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10)

  •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制冷剂行业需求好转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制冷剂行业需求好转

    化学制品
      大宗化工品价格出现回调,新能源材料持续火热。   行业动态:   行业基础数据跟踪:上周均价跟踪的101个化工品种中,共有12个品种价格上涨,64个品种价格下跌,25个品种价格稳定。涨幅前五的品种分别是尿素、原盐、三氯乙烯、石脑油、煤焦油;而跌幅前五的品种分别是液氯、环氧氯丙烷、盐酸、液氨、磷酸。   本周WTI原油收于102.7美元/桶,收盘价周跌幅2.86%;布伦特原油收于104.65美元/桶,收盘价周跌幅6.25%。本周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周二期货市场受投机商抛盘影响,价格大幅下跌,创下3月9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进而带动现货价格走低,随后价格触底反弹,跌幅收窄,原油期现货周五收盘价均维持在100美元/桶上方。基本面方面,需求端,经济数据显示出美国经济放缓的趋势,导致市场对能源需求下降的担忧增强,同时,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单周需求中,美国汽油需求和馏分油需求仍在环比提升。供应端,利比亚由于持续的政治危机,主要油田和港口自4月以来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且目前生产仍然中断。展望后市,市场担忧未来需求衰退的同时,现货供应依然紧张,多空交织因素叠加,预计油价仍将维持高位震荡。   制冷剂行业需求好转,三氯乙烯价格上涨。2022年上半年,制冷剂行业需求不佳,上下游产品跌幅较大,6月份以后,价格逐步回升,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本周三氯乙烯场内价格上调至9700元/吨附近,周度涨幅1.88%。供应端,安徽厂家预计下周检修三到四天左右,前期检修或降负厂家陆续开车,市场供应逐步增加。需求端,制冷剂厂家开工平稳,库存消化较快,汽车空调售后方面,出货环比改善,下游采购积极性较高,整体需求向好。库存方面,前期生产厂家集中检修,库存维持在低位。展望后市,基本面向好,三氯乙烯价格或仍有上行空间。   本周原盐价格小幅上行。供应端,山东地区因天气影响,海盐产量持续偏低,湖盐企业稳定生产,市场供应持稳,矿盐装置检修安排较多,区域内供应持续偏弱。需求端,华东、西北等地区整体持稳,氯碱装置检修及开工互现;湖南地区纯碱装置下周计划检修,重庆地区前期检修装置或将恢复正常生产。展望后市,原盐供应或将季节性走低,需求持稳,预计原盐价格或将稳中上行。   行业政策热点:   6月1日,《“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发布。根据规划目标,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33%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达到18%左右;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投资建议:   SW化工当前市盈率(TTM剔除负值)处在历史(2002年至今)的22.8%分位数,市净率(MRQ剔除负值)处在历史水平的56.7%分位数。复工复产叠加政策利好,预计行业整体走势向好。7月份建议关注内需稳增长政策发力主线,外需关注国内外价差扩大带来的化工品出口提升,以及高增长公司尤其前期超跌的成长个股的中报行情。子行业挑选上侧重一体化龙头公司及高景气度,从子行业景气度角度,上游石化炼化、农产品相关农化、磷化工、基建相关化工品、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预计维持较高景气。推荐个股:万华化学、荣盛石化、新和成、皇马科技、雅克科技、华鲁恒升、利尔化学、晶瑞电材、万润股份、苏博特、国瓷材料、蓝晓科技等,关注云天化、兴发集团等。   7月金股:晶瑞电材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因素变化引起油价大幅波动;2)全球疫情形势出现变化。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2-08-04
  • 麻醉业务放量,公司业绩平稳增长

    麻醉业务放量,公司业绩平稳增长

    个股研报
      恩华药业(002262)   2022年中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109.90万元,同比增长7.30%;利润总额51,134.72万元,同比增长6.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750.39万元,同比增长8.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966.66万元,同比增长8.02%;基本每股收益0.44元,同   三项主业稳中有增,麻醉产品快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工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2,039.53万元,同比增长6.76%;毛利率84.13%,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商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792.42万元,同比增长5.81%;毛利率17.26%,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80个百分点。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42.80万元,同比增长32.65%;毛利率53.7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27个百分点。从产品端来看,报告期内公司麻醉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7,797.72万元,同比增长12.88%。公司麻醉类产品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等快速放量,麻醉类产品较去年同期业绩完全恢复后再次创下新高,为公司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发进展顺利,投入持续加大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20,885.83万元,同比增长33.40%。目前公司拥有在研项目70余个,包括创新药项目20余个,一致性评价项目16个和一致性在评项目3个。创新研发项目中,CY150112片、NH102盐酸盐片、NH600001乳状注射液和Protollin鼻喷剂已经步入临床I期阶段;IND申报项目1个,IND审评项目4个,其余项目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公司整体研发进展顺利,未来随着研发项目的持续推进,公司管线有望进一步丰富,增厚公司业绩。   好欣晴业务快速扩张,即将步入D轮融资   截至2022年6月,公司联营公司江苏好欣晴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80%。目前好欣晴业务处于快速扩张时期,平台拥有超5万名注册医生,月服务患者人次超过10万人次。IP0方面,江苏好欣晴正与相关投资者开展D轮融资的洽谈,IP0正在加速进行中。江苏好欣晴是公司重点培育孵化的创新性企业,未来如好欣晴IP0成功,有望提升公司投资收益。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摊薄后(暂不考虑转增的影响)的EPS分别为0.99元、1.23元和1.51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2.97倍、10.52倍和8.52倍。恩华药业是我国麻醉药品领先企业之一,核心产品在疫情形势稳定后实现快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页
    2022-08-04
  •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点评:疫情影响边际减弱,关注消费及医疗新基建双主线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点评:疫情影响边际减弱,关注消费及医疗新基建双主线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近两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 0.40%,在申万 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最末,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幅为 2.08%,在 6 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 2 位。截止 2022 年 8 月 1 日,医疗器械板块 PE 均值为 16.65 倍,在医药生物 6 个二级行业中排名末位,医疗器械板块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折价 31.11%,相较于沪深300、全部 A 股溢价 56.45%、14.54%。   BA.4、 BA.5 仍为全球主要毒株, 国内疫情处于低位波动状态。 Omicron仍是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占比超 90%。 BA.5 和 BA.4 感染率保持稳定。截至 7 月 24 日,全球每周报告新冠新发病例超 570 万例,每周新增新冠死亡病例超 12600 例,与前一周持平,东地中海区域(+45%)、东南亚区域(+13%)、西太平洋区域(+52%)的周新病例数延续增长趋势;国内疫情稳定,整体处于低位波动状态。受 BA.4 和 BA.5 境外输入传播影响,近两周全国确诊病例略有上升,个别地区持续有零星的社会面感染,但疫情整体可控,甘肃、广西、安徽等地疫情已进入拐点,相较上海疫情,疫情新发省份仍处于较低位状态。   投资建议:国产新冠特效药获批,疫情影响边际减弱,建议关注消费医疗及医疗新基建双主线。 7 月 25 日,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Azvudine)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成为国内获批的首个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国产新冠口服药的获批进一步削弱疫情边际影响,国内各产业复工复产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建议重点关注在疫情后逐步恢复的行业,如消费属性较强的子板块和医疗新基建板块。考虑到2022H1 国内疫情对消费医疗需求的压制作用,我们认为青少年近视防控、脱敏治疗等自费消费医疗需求将在暑期集中释放,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产品竞争格局较好的脱敏治疗龙头我武生物等;医疗新基建是国家医疗系统建设的大趋势,后疫情时代,全球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顺应医疗新基建浪潮,也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海提供发展机遇,医疗器械行业国产替代、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在此背景下,建议关注自主创新、具备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南微医学、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惠泰医疗等;同时,我们也看好受益于下游药物研发高景气、国产替代的生命科学上游厂家,如诺唯赞、百普赛斯、纳微科技等。   风险提示:海内外疫情加剧,集采政策变化,医疗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2-08-04
  • 激励计划发布,BD引进指标提升发展潜能

    激励计划发布,BD引进指标提升发展潜能

    个股研报
      济川药业(600566)   事件:8月1日,济川药业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的议案》和《关于核实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的议案》。股权激励需三年业绩达标,基础考核与BD引进产品挂钩,促进公司长远发展。   点评:   股权激励计划目标发布,业绩增长积极性增加。本次激励计划在公司和个人两个层面设置考核指标,其中公司层面设置扣非净利润与BD引进产品为指标,要求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亿、22亿和25亿,每年BD引进产品不少于4个,解除限售期考核年度为2022-2024年三个会计年度。   股权激励充分绑定核心人员,BD引进产品提升业绩潜能。本次股权激励计划对象包括副董事长、董秘、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以及公司管理和技术(业务)骨干人员,其中8名高管人员,将获授此次激励计划的24.06%股份,公司管理和技术(业务)骨干人员(110人)获授占此次激励计划60.06%的股份,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另外公司层面指标要求每年BD引进项目不少于4个,未来商业拓展有利于提升业绩增长潜能。   与天境生物达成战略合作,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2021年,公司达成了4项产品引进或合作协议,以丰富产品线。公司全资子公司济川有限、济源医药与天境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天境生物许可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伊坦生长激素”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公司将充分发挥儿科治疗领域的优势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从而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儿科治疗领域的行业地位。   盈利预测:公司品牌和品种资源深厚,国药入主创造契机,公司多方面推进经营整改措施,股权激励充分绑定核心人员,BD引进产品指标有利于提升业绩潜能。公司实施主品战略,推进供应链建设与终端开拓,有望实现中长期高质量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64/97.03/109.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8/23.16/26.43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监管风险、市场风险、成本风险、研发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8-03
  • 心脏电生理龙头企业,布局血管介入加速成长

    心脏电生理龙头企业,布局血管介入加速成长

    个股研报
      惠泰医疗(688617)   电生理:行业规模近200亿元,国产占有率低,进口替代空间大   受老龄化加剧,心率失常患者人群扩大,预计电生理手术量预计从2019年的18万例,增长到2024年的38万例,带动对电生理器械行业的需求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电生理器械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8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2%。相对外资品牌而言,国产品牌进步晚,市场占有率低(小于10%),且国产品牌主要在中低端的标测导管和二维手术消融导管领域,在高端的可用于房颤手术的高精密度标测和消融类导管,国产产品还正在临床中,预计23-24年会陆续推出并商业化,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国产品牌将充分受益。   血管介入:冠脉通路类稳定增长,外周和神经介入成为新的增长点   2019年,我国冠脉介入器械市场规模达到61.8亿元,随着企业市场推广和医生教育的加强,PCI手术渗透率的提升,整体冠脉介入市场仍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到2024年,中国冠脉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将翻倍,达到103.6亿元(2019-2024年CAGR10.9%)。外周和神经介入均属于相对较初期的行业,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是血管介入行业新的增长点。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对血管类疾病的筛查技术不断发展、临床相关经验的持续积累以及人民健康意识的明显提升,预计到2024年外周介入器械市场规模达到48.1亿元(2019-2024年CAGR14.1%),2024年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25亿(2019-2024年CAGR20.6%)。   惠泰医疗是电生理和冠脉通路产品双龙头国产品牌   惠泰医疗在电生理和冠脉通路领域深耕近20年,2019年公司在电生理医疗器械国产品牌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冠脉通路医疗器械国产品牌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在电生理领域,公司2021年新推出三维电生理标测导航系统,在三维电生理设备和耗材领域,有望加速替代进口品牌,预计公司电生理产品收入端能够保持高速增长,2022-2024年公司电生理业务增速区间在40-50%;在冠脉通路领域,公司产品品类丰富,成本优势大,借集采中标,实现其他通路产品快速入院,预计随着PCI手术的基层下沉,在冠心病人群中的渗透率提升,2022-2024年公司冠脉通路类业务增速区间在25-30%。   公司拓展外周和神经介入领域,延伸产品边界   公司已经实现冠脉通路产品的产业化,建立了成熟完备的血管介入器械产业化平台,并于2019年正式推出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同时布局神经介入类产品。外周介入和神经介入,行业快速扩容,预计这两个细分领域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2019-2021年公司介入产品收入分别为0.33亿元、0.66亿元和1.19亿元,2020-2021年CAGR约90%,预计未来介入类增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我们预计2022-2024年增速区间维持在40-60%。而且,公司在研产品中,胸主动脉支架(TAA)正在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4年获批,公司未来也将借此产品从通路类拓展到治疗类产品。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产电生理和血管介入的头部企业,并积极拓展外周和神经介入领域。公司凭借丰富的产品线,优秀的产品性能和显著价格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端分别实现11.45亿元、15.86亿元和21.7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38.2%、38.5%和36.9%;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端预计分别实现2.71亿元、3.74亿元和5.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30.4%、38.0%和40.0%,保持高速增长。2022-2024年的EPS分别约为4.07、5.61和7.85元,对应的PE估值分别约48x、35x和25x。基于公司在心脏电生理和血管介入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国产替代产业背景下,优质赛道的龙头公司,建议重点关注,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在研产品临床、商业化推进不及预期。   产品进入医保局集采,价格超预期下降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2-08-03
  •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27期(总第888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27期(总第888期)

    化学制品
      【上海市政府:同意对6·18上海石化爆炸事故提级调查】   7月11日,上海市政府网站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对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装置爆炸事故提级调查的批复”,全文如下: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对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装置爆炸事故提级调查的批复   市应急局:   沪应急〔2022〕38号文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同意对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装置爆炸事故予以提级调查,由吴清常务副市长牵头负责。同时,由市应急局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总工会、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消防救援总队、金山区政府组成“6·18”1#乙二醇装置爆炸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调查组”)。调查组由市应急局局长马坚泓担任组长、市应急局副局长杨晓东担任副组长。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2年7月7日   【中石化、中石油位列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第一、第二位】   7月12日晚,财富Plus APP发布了2022年的《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考量了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中国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和成就。今年居于榜单前三的公司依次是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国建筑。中国海油以246,111百万的营收位居第49位。   据了解,今年500家上榜的中国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和上年上榜公司相比,增长约17.4%;净利润达到了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约9.2%。和上一年的榜单相比,今年上榜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有较大提升。今年上榜公司的年营收门槛接近228亿元,相比去年近174亿元的门槛提升31%。   在盈利能力方面,最赚钱的10家上榜公司中,除6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外,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以224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排在利润榜第4位。今年利润榜的前十位出现了中国石油和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分列该子榜的第九、第十位。这十家公司在去年的总利润约为1.85万亿元,约占上榜公司利润总和的39%,比往年略有下降。   根据三桶油的年报,2022年一季度,三桶油共实现净利润959.66亿元,   对于快速增长的业绩,三桶油也给出了相似的解释:除了内部管理及财务管理的提质增效外,国际原油的价格暴涨成为了最主要的业绩强心剂。根据中国石油报告,2022年一季度内,美油现货均价达到每桶95.04美元,同比增长63.50%,布油现货均价达到每桶102.23美元,同比增长67.3%。在今年3月初,受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不利因素影响,国际油价一度达到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的最高点,对国内石化企业的业绩起到了极强的刺激作用。
    化工在线
    0页
    2022-08-03
  • 注射剂出口再蓄力,2022年新获FDA批件8个

    注射剂出口再蓄力,2022年新获FDA批件8个

    个股研报
      健友股份(603707)   事件   2022年8月2日,公司公告,公司的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500mg/瓶、1g/瓶)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该药适用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及其它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此前该药的另2个规格(5g/瓶、10g/瓶)刚获FDA批准;公司子公司健进制药的注射用硼替佐米(3.5mg/瓶)也在近期获得FDA最终批准,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套细胞淋巴瘤。   点评   万古霉素获批,未来国产化潜在空间大。(1)盐酸万古霉素是全球首个糖肽类抗生素,也是人类首个“超抗”(抗超级耐药菌的药物),是由链霉菌菌株产生的糖肽类,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速效杀菌作用。该产品由礼来原研,商品名Vancocin,1958年获得美国FDA批准,1996年在中国上市。美国境内已有9家产品上市,2021年美国市场销售额约2.08亿美元。(2)2021年,中国样本医院的销售额约为5.68亿元,其中美国礼来公司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约80%,未来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3)2022年初至8月2日,公司已新获FDA的注射剂批件8个,累计批件50个。   中美双报再添新品,抗肿瘤硼替佐米美国获批。(1)硼替佐米,是一种双肽基硼酸盐类似物,全球第一种人工合成的用于临床的新型蛋白酶体竞争性抑制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特效靶向药物。公司该产品于2020年3月获得FDA(专利未到期)暂时批准,2022年7月获得FDA最终批准,并已提前备货美国,7月27日起已在美国上市销售。(2)该品种原研产品为日本武田制药持有,商品名为Velcade,于2003年5月获得FDA批准上市,2004年4月在欧盟授权上市,2021财年销售额约1100亿日元(约8.1亿美元)。(3)美国已有BAXTER、FRESENIUSKABI、HOSPIRA等18家仿制药企业获FDA批准,2021年注射用硼替佐米美国市场销售额约为10.43亿美元;2021年在中国样本医院的销售额约为3.63亿元。(4)该产品作为公司的又一个中美双报产品,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肿瘤等大病种领域的制剂布局。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考虑到2022年2季度,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封控对公司生产运输等影响,可能带来短期成本上升,我们维持公司2022/23/24的营收47.9/62.0/78.7亿元,净利润由14.12/19.14/25.20亿元,分别下调7%/10%/10%至13.06/17.23/22.78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高货值库存与较长的库存周转时间、制剂出口不达预期、原料涨价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03
  • 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多板块协同加速成长,四位一体战略未来可期

    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多板块协同加速成长,四位一体战略未来可期

  • 人身险信息披露新规点评:二次征求意见稿发布,人身险产品信息披露进一步透明化,长期利好保险健康经营生态的形成

    人身险信息披露新规点评:二次征求意见稿发布,人身险产品信息披露进一步透明化,长期利好保险健康经营生态的形成

  • 环保&专精特新周报:生态部发布《“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

    环保&专精特新周报:生态部发布《“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