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801)

    • 研发推进,产能扩建,多肽领域成长可期

      研发推进,产能扩建,多肽领域成长可期

      个股研报
        圣诺生物(688117)   事件   2023 年 10 月 30 日,公司公告, 2023 年前三季度营收 2.91 亿元,同比增长 11.82%,归母/扣非净利润 0.35/0.23 亿元。 2023 年三季度营收 1.17 亿元,同比增长 26.33%,归母 /扣非净利润0.15/0.14 亿元。 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专注多肽原料药与制剂, 8 项核心技术支持研发推进。 ( 1)原料药:公司多肽类原料药品种均为仿制药,目前已掌握 16 个品种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其中恩夫韦肽、卡贝缩宫素为国内首仿品种。制剂:公司具备多肽原料药规模化生产能力,具有质量可靠、稳定性好等优势。 9 个多肽制剂品种已在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产品涵盖免疫系统疾病、肿瘤、心血管、慢性乙肝、糖尿病及产科疾病等多肽药物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创新药药学研究服务项目:数量国内居前,其中 1 个品种已获批上市, 7 个品种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2) 核心技术及项目储备: 公司目前拥有 8 项核心技术,11 个已申报待批项目,另有中长期在研储备项目 19 项,其中利拉鲁肽已取得临床许可通知;泊沙康唑、艾塞那肽、西曲瑞克等品种待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审评批准。   产能扩建保障营收增长,专利期将至有望进一步打开多肽市场空间。( 1) 7 月 7 日公告,公司向不超过 35 名(含 35 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6 亿元,其中多肽创新药 CDMO、原料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 2.04 亿元,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 1.3 亿元。募集资金将用来进行产能升级,以满足市场对公司产品批量化生产的需求。 同时, 公司将增加胸腺五肽、比伐芦定、醋酸阿托西班等具有较大市场容量的原料药产品生产能力, 以满足市场对公司产品批量化生产的需求, 为公司多肽原料药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2) 多肽药物具有高活性、低剂量、低毒性等特点。 2014-22年为重磅品种专利逐渐到期的高峰阶段, 国内还尚未上市或仅有进口原研药上市的品种中,包括有全球销售额 10 亿美元以上的格拉替雷、利拉鲁肽、艾塞那肽、戈舍瑞林等,未来仿制药公司同品种产品有望陆续提交上市申请,市场空间有望扩容。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4/25 年营收 4.41/4.79/5.12 亿元, 同比增长 11%/9%/7%; 归母净利润 0.65/0.71/0.78 亿元 ,同比增长1%/8%/11%。 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一致性评价未通过、原材料涨价、市场竞争加剧、股东减持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31
    • 恢复性增长延续,门店拓展顺利

      恢复性增长延续,门店拓展顺利

      个股研报
        美年健康(002044)   业绩简评   2023 年 10 月 30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度报告。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72.17 亿元( +25%),归母净利润 2.26 亿元( +158%),扣非归母净利润 2.28 亿元( +154%)。   分季度来看, 2023 年 Q3 公司实现收入 28.12 亿元( -1%),归母净利润 2.15 亿元( -23%),扣非归母净利润 2.24 亿元( -17%)。   经营分析   费用端持续优化,盈利能力逐步兑现。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连锁经营协同性提高, 降本增效逐步兑现。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22.89%( -0.87pcts),管理费用率为 8.00%( -1.50pcts);实现销售毛利率为 39.84%( +8.06pcts), 销售净利率 4.30%,同比扭亏为盈。   门店布局持续拓展, 旗下机构盈利改善。 截至 9 月末,公司旗下正在经营的体检中心为 597 家,其中控股体检中心 293 家, 较上年同期增加 7 家;参股体检中心 304 家。 10 月 26 日,公司发布公告,收购云南慈铭等十三家公司股权,标的 100%股权的整体价值约 5.08 亿元,转让价格合计 3.73 亿元。 2022 年度十三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7 亿元,仅两家公司实现盈利,合计亏损 5053万元。 2023 年 1-8 月十三家公司(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有五家公司采用 2023 年 1-7 月数据)实现营业收入 2.79 亿元, 5 家公司盈利,还有多家公司亏损收窄,合计亏损 918 万元。根据交易协议,十三家公司 2023-2025 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业绩承诺分别为 5080万元、 6350 万元、 7620 万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在当地的管理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有望在区域市场形成有效竞争合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持续推进全国布局,盈利能力逐步兑现。 我们预测 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4.64 亿元、 121.73 亿元、 140.7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3%、 16%、 16%,归母净利润 5.46 亿元、 7.57 亿元、10.16 亿 元 ,同 比 扭亏 为 盈 /+38.6%/+34.3% , 对应 EPS 为0.14/0.19/0.26 元, 现价对应 PE 为 44、 32、 24 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院扩张不及预期风险;医疗安全性事故纠纷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股东减持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31
    • 独家品种支撑销售稳健增长,研发管线有序推进

      独家品种支撑销售稳健增长,研发管线有序推进

      个股研报
        康辰药业(603590)   事件:康辰药业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20亿元,同比增长22.46%,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43.37%;扣非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146.74%;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24.40%,保持稳健快速的增长态势。   创收产品均是在临床应用多年的独家品种,支撑公司收入保持稳健增长。   1)尖吻蝮蛇血凝酶(苏灵)于2008年获批上市,被医院多个临床科室广泛用于减少手术中的出血,于今年医保成功续约且取消“预防使用不予支付”、“二线用药”的限制,而其他蛇毒血凝酶产品仍保留医保支付限制,一方面使销售额快速反转,另一方面也代表苏灵作为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有效性和安全性脱颖而出、且单台手术中费用合理的独家产品,使用价值于近期深受临床和有关部门认可。   2)鲑降钙素(密盖息)于1994年由诺华推向市场,迄今为止国内仍无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竞争格局较好。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国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治疗率现阶段仅约6.4%、30%,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市场处在规模稳健扩大的阶段。   临床研究有序推进,部分研发投入有望资本化以增厚短期利润。   创新药KC1036(主要作用于AXL、VEGFR2、CSF-1R、FLT-3)针对儿童患者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侧面说明此品种有潜在较高的效益风险比,根据clinical trials,KC1036的晚期消化道肿瘤Ib/I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1月启动,公司于2023年3月首次公告此项试验的期中分析数据,KC1036针对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食管鳞癌显现卓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完整的分析结果后续发表在ASCO,基于此我们预计公司有望在年内将KC1036针对食管鳞癌的研究推进至注册临床阶段。此外,金草片的III期临床研究亦在第三季度完成入组。根据公司2023年半年报中“开发阶段的支出进行资本化”的表述,我们预计在第四季度公司或将资本化部分研发投入,起到增厚短期利润的作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1.68/2.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26%/4.39%/26.03%。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其他类型止血药的竞争;公司抗肿瘤创新药研发进度不达预期;公司推出新产品后销售能力不及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31
    • 血制品业务整体稳定,流感疫苗放量带动增长

      血制品业务整体稳定,流感疫苗放量带动增长

      个股研报
        华兰生物(002007)   业绩简评   2023年10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9.13亿元,同比+9%;实现归母净利润10.67亿元,同比+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06亿元,同比+19%。单季度看,公司2023第三季度实现收入23.28亿元,同比+86%;实现归母净利润5.41亿元,同比+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8亿元,同比+72%。   经营分析   三季度血制品业务增速企稳,浆站建设持续推进。根据公司公告,前三季度公司血制品实现收入21.95亿元(+7%),其中第三季度实现收入约7.59亿元(+1%)。公司积极推进单采血浆站的建设工作,2022年公司获批的7家单采血浆站中,伊川单采血浆站、潢川单采血浆站、商水单采血浆站以及夏邑单采血浆站已经于今年先后获发采浆许可证,浆源拓展工作顺利推进,为公司血液制品业务长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流感疫苗签发批次领先,三季度如期快速放量。前三季度疫苗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8亿元,同比增长10.15%;实现归母净利润6.30亿元,同比增长24.77%;其中第三季度疫苗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9亿元,同比增长214.16%;实现归母净利润5.21亿元,同比增长152.51%。根据中检院数据,截至三季度末,疫苗公司共取得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88批,批签发批次数量居国内首位。三季度流感疫苗销售及接种工作稳步推进,公司流感疫苗全年业绩有望迎来反转。   股权激励方案发布,彰显业绩增长信心。公司于今年9月发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考核年度为2023-2025年三个会计年度,对各考核年度的扣非后净利润值比2022年增长率进行考核,2023-2025年业绩考核触发值对应增长率分别为24%、40%、72%,目标值对应增长率分别为30%、50%、90%。本次股权激励方案的发布彰显了公司对于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2023-2025年盈利预期,预计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5(+35%)、16.4(+13%)、19.4亿元(+18%)。2023-2025年公司对应EPS分别为0.80、0.90、1.06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28、25、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降价和控费风险;流感疫苗销售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31
    • Q3营收净利双高增,期待贝福替尼快速放量

      Q3营收净利双高增,期待贝福替尼快速放量

      个股研报
        贝达药业(300558)   投资要点   Q3营收净利双高增,新上市产品贡献业绩新增量。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44亿元(+22.90%,同增,下同),主要系药品销售稳中有升、新产品贝福替尼及伏罗尼布片于Q2上市后贡献业绩新增量;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5亿元(+196.38%),扣非归母净利润2.41亿元(+282.70%)。单Q3来看,公司实现营收7.30亿元(+78.24%),归母净利润1.56亿元(+1833.29%),扣非归母净利润1.52亿元(+5753.09%)。费用方面,由于新产品市场推广加速推进,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7.10亿元(+44.74%),营收占比34.72%(+5.24pp);其中单Q3销售费用2.52亿元(+404.69%),营收占比34.48%(+22.30pp)。管理费用受益于股权激励费用等减少,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2.92亿元(-31.91%),营收占比14.30%(-11.51pp)。   贝福替尼一线适应症获批,期待后续快速放量。贝福替尼作为第三代EGFR-TKI,具有更好的PFS表现,在一线及二线治疗临床研究中创下相同治疗情景下PFS新纪录。关于一线适应症的Ⅲ期注册临床研究显示:疗效方面,贝福替尼组及埃克替尼组IRC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22.1个月及13.8个月;相较于埃克替尼,贝福替尼可降低51%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在基线脑转移患者中贝福替尼仍可降低52%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安全性方面,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s)主要为1~2级,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TRAE;试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贝福替尼NSCLC一线适应症已于2023年10月获批,二线适应症于2023年5月获批,基于其显著的PFS表现有望成为患者及医生的优先治疗选择;适应症拓展方面,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已推进至Ⅲ期临床,与MCLA-129联用已进入Ⅰ期临床。   恩沙替尼NSCLC脑转移iORR达71.4%,颅内疗效显著。公司在2023ESMO年会上披露了恩沙替尼治疗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3月24日,共入组17例患者,其中14例患者接受恩沙替尼治疗并有≥1次的疗效评估,可用于疗效/安全分析。疗效方面,主要终点指标iORR为71.4%,其中2例(14.3%)完全缓解,8例(57.1%)部分缓解,4例患者疾病稳定,iDCR为100%;10例肿瘤缓解患者的中位iDoR为13.0个月;基于6例iPFS事件数,中位iPFS达到13.6个月;基于7例PFS事件数,中位全身性PFS为13.6个月,1年PFS率为53.3%。安全性方面,13例(92.9%)患者出现TRAEs,皮疹(85.7%)、AST升高(35.7%)最为常见;其中4例(28.6%)出现≥3级TRAEs,1例(7.1%)出现严重TRAEs,3例(21.4%)因TRAEs减量。总体上看,恩沙替尼血脑屏障穿透性较高且耐受性好,展现出具有前景的颅内疗效。目前恩沙替尼NSCLC一线及二线适应症均已纳入医保,期待其针对脑转移NSCLC患者治疗潜力的进一步挖掘。   在研管线高效推进。研发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7.30亿元(+4.58%),营收占比35.72%。公司新药研发项目持续推进,自研CDK4/6抑制剂BPI-16350临床Ⅲ期完成入组,有望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方案选择;自研FIC大分子新药BPB-101是一款三功能双特异性IgG1亚型人源化抗体,目前已获批临床;自研BPI-460372(TEAD)已于中美两地获批临床,BPI-452080(HIF-2α)及BPI-472372(CD73)均于国内获批临床;新引进CFT8919(EGFR-PROTAC)临床申请已获受理。   投资建议:公司围绕NSCLC领域构建多元化产品管线,目前上市产品已增至5款,恩沙替尼一线适应症准备海外上市,贝福替尼国内一线适应症已获批,有望带来业绩新增量。我们维持原有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3.16/4.82/6.69亿元,增速117%/53%/39%。对应PE分别为77/51/36倍,维持“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及药品招标风险、新药研发及上市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31
    •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业绩表现亮眼,Q3营收及利润均显著增长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业绩表现亮眼,Q3营收及利润均显著增长

      个股研报
        派林生物(000403)   事件:派林生物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75亿元(YOY-7.95%),归母净利润3.26亿元(YOY-6.68%),扣非归母净利润2.70亿元(YOY-9.81%)。   业绩表现亮眼,Q3营收及利润增长显著。单Q3来看,2023Q3实现营业收入6.66亿元(YOY+32.51%),归母净利润1.83亿元(YOY+42.42%),扣非归母净利润1.66亿元(YOY+54.38%)。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均增长显著,主要是因为上半年公司原料血浆采集同比实现较好增长,Q3可销售产品数量增加,销售业绩增长。   实控人变更为陕西国资委,采浆规模有望实现突破性增长。公司第三季度两个单采血浆站获批,分别为8月获批的巴彦浆站和9月获批的庆安浆站。公司浆站数量合计达到38个,目前位居行业前三。2023H1原料血浆采集近550吨,本年采浆量预计超过1000吨。2023年10月25日,公司实控人变更为陕西国资委,公司浆站获批将更加有利,未来公司采浆增长潜力大,采浆规模有望跻身血制品行业第一梯队前列。   毛利率同比增加,销售费用率下降明显。2023Q3公司毛利率为30.77%,同比增加3.87pct。公司严管各项费用,2023Q3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均实现同比下降。2023Q3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2.20%,同比下降5.52pct;管理费用率6.06%,同比下降1.72pct;财务费用率为-2.02%,同比上升0.62pct;研发费用率3.66%,同比下降0.09pct。   投资建议:公司坚持“三步走”战略发展规划,通过内生式增长及外延式扩张并举,加速公司发展,不断提升公司行业地位。公司积极拓展浆站,增加采浆量,降低生产成本,重视产品研发,拓展产品品种,不断推动公司业绩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8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5/25/2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浆站拓展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产品毛利率下降风险;政策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10-31
    • Q3保持平稳推进,内部调整提升实力

      Q3保持平稳推进,内部调整提升实力

      个股研报
        药石科技(300725)   事项:   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Q3单季实现营收4.47亿元(-0.59%),实现归母净利润0.40亿元(-58.4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48亿元(-47.60%)。   平安观点:   Q3收入保持稳定,毛利率与费用率双双下降   Q3单季实现收入4.47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基本保持稳定。考虑到上半年国内外砌块及CDMO前端产品(比如RSM)均出现竞争导致的降价,我们估计Q3公司在出货量指标上是有所增长的。   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收入12.91亿元(+9.01%),其中砌块业务实现收入2.69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CDMO业务实现收入9.97亿元(+9.62%)。   Q3单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1.37%,同比-5.20pct,环比-1.01pct。工厂产能利用率未满叠加产品降价对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公司通过优化人员结构与多项降本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降价的冲击。费用率方面,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14%(+0.64pct)、10.70%(-3.08pct)、8.95%(-2.02pct),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实现了较好的费用控制。   提升内部能力,强化销售能力与产品覆盖面   公司创始团队擅长制药与合成技术,在销售上则相对薄弱。上市后,公司追加BD人员,强化销售推广能力。近2年,公司在销售上进一步提升,引入专职人员、加强业务部门与客户的联系、通过网站及新兴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在自己擅长的技术领域,公司顺应市场需求,开拓ADC、多肽、小核酸等新的制药热点领域,扩大产品覆盖面。假以时日,这些内部能力建设的效果有望逐步体现到订单与业绩上。   维持“推荐”评级:基于国内外宏观环境及医药投融资情况改善预期,调整2023-2025年EPS预测为1.04、1.28、1.89元(原1.24、1.66、2.45元)。需求不足环境下公司经营杠杆影响短期利润释放,预期医药投融资环境改善后公司业绩能够较快得到修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业务可预测性相对较弱,若实际业务发生节奏与公司预测差异较大,可能产生产能与需求不匹配的情况;2)若业务拓展的效果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公司发展;3)若客户因价格因素等情况不再续订产品可能影响公司业绩;4)若管理层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不能随公司发展阶段及时切换,则可能影响公司发展。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31
    • 三季度业绩稳健,加盟及分销业务高增长

      三季度业绩稳健,加盟及分销业务高增长

      个股研报
        大参林(603233)   业绩简评   2023年10月30日,公司发布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77.23亿元,同比+19.61%;归母净利润11.74亿元,同比+27.20%;扣非归母净利润11.64亿元,同比+26.91%。单季度看,公司2023Q3实现收入57.31亿元,同比+12.44%;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22.90%;扣非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25.02%。   经营分析   自建+并购+加盟共同发力,门店拓展顺利。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拥有门店12,993家(含加盟店3,688家),总经营面积809,470平方米(不含加盟店面积),2023年1-9月,公司净增门店2,948家,其中:新开门店1,019家,收购门店427家,加盟店1,681家,关闭门店179家。   加盟及分销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得益于不断扩大的直营门店数量以及次新店和老店的内生增长,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04%,占比86.41%;与此同时,公司利用直营式加盟店的特点及优势,在弱势区域迅速布局直营式加盟店,带动加盟及分销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达109.36%,直营式加盟不仅贡献毛利润及净利润规模,而且进一步提升公司的销售规模,规模优势得以进一步加强并反哺直营零售业务。   深耕华南地区,积极进行省外扩张。分地区看,2023年1-9月,公司华南地区营收119.50亿,同比+12.69%;华中地区营收16.61亿,同比+13.65%;华东地区营收12.72亿,同比+30.92%;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营收23.65亿,同比+70.91%。公司深耕华南地区,通过成熟品牌市场效应保持销售的稳步增长,在东北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取得了较高的增速。总体上,公司在各地区的发展基本平衡,积极实施省外扩张战略,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地区继续保持高增速,主要是通过门店并购带来的销售增长贡献。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2023-2025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97、15.89、19.23亿元,同比增长25%、23%、21%。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1.14、1.40、1.69元,对应PE分别为21、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外延并购不确定性;处方外流不达预期;互联网冲击风险;收入地区集中。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31
    • Q3营收环比高增,持续推进核心产品潜力开发

      Q3营收环比高增,持续推进核心产品潜力开发

      个股研报
        荣昌生物(688331)   投资要点   Q3营收环比高增长,商业化建设及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69亿元(+35.08%,同增,下同),归母净利润亏损10.3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0.61亿元。单Q3来看,公司实现营收3.47亿元(+58.28%),环比增长36.53%,主要系泰它西普及维迪西妥单抗快速放量;归母净利润亏损3.2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3.33亿元。公司商业化能力建设及研发管线持续推进,Q3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90亿元(+48.50%)、0.79亿元(+39.23%)、3.18亿元(+49.16%),费用率分别为54.64%(-3.60pp)、22.75%(-3.11pp)、91.49%(-5.59pp)。   RC18临床后期管线丰富,RA适应症有望继SLE后第二个获批。泰它西普(RC18)作为全球首款、同类首创BlyS/APRIL融合蛋白,国内2021年3月附条件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同年12月纳入医保,完全获批所需材料已于2022年年底递交CDE,今年医保续约谈判已通过医保初步形式审查;目前正于全球推进SLE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RC18适应症拓展方面,类风湿关节炎(RA)已提交NDA并于今年9月获受理,有望成为继SLE后第二个获批上市的适应症。RA是一种慢性自免疾病,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RA患者发病人数预计将于2025年达到4220万人(包括中国620万人),并于2030年达到4500万人(包括中国640万人);目前RA标准治疗以抗炎类、糖皮质激素、传统免疫抑制剂及TNF-α抑制剂等药物为主,对于上述疗法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存在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此外,IgA肾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5项适应症Ⅲ期临床正在进行,另有多项用于治疗自免疾病的适应症正开展Ⅰ/Ⅱ临床试验。   RC48积极探索联用疗法,已初步展现良好联用疗效。维迪西妥单抗(RC48)作为国内首个原创ADC药物,海外权益已授权给Seagen。国内首个适应症于2021年6月附条件获批,用于治疗HER2表达胃癌(GC),同年12月纳入医保,今年医保续约谈判已通过医保初步形式审查,目前GCIII期验证性临床处于患者入组阶段;第二个适应症于2021年12月获批,用于治疗HER2表达尿路上皮癌(UC),2023年1月纳入医保。RC48适应症不断拓展,在研管线涵盖乳腺癌(BC)、妇科恶性肿瘤、晚期黑色素瘤及局部晚期实体瘤等领域,其中HER2低表达BC已进入III期临床入组阶段。此外,公司正全力推动RC48在肿瘤领域的联用探索,RC48与特瑞普利单抗(PD-1)联用治疗HER2表达UC已进入III期临床,其Ib/II期临床数据显示cORR为73.2%、DCR为90.2%、PFS为9.2个月、2年OS为63.2%,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RC48与赛帕利单抗(PD-1)联用治疗HER2表达宫颈癌临床申请已于今年10月获批,将在国内开展Ⅱ期多中心临床;公司于今年9月与康方生物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RC48与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联合疗法的开发,并启动GCII期临床。   差异化在研管线稳步推进。公司围绕自免、肿瘤、眼科三大赛道差异化布局,在研管线丰富。其中眼科领域RC28(VEGF/FGF)关于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适应症进入关键/Ⅲ期临床,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适应症进入临床Ⅱ期。肿瘤领域RC88(MSLNADC)、RC108(c-METADC)及RC118(Claudin18.2ADC)三款ADC药物已进入临床阶段;双抗药物RC148已获批临床,其为公司双抗平台首个进入IND阶段的产品;自免领域RC198(IL-15/IL-15R α)已分别于中、澳两地获批临床。   投资建议:泰它西普及维迪西妥单抗在研适应症布局丰富,多个管线进入收获期;海外临床加速推进,国际化市场有望打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在研管线进一步扩张,成长空间广阔。我们维持原有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11.92/19.20/26.58亿元,同比增长54.3%/61.1%/38.5%。维持“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尚未盈利风险、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在研产品上市不确定性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31
    • 新品厚积薄发持续迭代,集采落地加速产品放量

      新品厚积薄发持续迭代,集采落地加速产品放量

      个股研报
        微电生理(688351)   事件:2023年10月26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23.01%;归母净利润0.12   亿元,同比增长325.36%;扣非净利润-0.17亿元,同比减少2781.0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41亿元,同比下降130.35%。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0.94亿元,同比增长34.21%;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比增长669.08%;扣非净利润-0.05亿元,同比减少308.2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03亿元,同比增长65.72%。   新品厚积薄发持续迭代,集采落地加速产品放量   新品持续获批:1)压力消融导管分别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月分别获得NMPA及欧盟MDA和英国MDR批准,高密度标测导管于22年10月获批,代表公司正式进军房颤市场;2)冷冻消融系列产品于23年8月获批,成为首个获批用于房颤治疗的国产冷冻消融产品;3)我们预计PFA有望于25年获批,“三维+局麻”优势突出。   集采落地:Q3电生理福建省级联盟集采全线落地,加速产品入院并带动放量。福建和北京联盟集采降价温和,公司产品全线中标(其中福建集采时压力消融导管和高密度标测导管尚未获批,期待续标后进入)。   盈利能力分析,电生理福建省际联盟集采产品降价致毛利率下降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5.03pct至65.55%,主要系今年下半年电生理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实施后,公司产品降价;销售费用率同比增长3.80pct至33.14%;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3.57pct至11.00%;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73pct至27.19%;财务费用率同比增长1.30pct至-1.98%;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增长3.47pct至4.88%。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62.39%、30.35%、11.10%、25.11%、-1.20%、9.97%,分别变动-9.46%、-1.35%、-4.41%、-3.94%、3.55%、8.23%。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8亿/4.86亿/6.6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40%/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9亿/0.46亿/0.97亿元,分别增长542%/143%/110%;EPS分别为0.04/0.10/0.21。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报告标题2   风险提示: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医疗反腐等行业政策风险影响医院招标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的风险,技术颠覆性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