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粤开医药】从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看生物创新药管线:关注ADC、双特异性抗体、细胞与基因治疗
下载次数:
2101 次
发布机构: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5-02-11
页数:
24页
投资要点
2025年第四十三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M大会)盛大召开。国内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约30家企业参会,分享了多个重磅品种最新成果,中国创新药成为世界舞台上闪耀的新星。我们从本次会议的热点一窥行业创新升级的重点方向,关注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双特异性抗体、细胞与基因治疗等生物创新药领域的最新进展。
一、ADC快速发展,第三代技术引领潮头
ADC被称为“魔法子弹”,主要是将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与具有细胞毒性的小分子药物通过连接子连接起来,利用抗体的靶向性将细胞毒药物精准地递送到靶细胞,从而发挥高效的抗肿瘤作用。
2025JPM大会展示的ADC药物多达数十款,基本为第三代产品,面向肺癌、乳腺癌、肺癌等高发实体瘤,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前沿的生物技术公司。1.从抗体、连接子、细胞毒(药)物、偶联方式等结构特征来看基本为第三代产品,通过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搭载DNA损伤剂(PBD)、拓扑异构酶抑制剂(DXd)等细胞毒性分子,能够实现更强、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力。
2.开发的适应症逐渐向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领域过渡,撬动百亿美元规模市场。
3.国产ADC进入爆发阶段,科伦博泰、荣昌生物等Biotech活跃度较高。国内拥有较为丰富的ADC在研管线,进入研发后期(包括进入临床Ⅲ期和申请上市阶段)的国产原研产品占全球55%以上。2024年,国产原研(科伦博泰)芦康沙妥珠单抗,授权引进的(华东医药)索米妥昔单抗、(瓴路药业)替朗妥昔等产品上市,我国ADC进入爆发阶段。
二、双特异性抗体优势突出,临床潜力加速释放
双特异性抗体(双抗)是指一个抗体分子可以与两个不同抗原或同一抗原的两个不同抗原表位相结合,基于桥接激活免疫细胞、协同阻断特定通路等相关原理,相比单抗在增强治疗效果和克服抗药性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
本次JPM大会重点展示的双抗品种均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潜力,上市双抗品种正在积极拓展新适应症或者探索联合治疗改善治疗效果,未上市的品种基本处于临床中后期,预计1-2年内取得关键进展。
国内双抗处于领先阶段,2025年有望加速放量。国内目前拥有3款(全球18款)上市双抗和16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双抗,适应症主要集中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宫颈癌等肿瘤领域。已经上市的品种预计迎来规模放量。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和达沃西单抗通过2024年医保谈判,预计在2025年实现医保结算放量。多个在研品种进入关键节点。如百济神州泽尼达妥单抗申请上市,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有往获批上市;康宁杰瑞KN026正在进行三期临床研究,KN026+白蛋白多西他赛在HER2阳性乳腺癌一线治疗大约在2025年底26年初大概率发布临床成功公告;百利天恒BL-B01D1已被国家药监局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计划在2025年开启全球注册性临床试验。
三、细胞与基因治疗多点开花,CAR-T、核酸药物实现新突破
细胞与基因治疗分为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前者是指将是指应用人的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非人体)的细胞,经体外操作后回输(或植入)人体的治疗方法;后者是指将外源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导入靶细胞或组织,替代、补偿、阻断、修正、增加或敲除特定基因以发挥治疗作用。
本次JPM大会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多点开花,围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核酸药物、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展出多项重磅品种。CAR-T拓展自身免疫疾病、实体瘤等新适应症,同种异体“现货型”产品逐步攻关中。目前获批的CAR-T产品主要集中在血液瘤领域,且来源为自体T细胞,在攻克实体瘤、实现通用制备等方面存在改善空间。JPM展示的一些临床早期(I期-II期)产品已经有所突破,如Allogene公司展示的ALLO-329、ALLO-316两个品种都是经基因技术改造的异体现货CAR-T细胞产品,分别靶向自身免疫疾病和肾细胞癌,前者在临床前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细胞毒活性和抗免疫排斥,预计2025年开展临床I期试验;后者有望成为Best-in-Class级别的重磅产品。
核酸药物管线丰富,反义核苷酸、基因编辑相关核酸药物(CRISPR-Cas系统)等亮点突出。
反义核苷酸药物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降解mRNA实现抑制基因表达。2025JPM大会展示的反义核苷酸药物在创新修饰、精准递送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如IONIS系列药物利用了Ligand-Conjugated Antisense(LICA)平台,将反义核苷酸分子与糖/多肽/抗体/Fab片段等偶联,通过ASGR/GLP1R/TFR1等细胞表面受体递送至肝/胰/肌肉等组织和器官。ENTR-601系列利用内体逃逸载体(EEV)平台来解决细胞内递送和内体逃逸问题。
基因编辑相关核酸药物技术逐步成熟,CRISPR-Cas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基因编辑是指对生物体遗传物质进行精确和有针对性的修改,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CRISPR-Cas核酸酶具有较好的成药潜力,但同时也存在脱靶效应、递送困难、免疫原性等技术局限,尤其是体内编辑治疗尚未有成熟的产品上市。本次JPM大会Intellia公司的2款体内技术产品值得关注,NTLA-2002、Nex-z(NTLA-2001)均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CRISPR-Cas9基因编辑,实现定向敲除基因,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风险提示
研发及商业化失败、 政策落地效果不明显、 业绩增长不及预期
本报告基于2025年第四十三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M大会)的观察结果,对生物创新药市场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抗体和细胞与基因治疗三大领域。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ADC药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代技术引领潮流。 国内外ADC药物研发均取得显著进展,第三代ADC产品凭借其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毒副作用成为主流,国内企业在研发后期阶段的原研产品占比超过全球一半,有望迎来爆发期。
双特异性抗体临床潜力加速释放,国内市场有望加速放量。 双特异性抗体在增强疗效和克服耐药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国内企业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已上市产品有望放量,在研产品也进入关键临床阶段。
细胞与基因治疗多点开花,CAR-T和核酸药物实现新突破。 CAR-T疗法正在拓展新的适应症,同种异体CAR-T细胞产品研发取得进展;核酸药物管线丰富,反义核苷酸和基因编辑相关核酸药物技术日趋成熟。
本节基于2025年JPM大会的观察结果,对ADC、双特异性抗体和细胞与基因治疗三大生物创新药领域进行深入分析。
报告详细分析了ADC药物的结构、作用机制和发展历程,指出第三代ADC药物凭借其全人源化抗体、新型细胞毒药物和位点特异性偶联技术,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研发和应用的主流。报告还分析了全球和国内ADC药物市场现状,指出国内ADC药物进入爆发阶段,多家本土企业在研发后期阶段的产品占比超过全球一半,并列举了科伦博泰、荣昌生物等企业的代表性产品及管线。 报告特别强调了第一三共在ADC领域的突出实力及其丰富的产品管线,以及Enhertu等产品的市场表现。
报告阐述了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作用机制和临床优势,指出其在增强疗效和克服耐药性方面优于单克隆抗体。报告分析了JPM大会上展示的双特异性抗体产品,包括已上市产品的新适应症拓展和联合疗法探索,以及在研产品的临床进展。报告指出,国内双特异性抗体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已上市产品有望加速放量,在研产品也进入关键临床阶段,并列举了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等企业的代表性产品及管线。
报告介绍了细胞与基因治疗的分类和治疗原理,指出其理论上可以治疗各种基因或蛋白质异常引发的疾病。报告分析了JPM大会上展示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重点关注CAR-T疗法和核酸药物的最新进展。报告指出,CAR-T疗法正在拓展自身免疫疾病和实体瘤等新的适应症,同种异体CAR-T细胞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核酸药物管线丰富,反义核苷酸和基因编辑相关核酸药物技术日趋成熟,并列举了Allogene和Intellia等公司的代表性产品及管线。
本节回顾了2025年1月份医药生物市场的表现,包括市场整体表现、资金流向和行业估值三个方面。
报告指出,1月份医药生物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六大子板块出现不同程度回调,个股涨跌幅分化明显。
报告分析了1月份医药生物行业的资金成交额,指出其交易活跃度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并分析了公募基金对医药行业的配置情况。
报告分析了1月份医药生物板块的估值水平,指出其PE-TTM环比下降,处于近五年来的较低分位水平。
本节对1月份医药行业的两条重要新闻进行了解读,包括国家医保局关于丙类目录和集采药品的政策。
本报告基于2025年JPM大会的观察结果,对生物创新药市场,特别是ADC、双特异性抗体和细胞与基因治疗三大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指出,这三大领域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内企业在部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有望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发展期。同时,报告也回顾了1月份医药生物市场的表现,并对重要的行业政策进行了解读,为投资者提供了全面的市场分析和投资参考。 然而,投资者仍需关注研发及商业化失败、政策落地效果不明显以及业绩增长不及预期等风险。
医药行业2025年展望:【粤开医药】看好创新升级、并购重组与产业出海
医药行业2024年回顾:【粤开医药】整体承压,局部分化
【粤开医药】优化商业健康保险对创新药的支付——医保数据共享是关键
【粤开医药】医药行业2024年前三季度运行情况分析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