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54)

  • 医药:海外MNC动态跟踪系列(六)-强生:达雷妥尤单抗突破百亿,西达基奥仑赛增速亮眼

    医药:海外MNC动态跟踪系列(六)-强生:达雷妥尤单抗突破百亿,西达基奥仑赛增速亮眼

    医药商业
      行业观点   事件:1月22日,强生公布2024业绩,2024年实现营收888亿美元(+4.3%),主要来自两大核心业务板块贡献——创新制药和医疗科技,分别实现了569.64亿美元(+4.0%)以及318.57亿美元(+4.8%)的收入。展望2025年,强生预计2025年的运营销售增长率在2.5%到3.5%之间,总收入有望达到910亿-919亿美元。   核心产品销售分析:从治疗领域来看,强生主要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神经科学、感染、肺动脉高压、心血管及代谢这几大关键领域。其中,肿瘤和自免对业绩的贡献最为突出,肿瘤板块在2024全年取得了207.81亿美元的收入(+17.7%)。靶向CD38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Darzalex在全球所有地区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这是该药自2015年上市以来,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多发性骨髓瘤是强生重点布局的疾病领域,Carvykti是强生2024年创新制药业务中增长最为迅猛的产品,2024年实现收入9.63亿美元(+92.7%),主要得益于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产能持续扩张以及二线适应症获批。   2025年,强生将迎来以下里程碑事件,预计完成监管决策14项、监管提交9项、完成临床III期9项、完成临床I/III期7项。重要里程碑事件有:1)TREMFYA(古塞库单抗,IL-23单抗)治疗克罗恩病;2)Nipocalimab治疗重症肌无力;3)RYBREVANT(埃万妥单抗)皮下注射型;4)TAR-200治疗卡介苗无反应的HR-NMIBC原位癌;5)Icotrokinra(IL-23受体的靶向口服肽)12岁及以上患有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PsO)的成人和青少年;6)RYBREVAN与LAZCLUZE联合治疗。   投资建议:强生达雷妥尤单抗作为全球首款上市的CD38单抗,2024年销售额正式突破百亿美元,且适应症从血液瘤逐步向自免领域扩展,建议关注国内CD38单抗药物研发及相关企业,如天境生物、康诺亚-B、神州细胞-U等。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市场风险:市场周期性波动可能会对医药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5-02-18
  • 稳健医疗(300888):全棉时代加速发展可期

    稳健医疗(300888):全棉时代加速发展可期

  • 稳健医疗(300888):公司动态研究:电商渠道快速拓展,品牌势能持续向上

    稳健医疗(300888):公司动态研究:电商渠道快速拓展,品牌势能持续向上

  • 康隆达(603665):越南布局优势凸显,25年轻装上阵

    康隆达(603665):越南布局优势凸显,25年轻装上阵

  • 化工行业行业周报:石油焦、有机硅DMC价格上涨,看好成长属性标的

    化工行业行业周报:石油焦、有机硅DMC价格上涨,看好成长属性标的

    化学原料
      原油市场:多因素扰动供给预期,油价中高位运行。截至2月14日,Brent和WTI油价分别达到74.74美元/桶和70.74美元/桶,较上周分别变动0.11%和-0.37%;就周均价而言,本周均价环比分别上涨0.56%和0.15%。年初以来,Brent和WTI油价分别变动0.13%和-1.37%。供给端,多因素扰动原油供给预期,关注产量实质变动。一方面,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双方同意“紧密合作”以结束俄乌冲突。另一方面,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重启对伊朗核计划的“极限施压”运动,美国财政部长称美国的目标是让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目前水平的10%以下。需求端,2月13日美国总统签署备忘录,对美国产品征税的国家将被征收“对等关税”,市场担忧贸易争端将抑制全球经济增长,进而减少石油需求。需求端,截至2月7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量42786万桶,环比增加407万桶。春季检修期间,美国炼厂开工率仍偏低,但原油产量居于高位,预计短期仍将延续累库。我们认为,供给端不确定性仍将给予油价支撑,但需求预期偏弱将限制油价上行高度,短期Brent原油价格运行区间参考70-80美元/桶。建议后续密切关注OPEC+产量政策、伊朗原油供应情况、全球贸易争端等指引。   库存转化:本周原油负收益、丙烷正收益。依据我们搭建的模型测算,本周原油库存转化损益均值在-25元/吨,年初至今为199元/吨;本周丙烷库存转化损益均值在64元/吨,年初至今为61元/吨。   价格涨跌幅:本周化工品价格表现偏强,石油焦、有机硅DMC等价格涨幅靠前。在我们重点跟踪的170个产品中,与上周相比,共有62个产品实现上涨、占比36.5%,46个产品下跌、占比27.1%,62个产品持平、占比36.5%。本周价格涨幅居前的产品有石油焦(4#,洛阳石化)、三氯乙烯(山东)、丙酮(华东)、炭黑(N220,山东)、R32(淄博飞源)、固体蛋氨酸(进口)、维生素A(国产)、正丁醇(华东)、硫酸铵、四氯乙烯(山东)等。   价差涨跌幅:本周化工品价差表现偏强,醋酸乙烯、正丁醇等价差涨幅靠前。在我们重点跟踪的130个产品价差中,与上周相比,共有71个价差实现上涨、占比54.6%,56个价差下跌、占比43.1%,3个价差持平、占比2.3%。本周价差涨幅居前的有LLDPE价差(甲醇)、聚丙烯价差(甲醇)、PTA价差(对二甲苯)、炭黑价差(煤焦油)、三氯乙烯价差(电石)、尿素价差(动力煤)、醋酸乙烯价差(电石)、环氧乙烷价差(甲醇)、环氧丙烷价差(丙烯)、PMMA价差(MMA)等。   投资建议:本周化工品价格、价差表现均偏强。1)估值方面,截至2月14日,石油化工和基础化工PE(TTM)分别为16.9x、22.7x,较2014年以来的历史均值15.7x、28.4x溢价水平分别为7.6%、-20.0%。当前时点基础化工行业估值处在2014年以来偏低水平,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2)供给端,近几年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及在建产能增速趋于放缓,但预计存量产能及在建产能仍需时间消化。需求端,2025年随政策刺激效果逐渐显现、终端产业回暖动能逐步转强,内需潜力有望充分释放。看好2025年化工品的结构性机会及行业估值修复空间,建议关注以下三条投资主线:一是,全方位扩大内需,把握成长确定性机会;二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新材料国产替代正当时;三是,部分资源品景气有望维持高位,关注规模扩张带来的成长性。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
    19页
    2025-02-18
  • 医药行业周报:AI医疗主题投资持续发酵

    医药行业周报:AI医疗主题投资持续发酵

    中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71%,跑赢沪深300指数1.5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5。2025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上涨2.02%,跑赢沪深300指数1.91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1。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6.7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75.0%(+1.44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1.6%(+1.48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20.04%(+1.56pp)。本周相对表现最好的子板块是线下药店,上涨7.5%,年初以来表现最好的前三板块分别是医疗研发外包、医院、医疗设备,涨跌幅分别为+8.0%、+7.3%、+6.5%。   本周AI医疗主题投资持续发酵。AI医疗医疗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医疗质量和推动医疗创新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AI医疗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辅助诊断、影像、医疗服务、医药流通、互联网医疗和制药等领域。同时,2月以来已有多家医疗领域上市公司宣布接入DeepSeek,加速公司智能化转化。   2025年围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看好医药创新+出海、主题投资、红利三大主线。   创新+出海主线——创新药:政策端,2024年7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创新药作为新质生产力之一,顶层设计方案有望助推创新药快速发展。2024年11月末,创新药医保谈判成功率达90%以上,医保强调支持“真创新”药物的政策导向。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文提到引导商保更多支持包容创新药耗和器械,未来支付端商保发展空间值得关注。研发端,SKB264、AK112等于WCLC/ASCO会议发布肺癌适应症出色临床数据,国产创新持续亮相;出海方面,2024年国产新药授权出海百花齐放,二代IO、减肥药、自免TCE、ADC、新机制、新适应症等热点频出。恒瑞医药以NewCo模式实现GLP-1产品组合授权出海,交易总金额超60亿美元。医疗器械:随着第五批国采(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类)和重点省际联盟集采开始,关注常态化医疗刚需下的国产替代,包括自主可控创新器械等。器械出海方向仍看好,但需关注后续地缘政治对企业出海进度的影响。此外,以旧换新政策对医疗设备行业业绩尚需观察。   主题投资主线——药品关注国产减肥药等临床数据进展;器械关注设备更新相关政策,低耗关注关税相关变化,关注AI医疗影像和AI信息化、银发经济、呼吸道检测等主题;消费医疗方向关注相关政策刺激;中药关注基药目录相关进展;CXO关注生物安全法案相关进展。此外,关注并购重组预期。   红利主线——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2%以下,具备长期稳定增长、有较好且可持续现金流、较高且持续分红比例的红利资产,仍是不错的防御选择,和进攻性配置具备一定跷跷板效应。红利板块包括高股息OTC个股;国企改革预期相关板块值得关注。   推荐组合:恒瑞医药(600276)、恩华药业(002262)、亿帆医药(002019)、甘   李药业(603087)、上海医药(601607)、长春高新(000661)、济川药业(600566)、英科医疗(300677)、怡和嘉业(301367)。   港股组合:和黄医药(0013)、信达生物(1801)、再鼎医药(9688)、荣昌生物(9995)、科伦博泰生物-B(6990)、先声药业(2096)、康方生物(9926)、亚盛医药-B(6855)、微创机器人-B(2252)、爱康医疗(1789)。   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赛诺医疗(688108)、心脉医疗(688016)、圣湘生物(688289)、泽璟制药-U(688266)、博瑞医药(688166)。   稳健组合:上海莱士(002252)、华东医药(000963)、贝达药业(300558)、科伦药业(002422)、新产业(300832)、云南白药(000538)、太极集团(600129)、马应龙(600993)、美好医疗(301363)。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5-02-17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AI医疗市场关注度提升,赋能医疗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发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AI医疗市场关注度提升,赋能医疗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发

    中药
      报告摘要   投资要点:   本期(02.08-02.15)上证指数收于3346.72,上涨1.30%;沪深300指数收于3939.01,上涨1.19%;中小100指数收于3939.01,上涨1.45%;本期申万医药行业指数收于7368.10,上涨2.71%,在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5位。其中,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原料药、医疗器械的周涨跌幅分别为0.80%、4.18%、0.52%、1.61%、6.51%、1.69%、4.81%。重要资讯:   北京儿童医院“AI儿科医生”官宣上岗,基于百川智能大模型   据新浪科技2月14日下午消息,百川智能宣布,由北京儿童医院与北京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小儿方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AI儿科医生”在经过北京儿童医院近一个月的内测并得到专家认可后,日前正式“上岗”。   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次开展的“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活动上,基于Baichuan M1大模型打造的“AI儿科医生”,与来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等科室的13位知名专家并行会诊,并给出了与专家组会诊结果高度吻合的建议。   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结果揭晓,174款药品入选,多个独家品种流标   2月10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公布了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的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涵盖了20个产品组、95个具体产品,最终有174款药品成功入选。超过150家药企在此次集采中获得了中选资格。随着正式结果的公布,联盟地区将开始组织落实约定采购量、签订购销合同等相关工作。预计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的中选结果将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AVIC   在2025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   首款!罗氏小分子疗法再获FDA批准   2月13日,罗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批准Evrysdi(risdiplam)片剂的新药申请(NDA),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新闻稿指出,Evrysdi是首款改变SMA疾病进程的非侵入性治疗药物。Evrysdi(5mg)片剂既可整片吞服,也可溶解于水中服用。这是首款治疗SMA的片剂药物,其便捷的用药方式给SMA患者和护理者提供更多自由和独立性。   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   2月13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善作善成·强协同抓落实促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作主发布,介绍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关情况。朱玉兵表示,生物医药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天津“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的重要发展方向和重点支持产业。   为进一步巩固天津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市科技局会同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在落实国家相关文件基础上,充分借鉴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经验做法,深入重点区和重点企业调研,广泛征集重点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等意见建议,编制了《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25年2月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   核心观点:   2025年年初以来,Ark Invest发布《Big Ideas2025》报告,预测AI将彻底改变多组学工具、药物研发、分子诊断,并显著改善药物的经济回报。此外,随着近期DeepSeek接连发布具备开源、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的V3和R1模型以及之后多家医药公司宣布接入DeepSeek,推动AI加速落地,AI医疗市场关注度提升。   市场规模方面,AI医疗的规模持续增长。根据甲子光年智库,2023年中国AI医疗行业规模达到973亿元,并预期在2028年达到1598亿元,2022-2028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5%。   从需求动力来看,AI医疗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的引领构成AI相关产品的直接动力。宏观层面,从2016年开始,我国开始围绕AI出台相关政策,推动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从而实现医疗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微观层面,国家又密集出台了《关于进一AVIC   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证明文件类医疗文书管理工作通知》《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文件,以评级等形式推动医院参与医疗IT建设,相关政策标准成为医院采购AI相关产品的直接动力。二是医院提质增效的需求AI指引医院寻求AI解决方案。   AI医疗主要可以分为AI影像诊断、AI新药研发、AI机器人、智慧医院等应用场景。AI影像诊断和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成熟。AI影像方面,历经近10年发展,随着医院对影像AI产品接受程度不断提升,医生对影像AI研发的参与程度不断深入,影像AI的应用场景日渐宽泛。目前,以影像AI为核心打造的医疗器械已贯穿筛、诊、治、防全流程,应用场景也由放射科向外延伸。根据蛋壳研究院,许多热门脏器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多病种辅助诊断,如心脏、骨骼、头颈、肺部等部位,部分产品已经取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商业化。AI影像的细分赛道包括:AI赋能精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乳腺癌的筛查、智慧放疗等。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AI诊断方面,《Big Ideas2025》报告预测,AI将使DNA等生物信息的读取和写入成本分别降低100倍和1000倍,使癌症筛查的效率提高20倍,并且将市场规模扩大10倍。多癌症筛查技术通过一次血液检测即可识别多种癌症早期迹象,显著提升筛查效率,建议关注:美年健康、华大制造、华大基因、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   医疗信息化方面,评级是医院配置AI的主要动力。国内的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工作起步于2011年,2019年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评价被正式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是公立医院极为重视的“大考”。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显示:2022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信息化支撑能力持续增强,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参评率达到99.0%,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全国平均级别达4级,达到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设置的目标--到2022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达到4级。5级以上的电子病历评级需要医院在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部署,意味着必须引入AI工具,并将其高度整合至已有的信息化体系。   202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为国内首家获得8级电子病历评级的医院,突破了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上限。2024年6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16页
    2025-02-17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年第4期总第127期:AI赋能将逐步深化 关注前端药物研发和后端病理诊断等应用领域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年第4期总第127期:AI赋能将逐步深化 关注前端药物研发和后端病理诊断等应用领域

    生物制品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6.02%,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6,跑赢沪深300指数(3.19%)。从子行业来看,医院、医疗设备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14.31%、12.54%;血液制品、化学制剂涨幅居后,涨幅分别为0.57%、2.38%。   估值方面,截至2025年2月14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6.68x(上期末为25.41x),估值上行,低于均值。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诊断服务(104.32x)、医院(41.37x)、其他医疗服务(38.01x),中位数为27.49x,医药流通(15.11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24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4.24亿元。其中,9家增持1.21亿元,15家减持5.45亿元。   截至2025年2月14日,我们跟踪的501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49家披露了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告类型为预增、略增、扭亏的家数分别为43/6/24家;预告净利润增速下限等于或超过30%且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有47家。   重要行业资讯:   国家医保局:《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   科伦博泰:“西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获NMPA批准上市,为国内首款   强生:两款first-in-class双抗“锐珂(埃万妥单抗)”和“拓立珂(塔奎妥单抗)”获NMPA批准上市   MSCI中国指数调整:剔除的20只股票包括7家医药股,新纳入8只股票不包括医药股   华润三九:获国资委批准收购天士力28%股份,交易金额近62亿元人民币   投资建议:   随着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崛起,近期AI热度持续高涨,目前已有超过30家医疗大健康相关公司宣布加速整合DeepSeek技术,覆盖包含药物研发、临床诊断、临床信息辅助、慢病管理、医学影像分析、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AI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显著增长,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3年的88亿元增加至2033年的3157亿元,2023年至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3.1%。我们认为AI对医疗大健康行业的赋能将逐步深化,推荐关注AI在前端药物研发、后端病理诊断等领域的应用。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市场风险加剧。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5页
    2025-02-17
  •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2025医药投资战略布局创新成长,“AI+创新药”两手抓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2025医药投资战略布局创新成长,“AI+创新药”两手抓

    医药商业
      投资逻辑:   本周医药生物板块在申万各一级行业中表现较强,其中AI相关医药标的热度持续提升。我们认为,随着AI医疗的崛起和产业快速跟进,2025年医药投资迎来重大变局,建议重点把握创新成长赛道,“AI+医药”和创新药两大增长板块将是2025年医药投资的最重要战场。此外,医药板块在2025一季报后的业绩复苏和困境反转也值得一定关注。近期国内多家医疗服务企业积极接入DeepSeek等AI模型,考虑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国内企业的积极响应,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有望加速发展;因此,建议继续加大对“医药+人工智能”的布局力度。我们认为,AI技术在医药产业应用和业绩兑现需要一定周期,对医药AI的投资重视也应该是从长期维度出发、接轨海外前期进展的,重点布局长期AI应用价值最大、长期市场空间最广阔、确定性最大的医药细分领域。   医疗服务:各公司陆续接入Deepseek,助力行业变革。借助AI技术赋能的医疗服务能够大规模接待患者,实现随时随地的持续供应。其服务水准也能随着持续训练而快速提升,目前已达到具有多年临床经验医生的水平,并且仍在每月不断进步。行业层面,接入Deepseek可以从效率、成本、等多方面精准化促进行业转型。   医疗器械:多家器械企业宣布接入DeepSeek,AI有望赋能行业发展。人工智能的兴起将赋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通过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垂直领域优化训练等方式,DeepSeek在打造垂直行业定制化AI引擎方面优势突出,有望激发数智医疗行业潜能,相关研发布局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强竞争力。   CXO及上游:AI赋能医药研发进展不断。希格生科宣布,与晶泰科技合作完成药物发现的首创新药管线项目SIGX1094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快速通道认定,晶泰科技宣布完成对或然生物(Alternative Bio)的战略投资。维亚生物AIDD/CADD平台持续突破,DeepSeek本地部署赋能加速。   药品板块:海外细胞治疗再获进展,Allogen现货型CAR-T疗法100%完全缓解。国内景气回升,AI进展推动创新药价值重估;创新不断,神州细胞PD-1获批一线头颈鳞癌。看好本土原研“真创新”类药企和国际化高水平引进能力领先的药企标的。建议关注龙头、出海与创新进展的企业。   生物制品:AnaptysBio宣布在研PD-1单抗Rosnilimab在RA(类风湿性关节炎)2b期试验中取得积极成果。若公司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将有利于公司拓宽业务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并丰富完善战略领域产品线布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建议持续关注公司研发端进展。   中药:板块业绩快报&预告陆续发布,同时关注未来营销改革成效。部分中药公司虽短期业绩承压,但仍看到一些公司在积极进行改革,如营销模式、考核机制等,因此库存改善、营销改革等举措后,建议关注边际趋势向好的可能性。   投资建议   AI医药布局正当时,建议从长期成长角度予以重视。在布局医药AI投资方面,我们建议围绕三大领域1)医疗设备与诊断影像、2)药物设计和研发、3)互联网医疗与大健康展开医疗人工智能投资布局。   传统医药方面,我们认为只要市场充分确定政策端预期开始反转,业绩端的压力已经被充分预计,医药板块有望提前开始反转进程。建议重点把握两大主线:1)创新药赛道出海创新和国内放量的自上而下,板块型机会;2)左侧板块(如器械、中药、药店、服务、CXO等)个股景气度反转,自下而上机会;   重点标的   科伦博泰、人福医药、华东医药、特宝生物、益丰药房等。   风险提示   汇兑风险、国内外政策风险、投融资周期波动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5-02-17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多家医药企业布局AI领域,行业迎接新趋势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多家医药企业布局AI领域,行业迎接新趋势

    生物制品
      主要观点   AI医疗备受关注,企业积极接入AI大模型。近期,随着DeepSeek在AI领域热度上升,AI医疗赛道备受关注。医渡科技、智云健康、鹰瞳科技等多家数字医疗领域头部企业先后宣布接入DeepSeek,推动AI医疗加速落地。根据证券时报,国内企业发布的AI医疗垂类大模型数量已超50个。嘉和美康近日回应投资者称,目前公司已经接入DeepSeek大模型,正在进行基于专业领域内的训练。公司在2024年已经开发了多款利用大模型技术的医疗行业应用,包括临床辅助决策、病历内涵质控、智能分诊、病历自动生成、专科科研应用等。迪安诊断发布公告称,公司对接了盘古、千问和Deepseek大模型,以文字形式将数据展现给用户。公司启迪索微-多模态生物数据基础模型的首版已成功开发,与DeepSeek共同采用MoE架构。目前正将DeepSeek集成至多模态模型,开展临床报告解读、纠错及罕见病诊断等场景的大规模测试,通过性能对比持续优化模型。此外,华为数据存储2月13日发布消息,将于2月18日举办的“2025医疗人工智能与精准诊疗发展论坛”发布基于华为DCSAI解决方案打造的瑞金病理模型。   国内创新药企业布局AI,探讨应用场景。随着AI技术在创新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AI技术用于药物开发的创新药公司显著增长。资本持续助力成为AI药物研发赛道的重要驱动因素。根据医药经济报,国内AI制药和研发的投资起步较晚,占世界第二的地位,各方合作全方位布局。DeepSeek公司公布其研究突破和应用前景后,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如恒瑞医药、药明康德和泰格医疗等上市公司,成立专门小组,研究探讨AI制药的应用场景。   全球AI医疗保健市场规模有望高速增长,前景可观。根据FortuneBusiness Insights,2023年全球AI医疗保健领域市场规模为195.4亿美元。预计该市场将从2024年的276.9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4909.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2%。制药和医疗科技公司增加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有望推动市场增长。2025年1月13日,第43届摩根大通医疗保健会议(JPM2025)召开。英伟达在JPM2025分别与临床研究服务提供商艾昆玮、基因测序企业Illumina、梅奥诊所和非盈利研究机构ArcInstitute达成合作。此外,韩国药企SK biopharmaceuticals与巴西药企Eurofarma携手,成立合资AI企业,深入基于AI的癫痫管理。科技及医疗、制药企业AI领域加强合作,有望深化医药行业数字化趋势。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具有高效、快速等优势,国内医药企业增加对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有望推动市场增长,在药物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及疾病诊断等方向赋能,提升企业效率。建议关注:嘉和美康、迪安诊断、恒瑞医药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页
    2025-02-1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