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2738)

  • 新芝生物(430685)北交所信息更新: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增47%,生物样品处理仪器高增+新产品持续扩张

    新芝生物(430685)北交所信息更新: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增47%,生物样品处理仪器高增+新产品持续扩张

  • 中药Ⅱ行业周观点:超六成公司业绩预告向好,关注业绩催化标的

    中药Ⅱ行业周观点:超六成公司业绩预告向好,关注业绩催化标的

    中药
      行业核心观点:   中药作为国家顶层政策支持的板块,在老龄化趋势、产业政策改革优化、企业内部改革创新下,叠加中药创新药审评审批提速、中药OTC医保免疫等多方面优势,行业长期增长可期。本周梳理截至2月底,中药板块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数据,超6成上市公司2023年度业绩向好,建议关注业绩催化标的。   投资要点:   涨跌幅:本周,生物医药指数上涨1.38%,跑赢沪深300指数0.34个百分点,位列申万一级31个子行业第14;申万医药8个二级子板块中,中药板块上涨1.46%,位列第6。中药板块73家上市公司本周38家上涨,4家持平,31家下跌。   估值:截至2024年3月3日,中药Ⅱ(申万)市盈率为24.79,在申万医药8个二级子行业中排第5,是最近几年估值高峰值(2020年9月4日的41.80)的59.31%;中药Ⅱ(申万)指数2010年以来、2015年以来、2020年以来、2022年以来、2024年以来市盈率分位数分别是17.02%、26.28%、27.51%、51.63%、72.97%。   中药产业数据跟踪:1)2024年以来,共11个中药新药品种获IND受理(7个1.1类、4个2.3类);共10个中药新药品种获NDA受理(5个1.1类、5个3.1类);本周新受理悦康生物1.1类新药通络健脑片和紫花温肺止嗽颗粒的NDA申请;新受理1.1类新药益智安脑颗粒和灵香片、2.3类新药肾炎康复片的IND申请;2)2024年2月25日,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报收于3276.40点,与2023年12月31日的3340.19点相比,指数下行63.79点。3)业绩预告/快报:超六成公司年度业绩向好。   中药板块新闻:1)药监局发布《小儿便秘中药新药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北陆药业拟使用自有资金收购承德天原药业有限公司80%的股权。   中药板块上市公司公告:本周,中药板块公告主要类型包括产品相关、业绩预告、高管变动等。佐力药业、众生药业、步长制药、康弘药业、白云山等更新了公司产品集采、研发、审批受理等进展;东阿阿胶、新天药业、精华药业等有公司高管变动;生物谷、红日药业、大唐药业等更新了2023年业绩快报;部分公司股东股权质押。   投资建议:长期看好中药板块,主要逻辑包括:1)中药板块整体看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估值水平具备吸引力;2)中药方向政策不断优化,审评审批政策改革等顶层设计支撑行业长期良性发展,利好中药创新药发展,为行业提供增量;3)中药板块多数上市公司聚焦OTC渠道,不受集采、医保控费等影响,在老龄化、大众自我诊疗意识增长的社会背景下,具备长期成长空间;4)中药板块个股内部改革推动基本面成长,中国中药启动私有化开启中药国企改革新篇章,推荐关注中药国企改革相关标的。   风险因素:中药新药审评进展不达预期、中药新药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终端销售不达预期、国企改革不达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不达预期等。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3-05
  •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专利悬崖”到来,优选产品梯队及抢仿能力强的企业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专利悬崖”到来,优选产品梯队及抢仿能力强的企业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强生EGFR/c-Met双抗获FDA批准一线治疗NSCLC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强生EGFR/c-Met双抗获FDA批准一线治疗NSCLC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3月4日,医药板块涨跌幅+1.81%,跑赢沪深300指数1.72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3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研发外包(+6.47%)、医药流通(+1.45%)、其他生物制品(+1.34%)表现居前,线下药店(-1.73%)、血液制品(+0.53%)、医院(+0.63%)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诚达药业(+20.00%)、共同药业(+15.40%)、景峰医药(+10.14%);跌幅榜前3位为理邦仪器(-4.10%)、大参林(-3.89%)、赛托生物(-3.33%)。   行业要闻:   3月1日,强生宣布,经过优先审查,FDA已批准Rybrevant(埃万妥单抗)联合化疗(卡铂-培美曲塞)一线治疗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该药是一种靶向作用于EGFR耐药突变、MET突变和扩增的双特异性抗体。   (来源:强生)   公司要闻:   汇宇制药(688553):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公司产品多西他赛注射液新药简略申请(ANDA)获得批准的通知,该产品与多西他赛注射液原研药具有生物等效性、治疗等效性。   美诺华(603538):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美诺华天康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药品注册证书》,经审查,本品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注册。   天宇股份(300702):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诺得药业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关于普瑞巴林胶囊的《药品注册证书》,该药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纤维肌痛。   普利制药(300630):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布立西坦注射液的暂时性批准,待原研专利失效后公司即可转为正式批准,届时将具备在美国销售布立西坦注射液的资格。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3-05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镇痛药重磅单品频出,奥赛利定有望接力增长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镇痛药重磅单品频出,奥赛利定有望接力增长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本周我们讨论镇痛药市场现有及潜在的重磅单品。   阿片类镇痛药:根据镇痛作用强度可分为强阿片药和弱阿片药,强阿片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羟考酮和氢吗啡酮等,主要用于术后中、重度疼痛;弱阿片药包括可待因、曲马多、双氢可待因等,主要用于轻、中度急性疼痛。   国内镇痛药市场规模近200亿,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近十年来镇痛药销售额已逐渐超过麻醉药,疫情几年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预计2023年镇痛药市场规模近200亿元。随着镇痛药新品逐渐放量,其销售额有望进一步增长。   2023年麻醉药销售额排名前十企业占比接近87%,头部企业宜昌人福占比37%;镇痛药销售额排名前十企业占比超过67%,头部企业扬子江药业占比24%。麻醉药和镇痛药市场高度集中,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阿片类镇痛药重磅单品频出,奥赛利定有望接力增长   2023年麻醉药销售额排名前十药品占比超过92%,其中三款麻醉性镇痛药(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占比接近41%;镇痛药销售额排名前十药品占比超过75%,其中三款阿片类镇痛药(地佐辛注射液、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占比接近43%。麻醉药和镇痛药市场高度集中,其中高壁垒阿片类重磅镇痛单品贡献主要收入。   奥赛利定(TRV130)有望成为20亿潜在大单品。2023年5月奥赛利定(TRV130)获批上市,2023年11月通过国谈进入医保,有望借助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在3-5年内快速放量抢占市场。我们预计2023-2025年TRV130销售额分别为0.20、0.98、2.62亿元,在2030年达到销售峰值21亿元,对应用药人数420万人,人均费用500元,手术相关人群渗透率8.6%。   建议关注:人福医药(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纳布啡)、恩华药业(奥赛利定+瑞芬太尼+羟考酮)、恒瑞医药(布托啡诺+泰吉利定)和苑东生物(纳布啡)等。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上涨,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13位。本周(2月26日-3月1日)生物医药板块上涨1.68%,跑赢沪深300指数0.31pct,跑输创业板指数2.06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3位。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除了中药饮片子板块均上涨,其中化学原料药子板块领涨,上涨2.73%;中药饮片子板块下跌-0.92%。   投资建议:把握“关键少数”,寻求“单品创新+出海掘金”潜在机遇(1)单品创新,渐入佳境:CNS系列(恩华药业、京新药业)、创新医械(微电生理、惠泰医疗)   (2)出海掘金,拨云见日:创新制药(中国生物制药、亚盛医药、乐普生物、百奥泰)、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新产业、亚辉龙、万孚生物)   (3)其他创新,期待惊喜:仿创结合(康辰药业)、创新上游(键凯科技、森松国际、海尔生物)。   (4)院内刚需,老龄催化(心脉医疗、赛诺医疗)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4-03-05
  • 2024年3月第一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ActRIIA靶点研发概况)

    2024年3月第一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ActRIIA靶点研发概况)

    化学制药
      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及XBI指数本周走势   2024年3月第一周,陆港两地创新药板块共计40个股上涨,22个股下跌。其中涨幅前三为云顶新耀-B(+20.05%)、嘉和生物-B(+11.11%)、加科思-B(+9.05%)。跌幅前三为开拓药业-B(-9.66%)、乐普生物-B(-13.91%)、圣诺医药-B(-41.89%)。   本周A股创新药板块上涨0.56%,跑输沪深300指数0.81pp,生物医药上涨2.27%。近6个月A股创新药累计上涨0.6%,跑赢沪深300指数5.47pp,生物医药累计下跌5.36%。   本周港股创新药板块下跌0.71%,跑赢恒生指数0.11pp,恒生医疗保健上涨0.26%。近6个月港股创新药累计上涨1.06%,跑赢恒生指数7.64pp,恒生医疗保健累计下跌7.62%。   本周XBI指数上涨7.3%,近6个月XBI指数累计上涨27.53%。   国内重点创新药进展   3月国内1款新药获批上市,1项新增适应症获批上市;本周国内1款新药获批上市,1款新增适应症获批上市。   海外重点创新药进展   3月美国0款NDA获批上市,1款BLA获批上市。本周美国0款NDA获批上市,1款BLA获批上市。3月欧洲0款创新药获批上市,本周欧洲无新药获批上市。3月日本0款创新药获批上市,本周日本无新药获批上市。   本周小专题——附小专题ActRIIA靶点研发概况   2024年2月29日,来凯医药宣布ActRIIA抗体LAE102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受理,用于治疗成人肥胖或代谢性疾病患者。该药针对ActRIIA的强效、选择性单克隆抗体,潜在用于治疗成人肥胖或代谢性疾病患者。目前,来凯医药股价已在三天之内实现翻倍。ActRII是一项减重潜力靶点。研究表明,ActRII的多个配体均为骨骼肌质量负调控因子。   本周全球重点创新药交易进展   本周全球共达成12起重点交易,披露金额的重点交易有4起。Neomorph宣布与诺和诺德进行多靶点合作,探索用于心脏代谢和罕见疾病的新型分子胶降解剂。AbbVie和OSE免疫疗法宣布合作开发治疗慢性炎症的新型单克隆抗体。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晟全肽签署抗菌抗炎多肽专利及技术转让协议,引进其相关技术及专利。Arcutis和Sato宣布在日本就Topical Roflumilast达成战略合作和许可协议。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4-03-05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4年第5期总第103期:2023年报披露在即 关注低估值、业绩超预期公司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4年第5期总第103期:2023年报披露在即 关注低估值、业绩超预期公司

    化学制药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3.85%,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23,跑输沪深300指数(5.14%)。从子行业来看,原料药、体外诊断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8.86%、6.59%;线下药店、医疗设备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4.64%、1.23%。   估值方面,截至2024年3月1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5.47x(上期末为24.61x),估值上行,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诊断服务(51.41x)、医院(46.16x)、其他医疗服务(36.83x),中位数为27.97x,医药流通(14.95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33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2.92亿元。其中,24家增持3.12亿元,9家减持6.04亿元。   截至2024年3月3日,我们跟踪的477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28家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告类型为预增、略增、扭亏的家数分别为38/20/33家;预告净利润增速下限等于或超过30%且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有44家。   重要行业资讯:   辉瑞:JAK1抑制剂“阿布昔替尼”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治疗青少年湿疹   科济药业/华东医药:“泽沃基奥仑赛”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为国内第2款上市的BCMACAR-T疗法   恩华药业获得Teva“氘丁苯那嗪片”中国大陆独家商业化权益   降糖创新药“恒格列净”“瑞格列汀”列名《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一级推荐   问策创新药破解商业化难题,上交所举办科创板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   投资建议:   2023年,我国批准上市创新药40个,同时多款创新药成功闯关欧美、对外授权合作规模再创新高。中国创新药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国内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之下,创新药也在积极探索多路径发展。随着2023年年报披露的临近,我们建议关注医药生物行业当前处于估值低位且业绩超预期的公司。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市场风险加剧。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5页
    2024-03-05
  • 测序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测序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器械
      本文介绍了基因测序技术在科研项目、疾病预测、临床诊疗和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以及政策推动下中国测序行业的发展。随着人们健康管理意识的提高,基因检测应用场景逐渐多元化发展。政策鼓励生物制药和医疗诊断科研领域自由发展,对应科研经费投入体量提升,科研场景下的测序市场增量显著,同时染色体异常对新生儿健康水平产的重要影响下,便捷性和灵敏度优势带动无痛产前检测渗透率缓升。报告将从测序行业的发展历程、产业链各环节接治关系、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等维度展开深度部析。
    头豹研究院
    23页
    2024-03-05
  • 扣非净利润高速增长,董事长拟增持股份彰显发展信心

    扣非净利润高速增长,董事长拟增持股份彰显发展信心

    个股研报
      桂林三金(002275)   扣非净利润高速增长,提质增效经营成果显现   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2023年实现营收21.72亿(+10.82%)归母净利润3.91亿(+18.58%);扣非净利润3.53亿(+58.60%)。公司扣非净利润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原因为:1.公司持续推进营销创新抢抓市场机遇,加大销售力度,公司业绩实现稳定增长;2.公司积极开展精益管理、节能降耗项目,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控制成本;3.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确认的管理费用在当期摊销数较去年同期的减少;4.对生物制药板块进行梳理优化,实现一定程度的减亏。   分季度看,公司Q1/Q2/Q3/Q4收入分别为7.16亿元(+38.51%)4.78亿元(-0.07%)、4.38亿元(-1.33%)、5.40亿元(+3.6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9亿(+40.96%)、2.10亿元(+15.01%)、0.17亿元(-19.16%)、-0.06亿元(-219.45%);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亿(+42.86%)、2.03亿元(+15.48%)、0.10亿元(-34.45%)、-0.24亿元(+71.53%)。预计公司库存已逐步回归正常水平,2024年公司经营有望摆脱疫情等扰动因素,实现稳健发展。   董事长拟增持公司股份,彰显发展信心   公司公告称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邹洵先生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拟使用自有资金,本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72/24.09/26.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1/5.02/5.6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36/16.65/14.87倍。考虑到公司未来一线品种打开院内市场,二、三线品种快速成长,有较大提升空间,生物制药板块有望进一步减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渠道推广不及预期风险;药品研发失败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4-03-05
  • 中国医疗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医疗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器械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发布的《医疗检测行业规模中国市场测算逻辑模型》报告,利用统计数据和模型分析,对中国医疗检测市场规模进行深入解读。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中国医疗检测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报告预测,中国医疗检测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3073亿元增长到2027年的7192.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 这种增长主要源于多个细分领域的共同驱动,而非单一因素。 细分市场规模及增长驱动因素分析 报告对卫生疾控、药品检测、医学检测和医疗器械检测等细分市场规模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深入探讨了每个细分市场的增长驱动因素,例如机构数量变化、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长等。 主要内容 本报告对头豹研究院报告中的关键数据和分析逻辑进行了梳理和解读,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医疗检测市场规模的测算模型 报告采用加总法测算中国医疗检测市场规模:医疗检测市场规模 = 卫生疾控市场规模 + 药品检测市场规模 + 医学检测市场规模 + 医疗器械检测市场规模 + 卫生检疫市场规模。 每个细分市场的规模则通过“机构数量 × 平均每家机构营收”计算得出。 这种模型清晰地展现了各个细分市场对整体市场规模的贡献。 各细分市场的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报告分别对卫生疾控、药品检测、医学检测和医疗器械检测以及卫生检疫五个细分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规模和增长趋势分析。 分析中包含了2018年至2022年的历史数据,以及对2023年至2027年的预测数据,并对预测的依据和方法进行了说明。 卫生疾控市场规模分析 卫生疾控市场规模受卫生疾控检测机构数量和平均每家机构营收的影响。报告数据显示,机构数量在波动中缓慢增长,而平均每家机构营收也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共同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张。 药品检测市场规模分析 药品检测市场规模同样由机构数量和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决定。报告显示,药品检测机构数量小幅增长,而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长较快,这成为推动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医学检测市场规模分析 医学检测市场规模的增长最为显著。虽然医学检测机构数量在2021年至2022年出现下降,但平均每家机构营收的快速增长,抵消了机构数量下降的影响,并最终导致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 这反映了医学检测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 医疗器械检测市场规模分析 医疗器械检测市场规模也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相对较缓。机构数量的波动和平均每家机构营收的稳步增长共同影响了市场规模。 卫生检疫市场规模分析 卫生检疫市场规模受卫生检疫检测机构数量和平均每家机构营收的共同影响。报告显示,机构数量和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均呈现增长趋势,从而带动市场规模的扩张。 数据来源及预测方法 报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等公开资料。 对于2023年至2027年的预测,报告采用保守的年复合增长率法,基于历史数据趋势进行预测。 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数据来源和预测方法,增强了报告的可信度。 总结 本报告对头豹研究院发布的《医疗检测行业规模中国市场测算逻辑模型》报告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解读。报告预测,中国医疗检测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高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各个细分市场的共同驱动。 报告通过清晰的模型和数据,对市场规模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各个细分市场的增长趋势和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投资者和行业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报告的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和保守的增长率假设,实际市场发展可能存在偏差。 未来,随着政策变化、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加剧,医疗检测市场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头豹研究院
    24页
    2024-03-0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