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杰克替尼申请新冠适应症,多纳非尼放量值得期待

    杰克替尼申请新冠适应症,多纳非尼放量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泽璟制药(688266)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6月1日,公司自主研发的盐酸杰克替尼片用于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   杰克替尼新冠适应症IND申请获受理,新冠小分子药物市场广阔。杰克替尼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新型JAK抑制剂类药物,已发现可通过抑制新冠病毒引起的全身过度免疫炎症反应,达到治疗重症肺炎的目的。此外,体外试验显示杰克替尼可以抑制AP2相关蛋白激酶1(AAK1)活性,阻止呼吸道病毒通过内吞作用进入机体,以及病毒的细胞内组装。我们认为,考虑到巴瑞替尼已于5月获FDA正式批准用于需要氧气支持的住院成人COVID-19患者,JAK抑制剂用于新冠治疗可谓取得里程碑式进展。鉴于杰克替尼与巴瑞替尼相似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我们强烈看好杰克替尼未来获批新冠适应症的预期。新冠适应症有望进一步拓宽杰克替尼的市场空间,随着疫情的反复和迁延,药物放量值得期待。   医保以量换价+商业化团队建设+适应症落地,多纳非尼放量值得期待。重磅品种多纳非尼2021年上市半年便实现1.6亿元销售收入,初露锋芒。三重逻辑看好多纳非尼未来发展,第一,多纳非尼于2021年底纳入医保目录,2022年实现快速放量,Q1销售量较四季度环比增长60%;第二,公司加大多纳非尼商业化团队的建设,2022Q1新增超百名一线销售人员,进院和放量正在稳步推进;第三,多纳非尼后续适应症逐步落地,局部晚期/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适应症已提交NDA,有望于今年获批上市。我们认为,随着多纳非尼医保和医院准入的推进,叠加后续适应症的落地,有望长期为公司业绩赋能。   外用重组人凝血酶竞争格局良好,未来市场可观。生物止血药外用重组人凝血酶Ⅲ期临床结果达到预设主要终点,公司已经递交上市许可申请。该药品是国内唯一处于试验阶段的重组人凝血酶,竞争格局好,临床数据显示止血效果好,具备广泛应用于外科止血的潜力。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我国外科手术局部止血市场规模约80亿元,叠加凝血酶属于《国家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中的品种,我们认为,重组人凝血酶上市后将为止血药市场带来新的选择,有望分得可观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随着公司研发投入的不断提升,管线的逐步落地,多纳非尼纳入医保后的快速放量,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0.92和1.56亿元,对应EPS为-0.88、-0.38和0.65元,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品种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政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6-02
  • 医药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适应新常态化

    医药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适应新常态化

    生物制品
      1.后新冠疫情的新常态:群体免疫失效,反复传播,救治需求长期化。自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以来,新冠病毒出现免疫突破,无论疫苗接种还是前期感染均无法阻断病毒继续传播,群体免疫失效。即使本轮大流行结束,新冠也不可能消失,而是随着新毒株出现,周期性反复。短期有疫苗的保护和症状影响减弱,部分国家放开管控,但新冠病毒对老年人,基础疾病人群依然威胁着生命健康,药物治疗、强化接种和检测依然必不可少。新冠病毒的高变异性,未来出现毒性增强毒株并不排除,治疗药物作为长期国家储备,具有基本需求支撑。   2.新冠治疗将是全球市场的增量主线。2021年新冠疫情带来巨大的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需求,多个品种首年销售即进入TOP100,而且辉瑞mRNA疫苗销售400亿美元,为历史上最快上量的超级大单品,2022年预计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将是全球医药市场的最大增量。中国的口服小分子药物也进入临床的关键阶段,正式上市后,有望获得国家储备,分享国内长期的潜力市场。   3.刚性需求稳定,消费需求恢复,创新步伐调整。虽然受到疫情封控的影响,但1季度药品市场在医院渠道和零售渠道(包括线上B2C)均实现了稳定增长,从目前医保结余和核酸检测成本下降趋势来看,医药市场面临支付压力较小,增长趋势依然有保障。上海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外溢风险下降,消费类医疗需求有望逐步恢复。创新产业链方面,以出口为主的CXO产业依然高景气,但一二级市场Biotech类公司的估值倒挂将影响创新药推进的速度,大浪淘沙加速。   4.2022年年中策略投资主线:①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国内人口基数高,医疗资源不均衡,3亿以上的老年人和基础疾病人群都是口服新冠药物的潜力消费人群,我们估计市场需求超百亿。②mRNA疫苗产业链:国产mRNA疫苗已启动临床,上市后做序贯强化接种方案更具竞争优势,与mRAN疫苗研发生产配套的高端药用辅料和设备耗材有望受益。③新冠检测:核酸常态化检测带动需求量成倍提升,抗原检测国内市场开启。④中药配方颗粒:试点政策结束,正式进入国标时代,综合医院和基层医院拓展限制解除,配方颗粒市场加速替代传统中药饮片;⑤零售药店:疫情逐步控制,线上和O2O业务恢复,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药品招标降价风险;各行业相关风险等。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9页
    2022-06-02
  • 2022年新股权激励出台,看好全年业绩增长

    2022年新股权激励出台,看好全年业绩增长

    个股研报
      健民集团(600976)   事件:   2022 年 6 月 1 日,公司发布 2022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本次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 36960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24 %, 涉及的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的股份余额。   本次激励计划拟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计 6 人, 包括公司董事长、总裁、部分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及核心技术人员,授予价格为 20.58 元/股。本次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股票解除限售考核年度为 2022-2023 年,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为以 2021 年归母净利润 32473.68 万元为基数, 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分别不低于 10%/21%。   点评   2021 年激励计划目标超额完成, 2022 年新激励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公司于 2021 年首次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为2021-2023 年分别在 2020 年考核净利润( 指扣除健民大鹏投资收益后的归母净利润) 的基础上增长不低于 20%、 44%、 78%。 2021 年公司实现考核净利润 2.12 亿元,同比增长 302%,实际已超过此前设定的 2023 年业绩考核指标。新激励计划出台有望持续提高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积极性和创造力,反映公司内生业务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核心品种趋于稳定, 第二梯队产品有望贡献新增量,看好全年业绩增长    2022Q1 公司核心品种龙牡壮骨颗粒销售趋于稳定, 其中 60 袋龙牡价格总体稳定,销售依然保持较快增长;针对 30 袋龙牡, 公司从渠道管控、销售政策调整、减少发货等方面进行价值链的维护, B 端及 C 端价格都有所恢复,渠道库存趋于良性。同时 2022Q1 公司第二梯队产品便通胶囊同比销售增长 44%,其中 OTC 渠道便通胶囊于 2021 年上市, 2022Q1 环比增速实现翻倍,该品种 OTC 渠道覆盖率较低,市场空间较大,有望贡献新增量,看好公司全年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与评级   本次激励计划设定的业绩目标为以 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 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长分别不低于 10%/21%, 业绩考核目标较为保守,考虑到国内散发疫情对于公司核心产品的影响,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4.30/5.36/6.47 亿元下调至 4.02/4.97/5.99 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风险, 产品集中风险, 公司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 原辅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研发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6-02
  • 创新器械专题-持续血糖检测CGM:CGM技术迅速发展,国产市场方兴未艾

    创新器械专题-持续血糖检测CGM:CGM技术迅速发展,国产市场方兴未艾

    医疗器械
      核心观点   低渗透率、高成长,CGM蓝海市场快速启航。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主要依赖于毛细血管血糖监测(SMBG)、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白蛋白(GA)的检测。2019年欧美国际学术机构联合发布《TIR国际共识推荐》发布,我国《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也将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随着技术进步,我国CGM市场快速兴起。我国CGM目前处于市场培育早期(市场规模17亿元),渗透率低(Ⅰ型6.9%),国产化率低(不到5%),具有较大市场潜力。2019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2亿人,患病率达到10.9%,预计到203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1.43亿人。2019年我国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1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我国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可达到61亿美元。其中,我国CGM市场2020年大约为17亿元,Ⅰ型、Ⅱ型、妊娠型糖尿病CGM的渗透率分别为6.9%、1.1%和0.3%,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8%、13%和1%,经测算2030年CGM的市场规模将以CAGR=27%的速度快速增长至179亿元。   四大维度评价CGM,三大技术壁垒打造护城河。CGM的评价体系主要基于精准度、舒适程度、可延展性和可及性。1)从精准程度来看,MARD值与测量值落在Clarke在A+B区比例等指标是常用衡量指标。我国药监局对于MARD值只需要求需要达到18%,部分产品MARD值可以降低至10%以下,微泰医疗MARD为9.1%,德康医疗G7的MARD值降低至8.8%;2)从使用舒适性来看,是否需要指尖血校正、体积大小、测量血糖区间等方面都会影响到患者的体验感。我国目前已经将第一代传感器技术成功实现商业化,鱼跃在第一代技术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CT2目前已经上市,三诺生物的第三代传感技术即将进入临床;从产品性能来看,我国目前已经有4款国产产品上市,2款进口产品上市。未来随着国产品牌性能提升,凭借价格和渠道优势将进一步抢占国内市场份额。此外产品是否可以外接胰岛素泵,以及产品价格和是否可医保报销等因素都影响到CGM产品放量。   海外CGM技术成熟,三足鼎立格局确立。海外CGM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对于人工胰腺的探索。2020年全球CGM市场为317.7亿元,到2030年,将以CAGR=21.7%增长至2269.6亿元,美国2020年CGM在1/2型糖尿病患中的渗透率分别为25.8%和9.0%,预计2030年将分别达到63.7%和50.7%。欧盟五国2020年CGM在1/2型糖尿病患中的渗透率分别为18.2%和7.0%,预计2030年将分别达到60.6%和49.2%。海外CGM市场快速发展主要来自三方面驱动因素:   1)技术提升:产品准确度、患者舒适度的提升;   2)官方认可:2016年FDA认可CGM数据可替代指血测量值用于决策治疗,随后提出TIR监测指标;   3)医保覆盖:2017年美国CMS将CGM纳入医疗保险。海外市场已经出现德康、雅培、美敦力三足鼎立趋势,全球CGM龙头德康医疗实现快速发展,2020年收入突破19.3亿美元,利润4.9亿美元,已经步入盈利收获期,2021年新一代G7上市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雅培的瞬感系列不断追求佩戴舒适程度,FreeStyleLibre3有望凭借全球最轻薄CGM打开成长空间。美敦力作为全球人工胰腺的开创者,目前正应用的高级混合闭环算法将进一步向更智能化“人工胰脏”的目标迈进。   建议关注:目前有三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CGM行业,1)鱼跃医疗:2021年6月收购凯立特,其创始人张亚男先生是我国CGM第一人,2021年上半年二代产品(CT2)第获批,CT3预计2023年上市。2)三诺生物:拥有第三代生物传感技术,2021年下半年进入临床,2023年上市。公司产能具备自动化优势,渠道遍布全球,拥有超过1800万糖尿病患者用户基础。3)微泰医疗:国内首个贴敷式胰岛素泵,并且已经进入欧洲市场。2020年AiDEXG7获得CE认证,已经在中国完成临床试验,2021年在我国上市,成为我国首个免校准实时监测的CGM。在研产品人工胰腺预Pancares计2023年上市。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市场推广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9页
    2022-06-02
  • 生物制品:沃森生物/蓝鹊生物mRNA疫苗与辉瑞/BNTX头对头临床研究信息更新-沃森生物/蓝鹊生物mRNA疫苗登记临床信息

    生物制品:沃森生物/蓝鹊生物mRNA疫苗与辉瑞/BNTX头对头临床研究信息更新-沃森生物/蓝鹊生物mRNA疫苗登记临床信息

    生物制品
      2022年5月27日,ClinicalTrials.gov网站更新沃森生物、蓝鹊生物mRNA疫苗RQ3013临床研究信息。   ClinicalTrials网站更新一项关于沃森生物和蓝鹊生物的mRNA疫苗信息。此项临床研究为随机双盲的临床Ia期研究,旨在评估沃森生物和蓝鹊生物合作研发的RQ3013在健康成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激活能力。实验为双臂设计,分别使用RQ3013和辉瑞/BioNTech合作研发的BNT162b2进行接种。临床终点主要包括安全性指标和血清学指标。   RQ3013在临床前试验中展现出广谱的抗新冠作用,对新冠病毒野生型及多种变异株均有水平相当的预防作用。相较于第一代新冠疫苗,RQ3013有望在面对不断迭代进化的变异株时更好地保护接种者。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率较高,但加强针仍有空间。另外,由于灭活疫苗效力随时间下降明显,对于免疫相对低下的人群(例如老年群体),使用高效疫苗作为加强针能够明显提高感染保护率、住院及死亡保护率。   RNA技术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炙手可热的生物技术,同时它也具有成为新一代主流技术平台的潜力。海外创新型Biotech公司Moderna、BioNTech参与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是发达国家中普及率最高的新冠疫苗。国内企业也纷纷布局这一技术平台,建议长期关注相关标的。目前国内进展最快的mRNA疫苗是沃森生物与军科院、艾博生物共同研发的新冠疫苗ARCoV,目前已进入临床III期尾声。mRNA疫苗方面,相关可能直接获益的标的包括:沃森生物、康希诺、石药集团。通过合作或投资方式可能获益的标的包括:君实生物、康泰生物、智飞生物、云顶新耀。上下游产业链可能获益标的包括:诺唯赞、金斯瑞生物科技、键凯科技。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监管审批风险,长期安全性不确定性风险,商业转化不达预期。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2-06-01
  • 上游试剂端“强内核”带来高延展性,成长空间广阔

    上游试剂端“强内核”带来高延展性,成长空间广阔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国内分子诊断试剂领军者,业务延展性强,成长空间广阔;过去两年新冠疫情带来增量业务,未来新冠相关业务虽具有不确定性,预计常规业务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支撑评级的要点   国内分子试剂龙头,强延展性带来业务多元化更大潜力,具备广阔成长空间。公司深耕生命科学上游试剂行业,是国内分子类试剂领军者。国内生命科学上游试剂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市场较大程度被外资企业垄断,国内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大。近年来国产生物试剂的进口替代逐步成为行业趋势,中游新冠检测产品的大量需求也给国内相关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会。诺唯赞等具备核心优势企业脱颖而出;公司卓越的上游原材料研发生产能力储备带来强大的延展性及开展更多元化业务的可能。体外诊断行业受精准医疗、医保控费、集采等政策环境影响、个别IVD细分领域竞争日益激烈,中游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愈发重要,公司基于上游原料的核心业务优势已向POCT终端进行业务拓展,核心原料自产能力将是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生物医药研发火热,mRNA疫苗开始蓬勃发展,公司抢先布局生物医药高景气行业,积极拓展新药/疫苗研发试剂、疫苗原料、疫苗临床CRO三大新业务,新兴业务板块潜力可观、未来可期,生物医药业务发展迅速,未来或将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提供新动力。   高研发投入,强技术平台是公司业务内生及外延之基。2021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同业中属于高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人员继续扩充,这是研发能力之根本。蛋白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单B细胞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是公司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四大技术平台构建起底层核心技术网络,不同领域研发相互促进迭代,助力公司向中下游实现业务拓展。   近两年来新冠业务贡献一定的增量,后续新冠业务虽有不确定性,但常规业务增长可期。过去两年公司新冠相关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为公司贡献了新的增量收入,凭借新冠检测相关原材料和产品,公司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以后预计新冠业务占比将逐年降低,预计常规业务仍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估值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为26.02/26.18/28.8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78/9.26/11.02亿元,对应EPS为2.20/2.31/2.75元。鉴于公司属于分子类原材料国内领军企业,行业发展机会大,且业务延展性强,我们看好公司长期成长,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等。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1页
    2022-06-01
  • 医药行业HPV疫苗专题研究报告:千亿存量市场, 国产崛起正当时

    医药行业HPV疫苗专题研究报告:千亿存量市场, 国产崛起正当时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HPV 疫苗为何能成为全球最畅销的非新冠疫苗单品?   全球宫颈癌负担沉重, HPV 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 WHO 数据显示, 2020 年全球约有 60.4 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和 34.2 万死亡病例(其中国内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为 11.0 万、 5.9 万)。 宫颈癌发病与 HPV 感染密切相关, WHO 于 2020 年提出加速消除全球宫颈癌战略,包括中国在内的 194 个国家承诺在 2030 年前为 90%以上的 9-14 岁女孩接种 HPV疫苗。 自 2006 年上市以来, HPV 疫苗在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快速推广, 2021 年默沙东的 Gardasil 系列全球销售额达到 56.73 亿美元,成为全球最畅销的非新冠疫苗单品。    HPV 疫苗的渗透率与潜在空间几何?   全球市场供需偏紧,国内存量市场空间可达千亿。 全球 HPV 疫苗接种率呈现哑铃状分布,高收入国家受益于完善的免疫规划, 适龄人群接种率也普遍较高,部分国家(如瑞典、英国、澳大利亚等)接种率已达 70%-80%。 部分中低收入国家在国际组织资助下也达到了较高的接种率,不丹、卢旺达等接种率均已超 90%。 尽管全球超过一半的国家已经引入了 HPV 疫苗,但由于人口规模不同,全球仍有 70%的女性生活在尚未引入的国家。 截止 2021 年底, 我国 HPV 疫苗累计批签发总量约 6200 万支,以中国 9-45 岁女性人口合计 3.4 亿计算,存量累计渗透率仅 5.6%左右。 2020 年起国内多个省市陆续提出 HPV 疫苗免费接种方案, 随着政府免疫规划推进及市场教育不断深入,国内 HPV疫苗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我们测算国内市场规模可达 1566 亿元,存量市场空间广阔。   未来竞争格局将如何演变,国产企业机会何在?   国产 HPV 疫苗企业正在崛起, 中长期关注产品迭代和海外市场开拓。 目前国内商业化的 HPV 疫苗包括:默沙东的 Gardasil / Gardasil 9; 以及 GSK、万泰生物、沃森生物的 2 价 HPV 疫苗,其中万泰生物的馨可宁于 2019 年 12 月获批,上市以来放量快速,至 2021 年已占据国内市场约 20%的份额。 由于国内适龄女性接种意愿高涨、 HPV 疫苗供不应求,产能成为现阶段的主要限制因素。 我们认为,短期内 2 家进口+2 家国产的竞争格局将会维持稳定, HPV 疫苗渗透率有望随产能释放而快速提升。中长期看, 多个国内疫苗企业的 9 价管线已推进至临床Ⅲ期, 表达系统、新型佐剂等也将推动 HPV 疫苗产品迭代, 国产与进口产品差异化竞争,共享国内广阔的存量市场。   投资建议: 国内 HPV 疫苗接种率低、存量市场空间广阔,短期内仍将是供给驱动型市场,我们看好进度领先、销售能力强的企业,如智飞生物、万泰生物、沃森生物等。中长期看,随着 HPV 疫苗渗透率提升以及更多的国产疫苗获批,将会由供给驱动型市场转变为需求驱动型市场,产品升级和海外市场开拓将成为新的看点,建议关注产品力强、研发进度领先的企业,如瑞科生物、康乐卫士等。   风险提示事件: HPV 疫苗竞争加剧及降价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容量测算出现偏差的风险;疫苗不良反应事件个案风险;政策及监管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2-06-01
  • 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白皮书

    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白皮书

    医疗服务
      行业现状   全球范围内,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问题获得广泛关注,美澳德等主要国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成果显著。同时,我国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问题并陆续出台多项相关政策,要求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经过研究分析,学习为重的固有思维与疫情影响下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增加是引发儿童青少年视觉问题的重要因素。   家长调研   大多数家长在孩子五岁时开始关注孩子的视觉健康状况,与卫健委建议的应于新生儿阶段即开始关注存在较大差距。年纪小的孩子很难主动提出眼部的不适,所以筛查尤为重要,在发现孩子存在视觉健康问题时,家长更倾向于带孩子去往权威医疗机构进行初诊及定期复查。对于新型的智能视觉健康产品及视觉健康管家服务模式,家长们的试用意愿和信任程度较高。   市场空间   针对现存的筛查量大、防控难度高、防控意识不到位等难点,通过前移近视防控关口、加快构建联防联控网络、控制儿童青少年用眼时长、提升筛查效率等方式尽早实现精准防控是良好的应对策略。在国家政策持续推动及新型智能筛查与监测产品不断完善的综合作用下,预计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与监测市场规模有望于2024年突破百亿元。   趋势展望   社会层面,社会各方将共同构建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服务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健康“新基建”。政策层面,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社会的逐步重视,各主体将持续密切配合,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管理链条将逐步健全。行业层面,将以数字化为纽带,形成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管理从监测到干预的业态闭环。企业层面,新兴技术将进一步促进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智能化、普惠化、标准化,进而推动眼科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早日实现视觉健康服务惠及全国。
    艾瑞股份
    63页
    2022-06-01
  • 事件点评:再发股权激励,业绩增长确定性增强

    事件点评:再发股权激励,业绩增长确定性增强

    个股研报
      健民集团(600976)   事件:5月31日公司公告《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激励对象包括董事长、总裁等6人,共计36.96万股,授予价格20.58元。考核要求以2021年为基数,2022年和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不低于10%和21%。   2021年股权激励尚未结束,2022年再次实施股权激励,略超预期。2021年公司实现考核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302%,已提前完成对2023年的业绩考核指标。本次发布新激励,考核2022和2023年归母净利润年符合增速10%,实质上是对上一次股权激励的再补充,以促进公司业绩的再增长,我们预期实际业绩增速会高于本次10%的激励要求。   天然牛黄价格升高,健民大鹏体培牛黄持续亮眼。健民大鹏是国内生产和供应体外培育牛黄的企业,可替代天然牛黄应用于38种临床急重病症的中成药,拥有高专利壁垒。天然牛黄价格自2021年突破50万元/公斤以后,2022年维持在52万元/公斤的高位,成本提升下,健民大鹏体培牛黄具备提价潜力和较大市场空间。   公司新建药品生产车间,年产能翻倍,增加核心竞争优势。叶开泰国药子公司承担集团内大部分产品的生产职能,公司拟在叶开泰国药生产园区新建综合制剂车间,总投资约2.80亿元,计划建设期为2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能翻倍,达到颗粒剂4600吨、胶囊剂11亿粒、片剂10亿片、中药液体制剂264万瓶、西药液体制剂50万瓶。随着未来新产能的逐步投放,公司市场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持续增强。   投资建议:公司儿科大单品龙牡壮骨颗粒、便通胶囊等OTC产品带动公司业绩增长,参股公司健民大鹏是体外培育牛黄的生产商和供应商,为业绩可持续增长的带来确定性。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2.58元、3.29元和3.89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6倍、13倍和11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绩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药政策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6-01
  • 医药生物三问三答:关于眼科近视防控板块强势表现的思考

    医药生物三问三答:关于眼科近视防控板块强势表现的思考

    生物制品
      眼科近视防控板块近期表现强势,兴齐眼药、爱博医疗、欧普康视等个股涨幅领先,大幅跑赢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相对收益显著。   近视防控板块强势反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1)疫情复苏:市场焦点从疫情复苏预期切换至验证阶段,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刚性,需求递延叠加暑期旺季,基本面环比向上确定性较高。2)超跌反弹:爱尔眼科、爱博医疗、欧普康视等个股自2021年中的高点跌幅均在70%左右,深度调整之后估值均已进入合理配置区间。3)赛道高景气:近视防控是眼科最具潜力的细分赛道,目前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增长通道,随着明月镜片、何氏眼科等新股相继上市,相关标的开始形成一定的板块效应。   本次反弹是否可持续?   我们认为本次眼科近视防控板块的持续反弹具备三大基础:1)Q2-Q3业绩具备相对优势:眼科近视防控板块Q2-Q3业绩拐点向上趋势较为明确,眼科诊疗具备消费+刚需双重属性,部分需求前期受疫情影响延缓,疫情缓和后需求爆发力度大,叠加Q3传统暑期旺季,将会进一步强化复苏逻辑的兑现。2)重磅产品持续放量: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二代离焦镜等都具备成为重磅大单品的潜力,当前渗透率低,多家企业预计近期临床有所进展,有望对板块形成正向催化。3)需求高企、行业高景气:当前国家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战略高度不断提升,2020年教育部的调研结果显示,疫情封闭+线上学习也会进一步加剧近视高发(2020年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上升约11.7%),近视防控产业链市场空间广阔,长期逻辑支撑性强。   药店、眼科、血制品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关注底部反转+估值修复的细分领域。4月下旬以来,虽然医药板块整体表现平淡,但药店、眼科、血制品等细分领域均走出了一定的独立行情,我们认为共同点可总结为:底部反转+估值修复。药店、眼科、血制品板块都经历了一年左右或以上的深度调整,前期压制股价的悲观预期均已充分反应,随着板块相关个股业绩向上拐点出现,板块整体迎来反弹。我们认为,医疗服务和二类苗板块同样具备这样的特质,后续值得重点关注,建议重点关注医疗服务龙头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海吉亚医疗、锦欣生殖等;二类疫苗龙头企业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康泰生物、康华生物等。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06-0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