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展望,2024年2月

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展望,2024年2月

研报

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展望,2024年2月

  2023 年以来, 医药政策和医改进程对行业不利影响趋于弱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始终是行业重点。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研发创新的良性循环趋势明显。虽然 2023 年前三季度行业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但预计全年高基数效应将逐渐得到消化,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刚性需求支持下, 2024 年行业和企业有望逐步回归增长,医药行业始终保持较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医药制造行业信用基本面保持稳定。   中国医药制造行业的展望为稳定,中诚信国际认为未来 12~18 个月行业总体信用质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摘要   2023 年前三季度医药制造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延续 2022 年下滑态势,且在细分产品需求、政策导向不一背景下,各子行业运行走势持续分化。但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医药行业整体仍将保持较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2024 年有望恢复稳定增长。    2023 年以来,带量采购和医保目录调整对行业负面影响逐步弱化, 并继续加速国产替代; 医药反腐力度空前,有助于引导企业优化期间费用结构,更有利于患者、医保资金使用和行业整体长远的发展。在行业突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内,医改政策将继续引导企业强化合规意识,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实现信用实力的提升。    2023 年上半年获批上市创新药数量已超过 2022 年全年, 行业创新属性不断强化, 政策更加引导企业注重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的药械。在实现合理价格回报预期下,未来临床价值突出,拥有更多创新层次高、差异化创新产品的企业,有望获得比较优势,实现研发创新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自身信用质量。    2023 年前三季度部分子行业盈利水平回落,预计全年疫情相关领域高基数效应将逐步得到消化, 2024 年主要盈利指标有望逐步回归增长,费用结构实现进一步优化,财务杠杆水平保持稳健,信用水平保持稳定,但需关注行业内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效率和尾部样本企业可能面临的短期债务偿付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317

  • 发布机构: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2-01

  • 页数:

    12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2023 年以来, 医药政策和医改进程对行业不利影响趋于弱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始终是行业重点。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研发创新的良性循环趋势明显。虽然 2023 年前三季度行业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但预计全年高基数效应将逐渐得到消化,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刚性需求支持下, 2024 年行业和企业有望逐步回归增长,医药行业始终保持较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医药制造行业信用基本面保持稳定。

  中国医药制造行业的展望为稳定,中诚信国际认为未来 12~18 个月行业总体信用质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摘要

  2023 年前三季度医药制造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延续 2022 年下滑态势,且在细分产品需求、政策导向不一背景下,各子行业运行走势持续分化。但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医药行业整体仍将保持较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2024 年有望恢复稳定增长。

   2023 年以来,带量采购和医保目录调整对行业负面影响逐步弱化, 并继续加速国产替代; 医药反腐力度空前,有助于引导企业优化期间费用结构,更有利于患者、医保资金使用和行业整体长远的发展。在行业突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内,医改政策将继续引导企业强化合规意识,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实现信用实力的提升。

   2023 年上半年获批上市创新药数量已超过 2022 年全年, 行业创新属性不断强化, 政策更加引导企业注重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的药械。在实现合理价格回报预期下,未来临床价值突出,拥有更多创新层次高、差异化创新产品的企业,有望获得比较优势,实现研发创新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自身信用质量。

   2023 年前三季度部分子行业盈利水平回落,预计全年疫情相关领域高基数效应将逐步得到消化, 2024 年主要盈利指标有望逐步回归增长,费用结构实现进一步优化,财务杠杆水平保持稳健,信用水平保持稳定,但需关注行业内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效率和尾部样本企业可能面临的短期债务偿付风险。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医药制造行业主要经济指标下滑,但这种趋势预计在2024年将得到扭转。虽然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和医药反腐等政策对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其负面影响正在减弱。同时,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行业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而言,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在2024年有望恢复稳定增长,长期发展潜力巨大,信用基本面保持稳定。

政策影响趋于弱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成重点

国家持续推进医改,虽然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和医药反腐等政策在短期内对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这些政策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弱化。例如,带量采购规则的优化以及医保目录调整对续约规则的修订,都对药品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并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医药反腐则有助于引导企业优化期间费用结构,提升合规意识,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医药制造行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属性不断强化。2023年上半年获批上市的创新药数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这表明行业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政策也持续引导企业注重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的药械研发,为拥有更多创新层次高、差异化创新产品的企业创造了比较优势,推动研发创新的良性循环。

主要内容

行业基本面分析:经济指标下滑与发展韧性并存

2023年前三季度,受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销售减少、药品降价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医药制造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延续2022年的下滑态势。各子行业运行走势持续分化,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生物制品等子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报告指出,在政府持续投入、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以及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整体仍将保持较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2024年有望恢复稳定增长。 报告通过图表数据详细分析了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增长率情况,以及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及增速情况,并对各子行业(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制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等)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进行了对比分析,展现了行业内部的分化态势。此外,报告还分析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增速、人口老龄化以及卫生总支出结构和增速等宏观经济因素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指出人口老龄化和卫生支出增加将持续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行业政策及影响:医改政策引导行业转型升级

报告详细阐述了2023年以来医药制造行业相关的政策环境和医改进程,包括国家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和《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旨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药领域改革和创新发展等,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报告还分析了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和医药反腐等医改措施对行业的影响,指出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弱化,并引导企业强化合规意识,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行业科技创新:创新药研发与审批加速

报告强调了科技创新对医药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数据显示,2022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持续增加,R&D经费投入强度显著高于全行业水平。2023年上半年获批上市创新药数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创新药审批速度加快。报告分析了创新药研发和审批的现状,指出政策鼓励新药研发、加快审评审批的基调未变,并引导企业注重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的药械研发。然而,报告也指出,行业投融资情绪不高,部分企业面临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这可能会对医药研发创新产生不利影响。

行业财务表现: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和偿债能力分析

报告基于申万行业分类,选取了419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医药制造行业的财务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涵盖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和偿债能力三个方面。

盈利能力方面:报告分析了样本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毛利率、期间费用率和研发费用占比等指标,指出2023年前三季度部分子行业盈利水平回落,但预计全年疫情相关领域高基数效应将逐步得到消化,2024年主要盈利指标有望逐步回归增长。

经营效率方面:报告分析了样本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指标,指出行业整体应收账款回收效率减弱,但存货周转效率保持较好水平。

偿债能力方面:报告分析了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总资本化比率、短期债务占比、货币资金/短期债务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总债务等指标,指出行业整体财务杠杆水平较为稳定,偿债能力维持在较好水平,但需关注尾部样本企业短期债务偿付风险。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医药制造行业2024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分析。虽然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经济指标出现下滑,但这种下滑主要源于疫情相关因素和政策调整的短期影响。随着这些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以及国家政策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支持,行业有望在2024年恢复稳定增长。行业创新能力的增强、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以及企业对合规性和效率的重视,都将为行业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报告也指出了行业面临的挑战,例如应收账款回收效率减弱和部分企业短期债务偿付风险等,需要引起行业和企业的重视。总体而言,中国医药制造行业长期发展潜力巨大,信用基本面保持稳定,未来发展趋势向好。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2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