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研报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一般通过手术植入人体体内,用作固定、取代或辅助治疗受损伤的骨骼,为Ⅲ类医疗器械,产品价值较高且为一次性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得到严格控制。近年来骨科植入医疗器械陆续进入国家集采目录,终端价格大幅下降,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产品渗透率逐渐提升。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由200.0亿元增长至38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0%。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定义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一般通过手术植入人体体内,用作固定、取代或辅助治疗受损伤的骨骼,为Ⅲ类医疗器械,产品价值较高且为一次性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得到严格控制。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特点主要体现在植入物材料、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随着骨科手术技术在微创化、个体化、精确化、智能化等方向的不断演变,各类新型手术方式的推广,骨科植入物与手术器械的技术水平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报告标签:
  • 医疗器械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686

  • 发布机构:

    头豹研究院

  • 发布日期:

    2023-08-21

  • 页数:

    17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一般通过手术植入人体体内,用作固定、取代或辅助治疗受损伤的骨骼,为Ⅲ类医疗器械,产品价值较高且为一次性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得到严格控制。近年来骨科植入医疗器械陆续进入国家集采目录,终端价格大幅下降,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产品渗透率逐渐提升。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由200.0亿元增长至38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0%。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定义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一般通过手术植入人体体内,用作固定、取代或辅助治疗受损伤的骨骼,为Ⅲ类医疗器械,产品价值较高且为一次性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得到严格控制。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特点主要体现在植入物材料、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随着骨科手术技术在微创化、个体化、精确化、智能化等方向的不断演变,各类新型手术方式的推广,骨科植入物与手术器械的技术水平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科技创新网提供的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报告数据,对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进行分析。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 2017-2022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0亿元增长至38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0%。然而,国家集采政策的实施导致价格大幅下降,利润空间压缩,未来增速将放缓,预计2022-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1.1%。

  • 集采政策是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集采政策显著降低了产品价格,减轻了患者负担,促进了国产替代,但同时也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

  • 国产替代加速,但高端领域仍依赖进口: 国产企业在创伤、脊柱、关节等领域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但核心原材料仍依赖进口,高端产品领域(如可降解材料、3D打印、手术机器人等)仍被跨国企业主导。

  • 老龄化和手术渗透率提升是市场增长动力: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骨科疾病患者数量增加,同时骨科手术渗透率较低,提升空间巨大,这将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主要内容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2017-2022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由200亿元增长至38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骨科疾病患者数量增加,以及骨科手术渗透率的逐步提升。然而,自2019年起,国家陆续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例如2022年京津冀联盟骨科集采平均降幅高达83.5%。价格下跌虽然减轻了患者负担,提高了产品可及性,但也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导致行业增速放缓。预计2022-202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5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1%。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梯队化特征:

  • 第一梯队: 强生、史塞克、威高骨科、大博医疗等综合性企业,产品线丰富,研发实力强,技术壁垒高。
  • 第二梯队: 美敦力、爱康医疗、凯利泰等企业,在部分细分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 第三梯队: 众多国内中小型企业,主要覆盖中低端市场。

2019年,行业前五大企业(强生、美敦力、捷迈邦美、史塞克、威高骨科)合计市场份额仅为42.7%,表明行业集中度较低。集采政策的实施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本土企业凭借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但高端领域仍被跨国企业主导。

产业链分析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器械生产厂商和下游医疗机构及患者。

  • 上游: 主要为医用金属材料、医用生物材料、精密器械厂商,核心原材料如医用钛材、PEEK棒等大部分依赖进口,存在供应短缺和成本上升风险。
  • 中游: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厂商,竞争激烈,集采政策对跨国企业影响较大。
  • 下游: 各级医疗机构和骨科疾病患者,老龄化和手术渗透率提升将驱动下游需求增长。

行业政策梳理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集中带量采购政策: 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促进国产替代,但同时也压缩了利润空间。
  • 鼓励创新政策: 例如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旨在加快创新医疗器械的审批流程,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 行业规范政策: 例如《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行为,保障产品安全有效。

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期(1921-1980年)、启动期(1981-2000年)和高速发展期(2001-2023年)三个阶段。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支持,国产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逐步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垄断。

代表企业分析

报告简要分析了春立医疗、大博医疗和威高骨科三家代表性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竞争优势,突显了不同企业在研发能力、产品线布局和市场竞争策略方面的差异。

总结

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集采政策对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增速有所放缓。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但高端领域仍依赖进口。老龄化和手术渗透率提升将是未来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获得可持续发展。 未来,新兴技术如可降解材料、3D打印和手术机器人等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7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头豹研究院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