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海外业务快速拓展,静待市场需求释放
下载次数:
2685 次
发布机构: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5-05-03
页数:
4页
联影医疗(688271)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00亿元(yoy-9.73%),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yoy-36.09%),扣非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yoy-39.32%)。
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46亿元(yoy-15.90%),归母净利润5.91亿元(yoy-35.09%),扣非归母净利润5.46亿元(yoy-34.67%)。2025Q1单季度实现收入24.78亿元(yoy+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yoy+1.87%),扣非归母净利润3.79亿元
(yoy+26.09%)。
点评
国内市场业绩承压,海外市场积极拓展,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受国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的影响,行业整体规模同比有较大收缩,RT业务线逆势增长。按照产品线拆分,2024年公司CT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30.48亿元(yoy-25.03%),MR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31.92亿元(yoy-2.66%),MI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12.99亿元(yoy-16.31%),XR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5.87亿元(yoy-22.80%),RT业务线设备销售收入3.19亿元(yoy-14.93%)。
公司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新兴市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建立销售网络,公司产品已成功进驻美国、日本、韩国等85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公司实现境内市场收入76.64亿元,同比减少19.43%,毛利率50.10%,同比提升1.37pct;境外市场收入22.20亿元,同比增长33.81%,毛利率47.01%,同比提升6.21pct。
影像技术破界,诊疗全域革新,持续夯实自主创新核心驱动力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22.61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达21.95%,研发人员超3200名,研发人员占比40.02%,累计专利申请量突破9,300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80%,累计专利授权超4,600项,覆盖“核心部件-整机系统-智能平台”的全技术链,现已形成“研发-转化-商业化”的闭环创新体系。
在各业务领域,公司自主技术成果不断涌现:MR领域,已实现超导磁体/梯度、射频/谱仪、射频/梯度功率放大器、序列/重建/临床应用、系统集成的全面自主可控,所有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研发,整体技术水平国际领跑;CT领域,全面掌握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高速旋转机架、图像重建算法、高速重建平台等技术,其中高压发生器已实现从42KW到100kW高中低配置的全部自主研发;2-5MHu球管已实现全部自主研发及量产;8MHu以上球管研发样管已完成,正持续优化工艺提升良品率;MI领域,PET探测器、电子控制部件、高压发生器、高速旋转机架、图像重建算法、高速重建平台完全自研,并全面掌握探测器芯片与PET专用晶体技术,全球领先;RT领域,从放疗核心部件(如加速管、多叶光栅、全固态高压调制器等),到放疗软件系统(TPS放射治疗计划系统、PWS放射治疗轮廓勾画系统、OIS放疗信息化系统、QA放射治疗质控系统),已形成贯穿“核心部件到软硬一体”全链条自主可控创新解决方案;DXR领域,公司基于全链条自主研发的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部件,结合行业领先的图像重建算法,构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XR技术体系;IXR领域,依托自主研发的高压发生器、多自由度机架、高精度复杂机电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深度融合图像重建算法,打造系统化DSA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构建起具有强抗风险能力的韧性供应链。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增加公司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21.64/144.88/176.12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18.1%、19.1%、21.6%,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8.02/24.08/32.59亿元,增速分别为42.8%、33.6%、35.3%,2025-2027年EPS预计分别为2.19/2.92/3.95元,对应2025-2027年的PE分别为61x/45x/34x,鉴于公司为国产医疗影像设备领军企业,产品竞争力强,研发壁垒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集中采购政策风险;经销模式下的业务合作风险;国际化经营及业务拓展风险;贸易摩擦及地缘政治风险。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乙烷禁运风波趋缓,从“全面停运”到“可运输、暂不卸货”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中东地缘冲突再起,原油、甲醇、SAF等价格上涨
合成生物学周报:自贡签约重点项目布局生物基材料,易生新材料突破PLA纤维难题
合成生物学周报:工信部启动生物制造中试平台计划,南林大研发非粮生物基隔热材料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