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医药行业行业研究:海外复盘:日本医改控费路线图与医药产业命运思考

      医药行业行业研究:海外复盘:日本医改控费路线图与医药产业命运思考

      化学制药
        本报告是我们日本医疗产业研究的最新力作, 当前国内医药市场正处于政策、市场和价格变化的密集变化期,我们特为广大投资者进一步梳理海外医疗与医保体系,并对国内医药发展方向与价值取向进行思考探讨。   简单对标美国的研究思维有时并不可取: 美国医药体制有着非常高的特殊性, 支付力极强,创新力顶尖,但效率差且经济负担沉重。“高举高打”的美式医疗体制和医药创新体制,不仅对于发展中国家过于“奢侈”,其实对日本、欧洲和全世界大部分国家来说都不具备可复制性。相比之下, 对日本医保控费与医药发展的路径梳理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既能为国内未来医药政策预测提供参考,也能从日本医药企业兴衰中汲取个股投资经验。   日本并非一个“残酷”或“失败”的医药市场,和大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接近: 市场过去往往认为日本由于降价政策过于严苛,产业整体发展不佳,但实际上日本医保体系的支付水平和医疗市场规模,相较美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并不逊色, 且民生效益优秀。 日本医药产品定价也并没有显著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和西欧定价水平差距不大。   日本医保医药控费路径复盘:多管齐下降低药占比和渠道空间。 80 年代以后, 日本医保支出压力随老龄化加速而迅速提升。 在本篇中,我们对日本面临医保支出压力下的政策行为路径做出了细致梳理:定价端医保严格控制新产品准入价格,同时持续调整医保报销标准倒逼医疗机构二次议价实现存量产品持续降价;供给端重点抓仿制药比例提升,原研仿制竞争带来螺旋降价;医疗端医药分业经营带来处方外流大潮,同时 DPC 制度的实施控制长期住院负担。 在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日本药价、药占比和渠道加价率均有显著下降,将日本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可承受水平。   从长周期来看,日本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地位确实存在下滑, 但我们认为这不应该归因于政策降价过度,而是基于整体日本经济的低迷、 国内市场体量不足以支撑全球高水平创新、 汇率因素的变化、国内企业规模小分散度高、产品结构老化、日本国内企业成本不占优势等多方面复杂因素。 但至少日本医药股相较国内其他行业仍然有着可观的超额收益, 且有部分企业成功实现出海突围,跻身世界级跨国药品/器械企业。   产业复盘启示:日本轨迹可以参考,但中国企业有更光明机会。 我们研究日本医药产业并非简单认为中国医药产业会复刻其命运。 考虑中国医药产业拥有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的本土市场,以及中国企业具备突出的成本优势和经营效率优势, 中国医药产业完全有能力和空间达到比日本医药产业巅峰时期更高的全球地位。 而日本的经验教训也为中国医药产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医药既是产业,又是民生,这两层属性都不应该忽视。 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顶尖医药企业必须具备两项突出能力中至少一项,甚至兼而有之:   1) 要么打造最高质量创新,主打突破海外顶尖市场(如美国),具备强产品力和高度领先性;   2) 要么“多快好省”,在高质量创新的同时拥有最佳的效率,主打国内市场国产替代和海外市场的性价比需求。   投资建议   参考日本历史经验,分析其产业发展规律,我们重点看好两大类中国医药企业未来前景: 1)创新能力强、有望在海外凭借强产品力取得突破的优质企业; 2)效率优势突出,“多快好省”,能以最有效率和价格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重点公司:迈瑞医疗、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百济神州等。   风险提示   降价和控费政策超出预期;人口老龄化超出预期导致政策进一步收紧;创新风险和成本不断升高;国内成本升高导致产业转移风险;质量安全事故和舆情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3-09-15
    • 医药生物:迪哲医药的戈利昔替尼NDA获得受理

      医药生物:迪哲医药的戈利昔替尼NDA获得受理

      化学制药
        市场表现:   2023年9月14日,医药板块涨幅+0.28%,跑赢沪深指数0.36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8名。医药生物行业二级子行业中,药用包装和设备(+1.39%)、仿制药(+0.77%)、原料药(+0.59%)表现居前,生命科学(-1.30%)、医院及体检(-1.17%)、血制品(-0.42%)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通化金马(+10.04%)、华森制药(+9.98%)、常山药业(+7.93%);跌幅榜前3位为通策医疗(-4.26%)、泰坦科技(-3.18%)、金迪克(-3.15%)。   行业要闻:   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将实施大数据实时动态智能监控,实现医保基金支付智能审核全覆盖,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监管的基金安全防控机制。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明确将进行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为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类)产品可自愿参加。   (数据来源: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官网)   公司要闻:   迪哲医药(688192.SH):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受理通知书》,戈利昔替尼用于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r/rPTCL)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获得受理。   亚虹医药(688176.SH):公司产品APL-1401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Ib期临床试验,于近日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华东医药(000963.SZ):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HDM1002片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HDM1002片是由中美华东自主研发的具有口服活性、强效、高选择性的GLP-1受体小分子完全激动剂。   (数据来源:iFinD)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9-15
    •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产后康复医疗服务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服务
        产后康复服务主要针对于产妇在分娩后产生的盆底肌损伤、腹直肌分离、乳腺堵塞感染、私处机能受损、皮肤问题(如妊娠纹)、形体问题、体质变化、产后抑郁等产后问题所进行的手术性和非手术性康复治疗,目前产康市场参与主体主要为公立医院、产康中心、月子中心等,市场集中度低,不存在具有垄断地位的龙头企业,各主体之间竞争激烈。中国是人口大国,每年产妇基数庞大,接近1,000万,但是目前进行产后康复服务消费的人数少,行业的市场渗透率极低,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2022年,中国的产妇数量为941.9万人,预计在2027年将增加至1,511.9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9%。2022年中国产后康复医疗服务市场的行业规模为187.4亿元,行业发展方兴未艾,随着中国政策的支持、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行业洗牌后的转型升级,预计行业规模将不断提高,保守估计在2027年将增加至484.1亿元。(该词条由云实习学员陈凯健于2023年5月编写完成)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3-09-15
    • 医药行业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国采1号文件点评:规则整体符合预期,细则仍有待明确

      医药行业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国采1号文件点评:规则整体符合预期,细则仍有待明确

    • 医药行业生命科学上游产业回顾:长期向好,静待花开

      医药行业生命科学上游产业回顾:长期向好,静待花开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中药行业2023年中期业绩总结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中药行业2023年中期业绩总结

      医药商业
        摘要:疫情催化+内部管理改善带动2023H1业绩高增   中药板块整体业绩实现高增,板块内部经营趋势一致向好   中药板块合计63家上市公司(未纳入ST/*ST股等),2023H1板块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5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5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34.65%。2023H1中药公司普遍呈现积极变化,板块内部经营趋势向好。我们认为中药公司通过内部架构调整、营销改革、产品拓展等变化带来的边际改善有望持续兑现:   1)品牌OTC:2023H1营收同比+17.69%;归母净利润同比+32.60%;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33.89%;   2)院内中药:2023H1营收同比+7.72%;归母净利润同比+48.47%;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27.55%;   3)消费中药:2023H1营收同比+17.53%;归母净利润同比+51.32%;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45.22%。   行业投资策略:2023年6月以来,中药板块估值已得到充分调整,同时行业利空政策如中成药集采等陆续出清。疫情相关品种需求逐步回归常态化下,我们建议战略重视板块内部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自身产品力强+内部改善明确的个股。   中药行业核心的优势是政策支持下需求持续向好,我们建议从中期维度去看待企业的变化趋势,建议关注:   中药OTC:自主提价权下看好具备较强品牌力及管理改善预期的龙头企业:华润三九、九芝堂、葵花药业、太极集团、羚锐制药、江中药业、健民集团、贵州百灵、康恩贝、桂林三金;   消费中药:疫后保健需求旺盛,建议关注具备提价预期相关标的:同仁堂、东阿阿胶、寿仙谷、广誉远、片仔癀、云南白药;   院内中药:医药反腐环境下,建议关注具备较强产品力+研发实力的龙头标的:济川药业、康缘药业、方盛制药、以岭药业、贵州三力、新天药业、盘龙药业、天士力、一品红;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的风险,个别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震荡风险,新冠疫情进展具有不确定性。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3-09-15
    • 医药生物行业基金专题报告:拨开迷雾,见微知著

      医药生物行业基金专题报告:拨开迷雾,见微知著

      化学制药
        根据iFind金融平台数据,截至2023年7月25日,国内总计有197家基金公司,各类基金产品数量超过18000个。2023年7月25日的合计基金资产净值数据显示,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和天弘基金是我国目前合计基金资产净值最大的5家基金公司,合计基金资产净值分别为17,315.87亿元、13,218.58亿元、12,541.73亿元、11,399.70亿元和11,030.88亿元,也是基金公司中唯五合计基金资产净值过万亿的基金公司。从基金公司合计基金资产净值结构来看,2012Q1非货币型基金占合计基金资产净值的86.54%,货币基金占合计基金资产净值的13.46%,随后货币型基金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直至2018Q3达到峰值,为67.05%,随后货币型基金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3Q2降至41.46%,而非货币型基金占据主导地位,占比为58.54%。   从各基金分类情况来看,一级基金类型按投资标的可划分为非货币型、货币型基金其中非货币型基金可分为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QDII、FOF和另类投资基金;根据运作方式不同基金也可以分为开放式、封闭式基金。根据iFind金融平台数据,截至2023Q2,股票、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为非货币基金的主要构成成分,在非货币基金中的占比分别为16.73%、51.57%和27.48%。自2012Q1以来,非货币基金的主要构成成分的基金资产净值均呈现上升趋势,股票型基金资产净值从11066.91亿元增长至2023Q2的27132.67亿元,增幅约为2.45倍。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从2012Q1的5201.96亿元增长至2023Q2的44555.06亿元,增幅为8.57倍。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从2012Q1的2207.82亿元增长至2023Q2的83620.31亿元,增幅为37.87倍。从非货币基金的其他构成成分来看,QDII基金的表现相对稳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基金资产净值从2012Q1的621.41亿元增长至2023Q2的3616.78亿元。FOF基金和另类投资相对来说规模较小,2023Q2分别为1786.40亿元和506.00亿元。   重仓医药的基金数量和市值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3Q2,重仓医药的基金(基金重仓行业第一名为医药生物的基金)数量为1039个,合计持股市值为3624.11亿元。2012Q1至2023Q2期间,重仓医药的基金数量和市值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重仓医药的基金数量从47个增长到1039个,市值从110.22亿元增长到3624.11亿元。整体来看,重仓医药的基金数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如在2018Q2、2020Q2等季度呈现明显增长后回落的态势;重仓医药的基金市值在2012Q1至2021Q2期间平稳增长,2021Q2达到峰值4199.29亿元。   重仓医药的基金重仓医药生物行业资产净值在基金资产净值占比长期处于低值。通过计算重仓医药的基金中医药生物行业的基金资产净值(以重仓医药生物行业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基金资产净值),和基金公司合计基金资产净值进行逐季对比,得到2012Q1-2023Q2重仓医药的基金重仓医药生物行业资产净值在基金公司合计基金资产净值占比。整体来看,2012Q1至2023Q2期间,重仓医药的基金重仓医药生物行业资产净值在基金公司合计基金资产净值占比呈现出波动态势,在2013Q1至2014Q3期间波动幅度较大,期间最高占比达7.14%。2023年以来,重仓医药的基金该占比正在逐季提升,2023Q2医药生物行业基金资产净值在基金公司合计基金资产净值占比为1.45%。   偏股混合型基金在重仓医药的基金中数量占比最多。截至2023Q2,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在重仓医药的基金中占比较高,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占比最高,达到35.32%。2012Q1至2023Q2期间,偏股混合型基金在重仓医药的基金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012Q1偏股混合型基金在重仓医药的基金中的占比为48.94%,随后偏股混合型基金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至2017Q1达到最低点17.52%,随后逐步上升至2023Q2的35.32%。与此同时,灵活配置型基金在重仓医药的基金中的占比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12Q1灵活配置型基金在重仓医药的基金中的占比为23.40%,并持续增长至2017Q1达到峰值48.52%,之后则呈持续下降趋势至2023Q2的18.00%。从其他构成重仓医药的基金的主要基金类型来看,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和普通股票型基金在重仓医药的基金中的占比在2012Q1至2023Q2期间逐步上升,分别从2021Q1的4.26%和2.13%升至2023Q2的12.61%和11.36%。   行业长期超配,但目前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处于低位。医药生物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情况方面,2012Q1至2023Q2期间医药行业的行业标准配置比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2Q1为3.95%,2023Q2为7.48%。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和超配比例走势长期保持一致,且在震荡中持续上行,2023Q2分别为11.40%和3.92%。2012Q1以来,行业长期处于超配状态,凸显了医药行业防御属性的同时,也表明市场对于医药行业的青睐。2023Q2,医药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和超配比例均有所下降,且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处于2021Q1以来的最低点,叠加行业目前的估值底部情况,医药行业已逐步进入配置良机。   从基金持仓情况来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被动指数型和普通股票型是四种主要的基金类型,在重仓医药的基金中,这四类基金的轮动情况呈现出了以下特征:1.)2018-2019年中,持仓基金数量和持仓总市值排名第一的行业板块呈现出离散状态;2.)2019年后持仓集中度逐步提升,且逐渐向医药生物行业集中,从近期的持仓轮动情况来看,医院、化学制剂和医疗研发外包板块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高景气态势;3)从20只医药基金重仓持股的情况分析,中药、化学制剂和医疗设备为目前基金持仓占比较高的板块。   偏股混合型重仓医药的基金,从持有基金数排名第一的板块来看,医院、医疗研发外包和化学制剂为2018Q1以来配置次数最多的板块,均为4次,2023Q2板块配置第一为化学制剂;从持仓市值来看,偏股混合型重仓医药的基金配置市值最高的板块长期为医院板块。灵活配置型重仓医药的基金,从持有基金数排名第一的板块来看,医疗研发外包为2018Q1以来配置次数最多的板块,为6次,2023Q2板块配置第一为化学制剂;从持仓市值来看,基金持仓正在向线下药店、化学制剂等板块轮动。被动指数型重仓医药的基金,从持有基金数排名第一的板块来看,化学制剂为2018Q1以来配置次数最多的板块,为10次,2023Q2板块配置第一为化学制剂;从持仓市值来看,2023Q2板块配置第一位化学制剂。普通股票型重仓医药的基金,从持有基金数排名第一的板块来看,医疗研发外包为2018Q1以来配置次数最多的板块,为6次,2023Q2板块配置第一为化学制剂;从持仓市值来看,2023Q2板块配置第一位化学制剂。   综合考虑平均收益率、最大回撤率、年化波动率和重仓行业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医药行业市值占比50%以上)等指标,对18000个基金进行筛选,得到20个经筛选后得到的医药基金。在20只医药基金中,从基金持仓市值排名前20的医药公司来看,持仓市值排名前5的公司分别为寿仙谷、美年健康、片仔癀、恒瑞医药和金域医学,持仓市值分别为11.42亿元、10.02亿元、9.91亿元、8.86亿元和6.97亿元;从所属的板块来看,20个医药公司主要分布在中药、化学制剂和医疗设备等板块中。   投资策略。从基金持仓情况来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被动指数型和普通股票型是四类基金的持仓情况呈现出以下特征:1.)2018-2019年中,持仓基金数量和持仓总市值排名第一的行业板块呈现出离散状态;2.)2019年后持仓集中度逐步提升,且逐渐向医药生物行业集中,从近期的持仓轮动情况来看,医院、化学制剂和医疗研发外包板块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高景气态势;3)从20只医药基金重仓持股的情况分析,中药、化学制剂和医疗设备为目前基金持仓占比较高的板块。   整体来看,结合各类基金的投资风格、持仓轮动趋势和我们之前发布的2023年年度策略报告《中航证券医药行业2023年度策略报告:春去春又来》等研究报告,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板块和相关个股:1)化学制药:国家医保局7月4日发布的《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及《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显示,未来医保目录调整带来的药品价格调整或将更为温和,在政策端利好的驱动下,叠加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大背景下对以创新药为首的化学制剂产业链需求景气度持续提升,创新药产业有望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建议重点关注恒瑞医药、恩华药业、丽珠集团、科伦药业、复星医药、康辰药业和凯因科技等;2)医疗服务:支持创新相关的利好政策持续发布,进一步利好创新药及为创新药服务的医疗研发外包产业链的发展。此外,随着我国国内创新药企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医疗研发外包企业将在国内发挥更多的价值,相较于海外,我国医疗研发外包行业产业链优势明显,龙头公司多已完成纵向一体化布局,在劳动力成本上与海外相比具有较大优势;从医院端来看,短期内医疗机构门诊量同比呈现快速恢复趋势,前期被抑制的需求持续释放,成长和业绩确定性较强,建议重点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和国际医学等。3)医疗器械:受益于我国医疗新基建持续推进,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医疗设备龙头企业有望持续受益,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鱼跃医疗和开立医疗等;4)中药:中药在慢病、未病、保健和疗养等领域重构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同时临床效果突出的中药产品会同创新药一样持续绽放光芒,建议继续聚焦中药创新和消费品赛道,布局边际改善和估值修复逻辑确定的“真创新”和“强消费”属性的上市公司,建议重点关注天士力、同仁堂、片仔癀和华润三九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行业发展下行风险、市场风格变化风险、投资风格变化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4页
      2023-09-15
    • 医药生物:药监局将小柴胡颗粒等3种药品转换为非处方药

      医药生物:药监局将小柴胡颗粒等3种药品转换为非处方药

      化学制药
        市场表现:   2023年9月13日,医药板块跌幅-0.94%,跑输沪深指数0.31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0名。医药生物行业二级子行业中,医药生物行业二级子行业中,疫苗(-0.11%)、医疗设备(-0.23%)、血制品(-0.32%)表现居前,药用包装和设备(-1.89%)、医疗新基建(-1.40%)、医院及体检(-1.31%)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通化金马(+9.98%)、福瑞股份(+8.58%)、艾力斯-U(+5.79%);跌幅榜前3位为福安药业(-9.15%)、仟源医药(-6.78%)、华森制药(-6.33%)。   行业要闻:   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核,小柴胡颗粒等3种药品转换为非处方药。   (数据来源:NMPA官网)   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益诺思通过上市委会议。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   公司要闻:   亚虹医药(688176.SH):公司APL-1202口服联合替雷利珠单抗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新辅助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完成II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并取得积极结果。   海思科(002653.SZ):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公司产品HSK16149胶囊新适应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上市许可申请。   万泰生物(603392.SH):公司发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回购报告书,(1)回购股份的用途:全部用于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2)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0,000万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40,000万元(含)。(3)回购价格:不超过98元/股(含),上限不高于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4)回购资金来源:公司自有资金。(5)截至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方案之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回购提议人、持股5%以上股东均回复不存在未来3个月、未来6个月减持公司股份的计划。   百诚医药(301096.SZ):公司首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35,000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03%,最高成交价为61.49元/股,最低成交价为61.04元/股,成交金额人民币2,142,142.00元(不含交易费用)。   复星医药(600196.SH):公司控股股东复星高科技以自有资金人民币约2,008.22万元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A股股份共计720,000股,约占截至2023年9月13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03%。   翰宇药业(300199.SZ):公司控股子公司翰宇大理收到大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的《食品加工许可证》。   (数据来源:iFinD)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9-14
    • 医疗数字化服务平台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数字化服务平台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服务
        2000年左右,以探索提高公共医疗生产力水平,解决中国医疗供需矛盾为目标,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出现,中国医疗数字化服务平台随之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应用的迅猛发展,医疗数字化服务平台从原来单一的挂号诊疗的初级功能为主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受2019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市场需求迅猛增长。随着各种新型学科技术进步和数字医疗行业的发展,医疗数字化服务平台将进一步融合发展,更加灵活的满足医疗市场需求。中国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起步较晚,目前在数据挖掘分析上仍有欠缺,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上与海外先进国家仍有差距。但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和互联网需求的迅猛发展,中国医疗数字化服务平台预计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该词条由云实习学员靳璐名于2023年5月编写完成)
      头豹研究院
      13页
      2023-09-14
    • 医药行业月报:行业存估值修复机会

      医药行业月报:行业存估值修复机会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市场行情回顾。8月(2023年8月1日至8月31日),中信生物医药行业指数下跌4.59%(按照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计算),同期沪深300下跌5.24%,(按照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计算),跑赢沪深3000.65个百分点,行业整体表现在30个中信二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1位,较上月排名快速上升。   从估值情况看,从近十年来申万生物医药指数的PE走势看,截至2023年8月25日,行业的动态PE为35.45倍,处于近10年来的中位偏下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医药工业1-7月实现收入1.4万亿,同比下滑2.6%;实现利润总额2007.20亿元,下滑16.6%。截至2023年5月,医药制造业毛利率为44.09%,盈利能力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上市公司看,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2%;利润总额同比下滑22.08%,上半年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态势。子板块看,中药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9%,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43.50%,在所有子板块中一枝独秀。   行业政策及消息面看,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会议提出,要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增强高端药品、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要着眼医药研发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给予全链条支持,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金融界报道,9月9日,在中国医院院长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以“把稳政策基调,推进医药腐败集整治”为主题进行讲话;此次讲话为7月28日以来的“医疗反腐”释放了积极信号。医药行业目前估值较低,具备修复机会。给予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中期策略报告中提到的三条确定性成长投资主线。1)继续关注中药领域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羚锐制药(600285)、东阿阿胶(000423)、博济医药(300404);2)继续关注血制品行业,重点关注派林生物(000403);3)关注AI医疗相关公司,重点关注润达医疗(603108)。   风险提示:中美政治风险,国家政策变化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公司经营变化风险。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3-09-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