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629)

    • 客户与项目拓展良好,新兴业务增长可期

      客户与项目拓展良好,新兴业务增长可期

      个股研报
        博腾股份(300363)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4亿元,同比+211.67%;实现归母净利润12.12亿元,同比+465.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501.87%。   新冠大订单持续交付+新兴业务发展良好,推动公司营收高增。单看2022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1亿元,同比+246.62%,环比+71.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30亿元,同比+559.00%,环比+117.85%。公司2022Q2业绩同比、环比均出现大幅改善主要受益于前期签订的新冠大订单持续交付。分业务看,2022H1,公司原料药CDMO、制剂CDMO、基因细胞治疗CDMO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8.89、0.09、0.11亿元,同比+212.00%、+154.00%、+80.00%,公司传统主营业务及新兴业务均保持高速增长。从新冠大订单履约情况来看,报告期内,新冠大订单确认收入28.28亿元,待履约金额为25.82亿元。若剔除新冠大订单收入,公司原料药CDMO收入同比减少14.87%。综合来看,公司2022H1营收同比高增主要受益于新冠大订单的陆续交付以及新兴业务的增长。   营收规模扩大+产品结构调整+经营效率提升,盈利水平同比改善。2022H1,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9.38pct至52.36%。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9.82pct至14.09%,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44%、12.98%、-1.33%,同比变动-1.53pct、-6.93pct、-1.36pct。综合影响下,公司净利率同比提升12.98pct至29.98%。此外,由于公司制剂CDMO业务和基因细胞治疗CDMO业务仍处于能力建设阶段,合计减少合并报表净利润约0.7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0.46亿元),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利润表现。   客户与项目拓展良好,非新冠业务增长可期。客户拓展方面,2022H1,公司引入新客户(仅含已收到订单客户)70家;服务客户数(仅含已收到订单客户)达284家,同比+28.00%,其中原料药CDMO、制剂CDMO、基因细胞治疗CDMO业务服务客户数分别为234、28、32家,同比+10.00%、+133.00%、+167.00%。项目拓展方面,2022H1,公司项目询盘数超1000个,同比+30.00%;公司已签订单项目数(不含J-STAR)达486个,同比+34.00%;公司引入订单新项目162个(不含J-STAR),同比+86.00%,其中原料药CDMO、制剂CDMO、基因细胞治疗CDMO业务分别引入新项目113、18、31个,同比+66.00%、+80.00%、+244.00%。总的来看,公司客户、项目拓展情况良好,有望为非新冠业务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2-2024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利润23.89/15.21/14.81亿元,EPS分别为4.39/2.80/3.72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4.06/22.09/22.69倍,考虑到:(1)新冠大订单对公司2022年利润贡献较大,而未来新冠订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从公司客户拓展、项目增长以及产能扩建情况来看,在不考虑新冠订单的情况下,公司常规业务有望保持20%-30%的复合增速;(3)可比公司凯莱英2022年的PE(Wind一致预期)为23.65倍;给予公司2022年18-20倍PE,对应的目标价为79.02-87.80元/股,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汇率变动风险、中美贸易摩擦风险、订单增长不及预期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29
    • 复诊后门诊量迅速恢复,环比翻倍,拐点确立

      复诊后门诊量迅速恢复,环比翻倍,拐点确立

      个股研报
        国际医学(000516)   点评   上半年停诊三个月,复诊后诊疗人数迅速回升,环比大幅改善。   2022年1月13日,公司在疫情中受到停业整顿3个月的处理。经停诊整改,于4月13日复诊,对2季度营收仍有近半月的影响;故反映在营收、净利端出现同比减少,但环比提升确定。公司一季度营收3.05亿元,二季度营收7.63亿元,环比增长150.33%;一季度归母净亏损4.28亿元,二季度归母净亏损1.67亿元,环比减亏60.95%。   自4月复诊后,高新、中心医院各项指标创新高。(1)高新医院:日最高住院量达到1349床;门急诊服务量53.3万人次,Q2环比增加1066.59%;住院服务量1.19万人次,Q2环比增加238.76%。上半年提供门急诊服务58.68万人次,住院服务1.54万人次。(2)中心医院:日最高住院量达到2270床;门急诊服务量31.34万人次,Q2环比增加480.54%;住院服务量1.84万人次,Q2环比增加221.79%。   中心医院床位使用率的继续上升,携手妙佑医疗对标国际医疗水平。(1)国内通过JCI认证的三甲医院现有十家;而中心医院是高分通过JCI认证(9.89/10分)。公司旗下布局了整形美容、辅助生殖、康复、妇儿、特需、质子治疗等特色专科医院及中心。(2)高新医院、中心医院与“世界最佳医院”排名第一的妙佑医疗国际签约,成功对标行业典范。(3)中心医院已完成呼吸、消化、血液、肿瘤、神经内科等8个专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并与国内外18家知名药企与CRO公司展开合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3/24年实现营收30.08/56.45/79.03亿元,同比增加2.96%/87.68%/40.00%;归母净利润-3.11/0.34/3.85亿元,同比增长62%/111%/1020%。我们认为,公司是A股稀缺的、已验证其单院成功复制能力的民营三甲盈利性综合医院集团标的,高壁垒与成长性兼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人才短缺风险;床位使用率不及预期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29
    • 2022H1业绩增长超预期,五年战略稳步推进

      2022H1业绩增长超预期,五年战略稳步推进

      个股研报
        迪安诊断(300244)   2022H1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排除新冠业务后长期业务增长稳定;特检、自产产品有望整体升级公司业务结构,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商业结构独具优势,五年战略稳步推进,未来发展空间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2H1公司实现营收107.53亿元,同步+85.68%。实现归母净利润18.80亿元,同比+158.5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79亿元,同比+196.22%。2022Q2公司实现营收61.04亿元,同步+108.84%,环比+31.30%。实现归母净利润11.26亿元,同比+189.84%,环比+49.3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32亿元,同比+273.47%,环比+51.34%。分业务看,2022H1诊断服务业务收入69.52亿元,同比+154.10%(剔除新冠核酸检测收入后的诊断服务收入22.04亿元,同比+17.55%);产品业务实现总收入47.40亿元,同比+41.32%(自产产品业务收入8.99亿元,同比+314.29%);渠道产品业务收入38.41亿元,同比+22.46%。   公司“产品+服务”业务结构协同发展,五年战略规划的第三年战略稳步推进。随着国内精准医疗、分极诊疗、医保控费等政策推出并落地,审视国内ICL行业空间及市场格局,我们持续看好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发展,同时公司合作共建新签扩项、精准中心省外复制稳步推进,检测服务市场纵向一体化布局的格局已然形成,顺应行业发展需求及政策导向发展空间广阔;产品业务中自产产品占比不断提升,有望整体改变产品业务收入结构,提高该业务盈利能力。我们持续看好公司产品+服务协同发展,同时公司重视数字化建设,重视人才团队等建设;诊断服务业务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全国连锁化ICL+合作共建+精准中心,广泛把握国内诊断服务市场,顺应需求及政策导向,发展空间可期。特检业务增长迅速。扣除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特检业务收入实现8.5亿元,同比+28.01%。公司积极参与“中国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推进,加速精准中心复制(新增8家)。   诊断产品业务中自产产品收入不断增长,着手国际化布局,有望整体升级产品业务。公司控股子公司凯莱谱、迪安生物,参股子公司迪普诊断等是以公司为平台培育的新增长点,重磅新品时有推出,是公司研发能力的体现。同时公司着手搭建国际事业部人才团队、营销体系以及平台建设,启动自产产品在多国的注册报证,有望进一步打开产品业务市场。   估值   结合公司中报表现超预期,并考虑公司业绩增长前景,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4.65、19.48、19.69亿元(原预测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5.34、15.71、16.3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政策风险,应收账款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管理风险,质量控制风险等。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29
    • 疫情影响下业绩保持韧性,控股德昌祥丰富管线

      疫情影响下业绩保持韧性,控股德昌祥丰富管线

      个股研报
        贵州三力(603439)   事项:   公司发布 2022 半年报,实现收入 4.30 亿元,同比增长 14.01%;实现归母净利润 0.64 亿元,同比下降 7.7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61 亿元,同比增长 8.39%。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其中 2022Q2 单季度实现收入 2.71 亿元,同比增长 9.39%;实现归母净利润0.40 亿元,同比下降 12.3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40 亿元,同比增长16.76%。   平安观点:   疫情影响下,上半年业绩展现韧性。2022H1 公司实现收入 4.30 亿元(+14.01%),在疫情影响下仍实现可观收入增长;归母净利润 0.64 亿元(-7.7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61 亿元(+8.39%),其中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处置绿太阳股权及收到政府补助,营业外收入较大。 2022H1 公司毛利率 69.81% (-0.40 pp),销售费用率 47.60% (-0.06 pp),管理费用率 6.41%(+1.81 pp),研发费用率 0.57%(+0.44 pp),财务费用率-0.82% (-0.88 pp),其中管理费用率增加主要是本年度支付股权激励费用所致,财务费用下降主要是收到上年度贷款贴息。   控股德昌祥,扩大中药产品管线。2022 年 5 月,公司正式将德昌祥纳入合并范围,持股 95%。德昌祥作为贵州百年老字号,拥有独家品种 9 个,医保品种 41 个,其“龙凤至宝丹传统中药制作技艺”妇科再造丸和杜仲补天素丸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H1 德昌祥实现收入 1804 万元,净利润 224 万元,为公司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   开喉剑喷雾剂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维持“ 推荐” 评级。核心品种开喉剑喷雾剂是国家专利及独家品种,已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同时具备纳入新版基药目录的可能。我们认为疫情好转背景下开喉剑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我们暂维持公司 2022- 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3 亿、 2.44 亿、 3.13 亿元的预测,当前市值对应 2022 年 PE 为 26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新冠疫情带来持续影响的风险:目前国内外疫情蔓延,未来疫情发展形势何时得到有效控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公司可能继续面对交通物流受限、医院常规门诊无法正常接诊等困难,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2 )产品集中的风险:公司主要产品开喉剑喷雾剂(含儿童型)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 95%以上,集中度高。上述产品的生产及销售状况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收入和盈利水平,一旦其原料药价格、产销状况、市场竞争格局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3)产品降价的风险:随着国家医改体制的逐步深入,医保控费不断趋严,医保支付标准落地、医保局成立以及带量采购实施,药品价格下降将成为未来无法避免的趋势。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29
    • 核心品种持续增长,多途径拓展值得期待

      核心品种持续增长,多途径拓展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贵州三力(603439)   事件:   公司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4.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99.19万元,同比下降7.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107.95万元,同比增长8.39%。   分析点评   扣非归母利润稳健增长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2Q2收入为2.71亿元,同比+9.39%;归母净利润为0.40亿元,同比-12.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因去年同期处置绿太阳股权及收到政府补助;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0亿元,同比+16.76%。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69.81%,同比-0.40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53.78%,同比+1.3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47.60%,同比-0.0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7.00%,同比+2.26个百分点,因本年度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导致大幅上涨所致;财务费用率-0.82%,同比-0.87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77亿元,同比-8.35%。   核心品种持续增长,华东西南地区增长动力强   公司主要产品为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开喉剑喷雾剂和强力天麻杜仲胶囊,2022年上半年开喉剑喷雾剂(含儿童型)收入为3.84亿元,同比增长9%;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收入为1673万元,同比增长94%。地域上,公司核心区域华东、西南依旧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华东地区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32%;西南地区收入0.97亿元,同比增长28%。   多途径拓展新品,前瞻性布局互联网医药   并购德昌祥:2022年5月初,完成了破产重整工作并进行了工商登记变更,正式将德昌祥纳入合并范围。报告期内德昌祥收入1804万元,利润224万元。“德昌祥”品牌作为贵州百年老字号,目前共有药品批准文号69个,其中独家品种9个,医保品种41个,其“龙凤至宝丹传统中药制作技艺”妇科再造丸和杜仲补天素丸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购无敌药业:2022年7月26日,公司签署《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框架协议》,拟通过现金方式收购好司特51%股权的事项达成初步意向。本次股权收购总金额预计为7000万-9000万元。好司特主要为上述股东持股平台,持有云南无敌制药有限责任公司82.80%的股权。云南是国内专业从事研究、生产治疗骨病药品的重点骨干生产型企业,也是中华老字号企业,主要产品有“无敌丹胶囊、无敌止痛搽剂、外用无敌膏、无敌药酒”等产品,与云南白药并称“黑”、“白”二圣。互联网医疗:2021年成立了小芄医药科技公司及湖南丸小二连锁大药房,以线上诊疗+院边药房的结合,开始探索向下游零售端进行布局。其中2021年7月投资成立的小芄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持股53%),主要与医院合作,开展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慢病管理等业务。目前小芄医药科技还处于早期亏损状态,2022年上半年亏损为883万元,影响公司表观利润。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此前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12.2/15.3/1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9%/25.4%/21.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5/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8%/38.7%/34.2%,对应估值为27X/20X/15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营销拓展不及预期;大品种依赖风险;收购战略推行不及预期风险;新公司亏损超出预期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29
    • 成本拖累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静待原材料价格拐点

      成本拖累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静待原材料价格拐点

      个股研报
        司太立(603520)   事项:   公司发布 2022 半年报,实现收入 9.42 亿元,同比增长 10.22%;实现归母净利润 0.64 亿元,同比下降 58.8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52 亿元,同比下降 68.38%。公司业绩低于此前预期。   其中 2022Q2 单季度实现 4.25 亿元,同比下降 13.41%;实现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下降 117.74%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21 亿元,同比下降120.55%。   公司拟向不超过 35 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 20.5 亿元。   平安观点:   上半年受成本拖累业绩不及预期。2022H1 收入 9.42 亿元(+ 10.22%) ,归母净利润 0.64 亿元(-58.83%),公司业绩低于此前预期,其中 2022Q2收入 4.25 亿元(-13.41%),归母净利润-0.16 亿元(-117.74%),我们认为主要受二季度疫情影响及成本拖累。2022H1 公司毛利率 29.27%(-13.48 pp),毛利率大幅下降主要受上游原材料尤其是碘的价格上涨影响。根据 wind 数据,2022 年 6 月碘平均进口单价为 49.62 美元/千克,较 2021 年 6 月上涨 51%。2022H1 公司销售费用率 3.77%(+ 2.88 pp),主要是发展制剂业务,补充销售团队及市场推广所致;财务费用率 6.11%(+2.17 pp) ,主要是汇率波动致使汇兑损失增加。   上半年制剂收入同比高增,利润有所下滑。2022H1 制剂板块主要子公司上海司太立实现收入 1.57 亿元,同比增长 130%左右, 环比略有增长;但2022H1 净利润-2440 万元,同比下滑约 29%,我们认为主要受集采降价及成本上涨影响。2022 年是碘海醇、碘帕醇集采放量完整年度,同时碘帕醇中标第七批集采,我们认为全年来看制剂收入仍有望实现较高增长。   造影剂全产业布局优势明显,静待公司业绩拐点,维持“推荐”评级。从中长期来看,公司仍属于碘造影剂产业链绝对龙头,成长空间大。但短期业绩受成本拖累,我们将 2022-2024 年净利润预测调整为 3.37 亿、5.35亿、 7.53 亿元(原预测 4.60 亿、 6.51 亿、 8.72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2年 PE 为 21 倍,公司业绩迎来拐点后性价比凸显,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竞争风险:若有竞争对手投产,将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2)研发风险:在研产品存在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可能;3)海外开拓风险:制剂或原料药海外业务开拓存在进度不及预期可能。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29
    • Solid growth amid COVID-19 outbreaks

      Solid growth amid COVID-19 outbreaks

      个股研报
      # 中心思想 * **疫情下的稳健增长与新兴业务的崛起**: 泰格医药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凭借其全国临床网络,有效缓解了业务中断,实现了持续增长。同时,新兴业务(如医学注册、科学事务等)的强劲增长,展示了公司增强的综合能力。 * **人力资源优化与海外扩张**: 公司主动减少低利润率的SMO团队规模,同时积极招聘其他业务的员工,特别是海外业务团队,并通过并购进一步增强海外服务能力。 # 主要内容 ## 1H22业绩超预期 泰格医药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收入同比增长75%,达到人民币35.9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为人民币11.9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2%,为人民币7.71亿元。上半年收入占我们全年预测的51%,这主要得益于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多区域临床试验(MRCTs)的持续收入贡献,以及包括医学注册、科学事务、医学翻译、真实世界研究等新兴业务和数据管理、统计分析(DMSA)等服务的稳健增长。 ## 业务增长分析 * **剔除新冠相关收入后的增长**: 剔除新冠相关收入,2022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约45%。 * **毛利率下降原因及展望**: 毛利率从2021年上半年的47.6%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39.7%,但与2021年下半年的40.9%相比基本稳定。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新冠项目带来的通行费收入占比较大。考虑到新冠相关收入规模的缩小,预计泰格医药的毛利率将在2022年下半年恢复。 * **新订单增长情况**: 2022年上半年,非新冠相关的新订单同比增长约37%,表明核心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 疫情影响下的业务表现 尽管2022年上半年受到新冠疫情爆发的负面影响,但泰格医药凭借其全国临床网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特别是上海和吉林)疫情爆发造成的业务中断。因此,公司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6月,泰格医药运营着607项正在进行的药物临床试验(截至2021年12月为567项),其中包括在中国进行的400项单区域临床试验(截至2021年12月为385项)和58项MRCT(截至2021年12月为50项)。 ## 人力资源配置与海外扩张 泰格医药积极减少低利润率的现场管理组织(SMO)服务的团队规模,从2021年12月的2700多人减少到2022年6月的2503人。但是,其他业务的员工招聘仍然活跃,尤其是海外业务。截至2022年6月,泰格医药的海外团队规模从2021年12月的1026人扩大到1151人。我们预计公司将通过并购进一步增强其海外服务能力。 ##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将目标价从人民币173.39元小幅上调至人民币175.15元,基于10年期DCF模型(WACC:9.84%,终值增长率:3.0%)。我们预测2022E/23E/24E财年收入将同比增长38%/31%/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调整后净利润将同比增长39%/46%/32%。 #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泰格医药在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指出公司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仍实现了稳健增长,新兴业务表现强劲。公司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积极进行海外扩张,进一步提升了综合服务能力。维持对泰格医药的买入评级,并基于DCF模型小幅上调目标价至人民币175.15元,预测未来几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将保持快速增长。
      招银国际
      5页
      2022-08-29
    • 短期业绩受疫情冲击,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价值

      短期业绩受疫情冲击,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价值

      个股研报
        润达医疗(603108)   疫情短期冲击不改公司核心价值,2022Q2公司业绩已明显好转,展望全年有望进步恢复。我们看好公司服务平台价值,看好公司服务板块及工业板块的协同发展。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2H1公司常规业务受上海等地区疫情冲击造成业绩短期下滑,2022Q2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业绩已迎来明显好转,展望全年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恢复。2022H1公司实现营收47.61亿元,同比+12.21%,实现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21.61%;2022Q2实现营收25.92亿元,环比+19.54%,同比+16.63%,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环比+186.09%,同比+3.90%。分业务看,2022H1集约化业务/区域检验中心业务实现营收11.96亿,同比+0.78%。工业板块实现营收2.11亿元,同比-8.54%,投入研发费用5,895万元,同比+14.87%;三方实验室业务实现营收6.08亿元,同比+289.74%。   盈利能力短期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长期盈利能力有望恢复,公司长期成长性不变。2022H1公司销售毛利率25.18%,同比-1.54pct,销售净利率5.78%,同比-1.68pct。展望全年,随着疫情得到持续控制,公司各项业务恢复,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   2022H1公司销售费用率同比略增(加大相关服务人员投入),随着下半年各项业务快速推进,费用率有望逐步下降;公司管理效率提升,管理费用率逐年下降、趋于平稳;财务费用率略降,主要系公司对债务结构进行优化,融资成本降低;研发费用率因公司继续加大对自产产品的研发投入略有上升。   公司属平台型公司,院内院外同步布局,政策风险低,同时工业板块通过自研及合作发展前景广阔,看好公司平稳发展前景及公司核心价值。公司作为国内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集约化服务业务顺应国家医改政策方向,综合服务业务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拓展,目前公司集约化/区检中心客户数达406家(新增15家);第三方实验室业务作为院内实验室集约化业务及区域检验中心业务的补充,可满足部分核心客户特检项目需求,同时体现院内院外业务多元化并均衡如疫情等不确定风险;工业板块近年来公司在工业板块动作频繁,开展广泛合作,同时加大自产产品研发投入,加强自产产品与渠道平台的协同作用,提升公司整体综合盈利能力。   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4.00/4.94/5.78亿元,考虑公司核心价值是长期发展的基础,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业绩有望迎来积极转变,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应收账款收回风险、终端客户开发不及预期风险、工业板块新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等。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29
    • 疫情扰动下Q2业绩承压,“全国连锁化+区域一体化”战略持续推进

      疫情扰动下Q2业绩承压,“全国连锁化+区域一体化”战略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普瑞眼科(301239)   事件:8月28日晚,公司公布2022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5.08%,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滑21.5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下滑19.25%。其中Q2实现收入4.21亿元,同比下滑8.16%,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滑61.71%。   疫情反复Q2业绩有所承压,盈利能力有所下滑。报告期内,国内各地区陆续出现疫情,公司上海普瑞、长春普瑞较长时间停诊,北京、西安医院区域限流,成都、合肥、南昌医院抽调人手配合核酸检测。在此情况下,公司上半年仍实现收入同比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毛利率43.88%,同比提升0.04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0.36pct、+2.07pct、+0.55pct、+0.29%至17.97%、14.67%、3.36%、0.29%,净利率同比下滑1.96pct至5.76%,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分业务看,屈光业务维持较高增速,疫情影响白内障等业务增速。报告期内屈光手术实现收入5.32亿元(+19.11%),毛利率52.31%(-0.97pct)。视光服务实现收入1.25亿元(-0.96%),毛利率42.76%(-2.98pct)。白内障手术实现收入1.16亿元(-16.36%),毛利率35.31%(+2.29pct)。综合眼病项目实现收入1.15亿元(-13.08%),毛利率15.17%(-6.93pct)。   其中,Q2屈光手术实现收入2.6亿元(+8.7%),毛利率50.1%(-5.5pct)。视光服务实现收入0.52亿元(-14.4%),毛利率42%(-4.9pct)。白内障手术实现收入0.58亿元(-34%),毛利率38.2%(+5.6pct)。综合眼病项目实现收入0.54亿元(-23%),毛利率10.8%(-10.8pct)   核心医院表现稳健,同城医院加快布局,“全国连锁化+同城一体化”战略持续推进。报告期内,公司核心医院(利润贡献占比10%以上)共实现营收5.96亿元(+16.86%),实现净利润0.95亿元(+10.5%),表现较为稳健。此外,报告期内昆明润城二院、合肥瑶海二院、南昌红谷滩二院和广州番禺普瑞陆续开业,公司已开设23家眼科医院,覆盖全国所有直辖市及十余个省会城市,“全国连锁化+同城一体化”战略持续推进。   盈利预测:公司是国内眼科医疗服务龙头之一,全国医疗网络布局初具雏形,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我们预计22-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1.6/2.38亿元,对应PE分别为82/61/4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扩张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恶性医疗事故。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8-29
    • 重组八因子放量,14价HPV临床2期完成在即

      重组八因子放量,14价HPV临床2期完成在即

      个股研报
        神州细胞(688520)   事件   2022年8月23日,公司发布2022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7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5亿元。业绩好于预期。   点评   Q2单季度环比增长41%,重组八因子持续放量。(1)2022年H1营收约3.76亿元,Q1营收约1.56亿元,Q2营收约2.2亿元,环比增长41%,主要销售收入来自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重组凝血八因子药物安佳因,销售收入稳步增长。(2)研发投入合计约3.92亿元,同比增长14.18%;研发团队为71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约45%,公司在不断完善研发体系,加快后续临床整体研发进度。(3)安佳因于2021年7月获批上市并持续产生销售收入,适用于成人及青少年(≥12岁)血友病A患者,其核心优势是:质量及其稳定性、产能和成本;并且新增儿童适应症的补充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已完成生产和临床的现场核查,若在年底前获批,将提升其销售额和市占率。   多管线在研产品持续推进,14价HPV二期完成在即。(1)SCT400(CD20药物)和SCT630((阿达木单抗)已完成生产和临床现场核查,SCT510(贝伐珠单抗)进入现场核查实施阶段;SCT-I10A(PD-1单抗)、SCTV01(多价新冠重组蛋白疫苗产品)、SCT1000(14价HPV疫苗)、SCT200(EGFR单抗)、SCTA01(新冠中和抗体药物)和SCT510A(VEGF单抗)处于临床II/III期阶段。(2)新冠疫苗研发进展顺利,期中分析结果显示,除安全性良好外,1针加强免疫后28天即可产生强烈的广谱交叉中和抗体反应;安全性上与灭活疫苗临床安全性相似。其有望成为高效、持久预防包括德尔塔、奥密克戎等主要变异株感染的广谱疫苗。(3)14价HPV疫苗的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数据库锁定,II期临床研究入组已完成并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目前处于全球最快临床阶段。(4)公司已按照GMP标准建立可商业化生产的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一期建成2条原液生产线(规模分别为2*2,000L、4*2,000L)和1条制剂生产线,二期在建生产基地已有1条原液线(2*5,000L)和3条制剂线待投入使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3/24年营收7.68/15.23/28.32亿元,归母净利润-6.10/-0.67/5.0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   研发进展以及商业化进程不达预期、定增发行失败以及限售股解禁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2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