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化工行业周报:审批收紧,化工行业迎来差异化发展

化工行业周报:审批收紧,化工行业迎来差异化发展

研报

化工行业周报:审批收紧,化工行业迎来差异化发展

  主要观点: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审批收紧,化工行业求变   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化工行业项目审批正进一步收紧。6月1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推动煤电能源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区、石化产业基地等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适时优化调整规划;并明确表示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纳入国家产业规划,新建、扩建石化、化工、焦化项目应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同时特别指出,“对炼油、乙烯、钢铁、焦化、煤化工等环境影响大或环境风险高的项目类别,不得以改革试点名义随意下放环评审批权限或降低审批要求。”   《意见》的出台对化工行业影响深刻而广泛,将进一步提高化工行业准入门槛和加快现有项目的改革与淘汰出清。”据其介绍,按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排放口径统计,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占比超过18%,受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   我们认为,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化工企业盈利会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可能会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   推动碳达峰,首个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成立   6月9日,我国首个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在浙江成立,引导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以国家电网浙江电力双创中心为主体建设运营,未来五年,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将力争引导创建100个绿色技术创新引领工程、100个绿色产业集聚区、300个绿色技术示范基地、推动培育300个绿色技术创新龙头骨干企业,催生1000项以上绿色创新技术、转化推广2000项以上绿色创新技术,撬动万亿元绿色产业生态。目前,“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等第一批30项技术成果已经正式上架,并开展交易。
报告标签:
  • 化工行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854

  • 发布机构: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1-06-15

  • 页数:

    72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主要观点: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审批收紧,化工行业求变

  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化工行业项目审批正进一步收紧。6月1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推动煤电能源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区、石化产业基地等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适时优化调整规划;并明确表示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纳入国家产业规划,新建、扩建石化、化工、焦化项目应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同时特别指出,“对炼油、乙烯、钢铁、焦化、煤化工等环境影响大或环境风险高的项目类别,不得以改革试点名义随意下放环评审批权限或降低审批要求。”

  《意见》的出台对化工行业影响深刻而广泛,将进一步提高化工行业准入门槛和加快现有项目的改革与淘汰出清。”据其介绍,按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排放口径统计,我国化工行业碳排放占比超过18%,受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

  我们认为,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化工企业盈利会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可能会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

  推动碳达峰,首个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成立

  6月9日,我国首个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在浙江成立,引导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以国家电网浙江电力双创中心为主体建设运营,未来五年,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将力争引导创建100个绿色技术创新引领工程、100个绿色产业集聚区、300个绿色技术示范基地、推动培育300个绿色技术创新龙头骨干企业,催生1000项以上绿色创新技术、转化推广2000项以上绿色创新技术,撬动万亿元绿色产业生态。目前,“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等第一批30项技术成果已经正式上架,并开展交易。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化工行业正经历一场由审批收紧和碳中和目标驱动的深刻变革,这将导致行业格局的重塑和差异化发展。未来,投资策略应侧重于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而人才竞争将成为决定行业未来格局的关键因素。报告预测,未来40年化工行业将经历三个阶段:分步达峰、下游和海外竞争加剧以及生物基材料和能源时代到来。

碳中和目标下的化工行业演变

中国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巨大,约占全国总量的18%,碳中和目标对其影响深远。报告预测未来40年行业将经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 不同化工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差异巨大,碳达峰要求也不尽相同。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将优先达峰,低耗能产品则拥有更长的发展窗口。

  • 第二阶段:下游和海外竞争加剧。 上游大宗原料由于高耗能而触达产能天花板,盈利中枢提升,大化工企业将资金投入下游精细化工品、新材料领域或将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企业可能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以降低能耗和税费成本。

  •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时代。 化工产品需求不会因政策而消失,但化石基材料将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非粮”原料生物基材料的突破,将推动生物基材料成为新的底层材料。

审批收紧与行业竞争加剧

国家政策正进一步收紧对高耗能、高排放化工项目的审批,提高准入门槛,加快现有项目的改革和淘汰。这将加速行业洗牌,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优秀的企业将凭借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主要内容

重点公司跟踪

报告对万华化学、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科思创、陶氏等多家国内外化工巨头进行了跟踪,详细介绍了其近期动态,包括产品研发、投资并购、价格调整、产能扩张等方面的信息。例如,万华化学积极布局生物降解材料和3D打印材料;巴斯夫与杉杉股份合作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陶氏公司推进低碳技术,并加入CDP供应链计划;埃克森美孚投资巴吞鲁日炼油厂进行资本改进等。 这些信息反映了不同企业应对审批收紧和碳中和目标的策略和行动。

行业供给侧跟踪

报告从行业环评信息、检修和不可抗力情况以及资本开支和在建工程情况三个方面对化工行业供给侧进行了全面跟踪。

行业环评信息统计

报告统计了大量化工项目的环评信息,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类型和不同投资规模的项目,例如乙二醇、活性焦、生物降解材料、锂电池材料等。这些信息反映了化工行业投资的热点和方向,以及环保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行业检修和不可抗力统计

报告详细统计了主要化工产品的检修和不可抗力情况,包括纯苯、甲苯、丙烯、丁二烯、PX、PTA、乙二醇、MDI、TDI等多种产品,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市场供需的影响。

行业资本开支和在建工程情况

报告提供了化工行业及其子行业(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塑料、橡胶等)的资本开支和在建工程期末余额数据,并分析了其同比增长率,反映了行业投资规模和发展趋势。

价格、价差、库存历史分位和变化

报告对聚合MDI、纯MDI、软泡聚醚、硬泡聚醚、环氧丙烷、丙烯酸丁酯、MTBE、PC、PTA、聚酯切片等多种化工产品的价格、价差、库存历史分位和变化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市场价格走势的参考。

新股跟踪

报告对近期审核通过的化工行业新股进行了跟踪,包括联科科技、凯立新材、呈和科技、聚赛龙、斯瑞新材、同益中、星华反光、力诺特玻、争光股份、三孚新科、亚香股份、新疆大全、恒光股份、汇隆新材、永和股份、华塑股份、圣泉集团、本立科技、宁波色母、芳源股份、厦钨新能、新瀚新材、德冠新材、江苏博云、悦安新材、隆华新材、纳微科技、华润材料、金三江、凯盛新材、保立佳、壹石通、长远锂科等,分析了其主营业务、财务状况和募投项目,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

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列出了化工行业面临的风险,包括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的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以及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重点公司、行业供给侧、价格以及新股的分析,全面解读了化工行业在审批收紧和碳中和目标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碳中和目标将深刻改变化工行业的竞争格局,推动行业向低碳、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投资者应关注具备系统性创新能力和低成本扩张能力的企业,并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变化和技术突破。 同时,需充分认识到化工行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谨慎投资。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72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