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月报:医疗AI诊断先行,新配置证政策修改引导高端器械放量
下载次数:
995 次
发布机构: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3-04-03
页数:
28页
核心观点
医疗AI概念热度大幅提升,建议关注ICL及体检龙头。近期ChatGPT概念持续发酵,医疗AI相关板块较为活跃。人工智能在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大数据层面的智能筛选(如AI制药、AI诊断等),用以提升效率及准确性,目前尚未达到AIGC程度,未来潜力空间仍较为巨大。我们看好AI在诊断方向的融合,其中:1)AI影像:多集中于病变检出、识别,以及良恶性判断等,目前应用已相对广泛,主要优势体现在MR加速成像、XR质控及阅片、DSA图像增强优化及辐射剂量减弱;2)AI病理:AI辅助阅片可改善病理诊断自动化程度低、医生缺乏现状,目前在宫颈癌筛查等场景中应用较多,未来有望逐步实现解决低效重复劳动→精细量化分析→开创新型技术三个层级的应用;3)AI检验:主要通过大量高质训练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实现外周血/骨髓细胞/尿液/粪便/阴道分泌物等各来源样本的病原体准确识别及精准分类,整合自动化检测仪器,进而实现快速准确的临床样本检测。建议关注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美年健康等具备大规模标本的ICL、体检龙头,有望通过广泛连接亿级标本数据,构建高效泛化标准系统,充分发挥AI赋能价值,实现疾病精准诊疗评估,大幅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目录更新,政策宽松化引导需求释放。2023年3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64排及以上CT和1.5T及以上MR设备被调出配置许可管理目录,甲、乙类兜底标准均较此前大幅调升。我们认为,配置证限制放开超预期,有利于医院此前受限需求及增量采购需求迅速释放,加快大型设备国产替代进程,与调整目录相关的医疗设备生产商有望迎来放量。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AI赋能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推荐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美年健康、乐普医疗等;2)大型设备需求释放相关厂商,推荐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万东医疗等;3)品牌中药长期价值持续提升,推荐太极集团、昆药集团等;4)非新冠疫苗疫后恢复,关注康泰生物、欧林生物等;5)医药商业中具有特色业务的公司,推荐上海医药、百洋医药。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医疗需求的风险;集采降价压力超预期的风险;关键环节产业链的地缘政治风险等。
好的,我已根据您的要求,完成了行业动态报告的总结。以下是报告的 Markdown 版本: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AI 赋能医学诊断
近期 Chat GPT 概念持续发酵,医疗 AI 相关板块较为活跃。人工智能在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大数据层面的智能筛选,用以提升效率及准确性,目前尚未达到 AIGC 程度,未来潜力空间仍较为巨大。看好 AI 在诊断方向的融合,主要包括 AI 影像、AI 病理和 AI 检验三个方向。具备大规模标本的 ICL、体检龙头,有望通过广泛连接亿级标本数据,构建高效泛化标准系统,充分发挥 AI 赋能价值,实现疾病精准诊疗评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政策宽松化引导需求释放
2023 年 3 月 21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 年)》。与 2018 年版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 10 个调整为 6 个,其中,甲类由 4 个调减为 2 个,乙类由 6 个调减为 4 个。配置证限制放开超预期,有利于医院此前受限需求及增量采购需求迅速释放,同时加快大型设备国产替代进程,与调整目录相关的医疗设备生产商有望迎来放量。
医药板块估值偏低
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医药行业一年滚动市盈率为 23.95 倍,沪深 300 为 12.06 倍。医药股市盈率相对于沪深 300 溢价率当前值为 98.57%,历史均值为 171.67%,当前值较 2006 年以来的平均值低 73.10 个百分点,位于历史偏低水平。2023 年初以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 1.86%,沪深 300 上涨 4.63%,医药板块相对沪深 300 收益低 2.77 个百分点。
机构持仓占比回升
2022 年四季度医药板块机构持仓占比明显回升。截至 2022Q4,普通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重仓股中医药生物行业股票持仓市值为 2638 亿元,占比为 11.62%,环比 Q3 提升 2.17pp;剔除医药主题基金后医药生物行业股票持仓总市值为 1417 亿元,占比 6.63%,环比 Q3 提升 1.60pp。
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下滑
2022 年以来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已回落至-1.60%,主要是由于 2022 年以来疫情影响以及高基数效应。
人均医疗费用重回升势
除了 2020 年疫情扰动,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整体呈上升趋势。
医疗服务量受疫情影响
2022 年 1-9 月医疗服务增速回落显示疫情影响。
医保收支走出疫情影响
2023 年 1 月医保收入 3097.43 亿元,同比增长 10.60%;医保支出 1787.43 亿元,同比增长 19.10%。主要是 2023 年 1 月疫情影响几乎消除,医疗机构服务量恢复,带动医保收支增长。
建议关注:1)AI 赋能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推荐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美年健康、乐普医疗等;2)大型设备需求释放相关厂商,推荐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万东医疗等;3)品牌中药长期价值持续提升,推荐太极集团、昆药集团等;4)非新冠疫苗疫后恢复,关注康泰生物、欧林生物等;5)医药商业中具有特色业务的公司,推荐上海医药、百洋医药。
疫情反复影响医疗需求的风险;集采降价压力超预期的风险;关键环节产业链的地缘政治风险等。
本报告分析了医药行业近期的动态,重点关注了 AI 医疗在诊断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政策的调整对行业的影响。报告指出,AI 赋能和政策利好将推动相关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疫情反复、集采降价以及地缘政治等风险。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 · 基础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关注结构性机会
化工行业行业周报:电石、醋酸价格上涨,关注周期弹性机会
南微医学深度报告:内镜耗材龙头全球化提速,创新驱动二次成长
医药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月报25/08:医药行业结构性分化,创新药龙头率先盈利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