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6)

    • 预见未来中国元医院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预见未来中国元医院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医疗服务
        随着下一代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身份、社交、工作、生活等领域的融合日益密切,允许人们在其中去创造、扩充和交流;把跨时空、跨地域、跨载体、跨媒介融为一体,从而构成一个基于现实但又超越现实的虚实融合社会新形态。   “医院”是患者接受治疗、照护、生活的重要场所。在虚实融合相关技术赋能下,医院形态突破线下实体物理空间不断向线上虚拟空间扩展,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延伸,这种趋势也推动着临床医疗、运营管理、患者服务模式和内涵不断改变。在强大算力支撑下,基于数据流、知识流构建数智驱动、虚实融合、人机融生,同时涵盖虚拟空间医院和物理空间实体医院“一体双生”的“元医院”设想由此产生。其强直观性、强交互性、强智能化、高开放性等特点或成为未来医院演进方向,但其落地实践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下称“数创中心”)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市卫健委作为指导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设的平台性功能机构。数创中心关注并研究国内外数字医学领域发展近况,筹建数字医学创新平台,深入推进医疗数字化转型,助力上海落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战略。在数创中心众多的工作内容中,中国元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成为行业内备受关注的话题。为了探索未来医院的生态、更好地推动中国元医院的发展和应用,数创中心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撰写这份中国元医院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本报告梳理了元医院发展背景、提出元医院的定义、阐述了元医院的内涵;介绍国内外元医院发展现状、构建元医院建设依赖的技术体系、描绘技术供给侧产业生态、提炼典型应用场景;阐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性给出对策建议,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在撰写过程中,数创中心与中国信通院对医院和厂商从供需双方视角进行了深入的案头调研、访谈调研、问卷调研,总结出元医院国内外先行先试的行业经验和观点理念。同时我们也希望本报告能够引发行业参与者对中国元医院标准研制、技术研究、场景发掘、模式探索等的思考,力求为中国元医院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宝贵经验。   本报告凝聚着行业各方的专业知识和敢为人先的实践智慧。我们有理由相信,对元医院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数字医学创新发展,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更好的医疗空间和就医体验,进一步提升中国医疗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中国信通院
      162页
      2025-01-07
    • 2022年上半年工业运行数据报告(生产):工业生产企稳回正

      2022年上半年工业运行数据报告(生产):工业生产企稳回正

      化学原料
        202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从1-5月的3.3%上升0.1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环比增长0.84%。总体看,随着一系列稳经济大盘政策稳步推进,二季度各月工业经济恢复持续加快并实现正增长,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和行业工业生产实现触底反弹,为全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工业生产持续修复,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较1-5月的3.3%提高0.1个百分点。6月份,受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生产需求持续恢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较上月增长3.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明显回升。6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较上月增长3.3个百分点。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8.8%,比2021年提高1.4个百分点。3、4月份制造业受疫情冲击有所下滑,但5、6月份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边际改善特征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6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加快4.1个百分点,增速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0个百分点,对工业生产持续性恢复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信通院
      8页
      2022-07-28
    • 2022年一季度工业运行监测报告(一):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海运成本维持高位运行

      2022年一季度工业运行监测报告(一):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海运成本维持高位运行

      化学原料
        受国际环境超预期变化、供给紧平衡等因素影响,2022年3月石油等能源、铜铝等大宗有色金属和锂钴镍等关键环节原材料价格继续快速上涨,叠加海运成本维持高位运行,中下游企业盈利持续承压,3月份效益数据不容乐观。   石油等能源价格快速上涨,屡创近年来新高。受国外形势复杂多变、供需失衡、资本市场炒作等三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3月布伦特原油及纽交所WTI原油期货连续突破110、120美元/桶,其中3月8日两油价格创近14年以来新高。从均值来看,3月两油较去年同期均价分别提高71.2%、80.4%,较去年全年分别提高58.5%、65.2%。3月底两油分别较年初累计分别上涨38.7%、33.3%。此外,能源价格快速上涨带动我国进口成本攀升,今年一季度,我国原油、成品油、天然气进口均价分别较去年同期上涨56.1%、37.4%和78%。需关注石油高速涨价下炼油行业受损,纺织、轻工等下游产业运行成本上涨。油价上涨同时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传统燃油车的消费需求。   铜价维持高位运行,铝价大幅上涨。受铜供需失衡、铝供给收紧叠加资本炒作等因素影响,2022年3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铜维持1万美元以上历史高位运行,LME3个月铝快速上涨,其中3月7日盘中升破4200美元/吨,创历史新高。从均值来看,铜、铝3月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4%、60.1%,较去年全年分别提高9.3%、29.8%。3月底LME铜、铝分别较年初累计分别上涨6.7%、25.4%。需重点关注铜、铝价格上涨分别对电力装备、轻工、家电和汽车、建材等行业成本上涨影响。   锂镍创下历史新高,钴持续高位运行。受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2022年3月底LME3个月钴、镍以及电解镍、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级氢氧化锂、电池级碳酸锂分别较年初累计上涨16.3%、60.6%、40.4%、63.1%、1.2倍、82.7%,分别较2021年均值上涨59.3%、80.3%、55.6%、1.7倍、3.3倍、3.1倍。锂镍3月创下历史新高,钴持续高位运行并创下自2018年7月以来新高,其中3月8日盘中LME镍最高突破10万美元/吨。从均值来看,3月上述原材料价格分别较去年同期均价提高54.3%、1.3倍、74.5%、2.5倍、6倍、4.9倍。需重点关注锂钴镍等关键环节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增加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自去年年中至今,磷酸铁锂电芯、三元电芯价格分别从上涨约50%、57.1%。3月以来广汽、比亚迪、小鹏、特斯拉等多家新能源车企涉及的超70款车型宣布涨价0.3-3万元。
      中国信通院
      6页
      2022-04-22
    • 可穿戴设备质量研究报告(2021年)

      可穿戴设备质量研究报告(2021年)

      医疗器械
        可穿戴设备发展概述   (一)政策引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等慢病发病率升高,健康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将“健康中国”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提升,维护健康的任务从被动治疗提升到主动预防与监测。利用可穿戴等设备进行家庭监测成为世卫组织与各国政府明确提出的慢病自我管理和亚健康状态监测的有效管理模式,也是各国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APP)等设计开发。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到鼓励利用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可穿戴设备等。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支持发展医疗智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移动应用等产生的数据资源规范接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支持研发健康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大型医疗设备、健康和康复辅助器械、可穿戴设备以及相关微型传感器件。   工信部与发改委2018年联合印发了《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该计划明确提出了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和消费类无人机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等具体要求。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2020年9月23日,工信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鼓励信息无障碍终端设备研发与无障碍化改造,培育一批科技水平高、产品性价比优的信息无障碍终端设备制造商,推动现有终端设备无障碍改造、优化,支持开发残健融合型无障碍智能终端产品,鼓励研发生产可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可穿戴设备行业在政策的引领下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二)经济环境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9924万台,同比增长37.1%,可穿戴设备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苹果在2020年第二季度继续保持在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2020年第二季度,可穿戴设备市场整体增长14.1%,苹果、华为和小米等顶级厂商市场份额增加,Fitbit降幅则高达29.2%。与2019年同期相比,苹果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加590万台,同比增长25.3%,市场份额从31.1%增长到34.2%。华为排在第二,小米、三星、Fitbit位列其后。2020年12月,IDC发布了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第三季度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0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35.1%,达到1.253亿台。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89亿台。
      中国信通院
      64页
      2021-12-31
    • 2020医疗健康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

      2020医疗健康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

      医疗行业
        医疗健康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与5G、云计算、大数据、RFID、BLE等技术的充分融合与应用,医疗物联网越来越呈现出强大的影响力与生产力,其对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和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当前我国医疗健康物联网已经在部分医院和医养中心等区域投入使用,并探索出三大应用领域,智慧医院服务、居家健康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医疗耗材管理、药品追溯、重症监护、智慧病房、院内外协同急救、健康管理等多个应用,有效提高了诊疗效率和患者体验,但在医疗水平落后的地区,物联网医疗的使用率仍然不高,有赖于顶层架构、系统设计和落地模式的不断完善。   为满足医疗健康物联网在新时期的要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联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研究编制《医疗健康物联网白皮书》,本白皮书梳理了医疗健康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产业价值、国内外的政策现状、产业分析、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分析了医疗健康物联网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建议,与业内同仁分享我们对医疗健康物联网的经验与思考。
      中国信通院
      101页
      2020-12-30
    • 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健康技术疫情防控应用案例集(第二期)

      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健康技术疫情防控应用案例集(第二期)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