳腺外科领域增速明显。根据西山科技招股书数据,外资品牌设备中标情况2021年占比为51%,但国产品牌占比近年来持续提升,从2019年的17%提升到了2021年的30%。以西山科技为代表的国产企业已经成功打破了进口垄断,根据众成数科基于2019年至2021年终端医院公开采购手术动力装置中标情况的统计数据,国内手术动力装置行业中西山科技在传统科室(神外、耳鼻喉、骨科)的中标数量占比为16.6%,为国产第一。其中公司研制的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是国产品牌中首个获得境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实现产业化的产品,2022年公司乳腺外科整机+耗材收入接近1亿元,同比增长43%。   公司为国产手术动力装置龙头,持续拓展内窥镜、能量手术设备等领域,致力打造成为外科手术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在传统科室质量水平已经比肩国外品牌,龙头实力较强。在研管线目前包括9大项目,其中腹腔内窥镜、等离子手术设备整机(耳鼻喉科/关节)、高频手术系统整机及一次性使用双极射频手术刀头、超声骨刀整机及耗材已经取证,另有多项产品处于注册审评阶段,未来有望成为外科手术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手术动力装置国内龙头企业,在传统科室如神经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在整机装机不断拓展的带动下,一次性耗材预计将替代重复性耗材,此外在乳腺外科领域公司凭借首个国内乳腺活检产品预计将逐渐实现进口替代,叠加内窥镜、超声骨刀等创新产品的持续放量,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40%。给予公司24年45倍PE,对应目标价130.5元,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手术动力装置整机装机进度不及预期;一次性耗材替代重复性耗材使用进步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07-23
    • 事件点评:辉瑞注射剂工厂受灾,国产注射剂有望加速出海

      事件点评:辉瑞注射剂工厂受灾,国产注射剂有望加速出海

      个股研报
        普利制药(300630)   事件:7月19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出现改良型藤田级数第二级龙卷风,辉瑞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落基山的一个主要生产工厂严重受损。   辉瑞落基山工厂是全球最大的无菌注射剂基地之一,本次基地受损将加剧美国药品供应短缺。辉瑞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落基山的工厂拥有超过140万平方英尺的生产空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菌注射剂设施之一,年产能达4亿多支,美国医院使用的所有无菌注射剂中有25%是该工厂所生产。落基山工厂是辉瑞在2015年收购Hospira所整合获得,Hospira是世界领先的注射药物和输注技术供应商,主要生产麻醉剂、镇痛剂、治疗剂、抗感染药和神经肌肉阻滞剂等多种药物,包括安瓿、小瓶、注射器等小容量产品和静脉输液袋、半硬质瓶等大容量产品。本次辉瑞工厂事件将导致美国注射剂药品短缺加剧,我们看好国产注射剂产品加速出海,在美国注射剂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普利制药注射剂出海进入收获期,国际化注册能力和经验丰富。公司在制剂技术研发和全球化注册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经验,截至2022年已取得产品批准文号239个,其中欧美等境外制剂生产批件有108个;目前有25款在欧洲、美洲、亚洲多国上市的药品,其中有20款注射剂;已在美国获得ANDA的产品有20款,均为注射剂。公司与辉瑞落基山工厂(Hospira)有9款产品重叠,其中包括阿奇霉素、比伐卢定、盐酸多巴酚丁胺、碘帕醇、左乙拉西坦、盐酸万古霉素、达托霉素等大品种。建设GMP级注射剂工厂通常需要2-3年,短期内美国药物供应短缺的情况难以缓解,公司注射剂产品的海外销售有望进一步提升,境外收入或将持续增长。   形成中国制造、全球销售格局,持续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产能。公司已形成海口、杭州、安庆三处高端药物制剂及原料药制造基地的建设,剂型覆盖针剂、片剂、胶囊、干混悬剂、滴眼剂和软膏等,三地形成关键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布局。目前公司原料药、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已通过美国FDA、欧盟EMA及WHO相关生产质量规范(cGMP、GMP)审计,小容量注射液生产线和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已通过美国FDA、欧盟EMA的cGMP、GMP审计,GMP级产能释放助力公司长期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4/5.68/6.69亿元,对应PE分别为19/16/14倍,首次覆盖,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资产减值风险;汇兑损益风险;宏观环境风险等。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7-23
    • 沛嘉医疗-B(09996):TAVR市占率持续扩大,神介产品加速放量

      沛嘉医疗-B(09996):TAVR市占率持续扩大,神介产品加速放量

    • 深度报告:便携超声龙头差异化竞争,AI布局画龙点睛

      深度报告:便携超声龙头差异化竞争,AI布局画龙点睛

      个股研报
        祥生医疗(688358)   以差异化竞争为战略, 软硬件打磨和创造增量市场为战术。 祥生医疗成立于 1996 年, 27 年技术研发积淀,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专利。 公司以差异化竞争为国内市场的主要战略,主打高端市场的临床专科增量需求和基层医疗的未满足需求,具体通过产品的软硬件打磨、 AI 赋能和应用场景开拓来创造超声设备在三甲影像科外的增量需求,实现国内市场的差异化竞争。   自身砥砺研发和销售,外引国际龙头为强援。 公司专注自主研发,供应链上整合高频阵列探头和换能器自主生产控制成本;产品在便携化上持续迭代,打造全球最轻薄的 SonoAir 笔记本超声,和真正随身携带的系列掌上超声,推车式超声 XBit90 等主打全球高端市场。软件上公司超前布局 AI 算法研发和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智能化软件,作为唯一数据获取者和中国医学超声人工智能联盟合作,建立数据资源核心壁垒,目前布局心脏、乳腺、妇产科等重要专科在内的 6个病种,并在 4个病种上实现突破。公司超声乳腺四分类人工智能(对应产品是四分类三维乳腺 AI 智能诊疗仪)已经拿到二类证且是国内首个推进三类证临床的人工智能超声产品。 销售上公司两端发力,高端市场通过便携式超声切入开拓市场,基层医疗自 2018年开始联合BD打通县域市场, 逐步渗透2000个县域市场。公司签约飞利浦共襄国内市场开拓,有望便携化智能化和渠道销售上强强联合、深度合作,对祥生打开二次增长曲线有较大意义。   海外销售恢复迅速, 国内业务持续发力,预计公司进入业绩增长快车道。海外超声市场由于疫情的影响退散进入快速恢复阶段,从海关出口数据来看,2020 年国内超声出口金额增速由于海外疫情下滑, 2021 年低基数下增速恢复到同比 23.6%, 2022 年同比增速稍有下滑至 16.7%, 2023 年出口金额 Q1 同比增速约 20.6%。祥生医疗 2022 年增长受到较大影响, 2022 年 Q1 收入同比增长 23.04%, 2022 全年收入同比下降 4.27%, 2023 年 Q1 收入同比增长64.5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11.31%,预期 2023 年在海外需求持续修复下收入端恢复 60%高增速。 公司国内业务上同步发力,在三甲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双端发力,以掌超为切入点带动便携和推车式超声放量,预计公司 2023 年重回高速增长快车道。   投资建议: 基于公司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预计 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 亿元、 2.4 亿元、 3.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73.5%、 28.8%、 28.3%,对应当前市值 PE 分别为 26、 21、 16 倍,低于行业平均估值水平。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便携超声销售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和获批不及预期、海外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基层需求开拓不及预期、 AI 超声三类证标准下达时间不及预期。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7-22
    • 实验室建设+市场拓展,协同发展突破山海

      实验室建设+市场拓展,协同发展突破山海

      个股研报
        迪安诊断(300244)   主要观点:   实验室+产品持续拓展,第三方检测一体化服务先行者   迪安诊断成立于2001年,成立初期以代理国外知名体外诊断产品为业务基础,凭借自身扎实的业务能力不断向服务和产品端延伸,目前已形成了“产品+服务”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从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监测、研究等多方面提供检测、产品供应和增值服务。截至2022年底,公司经营42家连锁化医学实验室,覆盖全国90%的省份和地区,服务医疗机构超过20000家,服务人数超过3亿人,拥有分子诊断、细胞病理、质谱诊断三大自产产品线。   诊断服务:业务规模稳定增长,解决方案能力持续提升   目前公司从三个方面进行业务布局:1)实验室布局:公司已形成“1家总部实验室+4家大区中心实验室+35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验室+43家精准中心实验室+650家合作共建实验室”的伞状网络化布局。2)精准中心布局:公司围绕三级医院,导入多组学技术平台,全面升级精准中心的建设,帮助医院打造一体化的精准诊疗模式,2022年,公司新增13家精准中心,24年预计有望整体达到70家。3)合作共建:公司推动共建实验室的运营效率提升并帮助进行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推进城县乡卫生一体化。2022年,公司合作共建实验室增至650余家,累计协助10家医院通过了ISO15189现场评审,持续对外赋能。   产品业务:发展迅速,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公司以客户需求及临床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打造内生高成长性价值链,公司现已完成了三大生产线的布局。1)迪安生物:目前已形成分子诊断、病理诊断和POCT三大产品转化平台,可以提供宫颈癌“筛查闭环”整体解决方案、新冠自动化、规模化快速检测全场景解决方案等。2)凯莱谱:重点围绕临床诊断、多组学研究、生物标志物发现和转化三大应用方向,将多组学数据研发转化、临床质谱试剂与仪器自主研发生产及中心实验室服务等业务模式融合创新。3)迪谱诊断:在病原微生物鉴定与耐药检测、药物基因组学、肿瘤早筛与伴随诊断等诸多应用领域形成“四位一体”解决方案。   需求持续膨胀,特检市场规模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ICL市场发展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至2021年底,中国有2,100余家ICL,而美国有超7,500家。若剔除COVID-19检测,中国的ICL市场由2017年的人民币147亿元增至2021年的人民币223亿元,并预计于2026年增至人民币513亿元,在疫情影响消散后,中国的ICL市场预期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疫情等事件的冲击,民众对于个人健康关注度持续提高,特检需求未来有望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是以第三方检验服务为基础、“产品+服务”全产业链覆盖的医学检验平台,精准中心数量的增加推动特检业务占比提高,业务结构的优化为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我们看好公司在医学检验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服务口碑,预计2023~2025年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42.29/161.54/180.73亿元,同比-29.8%/+13.5%/+11.9%;实现归母净利润10.58/13.77/16.80亿元,同比-26.2%/+30.2%/22.0%;对应PE14.08/10.81/8.8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应收账款管理不及预期;诊断质量控制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7-2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