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54)

  • 化工行业研究周报:化工品价格短期承压,把握龙头超跌机会

    化工行业研究周报:化工品价格短期承压,把握龙头超跌机会

    化学制品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0-02-10
  • 化工在线周刊2020年第4期(总第768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0年第4期(总第768期)

    化工行业
    化工在线
    0页
    2020-02-10
  • 化工行业研究周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关注农化和维生素板块

    化工行业研究周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关注农化和维生素板块

    化学制品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利好农化和维生素板块。具体而言,文件提出的稳定粮食生产政策将提高农民在农药化肥领域的投入,促进高端农化产品需求增长;而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将带动猪饲料需求,进而提升维生素需求。因此,建议投资者关注农化和维生素板块龙头企业。 中央一号文件对农化板块的积极影响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稳定粮食生产,并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这一政策将促使农业生产向高效、低毒、环保方向发展,从而提升高端农化产品需求。同时,政策也对农化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规模要求,中小企业将面临洗牌,利好龙头企业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对维生素板块的利好因素 文件要求加快恢复生猪生产,预计2020年国内生猪存栏量将明显上升,从而带动猪饲料需求的增长。由于维生素是猪饲料的重要添加剂,维生素需求也将稳步提升。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化工行业市场: 化工产品价格变动及分析 报告首先分析了本周化工产品价格的涨跌情况。涨幅靠前的品种包括三氯乙烯、电石、甲醛等;跌幅靠前的品种包括DEG、液氯、MEG等。春节假期延长以及疫情影响是导致部分化工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化工板块股票市场行情 报告对本周中信基础化工板块及子板块的表现进行了总结。中信基础化工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但子板块涨跌互现,粘胶、锦纶、化学原料药等子板块涨幅居前,有机硅、合成树脂、钾肥等子板块跌幅居前。报告还列出了本周基础化工板块领涨和领跌个股。 重点化工产品价格及价差走势 报告详细分析了聚氨酯系列产品(纯MDI、聚合MDI、TDI)、PTA-涤纶长丝产业链、氯碱(PVC/烧碱)、化肥(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农药(草甘膦、麦草畏、草铵膦)、纯碱、粘胶短纤、有机硅、氨纶、钛白粉以及其他一些化工产品的价格及价差走势。分析中充分考虑了春节假期、疫情影响以及供需关系等因素。 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资讯和百川盈孚等机构。 图表清晰地展现了各个产品的价格波动趋势。 投资策略及重点推荐 报告最后给出了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农化和维生素板块龙头企业,例如扬农化工、华鲁恒升和新和成。并推荐了一个投资组合,包括扬农化工、华鲁恒升、新和成、金禾实业、万润股份,每只股票的权重均为20%。 报告也指出了原油价格波动、产品价格下跌、下游市场需求疲软等风险因素。 总结 本报告基于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对化工行业,特别是农化和维生素板块的市场进行了分析。报告利用统计数据和图表,详细阐述了中央一号文件对农化和维生素板块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本周化工产品价格波动、板块表现以及重点化工产品价格走势,给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和投资组合。 报告也提醒投资者注意潜在的市场风险。 整体分析严谨,数据翔实,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0-02-10
  • 疼痛管理领域先锋者,疫情有望普及鼻腔护理

    疼痛管理领域先锋者,疫情有望普及鼻腔护理

    个股研报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0-02-10
  • 深度报告:积极战略转型,CPT III期揭盲备受期待

    深度报告:积极战略转型,CPT III期揭盲备受期待

    个股研报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0-02-07
  • 医疗行业:“小汤山”医院落地,推动医疗设备采购大潮带来板块投资机会

    医疗行业:“小汤山”医院落地,推动医疗设备采购大潮带来板块投资机会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导致医疗设备需求激增,尤其是在“小汤山”模式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建设和运营中。这为国内医疗设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风险。报告重点分析了疫情对医疗设备行业的影响,并对部分受益企业进行了评估。 疫情催生医疗设备巨大需求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特别是其高传染性和潜伏期长的特点,迫使各地建设“小汤山”模式医院和方舱医院,以隔离和治疗患者。这直接导致了对特定医疗设备的巨大需求,包括监护仪、血氧仪、呼吸机、诊断设备(CRP、血气分析仪等)、CT、DR、制氧机等。 根据报告数据,仅已公布的“小汤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床位就超过两万张,相当于十几个三甲医院的规模,这将带来巨大的医疗设备采购需求。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疫情期间,国内医疗设备企业积极复工复产,保证临床需求物资供应。理邦仪器、迈瑞医疗、鱼跃医疗、万东医疗、宝莱特、万孚生物等公司紧急返工,加快生产,甚至扩增产能,以满足激增的市场需求。 然而,产能供应不足、设备采购不及预期以及“小汤山”医院落地不及预期等风险依然存在。 主要内容 疫情发展及政策响应 报告详细回顾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历程,从2019年12月1日武汉首例病例出现,到2020年1月20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再到各地陆续建设“小汤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展现了疫情的快速蔓延和政府的积极应对。 1月20日被认为是疫情发展的关键拐点,此后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 医疗设备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报告列举了多家医疗设备上市公司在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情况,例如理邦仪器、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等公司紧急复工,加班加点生产医疗设备,并向各地医院紧急输送了大量的监护仪、呼吸机、诊断设备等。 这些数据有力地支撑了疫情对医疗设备需求的巨大拉动作用。 “小汤山”模式医院建设及全国扩散 报告详细介绍了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历程,以及全国各地陆续建设“小汤山”模式医院和方舱医院的情况。 数据显示,已有12个省份计划建设31家“小汤山”医院,床位数超过1.4万张,加上方舱医院,总床位数将更加庞大。 这进一步印证了医疗设备需求的持续增长。 SARS时期医疗设备需求回顾 报告对比分析了2003年SARS疫情期间的医疗设备需求,指出当时国内医疗设备产业相对薄弱,主要依赖进口,难以满足疫情的紧急需求。 此次疫情则为国内医疗设备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疫情对医疗设备需求的影响及投资机会 报告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中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并指出监护仪、血氧仪、诊断设备、呼吸机、CT、DR等设备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报告认为,拥有相关产品线且生产线位于国内的医疗设备企业将受益于此次疫情带来的设备采购大潮,并对部分受益企业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指出了潜在的风险,包括“小汤山”医院落地不及预期、设备采购不及预期以及产能供应不足等。 这些风险需要投资者谨慎考虑。 总结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对医疗设备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国内医疗设备企业在疫情期间展现了强大的应变能力和生产能力,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潜在的风险。 报告通过对疫情发展、政策响应、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以及医疗设备需求的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但投资者仍需独立判断,谨慎投资。
    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0-02-06
  •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影响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影响是双面的。短期内,疫情相关产品(诊断试剂、检测设备、治疗药品、医用耗材等)需求激增,部分子版块如在线问诊平台、部分流通企业短期受益;但与此同时,非疫情相关产品的订单量下滑,医院采购计划延迟,疫情对整体行业业绩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评估。长期来看,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发展逻辑的影响有限,医保控费、分级诊疗等政策仍将主导行业发展方向。 短期影响:部分板块受益,整体影响有待评估 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短期波动性。一方面,疫情相关产品的需求暴增,带动相关企业订单量大幅提升,部分企业一月份订单量甚至达到2019年上半年的总量。这主要体现在:诊断试剂、检测设备、治疗药品、医用耗材等方面的需求激增,推动相关企业业绩短期增长。另一方面,非疫情相关产品的订单量却出现下滑,医院采购计划延迟,病人就诊减少,对相关企业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网上药店和连锁药店由于全民防范意识提升而受益,在线问诊平台访问量也大幅增加,但疫情对医疗流通行业整体的积极影响有限,因为疫情期间的交通管制、人员返工延期以及成本上升等因素抵消了部分积极影响。医疗信息化领域,部分企业在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前期受益,但疫情长期化可能导致后续项目采购下降。 长期展望:行业发展逻辑不变,结构性调整或将出现 尽管短期内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造成冲击,但从长期来看,行业发展逻辑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医保控费、分级诊疗等政策仍将是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虽然疫情期间部分设备、耗材、药品销量快速上升,但企业也面临着加班人工、原料成本增加等问题,医疗机构其他科室就诊人数减少以及交通管制、物流限制等因素也对产品销售造成影响。因此,疫情对相关企业整体业绩的促进作用需要综合考虑。 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增幅曾出现短暂提升,但疫情结束后增速下滑。 本次疫情后,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可能性值得关注,但长期来看,国内医药行业仍将在政策引导下持续发展,基层医疗、互联网医疗以及呼吸、传染病等相关科室的投入可能会增加。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影响。 短期影响分析:细分领域差异显著 报告首先分析了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短期影响,指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疫情相关产品销量大幅提升,非相关产品销量下滑。 疫情相关产品:需求暴增,部分企业受益 报告详细列举了疫情相关产品,包括诊断试剂、检测设备、治疗药品、医用耗材等,并指出部分企业一月份订单量已达到2019年上半年的总量。 这部分内容突出了疫情对相关企业短期业绩的积极影响。 非疫情相关产品:订单下滑,业绩受损 报告也指出,由于疫情期间医院采购计划延迟、病人就诊减少等因素,非疫情相关产品的订单量出现下滑,对相关企业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这部分内容平衡了对疫情积极影响的描述,体现了疫情对行业影响的复杂性。 C端环节:在线问诊和药店受益 报告分析了疫情对C端环节的影响,指出网上药店、连锁药店和在线问诊平台受益于全民防范意识的提升,一月份流水增加,对年内业绩有一定提升作用。 这部分内容进一步细化了疫情对不同细分领域的差异化影响。 流通环节:疫区企业短期受益,长期影响有限 报告分析了疫情对医疗物资流通环节的影响,指出疫区(特别是湖北省)的流通企业短期受益,但长期来看,交通管制、人员返工延期、成本上升等因素将抵消部分积极影响。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对行业影响的全面分析,不仅关注短期收益,也考虑了长期风险。 医疗信息化:短期受益,长期影响有待观察 报告还分析了疫情对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影响,指出部分企业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前期受益,但疫情长期化可能导致后续项目采购下降。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对行业长期发展趋势的关注。 长期影响分析:行业发展逻辑不变,结构性调整可能出现 报告随后分析了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长期影响,指出疫情对行业发展逻辑的影响有限,医保控费、分级诊疗等政策仍将主导行业发展方向。 历史经验借鉴:2003年非典疫情的启示 报告参考了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医药制造业的经验,指出虽然短期内可能出现收入和利润增幅,但疫情结束后增速会下滑。 这部分内容为对长期影响的判断提供了历史依据。 长期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和结构性调整 报告总结指出,长期来看,基层医疗、互联网医疗以及呼吸、传染病等相关科室的投入可能会增加,但行业发展逻辑不会改变,但结构性调整的可能性值得关注。 这部分内容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总结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影响是短期波动与长期稳定并存的复杂局面。短期内,疫情相关产品需求激增,部分子版块受益,但非相关产品销量下滑,整体影响有待进一步评估。长期来看,医保控费、分级诊疗等政策仍将主导行业发展,疫情对行业发展逻辑的影响有限,但可能加速行业结构性调整。 需要持续关注疫情发展态势以及政府政策变化,对行业未来发展进行动态评估。
    招商银行
    3页
    2020-02-05
  • 下半年平稳运行,多基地布局分散风险

    下半年平稳运行,多基地布局分散风险

    个股研报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0-02-04
  • 医疗保健行业点评报告:新冠疫情行业点评——新冠疫情短期结构性扰动,不改大势

    医疗保健行业点评报告:新冠疫情行业点评——新冠疫情短期结构性扰动,不改大势

  • 医疗健康行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人力资源政策调研报告

    医疗健康行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人力资源政策调研报告

    医疗行业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人力资源政策调研报告分析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在于,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各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报告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了疫情对企业运营、员工管理、业绩指标调整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建议。 主要内容 疫情影响与企业应对 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不同企业性质受影响程度差异显著: 民营企业受“无法正常服务客户”和“销售下滑”影响最大,而能源、资源及工业行业则更关注“企业管理”方面的影响。 关键挑战: 节后员工返工困难、原材料/辅料运输受阻、远程办公软硬件条件不足、管理层危机意识不足等。 员工管理的核心要务 弹性工作制与安全保障: 制造型企业在提供弹性工作方面阻力较大,更侧重于疫情防护措施;外资企业普遍重视弹性工作制。 心理疏导与支持: 政府及公共服务单位更重视员工心理压力疏导,提供紧急援助和补充保险也受到重视。 应对措施与业绩调整 员工工作安排的应对措施 完善线上工作流程: 已实施线上办公的企业需优化流程,提高在线工作能力。 建立新的服务模式: 尽快建立服务客户的新模式和沟通方式,以及为员工提供在线工作的培训。 节后返工与薪资支付 返工安排: 遵循政府强制性规定,地方政府拥有优先权;员工可申请年假或事假。 隔离期间薪资: 隔离期间,企业应按规定支付员工工资。 2020年业绩指标调整策略 业绩下调趋势: 46%的调研企业计划调低2020年业绩指标,外资企业下调比例高于国企/央企和民营企业。 行业差异: 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受影响相对较小,政府及公共服务行业受影响最大。 民营企业策略: 近六成民营企业维持业绩指标不变。 企业疫情管理措施 疫情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外资企业的快速反应: 在制定全面应对政策、实施沟通和提供援助方面行动迅速。 国企/央企的组织响应: 统计员工情况、成立疫情应对专门委员会。 其他措施: 购买防护用品、线上跟踪员工健康状况、发布疫情预警信息。 建议:加强沟通与信任 日常沟通: 加强公司层面与员工的日常沟通,包括疫情通报、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等,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并提供了基于调研数据的专业分析。报告强调了疫情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并针对员工管理、工作安排、业绩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报告的核心在于,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在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德勤
    10页
    2020-02-0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