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168)

    • 原料药-CDMO-制剂三维共振,业绩有望提速

      原料药-CDMO-制剂三维共振,业绩有望提速

      个股研报
        普洛药业(000739)   投资要点:   原料药行业周期底部向上,多重催化下长期成长空间有望开启2023年国内原料药产业受22年疫情相关订单导致的高基数以及下游制剂厂商消化疫情期间的库存影响,包括公司在内的多家原料药企业业绩出现短期波动。当前原料药产量单月同比增长明显,24H1国内原料药产量同比回正,出口量持续增长,或意味着原料药去库存已接近尾声,需求端有望提振。同时考虑到海外专利悬崖下仿制药原料药及制剂出海空间巨大,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原料药业务为基石,人用及兽用药双轮驱动   公司深耕原料药领域30余载,原料药、中间体业务近年来产销率水平高,表现出良好的经营韧性。2024H1公司该业务营收入达47.0亿元,同比增长11.9%。公司产品品类丰富,领域涵盖人用、兽用药物原料药和中间体,并陆续推出原料药新品种,2024H1有2个API品种注册获批,20个原料药品种新递交国内外DMF。公司原料药产品目前获美国DMF认证的原料药25个品种,目前处于有效期内的CEP证书10个,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打开成长空间。   制剂借助集采放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持续推进   2024H1公司制剂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18.4%,近年来总体表现较为稳健。2020年至今制剂毛利率均维持在50%以上,充分发挥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2024Q1-3制剂毛利率提升明显。2023年公司新增6个品种,产品矩阵不断完善,同时公司持续推进制剂一致性评价,截至24Q1-3已有19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2021年公司陆续中标第四批、第五批集采;在第七批集采中3个品种中标。预计公司后续将持续借力集采放量。   CDMO订单量持续增长,先进产能建成落地打开成长天花板   公司不断提升CDMO研发能力,从起始原料加注册中间体逐渐转型到注册中间体加API,随着产品向高附加值拓展,业务整体毛利在稳步提升。在手订单数量持续增长,24H1公司报价项目、进行中项目及API项目均同比增长,剔除特殊订单后业务收入稳健增长,同时公司持续与国内外创新药企拓宽合作关系,客户数量的快速增长,至2024H1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的企业已达512家,有望为公司业绩长期发展提供基础。近年来一系列的研发平台和先进产能的建成投用大幅提升了公司CDMO业务竞争力,看好后续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13.4/16.3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19%/21%。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2024-2026年可比公司平均PE分别为19X/15X/12X,考虑到公司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及CDMO业务的高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料药价格下跌风险,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原料药及制剂销售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与推广不及预期,CDMO订单获取不及预期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2页
      2024-12-26
    • 首次覆盖:肛肠领域品牌中药老字号,守正创新谋发展

      首次覆盖:肛肠领域品牌中药老字号,守正创新谋发展

      个股研报
        马应龙(600993)   投资要点:   四百余年古方经典传承,肛肠用药为核,多领域全面发展。马应龙始创于公元1582年,至今成为持续经营440年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公司主营业务聚焦肛肠健康用药领域,发展大健康产业,同时布局医疗服务与医药商业等领域。公司拥有传承440年“八宝名方”精髓,创新衍生八宝眼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龙珠软膏、八宝眼霜等多种主导产品,形成以肛肠类为核心,眼科类、皮肤类、妇科类、精神肿瘤类为支柱,多个大健康品类为延伸的“1+4+X”产品格局。   经营业绩持续稳健,核心品类持续增长。2014-2023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为7.6%,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9.2%,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27.92亿元,同比增长14.13%,归母净利润为4.58亿元,同比增长9.35%。我们认为公司在以核心治痔类产品增长推动下,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核心品种渠道进一步优化,渠道运营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增设共建渠道部和广阔渠道部,拓展县域市场和下沉市场。针对核心品种品规归拢渠道,减少渠道一级经销商合作数量,优化与渠道经销商的合作方式,加强重点品种管控,规范产品市场秩序,渠道管控能力显著增强。我们认为公司针对产品进行渠道合作商优化,有望促进渠道管控与运营能力。   战略聚焦核心领域,积极拓展大健康业务。公司围绕肛肠健康、眼部健康、皮肤健康等,积极拓展大健康业务,全面涵盖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护理品、功能性食品、消械产品四大类。全面拓展线上线下市场,通过业务人员加强对经销商、代理商、零售药店、医疗机构、专卖店、大型商超等渠道的拓展与维护,大力拓展线下药线与非药线市场。以八宝眼霜系列为代表的眼部护理产品、卫生湿巾系列产品等代表性品种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带动大健康整体规模增长,2024年上半年大健康营收同比增长33.27%。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在肛肠用药领域具备品牌与渠道优势,核心品种销售保持稳健增长,营销效率改善促进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6亿元、6.41亿元、7.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17.3%、15.2%,对应EPS分别为1.27元、1.49元、1.71元。参考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25X PE,每股目标价37.25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品种放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3页
      2024-12-25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创新转型成效显著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创新转型成效显著

      个股研报
        海思科(002653)   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创新转型成效显著   公司以特色仿制药起家,现已转型为麻醉及镇痛、糖尿病及并发症、肿瘤、神经痛等领域的创新药企,目前有40多个品种为国内首家或独家仿制,主要产品包括创新药环泊酚注射液、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等。目前公司的商业化产品及进入临床阶段的1类新药共有13个,其中思舒宁®、思美宁®和倍长平®已实现商业化。随着公司各领域的创新管线不断落地,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新一轮提升。我们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98/7.28/9.72亿元,对应EPS为0.53/0.65/0.8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3.3/52.0/38.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发掘麻醉镇痛业务潜力,产品商业化可期   公司持续在麻醉镇痛领域发力,核心产品环泊酚是1类静脉麻醉药物,于2020年12月获批,2023年环泊酚销售额达8.5亿元,目前产品全部适应症均进入国家医保;HSK21542是公司研发的κ受体激动剂,用于急慢性疼痛、瘙痒的治疗。目前该药的“腹部手术术后镇痛”适应症已于2023年10月申报NDA,适应症“成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中度至重度瘙痒”也于2024年9月获上市许可受理;HSK16149已于2024年5月获批,是目前国内首个获批成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化药1类创新药。此外,HSK16149还于2024年7月获批新适应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一步丰富镇痛领域布局。   在研管线多元化布局,创新转型成长可期   公司继续加大创新药研发力度,深度布局围手术期用药、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HSK7653已于2024年6月获批,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唯一的两周一次口服制剂。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中,非囊性支气管扩张治疗药物HSK31858片积极推进“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适应症的Ⅱ期临床研究。通过覆盖药物从早期研发到商业化阶段全产业链的技术平台,公司已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组合,创新转型成长可期。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新药研发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4-12-25
    • 深度报告:深耕恶性肿瘤,源头创新构建全球竞争力

      深度报告:深耕恶性肿瘤,源头创新构建全球竞争力

      个股研报
        迪哲医药(688192)   核心观点:   深耕恶性肿瘤,坚持源头创新的药企。迪哲医药于2017年10月由AZAB、先进制造、无锡灵创共同出资成立;2021年12月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是一家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恶性肿瘤新疗法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743.97%;2024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236.39%。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58亿元,同比增长32.63%;2024Q3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32.09%。公司目前推出两款创新产品上市,舒沃哲(舒沃替尼)于2023年8月获NMPA批准上市;高瑞哲(戈利昔替尼)于2024年6月获NMPA批准上市,舒沃替尼和戈利昔替尼两款产品为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带动公司整体业绩高速增长。除此以外,公司研发管线拥有多个处于临床阶段应用于多个适应症的小分子创新药,临床试验在全球多国开展,所有产品全球同步开发模式,享有全球权益。   差异化产品实现商业化,提供自我造血能力。   商业化产品1:舒沃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获得中美双突破性疗法认定的的创新小分子药物,是目前全球唯一获批靶向治疗EGFRExon20ins突变NSCLC的口服小分子药物,适用于既往经含铂化疗失败且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脑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EGFRExon20ins是NSCLC罕见突变,恶化程度高,预后差,患者预期生命仅有16.2个月。临床试验表明,舒沃替尼二线治疗EGFRExon20insNSCLC的客观缓解率(ORR)达6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6.5个月。舒沃哲由于分子量小,可突破血脑屏障,基线伴脑转移患者同样获得临床收益,mPFS达5.5个月。舒沃替尼获中美“突破性疗法认定”,并被《CSCO指南》I级推荐。   商业化产品2:戈利昔替尼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靶向JAK-STAT通路的治疗PTCL的药物,针对复发性PTCL停药率仅7.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适应症覆盖PTCL多个亚型。临床试验II期单臂试验表明,相比于西达本胺,戈利昔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提升58%,达到44.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提升167%,达到5.6月。2024年4月获得《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4)》II级推荐;并获FDA“快速通道认定”和“孤儿药资格认定”。   在研管线高度创新,提供持续增长动力。公司为源头创新企业。自公司2021上市以来,研发费用始终是营业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由2022年的6.6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06亿元,截至2024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5.68亿元,同比降低1.94%。公司兼具对于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的深刻理解,拥有行业内较为领先的转化科学(TranslationalScience)研究能力,拥有包括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研究平台、肿瘤免疫与放疗联合治疗研究平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验证和临床应用技术、模型引导的药物早期临床研究技术(Model-InformedDrugDevelopment,MIDD)等与转化科学相关的技术平台。转化科学研究领域的优势是公司不断快速且成功推出首创药物(First-in-class)的关键因素,也是公司研发决策效率提高和研发成功率提升的重要原因。基于行业领先的转化科学和新药分子设计与筛选技术平台,公司已建立了六款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管线,其中两大处于全球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的领先产品均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公司已建立了极具创新性和市场潜力的小分子产品管线组合,所有产品均享有完整的全球权益,并采用全球同步开发的模式。公司当前战略性专注于恶性肿瘤等存在巨大未被满足和刚性治疗需求的疾病领域。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专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小分子药物龙头,其目前两款商业化产品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较已国内上市竞品具有明显优势。随着公司商业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快速放量,有望驱动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其中,舒沃哲作为首个且唯一全线治疗EGFRExon20insNSCLC获四项中、美“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创新药物,其二线治疗EGFRExon20insNSCLC在美国上市申请已经提交,一线治疗的三期临床研究正在全球顺利开展,随着产品的各个适应症顺利研发并成功上市,公司产品销售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早期管线方面,公司的多个产品均基于自身研发平台研发,具有高度的源头创新特性,且布局的赛道高度差异化,竞争格局比较缓和,未来后续产品的顺利研发或将给公司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EPS分别为-1.88元、-1.40元和-0.01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在研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产品审评审批进度及结果不及预期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57页
      2024-12-25
    • 南药转债申购分析:医药流通业区域性集团化企业

      南药转债申购分析:医药流通业区域性集团化企业

    • 南药转债:药事服务业务先行者

      南药转债:药事服务业务先行者

      东吴证券
      11页
      2024-12-25
    • 康耐特光学(02276):引入歌尔战略股东,智能眼镜加速突破

      康耐特光学(02276):引入歌尔战略股东,智能眼镜加速突破

    • 恒瑞医药(600276):创新&国际化,双驱加速拐点

      恒瑞医药(600276):创新&国际化,双驱加速拐点

    • 军品防护装备重点公司,军+民品双业务板块共助力

      军品防护装备重点公司,军+民品双业务板块共助力

      个股研报
        华强科技(688151)   报告摘要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重点军品防护装备公司,承担了军方现役透气式防毒服70%订购任务,现役专用防毒面具100%订购任务,处于行业内核心地位。   公司已经实现了特种防护装备、医药包装及医疗器械综合发展的战略布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是国内专业的防化军工企业,以特种防护领域为主,主要生产个体防护装备、集体防护装备,以提升我国各军兵种在核生化威胁条件下的生存和作战能力;同时依托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医药包装、医疗器械等民品市场。   特种防护装备应用场景多样,消耗品属性较强,未来空间将进一步提升。   特种防护作为军方核生化防护的重要构成环节,已成为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因素。公司特种防护装备由单一兵种向多兵种转变,产品形态由单体向系统集成转变、复合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超势。同时、个体防护装备和集体防护装备在不同场景的使用具有一次性或者周期性的特点,并且,即使在是使用过程中没有真正作战,仍需及时维护或更换。   医药包装先锋,研发能力强,产品质量优良,药用胶塞、共挤膜等医药包装产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公司率先推出高相容性药用隔膜胶塞,实现了国产替代。目前,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制自动硫化机器人、自动除边机器人、自动灯检机等设备,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药用丁基胶塞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2020年公司主动配合新冠疫苗研发单位需求,率先以优良的质量成为新冠疫苗配套胶塞的核心供应商,体现出公司的技术积累和生产能力。同时,公司通过不断开拓市场,在药包材领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营销网络和稳定的客户群,与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奥赛康药业、罗欣药业、悦康药业、海正药业、卫康制药、绿叶制药等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搭建员工持股平台,健全长效激励机制。   公司通过两个员工持股平台增资的形式,对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入股价格为5.97元/股,授予数量为1594.70万股,体现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发关键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企业的质量和效益。   华强科技在手货币资金较为充沛且PB处于相对低位,资产实力有望有力支撑公司持续发展。   对比华强科技相关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华强科技在手货币资金为10.36亿元,较为充裕,并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我们认为,充裕的货币资金也为公司后续顺利扩产、产品升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同时,华强科技当前PB水平低于可比公司PB平均水平,处于低位,未来估值有望持续修复。   盈利预测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77亿元、6.29亿元和7.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5亿元、0.40亿元和0.46亿元,EPS分别为0.10元、0.12元和0.13元。基于公司所处行业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给予“买入”评级。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7页
      2024-12-24
    • 大单品系列进行爆发期,多品牌迭代助力长期成长

      大单品系列进行爆发期,多品牌迭代助力长期成长

      个股研报
        丸美生物(603983)   事项:   丸美生物公司作为国内老牌美妆品牌, 距今已有 22 年发展历史, 目前旗下已拥有中高端眼部抗衰的主品牌丸美(2002 年创立) 、 主打底妆产品的新锐彩妆品牌恋火(2017 年收购) 、 和大众护肤品牌春纪(2006年创立) 等在内的品牌矩阵。 今年以来公司经营出现一定拐点, 业绩表现具有明显的板块内比较优势, 同时公司近期公告公司有丸美股份更名为丸美生物, 未来发展战略也将有一定新变化。   国信零售观点: 公司在经过 3 年多调整转型后, 目前已实现老牌国货美妆的重新焕发。 其中主品牌丸美依托公司在眼霜+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多年研发深耕, 并通过线上渠道转型, 叠加科技+情感营销深度触达年轻消费者, 已经分别成功打造小红笔和小金针两大系列单品, 目前正处于产品势能的爆发期。 而新锐底妆品牌恋火紧抓消费者底妆痛点, 通过内容营销及超头主播实现破圈, 并不断升级核心单品同时进行品类延伸,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及利润分别在行业承压阶段逆势高增 27%/37%, 领先于板块。而在公司更名后未来战略布局有望持续深化, 不排除通过外延并购方式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曲线。 我们考虑到公司明后年业绩有望在今年品牌势能提升下实现爆发, 同时产品结构优化及高效费用管控带动毛销差逆势上行, 我们上调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至 3.68/5.16/6.75(原值为 3.68/4.62/5.57) 亿, 对应PE 为 37/26/20 倍,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评论:   大单品突围, 丸美品牌在低基数下业绩弹性空间大   我们一直强调, 当前行业进入存量时代, 化妆品品牌必须依托产品力的迭代提升才能实现高质量下的高增长。 首先, 通过产品升级带来的收入端增长, 可以实现产品件单价以及复购率和连带率的提升, 而品牌整体客单价水平的推升, 有助于提高品牌毛利率。 而毛利水平的优化也给予品牌在加剧的竞争环境下, 有着更加充足的费用投放空间, 一方面可以用于支持原品牌形象的维护和升级, 为进一步的产品升级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的第二曲线孵化提供支持。 这样才能在当前行业环境下实现高质量的健康增长。   具体来看, 丸美生物作为传统国货头部品牌, 在近四年来持续进行渠道和营销转型, 同时大力深耕新原料新功效研发, 目前已经在眼霜+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分别成功打造“小红笔” 和“小金针” 两大系列单品,两者支撑主品牌在今年承压的大环境下实现收入端逆势量价高增, 从而也带动盈利能力逆势提升   从结果来看, 公司自 2020 年底进行线上化转型以来, 虽然由于线上流量成本高导致整体利润率远低于此前线下经销时期, 但公司仍通过大单品带动毛利率的持续提升, 同时加大费用管控并优化运营效率, 净利率水平稳中有升。 2024Q1-Q3 公司实现毛利率 74.6%/yoy+3.8pct, 净利率 12.3%/yoy+0.9pct。 而整体化妆品行业在今年平台竞争分流力度加大同时平台规则不断变化下, 品牌方运营要求难度更高, 大多公司今年以来毛销差(毛利率-销售费用率) 存在一定压力, 而丸美则在行业压力下逆势上行, 前三季度毛销差同比提升 0.7pct。   深入拆解公司大单品成功的原因, 我们也在此前的多篇行业专题中强调, 品牌大单品的成功离不开企业在营销、 渠道和研发等多层面的全局能力。 总结来看, 我们认为拥有较强产品力的企业需要具备: 1) 研发生产: 研发层面拥有差异化核心技术壁垒, 生产层面高标准质量基础上的快反能力; 2) 营销层面: 需要精准围绕目标用户特征, 灵活应用多元化推广方式, 以建立深入人心的产品消费者心智; 3) 渠道层面:需直营等强渠道把控能力的搭建, 实现与客户的直接沟通, 把握需求变化, 以及对产品价格体系和形象的更好维护。   而丸美通过多年深耕已经在上述领域有着显著突破, 这也是其未来能够进一步通过大单品模式实现主品牌持续突围的核心驱动力。 下文我们也将对丸美公司在上述三方面的能力做深入解析:   渠道端: 线上转型成效显著, 业绩在低基数下快速放量增长   丸美自 2002 年创立以来, 拥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口碑。 但由于公司前期以线下经销渠道为主, 在2018-2020 年线上渠道红利快速爆发期未能快速反应, 导致公司整体营收未能快速增长, 叠加疫情导致线下消费承压, 2020 年公司营收首次下滑。 行业趋势下公司开始进行线上渠道转型, 并伴随大规模产品结构调整以适应新消费趋势。 2023 年效果初显, 公司实现营收 22.3 亿/yoy+28.5%, 其中主品牌丸美为 15.6 亿/yoy+11.6%。 而今年在渠道和产品优势持续加持下, 整体收入增长愈发快速, 前三季度公司整体营收增长27.1%, 主品牌丸美同比增长 23.3%。   而从当前渠道结构来看, 经历 2020-2022 年 3 年主品牌丸美线上转型过渡期, 叠加恋火品牌线上快速放量,2023 年公司线上渠道增长超 40%, 线上收入占比高达 84%。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线上渠道增速仍实现 34.6%增长, 预计目前线上渠道占比仍超 80%, 其中主品牌丸美线上渠道占比 75%+。   抖音渠道贡献公司主要线上收入。 而从线上渠道结构来看, 据久谦数据, 主品牌丸美在 2022 年调整过程中成效初显, 一方面天猫渠道 GMV 增速下滑幅度逐渐收窄, 22Q3 增速触底并于 23Q2 转负为正, 后续一直正向增长, 今年 1-10 月天猫渠道实现 GMV 增长 37.5%, 收入占三大渠道比例达 33.6%, 与 23 年全年占比差异不大; 另一方面抖音渠道自 22 年以来持续快速爆发, 23H2 开始成为品牌第一大渠道, 截至 10 月, 今年抖音渠道收入占比高达 56.1%。 而恋火品牌依托抖音渠道的快速放量, 第一大渠道抖音占比基本保持稳定, 今年 1-10 月, 恋火天猫/抖音/京东分别实现增速 35.9%/107.2%/51.1%。   在转型成功的背后是公司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的支持。 丸美品牌 2011 年开设首家天猫旗舰店, 2020 年提出要用 TP 来进行线上运营, 但由于 TP 方式不合适公司整体发展需求; 21 年开始自建线上运营团队但成效较为一般; 2022 年董事长亲自带队线上团队, 并兼任直接电商一把手, 战略性推进线上转型, 并于同年11 月聘任王熙雯女士任职总裁助理兼电商部总经理, 负责整体线上电商平台运营; 而 2023 年公司再度对电商架构细化, 将电商事业部拆分成传统货架电商、 抖快自播、 抖快达播三大部门, 并横向由电商市场部负责整体营销节奏的统筹规划。   研发端: 研发赋能核心原料, 深耕重组双胶原新兴赛道   2021 年 3 月公司重磅官宣与暨南大学及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研创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利用“翻译暂停” 专利技术对基因序列和蛋白活性进行优化, 将Ⅰ 型胶原蛋白和Ⅲ 型胶原蛋白中负责生物活性的功能结构序列按合理比例重组构建, 再通过 C-Pro 环设计进行稳定性和活性优化, 最终得到全球首创的“I 型&Ⅲ 型” 嵌合重组双胶原蛋白。 该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与人体自身胶原蛋白的功能结构域氨基酸序列 100%一致, 而且能够同时补充衰老肌肤所需要的具备支撑性的 I 型和具备弹性的Ⅲ 型胶原蛋白, 在安全性、 亲和性和透皮吸收性上均有更好表现   而在 2024 年 4 月, 公司再次公布对于重组双胶原进行 2.0 升级。 将“翻译暂停” 技术和“C-pro 扣环技术”应用到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以及对 Bcy1 转录因子和羟基化酶的改造, 相比于 1.0 阶段, 重组胶原蛋白 2.0在结构活性、 透皮活性、 抗衰活性、 舒缓活性、 保湿活性五大方面均实现全方位的提升, 且产品纯度大于96%, 表达量也提高 20%。 目前重组胶原 2.0 已实现量产, 常规月产酵母发酵液达 10 吨以上。    依托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多年的扎实研发, 公司行业地位领先。 截至 23 年底, 公司围绕重组胶原蛋白申请发明专利 25 项,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7 项。 同时, 公司于今年 4 月主导牵头《重组可溶性胶原》 行业标准正式通过国家工信部立项, 成为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标准制定者” ; 8 月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共建首个“全国重组功能蛋白技术研究中心, 行业领导者地位持续夯实。   而在大力研发投入和完善的研发体系下, 公司不断完善自身核心原料布局, 并将其应用至产品中实现产品力的跃迁。 目前公司已实现在胜肽、 A 醇、 功能性蛋白等多种市场主流抗衰成分产品布局, 并完成对于 I型 +III 型三螺旋重组胶原蛋白、 裂褶多糖、 超分子木棉花等独家核心成分, 并在 2023 年 9 月完成指橙提取物全国首款备案, 截至 2023 年底, 公司自研原料超 50 款, 实现量产的原料超 20 款   营销端: 科技+情感营销赋能品牌专业化、 年轻化, 实现国货老品牌新认知   丸美品牌作为多年国货老品牌, 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口碑具有保障, 但年轻消费者认知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在目前常规通过抖音、 小红书等社媒进行全网宣传外, 公司从科技和情感两大维度进行营销破圈, 推进品牌营销专业化、 年轻化转型。   1) 依托多年研发积累和创新营销方式凸显品牌专业化实力。 截至目前公司已举办 4 届重组胶原蛋白论坛,不仅夯实自身在胶原蛋白赛道研发领先优势, 同时不断进行消费者宣传教育, 扩大自身在胶原蛋白抗衰赛道影响力; 同时今年 9 月邀请央视主持人李小萌一起通过短片《真相只要 7 天》 以调查方式通过工信部资源、 实测报告等数据, 证实小金针面霜的 7 天淡纹功效, 又诠释了丸美背后的深厚科研实力。   2) 情感内容营销引发年轻女性消费者共鸣。 今年 8 月丸美进行小红笔 3.0 发布, 在官宣范丞丞作为全新品牌代言人的同时官宣《站出来 更显眼》 系列态度片, 延续 38 节特别企划“何必看颜色” 的“她视角”下营销, 以独立自信价值观激发女性消费者共鸣, 带动线上 4.1 亿级曝光, 同时丸美将#站出来 更显眼#延展到线下, 利用快闪活动、 地铁硬广和梯媒等方式引发 3.3 亿级线下触达。   大单品策略成效初显, 核心产品表现优异带动盈利能力逆势提升   通过前述公司能力的分析, 公司目前已经具备了持续推出大单品的基础, 而公司此前也针对性的对旗下产品矩阵做了梳理, 精细化根据客群画像布局产品矩阵, 同时优化聚焦核心单品。   首先, 公司目前在产品端整体采取分渠分品策略。 由于丸美前期以线下渠道为主, 在近些年转型线上后,线上线下的消费者画像存在差异, 相对而言, 线下消费者年龄较大同时购买力更强, 对品牌的粘性也更强。因此公司线下采取渠道专供模式, 并以高端套装为主; 线上根据平台打法不同采取区别性主推产品, 其中天猫以大单品如小红笔、 小金针作为爆款打造, 据久谦数据, 小红笔和小金针今年 1-10 月在天猫分别实现 GMV 占比为 47.1%/7.0%; 抖音以性价比套装为主, 形成差异性打法, 如四抗套组今年以来在抖音平台实现 GMV 约 2.5 亿, 占其三大平台总计 GMV 的 97.3%, 占丸美抖音渠道的 35.2%。   同时公司不断聚焦核心头部产品, 优化长尾。 自 2020 年以来公司开始聚焦头部核心产品, 主推抗衰+科技感产品, 夯实眼部护理专家+抗衰老大师品牌心智。 据久谦数据, 2024 年 1-10 月, 小红笔、 小紫弹、 小金针、 蝴蝶眼膜和四抗套装五大产品在天猫、 京东、 抖音三大平台 GMV 占比高达 70.7%, 呈现逐年提升态势,较 2022 年的 34%实现翻倍增加。   小红笔眼霜迭代升级, 奠定公司眼霜大师基本盘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12-2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