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北交所新股申购报告:HPV疫苗国产新势力,抓住东亚病毒与男性适应症

    北交所新股申购报告:HPV疫苗国产新势力,抓住东亚病毒与男性适应症

    个股研报
      康乐卫士(833575)   三大核心管线:三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男、女性适应症)   康乐卫士成立于2008年,目前有十款在研疫苗,其中以三价、九价HPV疫苗作为核心,分别将于2026年与2028年左右上市。三价HPV疫苗采取性价比战略,针对东亚感染特性将宫颈癌预防比率从70%提升至78%,与同属低价次二价、四价疫苗竞争。九价女性HPV疫苗研发进度属国内第一梯队,争做国产替代先行者,产品效力与默沙东无明显差异。男性尚无疫苗获批。   HPV市场:预计2025年保守估计230亿,乐观值400亿;2031年达600亿   HPV疫苗市场规模主要由(1)接种人数、(2)接种率和(3)价格等参数相乘计算得出,2017-2020年,中国HPV疫苗市场规模从9.4亿元增长至13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3.43%。目前已上市五款疫苗中默沙东占据90%市场份额,万泰生物则在低价次市场成长性较高。较快增长期在2026年,而在此之前多方各持平台期或稳步上行观点。适龄接种人群数量将由近年约6.5亿人逐渐衰退至2030年约6亿人;2020年女性接种率为3.61%,目标60%-80%,前景广阔。价格遵从价数又高到底排列,此外进口贵于国产。全球市场规模:2020-2025年预期CAGR20.04%。   HPV及其疫苗研究较为成熟,短期消除接种剂次下降、纳入免疫规划的疑虑   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感染皮肤或黏膜细胞的无包膜小DNA病毒,严重者其诱发的宫颈癌是15-44岁女性中第二大恶性肿瘤。疫苗价数对应了预防的HPV类型数量。研发阶段目前采用大肠杆菌、酵母、杆状病毒/昆虫细胞三种表达系统进行制备,康乐采用的大肠杆菌路线工艺简单、产能易放大和生产成本低,同时可控制内毒素于标准内。桥接试验则可将成年女性HPV疫苗推广至未成年女性。因调整成本、供应端等原因,未来接种趋势9-14岁女性2剂次,其余人群3剂次,同时纳入免疫规划可能性较低。   估值情况:发行公告价格对应PB4.9X,P/R&D27.1X均低于可比   按照本次发行公告价格42元/股、2021年研发费用21,827.79万元、2021年净资产121,525.34万元计算,本次发行不超过7,000,000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对应的发行后市研率为27.05倍、发行后市净率为4.86倍,低于行业均值234.26X与17.34X。考虑到康乐的核心HPV疫苗管线产品效力与上市产品无异,预估上市时间也处于第一梯队,同时采取了差异化竞争策略,建议谨慎申购。   风险提示:新产品开发存在的风险、未来一段时间内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风险、HPV疫苗上市后商业化前景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股破发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3-03-02
  • 新华医疗(600587):聚焦医疗设备主业,未来发展可期

    新华医疗(600587):聚焦医疗设备主业,未来发展可期

  •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小孔之光——窥探新机遇,内镜国产化拉开序幕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小孔之光——窥探新机遇,内镜国产化拉开序幕

    医疗器械
      平安观点:   临床需求驱动,政策支持促进,内镜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医用内窥镜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微创手术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或协助手术的进行。内窥镜应用于微创诊疗的临床价值明确,临床渗透率在发达国家远超中国。2019年,我国的上、下消化道内镜诊疗开展率仅有日本的19.0%和25.0%,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不及美国的一半。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内窥镜的渗透率稳步提升。近年来,常规内窥镜已降为二类医疗器械,且免于临床试验,产品注册门槛大大降低。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将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内窥镜国产化加快,开立、澳华、迈瑞表现突出。2020年,全球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约20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131亿元。奥林巴斯作为内镜市场的领军者,2019~2022财年间中国区内镜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约6%,而国产领军企业的收入增速远超奥林巴斯。软镜市场上,开立、澳华2018~2021年间内镜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0.4%、30.7%,开立超过宾得成为当前市占率第三。硬镜市场上,迈瑞超过史赛克成为当前市占率第三。整体来看,2018年,内窥镜的国产化率不足10%,2022年提升至约15%,国产化进度加快。   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开启内窥镜发展新篇章。在内窥镜的技术与产品创新上,国产企业紧跟外资步伐。一方面,内镜图像清晰度不断提升,实现4K超高清,探索3D影像应用。另一方面,复合成像技术得到发展,荧光内镜、超声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等产品不断满足多样化临床需求。此外,一次性内镜在泌尿科、呼吸科表现出较高的应用潜力,免洗消的优势使一次性内镜在某些场景下成为对复用式内镜的重要补充。   投资建议:与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软镜和硬镜的渗透率分别有4倍和2倍左右的提升空间。在此背景下,国产企业近年来内镜业务快速成长,提高了内镜国产化率。建议关注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迈瑞医疗等相关上市公司。开立医疗:HD-550打开三级医院软镜市场,同时布局硬镜业务。澳华内镜:聚焦软镜,新品AQ-300技术参数国内领先。海泰新光:史赛克荧光内镜核心零部件的全球唯一供应商,开始发展自主品牌。迈瑞医疗:渠道和品牌优势明显,中国硬镜第三品牌。   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影响企业营收和利润的风险:内镜诊疗量受疫情的负面影响,疫情反复将影响内镜企业营收和利润;2)新产品研发、注册或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内镜技术壁垒较高,新产品研发进度可能不及预期,此外,创新产品的注册和市场推广相较常规产品所需时间都更长,可能导致其上市放量速度不及预期;3)其他政策风险:若国家支持国产内窥镜的相关政策有所变化将对国产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3-03-02
  • 中药行业事件点评:国务院新政再出台,行业长期趋势明确

    中药行业事件点评:国务院新政再出台,行业长期趋势明确

    中药
      事件:2月10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统筹部署中医药发展重点工程,全面推动保障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统筹部署8项重点工程,26个建设项目,通过改革试点先行示范和各保障措施,进一步促进和支持“十四五”期间的中医药发展,全力振兴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方案》凸显以下亮点:   1)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布局中医医疗机构,从治未病到老年健康多方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从医疗模式到重大疑难疾病方面加强中西医协同建设,从原料到中成药全流程推动中药产业和质量提升。   2)坚持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传承中医药古籍文献,建设中医药现代化创新平台,重点研究中医药关键项目和技术,建设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队伍。   3)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中医药国际抗疫合作计划,提高中医药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行业回暖,中药工业产值规模有望持续提升。据统计,2021年中药工业主营收入近7000亿元,2022年上半年实现平稳增长,营收达3407亿元,同比增长7.7%。随着国家中医药行业发展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和相关政策不断落地,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医药工业产值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中医药行业内部结构将持续优化,头部效应将凸显。随着政策导向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和鼓励中药研发创新,中医药行业将向头部创新中药企业集中,部分低水平中药企业将逐渐退出市场,中医药行业内部结构预计将持续优化,行业头部效应逐渐凸显。   投资建议:当前中药政策顶层支持力度大,政策利好持续落实,中药注册新政策有望加速中药新药上市进度,看好重视研发创新的中药创新药企业,建议关注康缘药业、以岭药业、方盛制药、新天药业等。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执行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销售放量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3-02
  • 中药行业事件点评:中医药再出重磅政策,持续看好行业长期发展

    中药行业事件点评:中医药再出重磅政策,持续看好行业长期发展

    中药
      事件:   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为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方向。   投资要点:   《实施方案》仍然延续前期中医药支持政策的框架: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0月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2月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新发布的《实施方案》整体并未突破之前文件的政策框架,《实施方案》中的八大工程与《若干政策措施》第五部分的八大工程基本相同。尤其,“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在2021年《若干政策措施》中已有表述。   《实施方案》是总结前期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细化和调整:《实施方案》是在《若干政策措施》实行两年后,系统总结前期经验基础上给出的中药振兴发展下一步行动方案。细化方面体现为,八大工程从《若干政策措施》的一段均展开为《实施方案》的一章,同时每个建设项目的目标、任务和配套措施,又较《若干政策措施》和2022年3月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更加量化。另外,部分细节也有微调。   《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国家推进中医药发展工作进入新阶段,中医药产业将更加明显地获益:中医药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建设和中西医协同工程将显著增加中医药服务的供给量,中医药文化弘扬和开放发展工程将促进国内和海外的中医药需求提升。同时,中医药的“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也将从试点走向全国。类似中治率的中医药占比指标和其他医保倾斜措施,将逐步推动中医药产业在支付端获益。中医药创新和中药质量提升工程将推动竞争格局优化,优质企业将明显受益于政策推进。   政策利好转化为企业业绩,中药行业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操作性更强的《实施方案》,将加速政策利好向企业业绩的转化。中药企业业绩和估值有望同步提升,静待戴维斯双击。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中医药支持政策落地,有望推动行业持续向好。维持“推荐”评级。   重点推荐个股推荐健民集团、同仁堂、华润三九、康缘药业等。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执行进展速度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执行力度不及预期,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波动,医保和集采政策推动产品降价超预期,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创新产品研发上市不及预期,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3-02
  • 生物制品专题:疫情管控放开后生物制品如何恢复?

    生物制品专题:疫情管控放开后生物制品如何恢复?

    化学制药
      疫苗:常规品种恢复确定性高、弹性大。(1)海外复盘:20年主要受到疫情封控影响导致常规疫苗品种终端销售受阻,21年主要受到新冠挤兑和疫情大规模感染影响导致业绩承压,进入22年以来随着新冠挤兑消除、疫情管控放开、大规模疫情感染影响减弱,HPV、PCV13、流脑等终端恢复甚至超过19年水平。(2)国内:21年主要受到新冠挤兑导致大部分常规疫苗业绩承压,22年主要受到疫情封控和疫情大规模感染影响终端销售,进入23年以来,新冠挤兑、疫情管控、大规模疫情感染等压制因素消除,参照海外经验,我们预计常规疫苗品种将会恢复甚至超过19/20年水平。   血制品:供需错配1-2个季度后有所缓解。(1)海外复盘:采浆量主要受疫情封控及企业推广宣传等影响,21Q2起随着新冠疫苗接种高潮已过、财政刺激结束、对血浆捐献的大力宣传,采浆量有所恢复并达到19年水平。22年疫情管控进一步放松,采浆量超过2021年并持续增加。由于血浆投产到血制品上市销售需要一定周期,业绩端影响滞后2个季度左右。(2)国内:采浆量20年大幅下滑,21年没有严重疫情封控已经恢复至19年水平,22年加大宣传推广实现稳定增长。短期我们预计重症高峰带来较大潜在静丙需求,长期把握浆站/采浆量、吨浆利润提升逻辑。   投资建议:   疫苗:目前新冠疫苗在防重症、防死亡上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第二针加强甚至常态化新冠疫苗接种中仍然不可或缺,同时腺病毒吸入/鼻喷等形式的新冠疫苗防感染效果突出,关注新冠疫苗相关企业,如康希诺、万泰生物、丽珠集团、三叶草生物、神州细胞、沃森生物等;各个疫苗头部企业均有重磅大品种放量或即将上市放量,叠加新冠疫情下的预防接种认知度提升,我们预计大品种接种率有望持续提升、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推荐百克生物、智飞生物、康泰生物、万泰生物、康华生物等。   血制品:短中期,疫情防控优化,企业开工、人员流动等逐渐恢复,看好23年采浆量增加;物流改善、院内诊疗流量恢复,同时防控优化、加强ICU建设,应急需求增加,23年需求量提升明显。长期,把握采浆量提升、吨浆利润提升主逻辑。长期价格趋势取决于招采政策、供需格局,经营能力优秀的龙头公司有望长期受益,重点推荐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建议关注博雅生物、派林生物。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临床推进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疫情防控显著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3-03-02
  • 深度报告:夯实医药基本盘,布局医美构建业绩增长新动能

    深度报告:夯实医药基本盘,布局医美构建业绩增长新动能

    个股研报
      江苏吴中(600200)   依托药企基因切入医美上游产业。江苏吴中成立于1994年。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江苏吴中不改医药公司的底色。近几年出于对行业前景的考量,公司先后剥离房地产、化工等业务,医药产业地位也因此日益马显。2018年以来,集采和医保谈判导致医药行业逻辑生变,多数传统药企进入转型阵痛期。在转型探索的过程中,江苏吴中将目标腊准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的医美行业。2019年公司制定了《五年战略规划(2020-2024)》,确定了以“医药+医美”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公司于2021年正式成立医美事业部及吴中美学全资子公司,利用其在研发、注册申报及药械生产方面的优势,快速切入注射类医美领域。   引入海外高端产品构建医美产业基本盘。1、2021年6月战略控股尚礼汇美,获得Humedix旗下HARA玻尿酸国内独家代理权,目前HARA玻尿酸在国内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预计将于2025年上市:2、2021年12月收购达透医疗,获得AestheFill国内独家代理权,AestheFill采用空心微球专利技术和聚双旋乳酸成分,与同类胶原蛋白再生剂相比,其优势在于:1)术后副作用较少:2)可实现客制化浓度调配;3)兼具即时填充及长期再生效果:4)30min速溶降低预泡风险。目前AestheFill在国内的注册申报正有序推进中,参考国内NMPA临床审批流程,产品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上市。基于再生针剂长期市场空间及AestheFill严品优势,我们认为产品上市后有望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自研+合作建立注射类自有技术平台。江苏吴中通过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进军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市场:1、2022年7月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共建“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一吴中美学重组胶原蛋白联合实验室”:2、2022年8月首个自有品牌婴芙源面世:3、2022年10月官宣从美国G公司引进具有三螺旋和三聚体结构的重组111型人胶原蛋白生物合成技术。此外,利丙双卡因乳膏已于2022年底启动BE,溶脂针(脱氧胆酸)将于2023年启动临床。长期来看,创新产品或将帮助公司打入自研医美行列。   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医药业务回暖可期。公司医药产品线丰富,持有290多个药品生产文号,拥有170多个基因药物、化学药物和中药品种,主营产品覆盖抗感染/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等领域。目前公司已经建成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未来拟充分发挥产能和区位优势,投建江苏吴中医药集团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并发展化学制剂和生物药物的CDMO合作业务。2022年前三李度,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医药商业物流配送暂停,公司营收及净利润短期承压。后续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公司因疫情承压的药品销售业务将有望迎来复苏。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医药业务受疫情影响阶段性承压,后续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将逐步恢复,医美业务依托药企基因以“并购+自研”模式加速布局,重磅产品爱塑美有望于2023年三季度上市并逐步抢占市场份额,成为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基于此,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9.04亿元、22.73亿元、27.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5亿元、0.33亿元、1.45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12元、0.05元、0.20元。截至2023年3月1日收盘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77倍、194倍、45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医美行业政策风险:新品获批及推广不及预期:新药研发及注册风险:大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风险等。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3-03-02
  • 医药行业月报:医疗新复苏,投资新主线

    医药行业月报:医疗新复苏,投资新主线

  • 和黄医药(00013)2022年报点评:商业化及临床稳步推进,国际化潜力巨大

    和黄医药(00013)2022年报点评:商业化及临床稳步推进,国际化潜力巨大

  • 心通医疗(2160.HK):2022年收入符合预期,亏损部分因非现金及一次性项目扩大

    心通医疗(2160.HK):2022年收入符合预期,亏损部分因非现金及一次性项目扩大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