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分析:【粤开医药】医药行业业绩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分析:【粤开医药】医药行业业绩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券商报告

2024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分析:【粤开医药】医药行业业绩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投资要点   截至8月31日,A股496家医药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报告发布完毕,我们结合行业经济数据全面分析医药板块2024上半年运行情况,并对下半年潜力赛道进行展望。   一、2024上半年医药哪些板块业绩表现较好?   从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医药制造业增速放缓,中成药、西成药、一次性耗材、口腔设备与材料等出口业绩较好。1-7月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低于疫情前(2017-2019同期)9.6%的平均水平。1-7月医药制造业交货值同比增长4.50%,上半年中成药、西成药、一次性耗材、口腔设备与材料出口分别增长32.79%、14.61%、8.55%、6.80%。   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整体承压前行,化学制剂、血液制品、医疗耗材等板块表现较好。医药板块2024H1营业收入12973.99亿元,同比下滑0.44%,净利润1091.79亿元,同比下滑0.92%,扣非归母净利润953.93亿元,同比增长1.68%。化学制剂、血液制品、医疗耗材等板块营业收入、净利润(或扣非归母净利润)双双提升,疫苗、CXO等板块营业收入、净利润(或扣非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   二、2024上半年影响医药行业业绩因素有哪些?   1.技术升级、出海掘金、政策护航等三大积极因素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持续升级,部分创新含量高、临床效果好的产品加快进入临床。10家创新药企业14个创新药品种2024H1基本上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泽布替尼、替雷丽珠单抗、伏美替尼,分别增长122%、19.4%、118.9%;创新医疗器械中,联影医疗的高端设备(PET-CT、直线加速器等)、迈瑞医疗的监护仪已经成为国产替代的主力军。   医药出海掘金,对外授权与境外业务均取得良好进展。2024上半年国内药企达成了约42项License-out授权合作,累计交易总金额2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0%。部分品种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达上亿美元,预计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并为尚未盈利的管线提供运营资金。上市公司境外业绩企稳回升,2024H1披露海外业绩910.18亿元,同比下滑4.4%(2023H1披露海外业绩952.09亿元,同比下滑21.9%)。   政策力度加码,全链条支持将营造良性生态。上半年中央与地方陆续发布创新药及医药产业政策,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投融资、审批监管、价格管理等全链条支持体系,有望提速创新含量高、临床效果好的产品从立项到入院使用。部分关于创新药参照国际定价、基本医保外支出等条款落地将驱动医药板块业绩跑出“加速度”。   2.价格持续走低、投融资低迷、产业链“去中国化”等三大负面因素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   受集采扩面、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部分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近年来国家、地方联盟集采持续提速扩面,执标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短期之内如未能实现以价换量,行业业绩或将有所下滑。同时原料药、疫苗、CXO等部分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价格或将走低影响行业利润。   投融资环境低迷,行业投入支出相对收缩。国内2024H1医药健康领域一级市场共完成415笔,累计约合48亿美元的融资,相比2023年同期分别下降32.3%和12.2%;1-8月仅3家公司登陆A股,募集金额17.52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减少84.2%、91.6%。投融资持续低迷将会导致部分生物科技公司现金流紧缩、核心人才流失,部分在研管线被搁置或出让,产业化、商业项目无法稳定进行。   国际局势震荡,部分产业链去“中国化”风险仍然存在。化学原料药领域,欧美日韩等国家近年来发起原料药回迁并把部分订单转移至印度,已经对我国造成一定影响。CDMO方面,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通过听证,即便现有合同/产品的豁免权延伸至2032年,但海外客户的预期或将被深度改变,新订单/产品或将增长受限。   三、2024下半年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1.创新药面临较大的增长空间,患者基数、渗透率、治疗费用是决定因素。从创新药业绩三要素的角度来看,下半年患者基数大、临床渗透率提升、支付价格较好的品种业绩潜力较好。一是适应症人群广,患者基数大的品种,尤其是一些多适应症品种和出海品种,整体用药覆盖的人群更广;二是临床效果好,渗透率逐步提升的品种,这些品种临床使用时间3-4年,优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普遍的确认;三是部分支付价格较好的品种,2023年医保谈判申明整体降幅降低、支付峰值梯度调增、降幅底线确定等规则,部分续约、新增适应症品种原价续约或小幅降价,业绩有望得到巩固提升。   2.血液制品刚需属性较强,供给侧改善推动行业迈入高景气阶段。   血液制品具有典型的刚需属性,但我国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状态,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使用量分别远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十四五以来,多个省份血浆站设置规划落地,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和博雅生物等龙头企业均有血浆站获批建设建成,采浆产能持续快速增长,加之采集分离技术持续升级,我们判断行业供给侧格局改善,预期将迎来高景气阶段。   3.品牌中药具有量价优势,业绩相对稳健可持续。   从量的角度来看,品牌中药能够带动形成新的产品矩阵,尤其是新推出的OTC类产品、大健康消费类产品能够快速放量;从价的角度来看,品牌中药兼具成本端药材可控和市场端独家品种竞争优势,受中药材价格大涨、集采降价的影响相对较小,业绩具有相对韧性。   4.医疗耗材业绩改善信号明显,关注一次性耗材、集采耗材和创新耗材。一次性耗材:以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服、伤口敷料等)为代表的一次性耗材经过两年的产能出清,基本已经形成向头部集中的态势,随着全球市场需求回暖、价格上涨,预计2024年整体业绩增量可观。   集采耗材:部分今年执标的品种如骨科脊柱可能经历短期阵痛,但前期已经纳入集采的如冠脉支架、骨科创伤等细分品类基本已经走出集采影响,在新的价格体系下找到业绩增长突破口。   创新耗材:介入无植入、可降解、可吸收、人工器官等先进领域正催生迸发一系列前沿产品,部分上市后已经取得良好业绩进展,有望在集采之外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四、行业要闻:美国医保谈判落地对创新药行业影响几何?   8月15日,美国医保谈判落地,10种Medicare Part D(美国联保医保处方药计划)涵盖的药品降价幅度为38-79%,降价幅度中位数为66%,默沙东的糖尿病药物Januvia最高降价79%,强生的BTK抑制剂Imbruvica降价最低为38%。   点评:短期来看,IRA法案医保谈判的品种最新谈判价格将在2026年开始执行,即便当前降幅比较可观,制药企业及相关方的利润依然有所保证。中期来看,IRA法案下的药品支付价格将促使制药企业与商业保险、PBM(药品福利管理组织)将重新进行利润博弈与分配,具体的博弈与分配结果取决于双方在价值链中是否更占据优势地位。   长期来看,全球创新药支付趋紧,IRA法案下的美国医保谈判将对全球创新药开发策略、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过去的小适应症、后线治疗方案(投入低、风险低)先上市的策略不再有效,后续上市的me-too、me-beteer类药品价格相比降低支付价格的First-in-class类药物不具备竞争优势。   风险提示   业绩不及预期、研发及商业化失败、政策落地效果不明显、地缘政治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140

  • 发布机构: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9-03

  • 页数:

    19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投资要点

  截至8月31日,A股496家医药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报告发布完毕,我们结合行业经济数据全面分析医药板块2024上半年运行情况,并对下半年潜力赛道进行展望。

  一、2024上半年医药哪些板块业绩表现较好?

  从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医药制造业增速放缓,中成药、西成药、一次性耗材、口腔设备与材料等出口业绩较好。1-7月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低于疫情前(2017-2019同期)9.6%的平均水平。1-7月医药制造业交货值同比增长4.50%,上半年中成药、西成药、一次性耗材、口腔设备与材料出口分别增长32.79%、14.61%、8.55%、6.80%。

  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整体承压前行,化学制剂、血液制品、医疗耗材等板块表现较好。医药板块2024H1营业收入12973.99亿元,同比下滑0.44%,净利润1091.79亿元,同比下滑0.92%,扣非归母净利润953.93亿元,同比增长1.68%。化学制剂、血液制品、医疗耗材等板块营业收入、净利润(或扣非归母净利润)双双提升,疫苗、CXO等板块营业收入、净利润(或扣非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

  二、2024上半年影响医药行业业绩因素有哪些?

  1.技术升级、出海掘金、政策护航等三大积极因素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持续升级,部分创新含量高、临床效果好的产品加快进入临床。10家创新药企业14个创新药品种2024H1基本上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泽布替尼、替雷丽珠单抗、伏美替尼,分别增长122%、19.4%、118.9%;创新医疗器械中,联影医疗的高端设备(PET-CT、直线加速器等)、迈瑞医疗的监护仪已经成为国产替代的主力军。

  医药出海掘金,对外授权与境外业务均取得良好进展。2024上半年国内药企达成了约42项License-out授权合作,累计交易总金额2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0%。部分品种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达上亿美元,预计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并为尚未盈利的管线提供运营资金。上市公司境外业绩企稳回升,2024H1披露海外业绩910.18亿元,同比下滑4.4%(2023H1披露海外业绩952.09亿元,同比下滑21.9%)。

  政策力度加码,全链条支持将营造良性生态。上半年中央与地方陆续发布创新药及医药产业政策,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投融资、审批监管、价格管理等全链条支持体系,有望提速创新含量高、临床效果好的产品从立项到入院使用。部分关于创新药参照国际定价、基本医保外支出等条款落地将驱动医药板块业绩跑出“加速度”。

  2.价格持续走低、投融资低迷、产业链“去中国化”等三大负面因素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

  受集采扩面、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部分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近年来国家、地方联盟集采持续提速扩面,执标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短期之内如未能实现以价换量,行业业绩或将有所下滑。同时原料药、疫苗、CXO等部分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价格或将走低影响行业利润。

  投融资环境低迷,行业投入支出相对收缩。国内2024H1医药健康领域一级市场共完成415笔,累计约合48亿美元的融资,相比2023年同期分别下降32.3%和12.2%;1-8月仅3家公司登陆A股,募集金额17.52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减少84.2%、91.6%。投融资持续低迷将会导致部分生物科技公司现金流紧缩、核心人才流失,部分在研管线被搁置或出让,产业化、商业项目无法稳定进行。

  国际局势震荡,部分产业链去“中国化”风险仍然存在。化学原料药领域,欧美日韩等国家近年来发起原料药回迁并把部分订单转移至印度,已经对我国造成一定影响。CDMO方面,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通过听证,即便现有合同/产品的豁免权延伸至2032年,但海外客户的预期或将被深度改变,新订单/产品或将增长受限。

  三、2024下半年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1.创新药面临较大的增长空间,患者基数、渗透率、治疗费用是决定因素。从创新药业绩三要素的角度来看,下半年患者基数大、临床渗透率提升、支付价格较好的品种业绩潜力较好。一是适应症人群广,患者基数大的品种,尤其是一些多适应症品种和出海品种,整体用药覆盖的人群更广;二是临床效果好,渗透率逐步提升的品种,这些品种临床使用时间3-4年,优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普遍的确认;三是部分支付价格较好的品种,2023年医保谈判申明整体降幅降低、支付峰值梯度调增、降幅底线确定等规则,部分续约、新增适应症品种原价续约或小幅降价,业绩有望得到巩固提升。

  2.血液制品刚需属性较强,供给侧改善推动行业迈入高景气阶段。

  血液制品具有典型的刚需属性,但我国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状态,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使用量分别远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十四五以来,多个省份血浆站设置规划落地,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和博雅生物等龙头企业均有血浆站获批建设建成,采浆产能持续快速增长,加之采集分离技术持续升级,我们判断行业供给侧格局改善,预期将迎来高景气阶段。

  3.品牌中药具有量价优势,业绩相对稳健可持续。

  从量的角度来看,品牌中药能够带动形成新的产品矩阵,尤其是新推出的OTC类产品、大健康消费类产品能够快速放量;从价的角度来看,品牌中药兼具成本端药材可控和市场端独家品种竞争优势,受中药材价格大涨、集采降价的影响相对较小,业绩具有相对韧性。

  4.医疗耗材业绩改善信号明显,关注一次性耗材、集采耗材和创新耗材。一次性耗材:以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服、伤口敷料等)为代表的一次性耗材经过两年的产能出清,基本已经形成向头部集中的态势,随着全球市场需求回暖、价格上涨,预计2024年整体业绩增量可观。

  集采耗材:部分今年执标的品种如骨科脊柱可能经历短期阵痛,但前期已经纳入集采的如冠脉支架、骨科创伤等细分品类基本已经走出集采影响,在新的价格体系下找到业绩增长突破口。

  创新耗材:介入无植入、可降解、可吸收、人工器官等先进领域正催生迸发一系列前沿产品,部分上市后已经取得良好业绩进展,有望在集采之外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四、行业要闻:美国医保谈判落地对创新药行业影响几何?

  8月15日,美国医保谈判落地,10种Medicare Part D(美国联保医保处方药计划)涵盖的药品降价幅度为38-79%,降价幅度中位数为66%,默沙东的糖尿病药物Januvia最高降价79%,强生的BTK抑制剂Imbruvica降价最低为38%。

  点评:短期来看,IRA法案医保谈判的品种最新谈判价格将在2026年开始执行,即便当前降幅比较可观,制药企业及相关方的利润依然有所保证。中期来看,IRA法案下的药品支付价格将促使制药企业与商业保险、PBM(药品福利管理组织)将重新进行利润博弈与分配,具体的博弈与分配结果取决于双方在价值链中是否更占据优势地位。

  长期来看,全球创新药支付趋紧,IRA法案下的美国医保谈判将对全球创新药开发策略、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过去的小适应症、后线治疗方案(投入低、风险低)先上市的策略不再有效,后续上市的me-too、me-beteer类药品价格相比降低支付价格的First-in-class类药物不具备竞争优势。

  风险提示

  业绩不及预期、研发及商业化失败、政策落地效果不明显、地缘政治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9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