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业绩保持快速增长,视光产品快速放量

    业绩保持快速增长,视光产品快速放量

    个股研报
      爱博医疗(688050)   投资要点   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51亿元(+64%,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3.04亿元(+31%)、扣非归母净利润2.89亿元(+39%)。2023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105%)、归母净利润0.52亿元(+49%)、扣非归母净利润0.50亿元(+90%)。2024Q1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64%)、归母净利润1.03亿元(+31%)、扣非归母净利润0.99亿元(+32%)。   人工晶体稳定增长,视力保健产品表现亮眼。细分业务来看,手术治疗产品中,“普诺明”等系列人工晶状体实现营收5.0亿元,同比增长41.67%。随着年初市场环境逐步恢复,白内障手术量快速增长,公司人工晶状体销量同步增长,国内年销量突破百万片,未来随着人工晶体集采逐步落地,公司高端双焦人工晶体有望加快放量。同时国际市场也加快推进,境外人工晶状体收入同比增长为127.90%。近视防控产品中,“普诺瞳”角膜塑形镜实现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26.03%。角膜塑形镜业务受消费降级、竞品增加等因素影响,市场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公司“普诺瞳”“欣诺瞳”离焦镜作为角膜塑形镜的互补产品之一,处于加速推进阶段,其收入同比增长247.32%。视力保健产品中,隐形眼镜收入1.37亿元,营收占比14.36%,同比增长1,504.78%,实现快速增长。公司持续完善隐形眼镜布局,通过并购天眼医药、福建优你康、美悦瞳快速提升产能,加快拓展隐形眼镜市场,未来随着公司持续加大产品推广力度和品牌营销,公司视光类产品有望持续快速放量。   研发投入持续高增,在研项目稳步推进。公司研发投入1.32亿元,同比增长61.23%。公司定位于研发平台型企业,在研项目丰富,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可有效保障公司研发进度。2023年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PR)已申报注册,非球面三焦散光矫正人工晶状体、非球面扩景深(EDoF)人工晶状体等临床项目加速推进,进展良好。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视力保健业务处于扩张初期,单位成本较高,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2/5.16/6.229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4.52/6.04亿元),增速分别为32%/28%/22%,对应PE分别为36/28/23倍。考虑到公司人工晶体和OK镜业务持续增长,视光产品逐步贡献业绩增量,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维持“增持-B”建议。   风险提示:产品集采降价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18
  • 医药生物深度报告:国产医疗器械竞争力提升,出海大势所趋

    医药生物深度报告:国产医疗器械竞争力提升,出海大势所趋

    医疗器械
      事件:欧盟或将对中国医疗器材采购启动调查   根据彭博社4月15日消息,欧盟或将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启动调查,以期消除对于中国政府政策不公平地偏向国内供应商的担忧。   该项调查拟首次调用欧盟于2022年8月底生效的国际采购工具法案(IPI);调查将从企业和成员国收集信息,其初步目的是确保双边市场公平开放,但可能导致欧盟限制中国参与其招标。   点评:IPI调查窗口期长、不确定性大,我国医疗器械出海大势所趋   我们认为,欧盟此次准备启动的调查,内核反映的是国家之间的经贸博弈,欧盟根本目的并非排除外国企业,而是在争取多边对等待遇的同时寻求利益。因此对于我国欧洲营收规模较低、未达到IPI限制措施实施门槛、无政府公共采购项目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构成调查风险,对于我国医疗器械出海企业的直接政策影响预计平缓温和。   此外,由于法案规定存在最长14个月的窗口期,预计该法案调查工作进程存在较长的滞后期和落地不确定性,企业有望充分利用该窗口期进行多维度应对和规避。同时,欧盟在进行调查及IPI限制时仍需考虑如何避免无法及时寻找和补充同类替代品的风险,我国技术壁垒高、创新性强及成本优势突出的医疗器械企业存在较强的优势。   欧盟本次准备启动的IPI调查可能与我国国产替代趋势持续及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增速放缓有关,反映出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及服务出海大势所趋。根据各企业2022年年报披露,我国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海外营收占比超50%的公司共25家,占所有104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24.04%;海外营收占比超10%的公司共71家,占所有104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68.27%。同时,对于技术独占性的货物及产品,欧盟在进行IPI调查及限制时仍需要考虑如何避免无法及时寻找和补充同类替代品的风险,因此我国技术壁垒高、创新性强及成本优势突出的医疗器械企业存在较强的优势。   受益标的:   迈瑞医疗、澳华内镜、迪瑞医疗、海尔生物、威高股份等(欧洲营收规模低于IPI限制门槛);新产业、亚辉龙等(经销商+商业采购模式);迈瑞医疗、开立医疗、联影医疗、威高股份等(高技术壁垒)。   风险提示:   政策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0页
    2024-04-18
  • 业绩短期承压,营销体系改革初见成效

    业绩短期承压,营销体系改革初见成效

    个股研报
      新天药业(002873)   事件:   2024年4月12日,新天药业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4亿元,同比-12.29%;实现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27.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25.87%。2023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18.37%;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203.16%;扣非归母净利润-0.08亿元。   核心产品收入承压   分产品看,2023年,妇科类产品实现收入6.76亿元,同比-12.08%;泌尿系统产品实现收入1.91亿元,同比-13.78%;清热解毒类产品实现收入0.81亿元,同比+1.11%,核心产品短期承压。   营销系统改革初见成效,费用有所优化   2023年,公司对市场营销体系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主要基于进一步推进规模效应下的市场营销体系“降本增效”,加强营销团队及产品营销推广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等相关市场策略部署。2023年年公司毛利率为77.07%,同比-0.19pct,其中妇科类产品毛利率为76.99%,同比+0.21pct,较为稳定,泌尿系统类产品毛利率为83.58%,同比-1.13pct。从费用率端看,公司改革成果短期逐步显现,销售费用率为45.86%,同比-3.07pct,;管理费用率为15.88%,同比+2.84pct;研发费用率为4%,同比+2.02pct。   外延拓展,有望形成“中药+化药”双赛道格局   2024年3月8日,公司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董大伦等88名汇伦医药股东持有的汇伦医药85.12%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汇伦医药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汇伦医药致力于在免疫炎症、抗肿瘤、心脑血管、妇科等疾病领域创新发展。我们认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产业布局有望进一步延伸至小分子化学药领域,长期来看有望与公司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协同的作用,形成“中药-化药”双产品格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2023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业绩短期承压,我们认为随着营销改革成效逐步兑现及外延并购落地,业绩有望恢复稳健增长。2024-2025年营业收入由15.64/18.67亿元下调至10.63/11.92亿元,2026年收入预测为13.39亿元;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1.68/2.02亿元下调至1.01/1.16亿元,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4亿元。调整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波动风险,改革不及预期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4-18
  • 痤疮新药专题报告:痤疮创新药迎突破,畅游“健康美”新蓝海

    痤疮新药专题报告:痤疮创新药迎突破,畅游“健康美”新蓝海

    医药商业
      国内痤疮患者体量庞大。根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国人群痤疮发病率为8.1%。   国内指南推荐的现有痤疮药物可能因安全性问题影响患者依从性,如外用维A酸类的皮肤刺激反应、过氧化苯甲酰需与全反式维A酸分时段使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以及各种口服药物的禁忌人群等。国内企业痤疮新药研发方向紧跟国外最新指南,包括固定剂量复方药物(阿达帕林克林霉素凝胶、他扎克林乳膏等),使用方式/递送系统创新(克拉考特酮乳膏、KX826、盐酸米诺环素泡沫剂等),以及作用机制创新的ASC40片等。   痤疮治疗市场有望在新药放量下快速增长。根据国内研发情况,多款痤疮新药预计将在近期上市,并有望凭借优于传统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相对于医院和美容院治疗的便捷性快速渗透市场,以满足中/重度痤疮患者的治疗需求,中/重度痤疮患者的治疗率和治疗费用将逐年提升。据此测算,我们预计国内痤疮治疗市场的规模将从2024年的42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81亿元。   相关标的:产品稀缺性+临床研究证据+商业渠道资源为致胜关键,建议关注三生制药、歌礼制药、科笛等。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市场教育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居民消费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4-04-17
  • 氟聚物专题报告:制冷剂配额之争落地,氟聚物龙头枕戈待旦

    氟聚物专题报告:制冷剂配额之争落地,氟聚物龙头枕戈待旦

    化学原料
      HFCs配额落地后,氟化工产业链的竞争或将转移至对高分子氟聚物以及其他氟精细化学品的竞争,看好氟化工龙头企业依托出色的研发能力带来的项目落地机会。截至2023年上半年,在没有制冷剂大额资本开支的大背景下,氟化工行业在建工程合计值依然达到历史新高,氟化工企业布局氟聚合物以及氟精细化学品的意图明显。依托于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氟化工龙头企业有望保持竞争优势。   我国PTFE产能结构性紧缺,可以依托多种方式对PTFE进行改性以实现产品升级。我国每年在出口PTFE的同时,还需要以更高的价格进口PTFE,国内PTFE产业还有高端化升级的空间,目前主要的PTFE改性方法包括填充改性、共混改性、表面改性等。   新能源需求催生PVDF需求。PVDF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优异,可以实现浆料涂覆等工艺来提升生产效率,并且PVDF化学稳定性好,在循环中不反应也不变质,所以PVDF也被用于电池体系。随着新能源的放量,PVDF的需求量有望水涨船高。   FEP目前多被用于线缆,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改性。FEP是HFP和TFE的共聚物,因此FEP可以看成是PTFE的改性材料,其保留了PTFE性能的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热塑性,便于加工。在保持表面平整的前提下高速挤出FEP电缆料是制造过程的壁垒之一,实际生产中,化学改性、熔融共混改性以及生产设备参数的调整是主要的FEP挤出改善方法。   PFA生产壁垒更高,其可熔融加工特点使其应用更高端。PFA是TFE与全氟烷氧基乙烯醚共聚树脂,其结构类似PTFE,相当于将PTFE中一个氟原子用全氟烷氧基取代,因此PFA继承了PTFE的优良性质,而引入全氟烷氧基侧基也降低了聚合物链的刚性,使得PFA具备了良好的熔融加工性能,因此PFA也被称为“可熔融聚四氟乙烯”。   我国是最大的氟橡胶消费市场,氟橡胶研发水平也还存在进步空间。我国氟橡胶产业在本世纪开始快速成长,目前我国已经是最大的氟橡胶消费市场。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氟橡胶种类是26型和246型,而由于制备过程中可能留下的双键,使得氟橡胶应用场景受到限制。   投资建议:随着氟聚合物项目的持续落地以及持续的产品升级,氟化工龙头企业业绩有望持续增厚。建议重点关注在氟化工聚合物板块有布局的龙头公司: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4-04-17
  • 厚积薄发,呼吸道检测POCT多联检优势凸显

    厚积薄发,呼吸道检测POCT多联检优势凸显

    个股研报
      英诺特(688253)   主要观点:   事件:   2024年4月15日,英诺特发布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8亿元(+7.03%),归母净利润1.74亿元(+15.44%),扣非净利润1.47亿元(+10.99%);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109.36%),归母净利润1.46亿元(+171.44%),扣非净利润1.37亿元(+198.41%)。   点评:   收入利润超高增长,23年核心收入+205%   2023年度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其中非新冠核心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205.49%;非新冠业务的利润增速不低于收入增速,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超预期增长;公司全年计提减值损失合计4943万元。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归母净利润8817万元,收入、利润几乎均来自核心业务(新冠占比极低),第四季度计提减值合计2180万元。截至2024年1月26日,公司自有闲置资金管理额度上限增至17亿元。   新冠出清带来利润释放,1Q24归母净利润+171%   公司去年同期(1Q23)收入1.35亿元,其中新冠收入约5800万元,常规呼吸道产品收入7700万元;剔除新冠收入,公司1Q24非新冠核心收入同比增长266%。公司在1Q23后不再有新冠收入,   1Q23/2Q23/3Q23/4Q23/1Q24单季度核心产品收入分别为7700万元/8900万元/5400万元/2亿元/2.82亿元,核心收入迅速提升。1Q24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1.46亿元(+171%),计提减值不到2000万元,1Q24净利率增长至51.77%;随着新冠业务影响逐渐出清,公司净利率快速提升。   临床指南敦促对呼吸道病原体精确筛查,正确用药   临床实践指南及专家共识均指出,针对不同的呼吸道病原体,如流感、肺炎支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等,需要鉴别诊断病原,方能正确用药。公司多种产品具备“快检”和“联检”两大特征,可实现3-9种病原体联合检测,15-25分钟即可判读结果,适合呼吸道疾病易感季节门急诊快速筛查,极大满足了检测时效性,加快医院诊疗流程。公司现有呼吸道联检产品均为国内稀缺品种,检测病原体种类涵盖甲流、乙流、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人偏肺病毒等超过15种呼吸道病原体,能够完全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有望实现8.02/11.36/15.29亿元,同比增长67.8%/41.7%/34.6%;归母净利润实现3.96/5.69/7.59亿元,同比增长127.6%/43.8%/33.2%;对应EPS为2.91/4.18/5.58元,对应PE倍数为11/8/6x。公司作为呼吸道病原体POCT检测多联检企业,2023年全年业绩快速增长,1Q24收入、利润超预期增长,公司成长性和持续性逐渐验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国际化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17
  • 固生堂(02273):中医连锁诊疗龙头,逆周期优势凸显,扩张加速

    固生堂(02273):中医连锁诊疗龙头,逆周期优势凸显,扩张加速

  • 康龙化成(300759):2023年报业绩点评:临床服务靓丽,CMO项目数亮眼

    康龙化成(300759):2023年报业绩点评:临床服务靓丽,CMO项目数亮眼

  • 荣泰健康(603579):按摩椅需求承压,盈利能力改善实现业绩增长

    荣泰健康(603579):按摩椅需求承压,盈利能力改善实现业绩增长

  • 医药行业周报:2023年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关注原料药行业边际改善中的投资机会

    医药行业周报:2023年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关注原料药行业边际改善中的投资机会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