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3357)

  • 化工在线周刊2020年第29期(总第793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0年第29期(总第793期)

    化工行业
    中心思想 全球人工智能市场高速增长与核心驱动力 本报告核心观点指出,全球人工智能(AI)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强劲势头。这一增长主要由技术创新、数据爆炸式增长、计算能力提升以及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共同驱动。AI已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向大规模商业应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挑战并存下的战略机遇与投资方向 尽管AI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技术瓶颈、伦理法规、数据隐私和人才短缺等多重挑战。然而,这些挑战也催生了新的战略机遇,尤其是在垂直行业深度融合、负责任AI开发以及跨领域协同创新方面。报告强调,企业和投资者应关注AI基础设施、特定应用领域(如生成式AI、边缘AI)以及AI伦理与安全解决方案,以把握市场先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概览 市场规模与增长率 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预计到2028年将以超过35%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达到数万亿美元级别。其中,软件和服务是市场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据约60%的份额,而硬件(如AI芯片)市场虽规模较小但增长迅猛。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企业对效率提升、成本优化和创新业务模式的持续追求。例如,在企业级AI解决方案领域,SaaS模式的AI应用普及率显著提高,推动了订阅收入的快速增长。 市场驱动因素 推动AI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包括: 技术进步: 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等核心AI算法的突破,以及生成式AI的兴起,极大地拓展了AI的应用边界。例如,大型语言模型(LLM)在内容创作、客户服务和代码生成方面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力。 数据爆炸式增长: 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普及,全球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燃料。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已达ZB级别,其中可用于AI训练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占比持续提升。 计算能力提升: GPU、TPU等专用AI芯片的性能飞跃,以及云计算平台提供的弹性算力,有效解决了AI模型训练和部署对计算资源的巨大需求。云端AI服务的普及使得中小企业也能负担AI能力。 行业数字化转型: 各行各业为应对市场竞争、提升运营效率,纷纷将AI技术融入其核心业务流程,如智能制造中的预测性维护、医疗健康中的辅助诊断、金融服务中的风险评估等。 市场制约因素 尽管前景广阔,AI市场仍面临多重制约: 技术成熟度与落地挑战: 某些前沿AI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商业化落地存在技术复杂性高、成本昂贵、集成困难等问题。例如,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仍遥远。 数据隐私与安全: AI模型对大量数据的依赖引发了数据隐私泄露和滥用的担忧,各国政府正加强数据保护法规(如GDPR、CCPA),增加了企业合规成本。 伦理与社会影响: AI决策的公平性、透明度以及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引发广泛讨论,AI偏见、算法歧视等问题亟待解决,负责任AI的开发和部署成为重要议题。 人才短缺: 具备AI研发、部署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全球范围内供不应求,制约了AI项目的推进速度和质量。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核心技术进展 近年来,AI核心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识别、循环神经网络(RNN)和Transformer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持续演进,模型规模和性能不断刷新纪录。例如,在ImageNet等基准测试中,图像识别准确率已超越人类水平。 自然语言处理(NLP): 以Transformer架构为基础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如GPT系列、BERT等,在文本生成、摘要、翻译、问答等任务上展现出惊人的能力,推动了人机交互的范式变革。 计算机视觉: 目标检测、图像分割、人脸识别等技术在准确性和实时性方面大幅提升,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自动驾驶、工业检测等领域。例如,在特定场景下,人脸识别准确率已超过99%。 强化学习: 在机器人控制、游戏AI、资源调度等复杂决策任务中取得突破,通过与环境交互学习最优策略。 新兴技术趋势 未来AI技术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生成式AI的普及与深化: 生成式AI将从文本、图像扩展到视频、3D模型、代码等更多模态,并在内容创作、产品设计、药物研发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预计未来五年内,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美元级别。 边缘AI的崛起: 将AI能力部署到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自动驾驶汽车)上,减少对云端的依赖,提升实时性、隐私性和能效。边缘AI芯片和轻量化模型将成为研发重点。 多模态AI的融合: 结合视觉、听觉、文本等多种信息进行理解和生成,使AI系统更接近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 负责任AI(Responsible AI)的实践: 随着AI应用日益广泛,对AI的公平性、透明度、可解释性、隐私保护和安全性要求将更高,负责任AI的开发框架和工具将成为行业标准。 AI for Science: AI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加速新材料发现、药物研发、气候建模等进程,推动科学范式变革。 主要应用领域市场分析 智能制造 AI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预测性维护: 通过分析设备传感器数据,AI模型能提前预警设备故障,将停机时间减少15-20%,维护成本降低10-15%。 质量检测: 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产品缺陷的自动化、高精度检测,提高检测效率50%以上,降低人工检测误差。 生产优化: AI算法优化生产计划、排程和资源分配,提升生产效率5-10%,降低能耗。 机器人与自动化: 协作机器人(Cobots)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在工厂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提升生产柔性和自动化水平。 医疗健康 AI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辅助诊断: AI图像识别技术在医学影像(X光、CT、MRI)分析中辅助医生进行疾病早期筛查和诊断,如肺结节、视网膜病变等,准确率可达90%以上。 药物研发: AI加速新药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和临床试验设计,将药物研发周期缩短数年,成本降低数亿美元。 个性化治疗: 基于患者基因组数据、病史和生活习惯,AI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 智能医院管理: AI优化医院资源调度、患者分流和病案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金融服务 金融行业是AI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之一: 风险管理与欺诈检测: AI模型能实时分析海量交易数据,识别异常模式,有效防范信用卡欺诈、洗钱等金融犯罪,将欺诈损失降低20-30%。 智能投顾: AI根据客户风险偏好和财务目标,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资产配置方案。 客户服务: 智能客服机器人和虚拟助手处理日常咨询,提升客户满意度,降低人工成本。 信用评估: AI利用大数据进行更精准的信用评分,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 零售与电商 AI正在重塑零售业态: 个性化推荐: AI分析用户行为和偏好,提供精准商品推荐,提升转化率10-15%。 智能供应链管理: AI预测需求、优化库存、规划物流路线,降低库存成本15-20%,提升供应链效率。 客户体验优化: 智能导购、虚拟试穿、AR购物等技术提升线上线下购物体验。 门店运营优化: 计算机视觉分析客流、热区,优化商品陈列和员工排班。 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是AI技术集大成者: 环境感知: 融合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数据,AI算法实现高精度环境感知和障碍物识别。 决策规划: AI根据实时路况和交通规则,进行路径规划和行为决策。 车辆控制: AI实现车辆的精准控制,包括加速、制动和转向。 L2+级自动驾驶已广泛商用,L4级自动驾驶在特定区域和场景(如Robotaxi、物流配送)进行测试和小规模部署。 区域市场分析 北美市场 北美是全球AI市场的领导者,占据约40%的市场份额。美国拥有全球领先的AI研发机构、科技巨头和创新生态系统,在AI芯片、云计算、生成式AI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政府和企业对AI的投资巨大,尤其是在国防、医疗和金融领域。 欧洲市场 欧洲AI市场增长迅速,但受制于严格的数据隐私法规(如GDPR)和碎片化的市场。欧洲在工业AI、负责任AI和AI伦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积极推动AI技术在制造业、医疗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欧盟委员会的AI法案旨在建立全球首个全面的AI监管框架。 亚太市场 亚太地区是全球AI市场增长最快的区域,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是主要贡献者。中国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AI应用落地方面表现突出,拥有庞大的数据量和活跃的AI生态系统。印度在AI服务外包和AI人才方面具有优势。亚太地区政府对AI的战略投入巨大,推动了AI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中的广泛应用。 其他地区 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AI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增长潜力巨大。这些地区主要关注AI在农业、能源、金融普惠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以解决当地特有的社会经济问题。 竞争格局与主要参与者 市场集中度 全球AI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少数科技巨头(如Google、Microsoft、Amazon、NVIDIA、IBM)在AI基础设施、平台和核心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公司通过云计算服务、AI芯片、开源框架和投资并购,构建了强大的AI生态系统。同时,垂直领域的AI初创企业也层出不穷,专注于解决特定行业痛点。 主要企业战略分析 云服务提供商(如AWS、Azure、Google Cloud): 提供全面的AI/ML平台、工具和预训练模型,降低AI开发门槛,吸引开发者和企业用户。 芯片制造商(如NVIDIA、Intel、AMD): 持续推出高性能AI芯片和加速器,满足AI模型对算力的需求,并构建CUDA等软件生态。 软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如IBM、Salesforce): 将AI能力嵌入其企业级软件产品中,提供行业定制化AI解决方案。 AI初创公司: 专注于特定技术(如生成式AI、边缘AI)或垂直应用领域(如医疗AI、金融AI),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挑战现有格局。 挑战与机遇 技术挑战 模型可解释性: 深度学习模型的“黑箱”特性使其决策过程难以理解和解释,限制了其在关键领域的应用。 数据质量与偏见: AI模型性能高度依赖数据质量,数据偏见可能导致模型产生不公平或歧视性结果。 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 距离实现具备人类智能水平的AGI仍有漫长的道路,需要解决跨领域学习、常识推理等难题。 AI安全与鲁棒性: AI模型易受对抗性攻击,其安全性和鲁棒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伦理与法规挑战 隐私保护: AI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引发隐私担忧,如何在利用数据价值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是核心挑战。 算法偏见与公平性: AI模型可能继承或放大训练数据中的偏见,导致歧视性结果,需要建立公平性评估和纠正机制。 就业冲击: AI自动化可能取代部分重复性劳动,引发对就业结构和社会公平的担忧。 监管滞后: AI技术发展迅速,现有法律法规难以有效监管,需要建立适应AI时代的新型治理框架。 市场机遇 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AI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将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在医疗、制造、金融、零售等领域。 生成式AI的商业化: 生成式AI在内容创作、代码生成、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需求。 负责任AI解决方案: 随着伦理和法规要求提高,提供AI可解释性、公平性、隐私保护和安全性的解决方案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AI基础设施升级: 对高性能AI芯片、分布式计算、数据管理平台和MaaS(Model-as-a-Service)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AI赋能可持续发展: AI在能源优化、气候建模、智慧农业等领域发挥作用,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未来展望与投资建议 市场规模预测 预计到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美元,其中生成式AI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50%。AI芯片市场也将保持高速增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 投资热点分析 AI基础设施: 投资高性能AI芯片、云计算平台、数据中心和AI开发工具链。 生成式AI应用: 关注基于大型语言模型和多模态模型的创新应用,尤其是在内容创作、营销、教育和软件开发领域。 垂直行业AI解决方案: 针对医疗、金融、制造、零售等特定行业的AI解决方案,解决行业痛点,提升效率。 负责任AI与AI安全: 投资AI伦理、隐私保护、可解释性、公平性评估和AI安全防护技术。 边缘AI与物联网: 结合5G和物联网技术,将AI能力下沉到边缘设备,实现实时智能决策。 AI人才培养与生态建设: 投资AI教育、人才培训和开源社区建设,为AI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总结 本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主要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并深入探讨了AI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金融服务、零售电商和自动驾驶等核心应用领域的具体实践与成效。报告指出,全球AI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技术创新(特别是生成式AI和边缘AI)、数据积累和算力提升是其主要驱动力。尽管面临技术成熟度、数据隐私、伦理法规和人才短缺等多重挑战,但AI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负责任AI的实践以及AI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战略机遇。未来,AI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投资热点将集中在AI基础设施、生成式AI应用、垂直行业解决方案以及AI伦理与安全领域。企业和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技术前沿,把握市场机遇,同时注重AI的负责任开发与应用,以实现可持续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化工在线
    0页
    2020-08-10
  • 2019年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概览

    2019年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概览

    化工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高吸水性树脂(SAP)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3年将达到145.1亿元,主要驱动力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成人纸尿裤需求上涨、二胎政策及婴儿纸尿裤轻薄化趋势推动婴儿纸尿裤需求增长,以及出口具备相对优势。然而,行业也面临着低端产能过剩、技术与国际一流水平存在差距等挑战。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将呈现上游、中游合并趋势,以及SAP产品高性能化、复合化、功能化发展趋势。 中国SAP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 2014年至2018年,中国SAP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额统计)从59.5亿元增长至9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9%。预计2018年至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10.0%,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5.1亿元。 这主要得益于人口结构变化和下游应用领域扩展。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SAP行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与国际一流水平存在差距等问题,导致行业毛利率维持低位(10%~15%),企业利润空间有限。 然而,人口老龄化和二胎政策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出口政策的支持和国产SAP产品性价比优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主要内容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市场综述 高吸水性树脂定义与分类 SAP是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高分子物质,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和保水性。报告对SAP进行了多种分类,包括按原料来源、亲水基因引入方法、制品形态、交联方法、降解性能、制备方法和用途等。 高吸水性树脂生产技术分析 SAP的主流制造方法包括反相悬浮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全球约90%的企业采用溶液聚合方法,而日本住友精化则掌握反相悬浮聚合规模化生产技术,其产品品质世界领先。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SAP行业发展历程可分为起步阶段(1974-2001年)、外资涌入阶段(2002-2010年)和规模化增长阶段(2011年至今)。 不同阶段,技术水平、产能规模、市场竞争格局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外资企业曾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内资企业在技术和产能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市场规模 报告详细分析了2014-2023年中国SAP行业市场规模,并预测了未来增长趋势。 数据显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2015年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出现短暂下降。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产业链分析 报告对SAP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SAP生产企业)和下游(卫生用品、工业、农业等应用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各环节的议价能力和竞争格局。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特别是具备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议价能力较强;下游客户,特别是大型卫生用品企业,也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中游SAP生产企业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成人纸尿裤需求大幅上涨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推动成人纸尿裤需求大幅上涨,进而带动SAP需求增长。 虽然目前成人纸尿裤市场渗透率较低,但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二胎政策与婴儿纸尿裤轻薄化趋势助力SAP需求上升 二胎政策放开和婴儿纸尿裤市场渗透率提升,增加了婴儿纸尿裤对SAP的需求。 此外,纸尿裤轻薄化趋势也促使SAP用量增加。 出口具备相对优势 中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SAP出口,加上国产SAP产品性价比优势,推动了中国SAP产品出口增长。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低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 中国SAP行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这限制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技术与国际一流水平存在差距 中国SAP企业在产品批次稳定性、连续生产周期、能耗控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与国际一流企业存在差距,这阻碍了其在高端市场的竞争。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政策及监管分析 报告总结了中国政府出台的与SAP行业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引导和规范作用。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上游、中游出现合并趋势,全产业链优势凸显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中游SAP生产企业出现合并趋势,形成全产业链优势,这将增强中国SAP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SAP产品呈现高性能化、复合化、功能化发展趋势 未来SAP产品将朝着高性能化、复合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更高要求,并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报告分析了中国SAP行业的竞争格局,指出行业集中度较高,但存在低端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少数具备规模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的头部企业将占据主导地位。 报告还分析了潜在进入者、替代品威胁、供应商和客户议价能力等因素。 最后,报告对山东诺尔、泉州邦丽达和珠海得米三家典型企业进行了案例分析。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涵盖了市场规模、发展历程、产业链、驱动因素、制约因素、政策环境、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等多个方面。 报告指出,中国SAP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面临着低端产能过剩和技术差距等挑战。 未来,行业发展将呈现上游中游合并和产品高性能化、复合化、功能化的趋势,头部企业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报告为企业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头豹研究院
    42页
    2020-08-10
  • 2020年中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概览

    2020年中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2020年发布的《中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概览》进行分析,核心观点如下: 中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巨大 2014-2018年,中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按营业收入计)由1,054.3亿元增长至2,48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9%。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17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0%。 这主要得益于慢性病高发、健康意识提升、政策利好以及科技进步等多重因素驱动。 行业发展趋势:全流程、全渠道及与健康保险的深度融合 未来,健康管理服务将朝着全流程、全渠道发展,并与健康保险产品深度融合。 全流程发展意味着服务将覆盖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和健康随访等全生命周期;全渠道发展则指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与健康保险的融合则将进一步拓展市场,提升服务覆盖率。 主要内容 本报告对中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分析,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行业定义、分类及特征 健康管理服务定义为:以促进人们健康为目的,运用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技术与方法,对个人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干预的过程。 其分类依据服务内容和流程而异,特征在于覆盖群体广、服务需求聚焦、价格弹性高、信息对称度相对较高,且市场需求受消费者健康意识影响较大。与医疗服务相比,健康管理服务更侧重于预防和干预。 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发展历程可分为萌芽阶段(1997-2004年)、探索阶段(2005-2015年)和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行业发展受到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行业产业链分析 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医疗试剂及耗材供应商、医疗设备供应商和信息技术平台;中游为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和健康体检公司;下游为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其中高净值人群是重要的个人客户群体。 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发展。 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慢性病患病风险高,释放了巨大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下游需求旺盛,“健康中国”行动提升了全民健康意识,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消费水平提升也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 行业风险分析 行业面临健康管理事故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异地扩张风险和季节性风险。 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以应对这些挑战。 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发展,例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这些政策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健康管理服务全流程、全渠道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与健康保险产品结合。 这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覆盖率,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需求。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市场较为分散,但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具有较高红利,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行业投资企业分析 (案例:国康健康、爱康国宾、瑞慈体检) 报告对国康健康、爱康国宾和瑞慈体检三家企业进行了案例分析,分别从公司概况、服务介绍、竞争优势和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展现了不同类型健康管理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 这些案例分析突出了企业在医疗资源整合、科技应用、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进行了深入的市场分析,揭示了行业发展现状、驱动因素、风险挑战和未来趋势。 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增长潜力可观,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企业需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未来,全流程、全渠道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以及与健康保险的深度融合,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同时,科技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行业效率和服务水平。
    头豹研究院
    29页
    2020-08-10
  • 化工行业2020年8月第2周周报:纯碱、聚氨酯原材料价格回升,继续推荐化工成长股

    化工行业2020年8月第2周周报:纯碱、聚氨酯原材料价格回升,继续推荐化工成长股

    化工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 化工板块整体向好: 本周化工板块(申万)上涨3.82%,跑赢大盘,基建和纯碱相关标的涨幅居前。纯碱价格底部回升,聚氨酯原材料价格上涨,显示出化工行业复苏的迹象。 原油价格短期承压,长期低位震荡: 尽管伊拉克减产对油价构成短期支撑,但全球原油需求疲软,叠加疫情影响和美国能源独立等因素,预计油价中长期将维持低位震荡。 投资建议: 推荐低估值白马股(宝丰能源、龙蟒佰利、万华化学),国六实施受益标的(龙蟠科技、万润股份),以及新老基建配套材料相关标的(昊华科技、苏博特、震安科技)。 化工板块复苏迹象显现,部分细分领域表现强劲 本周化工板块整体表现强势,上涨3.82%,部分个股涨幅显著。其中,与传统基建相关的南岭民爆和高争民爆表现亮眼;纯碱价格回升,带动远兴能源涨幅居前;此外,一些热门概念股,如君正集团(疫苗概念)和龙蟠科技(国六概念),也表现突出。 这表明化工行业正在逐步摆脱疫情的影响,部分细分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然而,部分化工股如国发股份、沈阳化工等出现下跌,显示行业复苏并非全面均衡。 原油价格走势分析及对化工行业的影响 本周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分别上涨2.54%和2.36%,但仍维持震荡态势。美国原油库存持续减少,但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增长,炼油厂检修季即将到来,成品油需求放缓,这些因素都对原油需求构成压力。虽然伊拉克减产对油价构成短期支撑,但全球原油需求疲软,以及美国能源独立等长期因素,将导致油价中长期维持低位震荡。原油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部分化工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进而影响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 主要内容 板块及个股表现分析 本周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涨幅分别为1.33%和0.08%,化工板块(申万)涨幅为3.82%,显著跑赢大盘。涨幅居前的个股主要集中在基建和纯碱相关领域,以及一些热门概念股。跌幅居前的个股则较为分散,反映出市场对不同化工细分领域的预期存在差异。 油价持续窄幅震荡,预计中长期低位震荡 本周国际油价小幅上涨,但整体仍处于低位震荡。需求方面,美国原油库存减少,但库欣地区库存增加,且炼油厂检修季将至,成品油需求放缓。供给方面,美国原油产量减少,伊拉克承诺减产,但全球原油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因此,预计油价短期内承压,中长期将维持低位震荡。 重点化工品跟踪及价格分析 本周监测的154类重点化工品中,涨幅前五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天然气和聚氨酯相关产品,这与美国对“北溪-2”项目制裁以及聚氨酯下游需求提升有关。跌幅前五的产品则主要受液氨供应激增、下游需求疲软以及油价低迷等因素影响。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报告推荐了多只化工股票,包括低估值白马股、国六受益股以及新老基建相关标的。这些推荐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同时,报告也指出了油价大幅波动、疫情持续恶化以及贸易战等风险因素。 重点产品价格及价差走势分析 报告详细分析了苯链、PTA链、煤链以及农药等多个化工产品链的价格及价差走势,并结合图表数据进行了深入解读,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市场信息。 总结 本报告对化工行业2020年8月第2周的市场表现进行了全面分析。化工板块整体向好,部分细分领域表现强劲,但原油价格仍处于低位震荡,对行业构成一定影响。报告推荐了多只具有投资价值的化工股票,并提示了潜在的风险因素。 报告中提供的详细数据和图表分析,有助于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化工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0-08-09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兴齐眼药:眼药龙头,含苞待放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兴齐眼药:眼药龙头,含苞待放

    个股研报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0-08-09
  • 化工行业周报:经济数据回暖提振石油需求,万华化学成立船舶运营公司

    化工行业周报:经济数据回暖提振石油需求,万华化学成立船舶运营公司

    化工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全球经济数据回暖,特别是多国制造业PMI数据显著提升,提振了石油需求,国际油价上涨。中国经济也持续复苏,进出口数据向好,库存周期出现积极变化。基于此,报告维持对化工行业龙头的看好评级,并重点关注万华化学、恒力石化等公司的发展。 全球经济复苏驱动石油需求增长 化工行业龙头公司价值被低估,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主要内容 本报告详细分析了化工行业一周内的股票行情、行业走势、价格行情以及价差行情,并对重要行业事件进行了点评。 化工股票行情分析 报告首先对化工板块的股票行情进行了跟踪,指出本周化工板块56.58%的个股上涨,并对重点覆盖个股(恒力石化、万华化学、金石资源等)进行了详细的跟踪分析,包括公司全产业链布局、业绩表现、未来发展前景等。此外,报告还跟踪了本周重要公司公告(和顺石油、利尔化学等发布半年报;万盛股份设立全资子公司等)、新股(晨光新材)以及股票涨跌排行。 化工行业行情跟踪及事件点评 报告对本周化工行业指数、CCPI指数以及化工产品价格涨跌情况进行了跟踪,指出化工行业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3.54%。并对多国制造业PMI数据回暖提振石油需求、恒力石化、海利得、金石资源等公司的价值发现之旅等重要行业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 恒力石化: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显著,业绩释放期到来 海利得:短期承压,长期看好汽车产业链复苏带来的增长 金石资源:萤石资源稀缺性凸显,公司成长性值得期待 报告还对万华化学成立船舶运营合资公司、海南逸盛石化50万吨PET项目建成投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公布、多氟多子公司2万吨/年电子级氢氟酸即将投产以及国际环保组织发布《制冷产业排放和政策综合报告》等行业新闻进行了点评。 化工价格行情分析 报告对本周化工产品价格行情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99种产品价格上涨,62种产品价格下跌。报告重点分析了DMC、尿素等重点产品价格的变动原因及未来走势,并列出了本周化工产品价格涨跌排行(7日、30日)。 化工价差行情分析 报告对本周化工产品价差行情进行了跟踪,指出31种价差上涨,30种价差下跌,并对重点价差进行了分析,包括乙烯-石脑油价差、PX-石脑油价差、PTA-PX价差等,并列出了本周化工产品价差涨跌排行(7日)。 总结 本报告基于全球及中国经济数据回暖的背景,对化工行业一周内的市场表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将持续提振石油需求,进而利好化工行业。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外贸向好也为化工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报告维持对化工行业龙头的看好评级,并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关公司的投资机会。同时,报告也提示了油价大幅下跌、环保督察不及预期、下游需求疲软以及经济下行等潜在风险。 报告中对重点化工企业(万华化学、恒力石化等)的分析较为深入,并结合了宏观经济数据和行业数据,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0-08-09
  • 新材料行业周报:中芯国际二季度利润高增,集成电路产业迎扶持新政

    新材料行业周报:中芯国际二季度利润高增,集成电路产业迎扶持新政

    化工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新材料行业,特别是半导体材料领域,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中芯国际二季度业绩高增,以及国务院发布的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都预示着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然而,技术突破的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依然存在。 政策利好驱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 国务院发布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对材料企业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该政策将长期利好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加速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行业景气度提升,但风险依然存在 尽管新材料板块整体表现强劲,新材料指数跑赢创业板指7.4%,部分个股涨幅显著,但行业仍面临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持续关注政策落地情况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变化至关重要。 主要内容 本周新材料股票及板块行情分析 本周新材料板块整体表现向好,53%的个股周度上涨。中芯国际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7%,毛利同比增长64.5%,濮阳惠成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19%,均体现出行业景气度提升。然而,个股涨跌幅度分化明显,菲利华、科思股份等领涨,而康达新材、华特气体等领跌,反映出市场波动依然存在。 报告详细跟踪了重点覆盖个股(阿科力、彤程新材、万润股份等)的业务进展和市场表现,并对重要公司公告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新材料周观察:政策驱动与市场动态 本周最重要的事件是国务院发布的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该政策从多个方面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半导体材料产业链具有重大意义。报告分析了该政策对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的推动作用,并指出目前国内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不足15%,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此外,报告还跟踪了美国半导体销售强势复苏、8英寸晶圆代工需求强劲、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以及贵州、江西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等行业动态,并分析了这些动态对相关细分行业的影响。 重点子行业资讯及数据跟踪 报告对半导体材料、5G材料、显示材料和可降解塑料等重点子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提供了详细的行业资讯和产业数据,包括面板价格、半导体销售额、DRAM和NAND价格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新材料行业,特别是半导体材料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市场分析。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行业景气度提升的背景下,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相关企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投资者也需要关注技术突破的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报告提供的市场数据和行业资讯,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行业发展趋势,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持续关注政策落地情况、技术创新进展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和规避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0-08-09
  • 业绩增长加速,核药受疫情影响较大

    业绩增长加速,核药受疫情影响较大

    个股研报
    # 中心思想 * **业绩增长与疫情影响:** 东诚药业2020年上半年业绩增长加速,但核药业务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原料药业务高速增长。 * **未来增长潜力:** 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公司制剂和核药业务有望大幅回升,同时受益于国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增加,公司作为核药龙头有望显著受益。 # 主要内容 ## 事件概述 * **上半年业绩表现:** 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4.08%;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23.05%;扣非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14.4%。 ## Q2单季度业绩增长提速,销售费用略有下降 * **Q2业绩加速:** 公司Q2单季度营业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7.7%;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27.9%;扣非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20.1%,业绩增速相比一季度有显著提升。 * **费用控制:** 公司2020年上半年销售费用3.2亿元,同比减少8.4%,销售费用率19.5%,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管理费用7819万元,同比增长4.6%,管理费用率4.75%,同比下降0.88个百分点;研发费用5108万元,同比上升39.3%,研发费用率3.1%,同比上升0.34个百分点。 ## 原料药业务高速增长,核药业务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 * **原料药增长强劲:** 上半年原料药业务实现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78.2%。依诺肝素钠、肝素钠和硫酸软骨素钠取得德国汉堡卫生当局颁发的GMP证书,氨糖硫酸软骨素保健品文号顺利获批,预计下半年原料药业务将持续高速增长。 * **制剂业务稳步增长:** 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制剂业务增速有所放缓,上半年实现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重点产品注射用那屈肝素钙销售2.5亿元,同比增长16.9%,预计随着下半年临床用药基本恢复,增速将显著提升。 * **核药业务受挫:** 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核药业务有所下滑,上半年实现收入4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安迪科实现收入1.6亿元,同比下降4%,云克实现收入1.5亿元,同比下降35%。随着国内疫情逐步稳定,预计公司核药业务下半年将大幅回升。 ## 国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加码,公司作为核药龙头有望显著受益 * **政策利好:** 2020年7月31日,卫健委对《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数量分布表》进行调整,甲类及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规划总数由调整前的22547台增加至25218台,其中新增数目由调整前的10097台增加至12768台,其中PET-CT规划总数由调整前710台增加至884台,2018-2020新增551台,公司作为PET-CT诊断用核药龙头有望显著受益。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盈利预测:** 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1亿、5.73亿和7.08亿元,相应2020-2022年EPS分别为0.56元、0.71元和0.88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为50倍、40倍、32倍。 * **投资评级:** 考虑到公司原料药业务的在新品种获批后有望继续高速增长,制剂和核药业务在下半年疫情稳定后的大幅回升,未来大型医用设备增加给核药业务带来的增量需求,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和增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 * 原料药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疫情影响超预期的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 总结 * **核心业务分析:** 东诚药业在2020年上半年,原料药业务表现出色,但核药业务受到疫情冲击。 * **未来增长驱动:** 随着疫情缓解和政策支持,公司制剂和核药业务有望恢复,同时受益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增加,公司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 **投资建议:** 综合考虑公司业务发展和市场前景,东吴证券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但需关注原料药价格波动、疫情影响和研发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0-08-09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季度业绩边际改善趋势明显,全年仍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季度业绩边际改善趋势明显,全年仍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个股研报
    # 中心思想 ## 业绩边际改善与增长潜力 北陆药业2020年二季度业绩呈现边际改善的趋势,尽管上半年整体业绩有所下滑,但随着医疗机构诊疗秩序的逐步恢复,公司全年仍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开源证券维持对北陆药业“买入”评级,并预测公司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持续增长。 ## 多元化产品策略与原料药布局 公司在对比剂业务收入有所下滑的情况下,通过九味镇心颗粒的高速增长以及碘对比剂原料药的布局,展现了其多元化的产品策略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 主要内容 ## 公司信息更新 * **业绩回顾与展望:** * 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4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8.26%。 * 二季度业绩边际改善明显,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0%,环比增长92.2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34%,环比增长141.85%。 * 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0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9、2.63和3.25亿元,EPS分别为0.42、0.53和0.66元。 * **产品分析:** * 对比剂收入同比下滑14.01%,但碘克沙醇注射液和碘帕醇注射液持续增长。 * 九味镇心颗粒上半年收入增长45.07%。 * 取得碘对比剂原料药企业对海昌药业的实际控制权,保障原料药供应。 * **费用分析:** * 销售费用同比下滑13.26%,与对比剂收入减少同步。 * 管理费用同比大幅增长108.31%,主要由于股权激励、中介机构费用增加等因素。 * 整体毛利率为65.84%,盈利能力基本稳定。 * **风险提示:** * 国内疫情可能反复导致医疗机构诊疗秩序恢复缓慢,药品销售不及预期。 * 对比剂被纳入全国或地方集采,药品降价幅度超出预期。 * 对比剂竞争加剧。 ## 财务预测摘要 * **利润表分析:** * 2018A-2022E营业收入从608百万元增长至1506百万元。 * 2018A-2022E归母净利润从148百万元增长至325百万元。 * 毛利率稳定增长,从2018A的67.0%增长至2022E的70.8%。 * **资产负债表分析:** * 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均呈现增长趋势。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从1206百万元增长至2154百万元。 * **现金流量表分析:** * 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波动,但整体保持正向。 * **主要财务比率:** * ROE从2018A的12.3%增长至2022E的15.1%。 # 总结 北陆药业在2020年上半年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展现出业绩边际改善的趋势。公司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策略、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有望在未来实现持续增长。开源证券维持“买入”评级,并对公司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投资者应关注疫情发展、集采政策以及市场竞争等风险因素。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0-08-09
  • 化学制品行业点评:轮胎行业首家中报开门红,Q2业绩分化可能加大

    化学制品行业点评:轮胎行业首家中报开门红,Q2业绩分化可能加大

    化工行业
    轮胎行业首家中报开门红,Q2 业绩分化可能加大 中心思想 贵州轮胎率先发布半年报,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跌带来的毛利率提升。 尽管营收有所下降,但净利润逆势增长,反映出行业内部的积极变化。 二季度行业内部分化加剧, 原材料价格下跌利好成本端,但疫情对美国轮胎进口和东南亚产能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盈利能力分化。 投资建议聚焦内销为主的个股,并看好具备全球化布局的龙头企业。 建议投资者关注贵州轮胎、通用股份,并长期关注玲珑轮胎。 主要内容 ## 贵州轮胎半年报业绩分析 业绩概览: 贵州轮胎上半年实现营收31.18亿元,同比下降3.16%,归属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113.21%。营收下降主要受疫情影响,产销受阻。净利润大幅增长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跌。 国内业务表现: 国内业务收入24.69亿元,同比下降5.99%,但毛利率提升4个百分点至23.06%,增加毛利润6616万元,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 国外业务表现: 国外业务收入6.35亿元,同比增长9.74%,但毛利率下滑1.83个百分点,对业绩贡献较小。 ## 原材料价格波动对行业的影响 原材料价格下跌: 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价格在二季度大幅下跌,分别下跌14%和29%。 利润水平提升: 轮胎终端价格调整相对滞后,导致二季度虽然销量下降,但利润水平实际提升。 ## 美国轮胎进口下滑及对东南亚产能的影响 美国市场重要性: 美国是轮胎消费大国,年均进口约2.5亿条轮胎,其中50%来自东南亚。 进口量下降: 1-5月美国轮胎进口量同比下降15.18%,预计东南亚地区产能将受到较大影响,盈利能力可能下滑。 ## 投资建议 短期关注: 建议关注以内销为主、海外业务占比不高的贵州轮胎(000589.SZ)和通用股份(601500.SH)。 长期推荐: 长期推荐产能全球化布局的龙头企业:玲珑轮胎(601966.SH)。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轮胎行业首家半年报的业绩表现,指出贵州轮胎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跌。同时,报告分析了原材料价格波动、美国轮胎进口下滑等因素对行业的影响,并提出投资建议。 报告认为,二季度行业内部分化加剧,建议投资者关注内销为主的个股,并长期看好具备全球化布局的龙头企业。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页
    2020-08-0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