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12)

  • 心脉医疗(688016):疫情影响Q2表现,新场地启用产品供给得到保障

    心脉医疗(688016):疫情影响Q2表现,新场地启用产品供给得到保障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中报业绩符合预期,高端产品动能强劲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中报业绩符合预期,高端产品动能强劲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2022H1业绩亮眼,符合高增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2022年8月23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H1实现营收8.36亿(+30.00%);归母净利润1.75亿元(+60.33%);扣非净利润1.63亿(+78.38%);经营现金流净额1.50亿(+92.17%)。分季度看,2022Q1收入同比增长31.5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36%;2022Q2收入同比增长28.8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9.73%。分产品看,超声产品收入5.43亿元(+25.59%),高端机型进一步放量带动收入结构向优调整,内镜产品收入2.72亿元(+51.47%),国内外市场同步提速。考虑到上半年股权激励费用摊销0.3亿元,业绩表现依旧强劲,我们维持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1/4.19/5.48亿元,EPS分别为0.75/0.98/1.2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1.3/39.3/30.3倍,维持“买入”评级。   研发创新丰富产品管线,内镜+超声业务双轮驱动释放更大业绩潜力   公司相继推出支气管镜、环阵超声内镜、光学放大内镜、刚度可调内镜以及细镜,补足了公司内镜产品种类和功能方面的短板,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高端彩超产品60系列,凭借优异的图像质量和操作流、准确的智能识别、丰富的探头配置和多科室的临床解决方案,获得三甲医院专家的高度认可,P60在妇产方面的临床表现与进口品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便携式彩超产品X5成功入驻中国空间站,是公司在超声领域的进一步突破,也是市场对公司产品质量的认可。   营收规模效应已经形成,净利润增速将超越营收增速   公司管研销相关费用支出不断优化,费用率有较明显改善,净利润有望加快释放;彩超系统产品销售结构逐渐优化,加快渗透到三级医院等高端市场,毛利进一步提升;软镜业务正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并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有望保持超速增长;凸阵超声内镜、新一代4K硬镜、血管内超声(IVUS)和彩超升级系统等重磅产品有望未来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动能。军队医院正常招投标等积极因素使公司未来业绩的确定性不断增强,业绩有望阶梯性逐步提升,公司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风险提示: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疫情影响公司生产;原材料减值。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26
  • 心脉医疗点评报告:疫情下收入实现高增长

    心脉医疗点评报告:疫情下收入实现高增长

  • 爱美客2022年中报点评:Q2增速超20%,医美龙头韧性凸显

    爱美客2022年中报点评:Q2增速超20%,医美龙头韧性凸显

  • 医疗板块高速增长,22Q2业绩表现靓眼

    医疗板块高速增长,22Q2业绩表现靓眼

  • 和元生物2022H1点评报告:CDMO驱动强,看好H2高增长

    和元生物2022H1点评报告:CDMO驱动强,看好H2高增长

  • 业绩稳健增长,业务布局纵深推进

    业绩稳健增长,业务布局纵深推进

    个股研报
      长春高新(000661)   业绩简评   8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8.31亿元(+17.50%),实现归母净利润21.2亿元(+10.2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99亿元(+9.20%)。   2022Q2公司实现收入28.57亿元(+6.53%),实现归母净利润9.82亿元(-6.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76亿元(-7.01%)。   经营分析   金赛药业上半年稳健增长,生长激素用药体验与新产品引进不断完善。金赛药业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9.62亿元(+31%),实现归母净利润21.91亿元(+18%)。上半年,金赛药业克服疫情影响,长效生长激素新患者占比稳步增长,且长效注射笔电子注射笔获批上市,未来患者体验与依从性有望进一步改善。此外,公司努力推动新产品的引进与商业化,加强各领域高端人才引进,不断增强管线厚度与可持续发展力。   百克生物经营边际改善,鼻喷流感疫苗有望贡献增量。百克生物上半年实现收入4.41亿元(-24%),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47%),较一季度经营环比改善明显。一季度特别是进入3月以后,点状局部疫情持续发酵,严重影响了公司相关疫苗产品的配送及接种工作。5月之后,各地特别是长春市陆续解除了疫情的封控管理,公司产品销售逐步恢复。此外,公司鼻喷流感疫苗6月份获得批签,下半年有望逐渐进行放量。   毛利率稳健增长,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上半年,公司实现毛利率90.86%,较去年同期增加2.97%。销售费用率为30.23%,增加2.88%,研发费用率为10.3%,增加3.21%。目前,公司儿科和成人板块业务布局已经覆盖了多个科室,未来成长的动力将不断丰富。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0.1(+33%)、65.1(+30%)、79.7亿元(+22%),对应当前EPS分别为12.4元、16.1元、19.7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5、12、9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降价和控费风险;生长激素竞争加剧风险;疫苗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26
  • 医药行业深度分析:非免疫规划疫苗异彩纷呈,重磅品种续写行业黄金发展篇章

    医药行业深度分析:非免疫规划疫苗异彩纷呈,重磅品种续写行业黄金发展篇章

    生物制品
      新冠疫情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重磅品种将持续驱动行业增长。随着2020年底以来多款新冠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接种,2021年全球及中国疫苗的市场规模均实现快速增长,同时疫情也通过加速技术创新,提升全民认知度等方面给疫苗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冠疫苗接种逐步常态化后,全球及中国疫苗市场或将重新回归重磅品种驱动增长的路径,在我国目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中,多种新型疫苗和多联多价疫苗(如HPV疫苗、多联苗、13价肺炎结合疫苗、四价流感疫苗、三代狂犬疫苗等)正处于快速放量期,随着未来几年国产高价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三联苗的陆续上市,13价肺炎结合疫苗、三代狂犬疫苗、四价流感疫苗获批企业数量的增加,我国疫苗行业有望持续增长。   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通常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由于我国中老年群体的疫苗接种意识相对较弱,对带状疱疹疫苗的认知度低且疫苗价格高昂等原因,带状疱疹疫苗在我国的渗透率极低,GSK的Shingrix自引入我国后仅批签发了224万支。2022年4月我国首个《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发表,有望推动带状疱疹疫苗科学合理化接种;同时,有五种国产带状疱疹疫苗已进入临床阶段,其中百克生物的疫苗于2022年4月获得受理,与Shingrix相比具有安全性更高,只需接种一针依从性更高等优势。随着可用的带状疱疹疫苗数量的增加以及公众对带状疱疹的认识不断提高,预计中国的带状疱疹疫苗市场会显著增长。   Hib多联苗:Hib多联苗除Hib疾病外还可同时预防百白破、脊髓灰质炎、A群和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一种或多种疾病,减少婴幼儿注射疫苗次数。2013年以来Hib单苗批签发批次占比整体呈下降的趋势,2021年多联苗批签发批次占比已达58%。由于多联苗研发壁垒较高,目前仅有康泰生物的DTap-Hib四联苗和巴斯德的DTap-IPV-Hib五联苗两款多联苗在售,智飞生物的冻干AC-Hib三联疫苗已处于Pre-NDA阶段,有望在2019年停产后重新获得再注册,在研产品中欧林生物的三联苗进展较快,处于待申报生产状态,智飞生物、欧林生物的三联苗成功获批后有望争取部分市场份额;同时,随着康泰生物及巴斯德等企业不断加强学术推广,Hib系列疫苗的接种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肺炎结合疫苗:肺炎球菌性疾病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辉瑞的肺炎结合疫苗Prevnar系列(PCV13和PCV20)在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52.72亿美元,是全球销售额排名第二位的明星产品。2016年11月,辉瑞PCV13在我国获批上市,此后批签发量实现了快速增长,2017至2020年间以14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从72万支增长至1089万支。2020年以来,沃森生物和康泰生物的PCV13陆续上市,打破了辉瑞对肺炎结合疫苗市场长期的进口垄断,两款产品的批签发自上市以来快速增长,进口替代趋势明显。目前多家公司拥有肺炎结合疫苗(包括PCV13、PCV15、PCV20)在研,考虑到国内肺炎结合疫苗的接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全球对该款疫苗需求较为旺盛,相关产品成功上市后前景可期。   三代狂犬疫苗:我国养犬、养猫总量较大,为民众带来了较大的狂犬病患病风险,狂犬病暴露达II级或III级则需接种狂犬疫苗。根据基质细胞不同,人用狂犬疫苗可以划分为一代(地鼠肾细胞等)、二代(Vero细胞)和三代(人二倍体细胞)。其中,三代狂犬疫苗被WHO称为预防狂犬病的黄金标准疫苗,具有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保护持续时间长等优势。我国目前仅有康华生物一款三代狂犬疫苗上市,由于人二倍体疫苗产量低、大体积生物反应器培养人二倍体细胞难度较大等因素,二代狂犬疫苗仍为国内使用的主流狂犬疫苗。目前,康华生物正在进行产能扩建,康泰生物的产品三代狂犬疫苗已完成注册现场核查,成都所、智飞龙科马和成大生物也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预计随着三代狂犬疫苗获批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产能的不断释放,三代疫苗将逐步替代二代疫苗。   HPV疫苗:宫颈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几乎均由HPV感染所致。我国HPV疫苗2020年的累计估算接种率仅为2.24%,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接种成本较高且疫苗供应不足。随着我国广东、海南、福建等地逐步推行适龄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的惠民政策,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同时,2019年及2022年上市的万泰生物与沃森生物的两款国产二价HPV疫苗全程接种费用显著低于进口厂商,且产能均已达3000万剂/年,很好地解决了进口疫苗昂贵且供应有限的问题。目前,已有4家国产企业的九价HPV进入三期临床,预计2025年及以后可能会有多款九价HPV疫苗上市弥补市场高价HPV疫苗的供应缺口。   四价流感疫苗:目前引起全球人间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病毒是甲型H1N1、H3N2亚型和乙型Victoria和Yamagata系。我国上市的流感疫苗可分为三价疫苗和四价疫苗,其中三价疫苗仅包含乙型的一个系,依赖于WHO对于流行毒株的预测,但研究显示全球平均有25%的季节存在三价疫苗乙型病毒预测与实际不符合的问题。而流感疫苗的效果取决与当年流行毒株的匹配性,因此包含乙型两个系的四价疫苗能解决该不匹配问题,具有较完善的流感预防效果,四价疫苗替代三价疫苗是行业发展趋势。自2018年四价疫苗(成人型)获批上市,其占流感疫苗总批签发批次的比例逐渐上升;华兰生物四价流感疫苗(儿童型)于2022年1月30日获批,进一步拓展了四价疫苗的覆盖人群,预计将逐步替代儿童三价流感疫苗。   建议关注标的:在多家厂商竞相布局上述优质赛道的背景下,我们建议关注以下三类企业:1)拥有重磅疫苗品种上市,研发管线布局丰富的行业龙头企业: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康泰生物、沃森生物;2)重磅品种临床进度优势明显,创新型疫苗的领军企业:康希诺、百克生物、欧林生物;3)较早入局热门赛道,已建立先发优势的细分领域头部公司:康华生物、成大生物、华兰生物、华兰疫苗、金迪克。   风险提示:新型疫苗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疫苗市场推广及销售不及预期、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新冠疫情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0页
    2022-08-26
  • 2022年中报点评:新签订单高增持续,产能建设加速推进

    2022年中报点评:新签订单高增持续,产能建设加速推进

    个股研报
      美迪西(688202)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53.2%;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43.8%;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40.4%。   新签订单持续高增,疫情下业绩延续高增长。2022H1公司新签订单16.7亿元(+62.6%),新增客户257家,先后为国内外超过1710家客户提供药物研发服务。1)分业务板块看: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31.1%);临床前研究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79.2%)。2)分地区看:境内客户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58%),占主营业务收入77.1%;境外客户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39.7%),占主营业务收入22.9%。3)从盈利能力看:2022H1公司毛利率为44.5%(-1.2pp),净利率为21.9%(-1.9pp),利润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增速一方面由于疫情封控研发人员未全部到岗产能未充分释放,另一方面封控期间为防疫及维持公司运转额外发生一次性费用1560.5万元、并为部分未到岗研发人员预发工资支出749.5万元;销售费用率为3.4%(-0.9pp),管理费用率为10.6%(+2.8pp),研发费用率为6.9%(-0.1pp),财务费用率为-1.1%(-0.9pp),管理费用明显提升主要由员工薪酬和限制性股票计提费用增加以及封控期间防疫抗疫费用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大幅增长主要系为提高研发服务能力和业务承接能力加大自主研发项目投入所致,财务费用减少较多主要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增长,汇兑收益增加,现金流方面2022H1经营现金流为-4142.1万元(-150.97),主要由于疫情导致部分客户阶段性回款放慢和保障生产的同时抗击疫情导致相关运营款项大幅增长以及购买和提前锁定实验动物支付的款项大幅增加。4)分季度看:2022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43.1%),实现归母净利润8541.2亿元(+25.6%),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7926.7万元(+19.7%),与过去几个季度相比增速放缓主要由于受到疫情封控影响产能未充分释放。   产能持续扩容,为业绩增长奠定基础。目前公司共拥有8.2万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其中已投入使用的实验室面积为6.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9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实验室面积为1.5万平方米。此外2022H1公司拟定增募投21.6万元,其中15.7亿元用于建设美迪西北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产业基地,1.9亿元用于扩建药物发现和药学研究及申报平台的实验室。新建产能支撑未来业务持续增长。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团队持续扩容。2022H1公司员工总数2833人(+43.8%),其中研发人员2454人(+45.7%),占公司总员工86.6%。分板块看,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板块、临床前研究板块研发人员分别为1627人(+50.4%)、827人(+37.4%),更多优秀的研发人员将显著增加公司药物发现的服务能力。此外公司临床前研究服务沉淀多年技术研发及项目合作经验,目前拥有超过470种的成熟建模技术,2022H1共有42件参与研发完成的新药及仿制药项目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5件通过FDA、TGA的批准进入临床试验;按照中美双报标准要求进行的项目收入3.1亿元(+166%),占公司主营收入41.7%。同时公司目前申请知识产权48项(+54.8%),其中发明专利38项(+22.6%);获得知识产权31项(+158.3%),其中发明专利21项(+75%)。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逐步拓展服务领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6.11元、9.55元、14.37元,对应PE分别为52、33、22倍,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26
  • 业务发展稳定势好,创新发展布局多元领域

    业务发展稳定势好,创新发展布局多元领域

    个股研报
      鱼跃医疗(002223)   事件:2022年8月23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下降1.1%,实现归母净利润7.9亿元,同比下降18.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下降27.3%。   点评:   除去疫情扰动因素,各业务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下降1.1%。分业务来看:呼吸治疗方案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下降16.9%;家用类电子检测及体外检测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7.4%;康复及临床器械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下降13.1%;感染控制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同比上升40.9%;糖尿病护理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上升35.3%;急救实现营业收入6390万元,同比下降32.1%,因受疫情反复影响,公司部分业务规模下降。去除疫情扰动因素后,其常规业务增长仍较为明显,公司呼吸治疗产品业务发展势头良好稳定。   成本费用上涨致利润端下滑,研发高投入助力业务升级。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9亿元,同比下降18.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下降27.3%;实现销售毛利率47.2%,期间费用8.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研发费用2.6亿元,同比增长40%,因上半年费用及成本等有所增长及海外疫情管控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与此同时,公司重点领域研发投入持续加深,数字化升级亦助力生产效率不断改善。公司围绕核心业务灵活调整已有产品功能与技术要素,并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等方式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了新品的立项研发和老产品技术改造,催动工艺与品控水平进一步提升。   海外营销因疫情催生市场,技术革新产品线布局齐全。公司上半年在国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同比上升9.5%;海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同比下降43.4%,上半年因海外疫情管控公司海外营收有所下降。近年来,海外业务经疫情催化后营销能力持续提升,外销渠道持续拓宽,鱼跃的体系要素更为健全。此外,公司在德国图特林根、中国台北、上海、南京、苏州、西藏及丹阳设立研发中心,重点聚焦呼吸与制氧、血糖及POCT、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赛道,并对急救、眼科、智能康复等高潜力业务进行积极孵化,覆盖多领域产品。   投资建议:鱼跃医疗作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先企业,近年常规业务发展稳定,建议持续关注。   风险因素: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引发竞争挑战风险;成本和费用不断上涨对公司管理控制带来压力风险;公司快速发展带来的管理风险;并购标的运营不达预期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2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