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可穿戴设备质量研究报告(2021年)
下载次数:
1478 次
发布机构:
中国信通院
发布日期:
2021-12-31
页数:
64页
可穿戴设备发展概述
(一)政策引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等慢病发病率升高,健康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将“健康中国”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提升,维护健康的任务从被动治疗提升到主动预防与监测。利用可穿戴等设备进行家庭监测成为世卫组织与各国政府明确提出的慢病自我管理和亚健康状态监测的有效管理模式,也是各国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APP)等设计开发。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到鼓励利用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可穿戴设备等。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支持发展医疗智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移动应用等产生的数据资源规范接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支持研发健康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大型医疗设备、健康和康复辅助器械、可穿戴设备以及相关微型传感器件。
工信部与发改委2018年联合印发了《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该计划明确提出了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和消费类无人机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等具体要求。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2020年9月23日,工信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鼓励信息无障碍终端设备研发与无障碍化改造,培育一批科技水平高、产品性价比优的信息无障碍终端设备制造商,推动现有终端设备无障碍改造、优化,支持开发残健融合型无障碍智能终端产品,鼓励研发生产可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可穿戴设备行业在政策的引领下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二)经济环境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9924万台,同比增长37.1%,可穿戴设备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苹果在2020年第二季度继续保持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2020年第二季度,可穿戴设备市场整体增长14.1%,苹果、华为和小米等顶级厂商市场份额增加,Fitbit降幅则高达29.2%。与2019年同期相比,苹果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加590万台,同比增长25.3%,市场份额从31.1%增长到34.2%。华为排在第二,小米、三星、Fitbit位列其后。2020年12月,IDC发布了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第三季度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0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35.1%,达到1.253亿台。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89亿台。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迅速,政策扶持力度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数据标准缺失、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不足等挑战。报告建议完善可穿戴设备的长效监管体系,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加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以促进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健康发展,并提升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
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出货量达9924万台,同比增长37.1%。智能蓝牙耳机和智能手表是市场主力。苹果、华为、小米等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IDC预测,到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6.371亿台,复合年增长率为12.4%。新基建的建设,特别是5G技术的应用,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推动可穿戴设备向更高精度、连续性、舒适化方向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健康中国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包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意见等。然而,可穿戴设备技术仍面临一些瓶颈,例如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数据应用受阻等。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医院的协同模式也需要改进。
本报告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概述、功能形态与技术发展趋势、质量评价体系、电子消费类可穿戴设备数据医院可用性探讨以及测评试验案例和结果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本节概述了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政策引领、经济环境、技术水平以及新基建带来的机遇。 数据显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技术瓶颈和监管不足。
本节详细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形态发展,包括心电测量、心率测量、血氧测量、血糖测量、血压测量、疲劳度测量、体脂率测量、电磁刺激设备以及脑机接口设备等。 并分析了各种功能形态背后的软硬件技术发展趋势,例如传感器微型化、芯片性能提升、电池技术进步、通信模块多样化以及操作系统发展等。 报告列举了多款代表性产品,并对其功能和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本节探讨了可穿戴设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由于其兼具电子消费品和医疗器械的双重属性,因此评价体系需要融合医疗器械审评体系和电子消费产品质量评价体系。 报告分别介绍了医疗器械审评体系(包括医疗器械分类、注册管理办法、临床评价等)和电子消费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包括CCC认证、TUV认证等),并提出了可穿戴设备评价体系的评价角度,包括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
本节分析了电子消费类可穿戴设备数据在医院应用中的可用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生理测量指标需求(包括心电、心率、血氧、血压等参数的准确性和溯源方法)、可靠性要求(包括环境可靠性、机械可靠性和电源可靠性)、数据格式要求(遵从国家标准《可穿戴产品数据规范》并与医疗数据实现标准融合)、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全流程的数据保护规范,保障个人信息隐私)以及评价方法和评价场景(包括校准方法、可靠性测试方案和真实场景测试)。
本节报告选取了7个品牌的智能手表或手环进行了测评,测试项目包括环境可靠性测试、心率检测和安全测试。 报告详细列出了测试结果和分析,并指出了部分产品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例如环境可靠性测试中部分产品出现功能异常或自动关机,心率检测结果在低脉率和高脉率情况下存在误差,以及安全测试中发现部分产品存在安全漏洞。
本报告对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了市场发展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数据标准、加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建议。 通过对多款可穿戴设备的测评,报告也揭示了当前产品在功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未来,需要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监管,推动可穿戴设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的需求。
预见未来中国元医院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2022年上半年工业运行数据报告(生产):工业生产企稳回正
2022年一季度工业运行监测报告(一):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海运成本维持高位运行
2020医疗健康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